北宋大詞人蘇東坡有一首詩叫《和子由繩池懷舊》,和他很多精彩詩詞相比並不出名,但其中有兩句卻常為世人所樂道,那就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本文要講的人物,名字叫陳飛鴻,自主創業後的企業名叫「樂道」,難道是偶然與蘇子詞的言語意境巧合?
西方有句俗語:「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既是對莎翁四大悲劇之一的《王子復仇記》中主人翁哈姆雷特的不同理解,更是說明俗世凡人對悲喜人生中糾纏是非的多樣化迥異解讀。
東坡此二句詩之所以被世人稱道,就在於無論失敗還是成功者,都能讀出自認為深契本心的非凡意境。心態消極者從詩中悟出的是,「人生如浮萍,好象小鳥一樣,飛來飛去,偶一駐足,可能會留下些活動的痕跡」,勸人凡事別太認真,只留下淡淡痕跡即可。但樂觀主義者卻認為,男子漢大丈夫的人生態度,就應當逆水行舟,活著就要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印記,不白來世界上走一回,囫圇吞棗般糊塗度完一生。
我是個樂觀主義者,較認可這後一種觀點,當然成功不能用賺了多少錢來衡量,它沒有統一可量化的共有模式。只要你能快樂地找到一種生活方式,活出與眾不同的精彩燦爛,就是沒有虛度此生,算是一個成功的人。
陳飛鴻就是如此的成功者,做為家境貧寒、學歷不高的外來工,他不怨天尤人,更不等不要,硬是憑藉著自己的苦幹巧幹,從一名商超最基層的營業員開始,一步一個腳印走了過來,做到了企業高管。最後於而立之年,成功地自主創辦了「樂道汽修」連鎖企業,在短短的幾年間發展到擁有12家門店的汽修強勢品牌,並躋身本土汽修業的三甲之列。
認識他是經過一個媒體友人朱總介紹的,時間是2013年的一個周末,他把我從午後睡意中拉到樂道在金山的汽修廠。這個廠離我家不遠,開車不過幾分鐘的車程。進了樂道,看到它的客服區搞得跟藝術殿堂一樣,古色古香的長桌上瀚墨飄香,宣紙毛筆硯臺一應俱全,還有幅未寫完的字。我知道朱總愛好書法,字也寫得不錯,難道這裡成了他的書法工作室?
正思考著,就看到一位體形適中、個頭不高的年輕人笑著迎了上來,眉目清爽的,嘴上留著片淡淡的小鬍子,很精神的樣子。朱總介紹說:「這是我朋友,樂道汽修的老闆陳飛鴻。」我馬上迎了上去,伸出手去狠狠地握了握。這是對一見如故朋友有好印象的表示,算是接受而願意深談的肢體語言。
一來二往後,我們就成了好朋友,我的車子的日常保養等就全放到樂道去了,很多朋友也成了樂道客戶。我認識的汽修廠不少,所住小區門口就有家不小的社區汽修店,但都沒有去樂道的感覺好。飛鴻和我見過的任何汽修廠老闆都不同,我不禁捫心自問,是什麼讓我沒事路過也願意跑進來喝杯茶?是的,他比很多汽修廠老闆有文化、善思考,但這不是吸引我的唯一原因。我是三教九流全能扯上話題的人,友人中連道上的兄弟都能把酒言歡,覺得有時這些「江湖人士」更直率而義氣。
很快,我就明白了,在他身上深具吸引我的原因,在於他能給予我這般「刁民」以滿滿「主人翁」感覺,不僅車修得認真而好、價格公道,還能讓我在所有帶去的友人們面前有如進了「自家」場子的感覺,連總經理室都對我隨時開放,這就不能不讓我這愛好「虛榮」的傢伙心甘情願地召集朋友過去喝茶聊天了,修不修車從來不是他歡迎我的唯一原因。如此的親和力,這樣的待人接客水平,不是他這種年齡該有的段位。我心裡一驚,馬上對他來了興趣,覺得此人前途無量,遂有了解深交的念頭了。
陳飛鴻讓我想起20多年前,在五四路文物大廈樓上開茶館的老宋,雖也是朋友帶去而緣識的,但老宋的段位絕對高人一等,只要我去他不管有在沒在,都能讓我有這類「家」的感覺,所以很多我的朋友就成了他的客人了。而這些我的友人,在老宋那又各自有了自家場子的感覺,如此連帶著客源難斷矣,那個茶館在高峰期簡直成了點鈔機。對我若此,他自己的朋友故人就更不要說了,所以生意的竅門就差那麼一點點,很多人就不容易跨得過去。很多生意人過於現實,你不去消費而入其門,臉就能拉下來,一下子就丟掉了未來的無限可能。我認可飛鴻常對我說的一句話,「現在人都很忙,朋友路過能進來看我,是親近我的表示,何在乎一泡之茶呢?」
感覺好的朋友,我才會有事沒事常過去,也才能深聊細談。我始終認為,沒有壓力的交往才能產生真友情,它不帶太明顯的功利目的。我和飛鴻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無論我說什麼奇談怪論,他總是目露喜色,滿心歡喜地聽等、笑著,我知道遇上了如老宋那樣的絕頂高手了,能在「重要」客戶面前收攝己心、完全沒了「我執」,才算商場修煉到位。我認識的私營企業主不少,在那些愛自吹自己生意做多好的企業主面前,我常故意就著對方的觀點反而論之,凡是被我「激動」者都不過商人而已,談不上「企業家」二字。這就如同我常常在那些自詡「修行」了多少年的「高人」面前,特意以言激之,但凡會跳起來的,我心裡無不偷偷一笑,「比我東哥都差多了的人,也就是個屁啊」,馬上就轉身而去了。
從多次深談中,我知道他來自寧德農村,以前從商超而物流再到自主創業,演繹了真實版「小民成功」的故事。雖然我看似胡侃神聊的不經意問問,能把一個人素描得差不多,但總歸不夠系統,無法形成文字。因此,以前我心裡是有寫寫陳飛鴻的衝動,終因他的謙虛推讓不想接受全面訪談,遂無法落筆成為。
直到上月中旬,我逮到了機會,讓他在9月29日的下午來「啟明星傳奇人生沙龍」坐而論道,把自己這些年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說出來。我告訴他這能幫助到很多尚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年輕人,使之不再迷茫無助,是善莫大焉的行為。邀請函是提前十多天發出的,飛鴻思考了一整晚,終於答應來此說說過往。
他一慣是認真的人,看得出為我這隨性而緣起的沙龍閒談做足了準備。凡所企業,趣一好名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樂道」二字就可以看出企業主的不凡境界。以前我問過他,為何名曰「樂道」?以我之見,它是「安貧樂道」之意,好似於企業經營的目的有悖啊。面對我的謬問,飛鴻總是笑而不答,故弄玄虛之下讓我對他又多了點好感了。
沙龍的開篇主題,他亮出了「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字樣,我突然明白,「道」其實就是每個人的生活方式,而態度決定了你選擇的生活方式,興趣則又是這種方式能堅持多久的根本保障。「樂道」二字,就是飛鴻兄弟眼中的創業之道,因為是自己的選擇,才能樂在其中,才能樂其道而行之遠。
以前,他說過自己來自於寧德屏南的農家,雖是么子但因家境窮苦,生活就是「在困苦中的自尋點樂」罷了。1982年出生的他,在中學時代竟然比東哥還靦腆,和女同學連一句話都不敢說。到了1999年,他拿著家裡好不容易東拼西湊的一些錢,來到福州閩江學院上學。對他而言,這如同劉佬佬進了大觀園,為他的人生拉開了完全不同境界的序幕。也許,校外精彩世界的誘惑遠多過他對課本的興趣,大一都沒讀完飛鴻就受了「賈伯斯」的刺激,學起人家自動退學了。
這對來自農村家庭、在福州沒半點人脈關係的人而言,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以至於好幾個月內飛鴻都不敢告訴家人,他把自己從大學生行列清除到了「農民工」隊伍裡了。可是,情懷歸情懷,在大城市中沒錢是呆不久的,他必須馬上找到生存容身之地。好在那個年代,正是商超崛起、遍地開花的時期,天生具備商業嗅覺的他,果斷地選擇了投身商超業,成了新華都五一店的基層員工。他進的是熟食部門,幹的是清洗凍庫的工作,屬於髒累的活,因為熟食加工的肉類基本都是冰凍的,需要解凍後再烤、滷和炸等。凍品成熟的活容易,多為老員工把持著,而不斷清洗解凍時的滿地髒水,一般城市裡的人多不愛幹,正好適合他這樣不善溝通的「農民工」身份。
自此,在這個部門中,他每天都是最早到場、最後下班的人,把所有的地板都清洗收拾得乾乾淨淨。埋頭苦幹的人,雖不善於言語討巧,但幹出來的活是實實在在的,很快他就得到部門上下的高度認可。
老天不負有心人,不久後,商場中的玩具運動科負責人看上了飛鴻的苦幹精神,把他要到了運動櫃檯。讓他過去,是因為這個櫃檯多需要搬運些重物,算是力氣活,負責人看中飛鴻在熟食部的吃苦耐勞。當時的他,長髮披肩,還愛穿著牛仔褲,看起來像個嬉皮士。但自從他來到櫃檯後,人們就看到個扮相怪異的商場員工,一聲不響地從早到晚幹著裝配自行車的苦活,不厭其煩、樂在其中。按飛鴻本人的觀點,這活沒人願意幹,那就只能由他幹了。為此,他剛進櫃檯時,曾花上整整一天時間,把一輛自行車完全拆散成零件,再摸索著按原樣裝好。這在商場中是從沒人幹過的工作,一下子他就成了不可或缺的「技師」了。這個玩具運動科,因為他的到來,創下了日銷售38部自行車的空前紀錄。
正因為踏實苦幹的精神,不抱怨、不偷懶,陳飛鴻在新華都五一店從基層員工,一路做到百貨二科組長、營運助理,再其後是被人挖到興華興商場任課長和寧德中佰任店長,完成了從普通員工到管理者的轉變,二十多歲就拿著5-6千的月薪。他因此確立了職業生涯苦幹的求進方式,學會了基本的與人溝通方法,畢竟帶團隊和單幹不同,環境逼迫下不得不漫漫突破了封閉的自我,跨出了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同時,飛鴻體悟到當一個人不可能得到和他人一樣的起跑線時,就必須用和他人同樣能奔跑的雙腳去飛奔,這是落後者追趕優勝者最可靠的捷徑。當然,在運動科通過對自行車拆卸組裝,陳飛鴻展現了非凡的機械方面天賦,也許這是多年後跨域進入汽修行業能夠很快起來的原因吧。
陳飛鴻相信傻人有時有傻福,正因為他默默苦幹、任勞任怨的背影,打動了商超中一個姑娘的芳心,她認為這樣的男人才是可以終生依靠託付的人。後來,這位眼光不俗的好姑娘,成為了陳飛鴻的妻子,一路走到了現在,和他一外一內地操持幸福的小家庭。所以,我要給年輕姑娘個忠告,選伴侶不應看其人花俏的表面,而是要注重他面對困苦時的擔待精神,只有踏實吃苦的男人才是未來長遠的同路人。
在事業前程似錦的大好時期,陳飛鴻的腦袋再次「進水」了,他放棄了一年7-8萬的年薪,玩起了「仙女下凡」的鬼把戲,理由是「世界這麼大,我想多看看」。這一次,飛鴻瞄上了物流業,沒人知道早在2004年的春天,這個被他老媽說成「腦袋有點壞」了的小夥子,為何放棄那麼高的收入,而去了盛輝物流從頭開始,賺一個月僅800塊的基層員工薪水,難道他提前看到了電商時代的全面興盛?那也應當去電商業嘛。
去盛輝物流,陳飛鴻還是自薦應聘而去,不過他做好了功課,事前了解到盛輝劉總的創業經歷、為人喜好,甚至對他低調的風格都一清二楚,因為面試都是劉老闆親自來的。據「傳奇人生沙龍」上飛鴻的回憶,面試時劉總簡單問了些他過往的情況如月收入後,直接了當地說盛輝工資沒那麼高,基礎員工僅有800元月薪。這雖然大出飛鴻意料,因為飛鴻面試時已故意把自己前個工作的收入折半了,卻無論如何想不到會低到才800元,但他仍然堅定地回答說,願意從最基礎工資開始領起。劉總皺了皺眉,也許這下輪到他暗暗吃驚了,看了飛鴻一眼說:「我這裡很苦很累,不一定適合你」,完全是沒戲的節奏。飛鴻咬咬牙,回劉總道:「我看好物流行業,況且盛輝能做這麼大,肯定有吸引員工的地方。」我聽到這裡,心裡都忍不住說了句:「天下最傻的傻蛋」,難怪會被他媽說成「神經出問題了」。
如此被人「熱臉貼冷屁股」,就是我這麼摳門的人做老闆都沒理由再拒絕了,陳飛鴻得償所願地成為了盛輝物流最基層業務員,月薪800元。眾所周知,物流行業在那個年代是個非標行業,和傳統商超固定體系運轉的成熟模式不同,物流行業大量僱用的貨車司機都存在著人員素質低、難管難服的問題。如果說這些問題還僅是企業內管方面的問題,是企業主需直面的管理難點,與飛鴻這樣剛進公司的業務員沒太大關係的話,那麼,服務對象的刁難就很考驗隨車業務人員的耐性和智慧了。
他舉了個例子,說有次隨車押貨,去了家電器企業,那時的電器業多把物流當成零庫存的渠道,這就苦了物流業了。一車貨的裝運,要等上十多個小時才能滿車,在等貨時沒地休息吃飯是常有的事。最讓人惱火的是廠家的叉車司機故意刁難,貨生產好了他們人卻不知道躲哪去了。以前的物流人員無論是司機還是業務員,都束手無策,最多是太窩火了大罵幾句,換來的是更長的等待。飛鴻很細心,認為人情之事,和對方做關係套情誼是沒有說不通的。他就買了些小玩意,如口香糖、巧克力和煙等,見到關鍵的人就分,很快就理順了自己的業務關係。聽到這,東哥心想真是難為他了,以前那麼靦腆的人,要學會低頭逢迎人有多難啊,這種苦以我這樣以前從不願求人的過來人看來,是他從埋頭苦幹到善於觀察,進而去解決問題的非凡提升,是從內到外的一次歷煉,戰勝自我的勇敢打破。
談到這個行業的苦累,飛鴻說有一次從福州發車,押貨到天津,經過一天的風餐露宿後,好不容易剛進當地分公司,連水都還沒喝上口,就接到馬上去另外個地點裝貨後運回福州的通知。和大貨車司機兩人輪開能休息不同,坐在前座上的業務員是沒平躺睡下的鋪位的,只能坐著睡。等到了福州,不習慣坐著睡覺的陳飛鴻,在經過50多小時不停跋涉而下車後,頭暈腳顫,幾乎站不住了,雙腳都腫了起來。
在沒有出差的日子裡,本可以按時下班的飛鴻,總是到接發貨窗口去幫忙,因為他傻傻地不忍心看到其他同事老忙不完手上的活。為此,他也一樣到了半夜才收工下班,好在他有個好妻子,總是理解他、支持他。
「傻人有傻福」的定律再次垂青了他,盛輝老闆劉總靜靜地觀察了他一段時間,認為是個可造之材,就在2004年到2012年的八年時間中把他從一個基層業務員連升四級經客服主管、市場部經理,最後成為自己的總裁助理,讓飛鴻完成了人生第二階段的偉大跨越。
關於在盛輝的經歷,飛鴻自言收穫匪淺,無論是個人成熟度和抗壓能力,還是管理和執行力,都從劉總身上學到了很多。而不斷的押車過程,更開拓了他的視野、增長了見識,還為自己積累了豐沛的人脈。尤為珍貴的經驗是,劉總的身體力行,讓飛鴻明白做好個企業有多難,在物流這樣的非標企業,管理有時必須學會當「壞人」,否則光面對上千號來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的大貨車司機,都會手足無措的。如盛輝這樣的大企業要想管好人,不能再靠「人制」,必須要有規則,用「體制」的制度化管控來將各部分整合成一臺高效運轉的機器,方談得上能行穩致遠。飛鴻不止一次地說起他對劉總的敬佩,說劉總雖然讀書不多,但具備非凡的個人魅力,也有著寬廣的胸懷,是寬嚴相濟管理精神的最好體現,畢竟光要管好那麼多很有性格的無數司機,就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戰。
聽到這,我對這位離開前東家多年的朋友,能一而再地稱讚以前老闆的行為翹起了大姆指,他看到的都是他人之長,拿來補自己之短,是個懂感恩、善學習的人。不過,讚揚歸讚揚,飛鴻蟄伏了8年的腦袋又開始了哆來咪式的「彈鋼琴」了,這次他彈的是「自主創業」的交響曲。他謝絕了劉總的一再挽留,為不使自己心理上覺得對不起盛輝,還特意選在2012年9月離職,不等到年底拿了年終獎再走。就這一點,在職場上能做到的人都很少,飛鴻善哉!
做什麼好呢?飛鴻在離職前竟然什麼都沒想好,這倒讓我很高興,突然覺得這世界上還有一位比東哥更神經病的朋友,是多麼令我得瑟的事啊。離職後,他難免心裡不空蕩蕩的,從以前忙到昏天黑地、甚至個把月都沒空去洗車的狀態下,一下子一周開著車去連洗了好幾次,飛鴻吃驚地發現缺保養的愛車小問題不少。這時,無論是4S店,還是個體汽修廠都難完全令自己滿意,因為前者距離遠、成本高;後者卻根本連質量都沒保證,小毛病修成了大問題。他以為是自己太挑剔,但經過和周邊幾個有車好友的交流,才痛感這是車主的普遍煩惱。
難道機會存在於汽修業?細心的飛鴻馬上著手調查,發現中國汽修行業存在著大問題,面對每年汽車保有量增幅高達15%—20%的全球第一大市場,到2020年規模就能高達2140億美元的汽車後市場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就看誰能搶分到這塊大蛋糕了。雖然,中國在4S體系外有40萬家汽車維修服務店,數量上已遠遠供大於求了,但擁有二級以上資質的汽修店不足十分之一,服務質量上遠跟不上消費者不斷提高的心裡期望。
他還發現,在福州後市場上,汽修業沒有成型的、被客戶廣泛認可信賴的品牌,從業人員素質差、服務意識薄弱,行業標準化很低,汽配件魚龍混雜,廠家和車主間嚴重缺乏信任度,客源散亂零落。行業經營的艱難,讓大多數汽修業主不賺錢,而虧本經營的結果導致搶快錢的風氣很盛,更加快了行業的快速洗牌。飛鴻敏銳地捕捉到商機,但商機歸商機,自己能成功切入嗎?誰都知道汽修業的技工比物流業的司機還難管,因為有技術的好技師根本不缺工作,三、五個人合開了小店也易如反掌,這導致汽修技工成了最有個性的群體,一言不合就可能摔膀子不幹了。
要不要進入?這畢竟是跨域經營啊,他不能不猶豫。但轉念一想,馬雲難道是做網際網路技術出身嗎?學英語的嘛,卻做成了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市場的服務痛點,在膽小者眼裡是不可跨越的障礙,盛輝的經歷告訴他別人的失敗藉口,正是自己難求的成功突破口。「人生難得幾回搏」,對了,把行業的困難當成自主創業的踏腳石,勇敢地去搏擊前進,大不了重新再從領800元月薪打工開始嘛,有什麼好怕的?陳飛鴻下定了決心,很快就和朋友開出了樂道第一家店——洪塘店,時間是2012年10月。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到2018年9月樂道已擁有了12家連鎖汽修店了。
關於這幾年的經歷,以及為何能在短短時間內超過本土絕大多數同行、躋身汽修業的三甲行列,因為樂道汽修的經營還是現在進行時,東哥在這裡就不多說了,這牽扯到人家的經營秘籍。但和託爾斯泰所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正相反,企業經營成功的道路都不盡相同,經驗可以借鑑,但絕對不能照搬,否則就沒有失敗企業的存在了。
按東哥的觀察,樂道的成功首先是企業領航人陳飛鴻把創業當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才能快樂地推動企業不斷前進。這對所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年輕人都有借鑑意義,從事什麼行業、走怎樣的人生道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從中感覺到快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此為人生成功之本。其次,在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中,專業技能已不是創業的明顯阻礙了,所有的技術、資金都能從不同渠道匯攏而來,關鍵是你要有超越別人的商業模式。第三,吃苦精神雖仍是安身立命的前提,但苦幹已未必能保證你自主創業的成功,除此之外的敏銳商業嗅覺、快速大膽行動和整合決定成功的各種社會資源的能力,才是決勝之道。第四,所有大成者,都必須擁有能讓周邊人舒服的非凡親和力,經濟學家、企管專家未必能教會你服務的精髓,而這讓人「感動」之修為既要靠經營者天生的悟性,更要不斷在服務實踐中去鍛鍊提升。最後,成大道者必無我,心胸的寬廣決定了境界的高低,沒有容忍各種有能力者「怪異」稟性的本事,將這些某個方面算是天才的人揉合成能向外擊出的鐵拳,企業是做不大的。
想到這,沙龍已經結束了,看著陳飛鴻被很多來賓圍著問一堆問題,我舒心地笑了。本次「啟明福建 開亮未來」人生傳奇沙龍是成功的,現場的歡聲笑語不正詮釋著「樂道」讓車主快樂、團隊快樂,進而讓一切有緣人快樂並津津樂道的企業追求嗎?飛鴻他做到了!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衷心地祝願我的好朋友、樂道汽修連鎖企業老闆的陳飛鴻能如這首詩句,在未來人生的每一段旅途中處處都能留下與眾不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