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巴赫會戰:普魯士危在旦夕,腓特烈一個時辰不到大敗數萬敵軍

2021-02-08 劉說歷史

1757年的某一天,為了解除普魯士四面楚歌的困局,腓特烈大帝的兩萬大軍與四萬法奧聯軍在一個叫做羅斯巴赫的小鎮爆發激烈的戰鬥。可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腓特烈的軍隊竟然在一個時辰以內,徹底擊潰了四萬敵軍,創下了腓特烈大帝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績,以致美國西點軍校會在多年以後讓學子銘記這場經典會戰。這場輝煌的戰役便是發生於七年戰爭中的羅斯巴赫戰役。


一、 大帝的屈辱

1740年,年輕的腓特烈·威廉繼承了其父王的王位,當上了普魯士國王。此後,世界上可能少了一個著名的藝術家,卻多了一代偉大的帝王,因為酷愛文學和音樂的腓特烈不得不在父親離去後承擔起這個多災多難的王國,傳承普魯士隱忍堅韌的精神。此後,普魯士將在他的帶領下走向偉大。

他即位後不久,奧地利因為王位繼承問題爆發內亂,此時的他沒理由不去為普魯士尋得利益,畢竟當時普魯士周遭強國林立,要想不被他國欺凌,普魯士必須奉行擴張政策。於是,腓特烈趁火打劫,奪取了奧地利西裡西亞地區。然而,當奧地利再度平穩下來,竟然聯合了周圍各國試圖孤立並攻打普魯士。


面對奧、俄、法、瑞典以及薩克森五國的結盟,腓特烈深知他已無退路,唯有快人一步,主動出擊才能避免厄運。1756年,腓特烈先發制人佔領了薩克森,並在次年打算奪取布拉格這一交通樞紐,以期威脅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而在一年內逼迫奧地利投降,如此一來他好全心對付法國。然而,科林一役他遇上了一生勁敵道恩元帥,慘遭失敗。

科林戰役遭遇重挫的腓特烈陷入了極度自我懷疑中,畢竟作為天生驕子的他在戰場上未曾一敗。可是敵人卻不會考慮他的心情,並毫不猶豫的率領大軍向普魯士席捲而來。為此,他甚至沒有時間悲傷,就慌忙求助姐姐,他的姐姐又求助伏爾泰。然而,伏爾泰也未能憑藉他深遠的影響力阻止法國攻打普魯士。


二、四面楚歌

此時普魯士戰略形勢已經極其嚴峻。自科林戰役後,普魯士之前奪取的西裡西亞和薩克森被奧地利再度奪回,並委任腓特烈大帝勁敵道恩元帥鎮守;東普魯士經過大耶格爾斯多夫戰役後也被八萬俄軍入侵,但由於俄軍後勤緣故,他們只能先停下腳步;而西面漢諾瓦的英國盟軍也被法國的黎塞留元帥擊潰投降;西南也有法軍和奧軍組成的6萬大軍。

腓特烈已經知道,此時的普魯士國難當頭,四面楚歌。俗話說求人不如求己,唯有憑藉自己擊退敵人才是王道,此時的腓特烈沒有退路,不得不重新振作以應對敵軍的入侵。此時普魯士西南部黎塞留元帥的副手夏爾·德·羅昂親王聯軍總兵力高達6萬,且沒有普魯士軍隊阻攔,於是腓特烈決定先解決這支威脅最大的軍隊。


現在俄國軍隊在東普魯士的戰役中雖然取勝,但仍需整頓,他不需要做太多考慮;至於法國,他當即命令在之前戰役中才幹卓越的費迪南德親王去防禦西面實力強勁的法軍,後來費迪南德這位帥才也的確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另外南方道恩元帥統領的奧軍也是難啃的骨頭,只能先派貝費恩公爵的42000人去先進行牽制,為他擊潰東南羅昂親王的軍隊爭取時間。

然而,布置完一切的腓特烈還是不放心,他擔心西側的法軍在其向東南法德聯軍開戰時打得措手不及,於是他又在後來用不惜血本對西側的黎塞留元帥進行賄賂,讓他不要摻和這場戰役,黎塞留元帥也是欣然接受了腓特烈的報償和要求。做完一切準備的腓特烈率領星夜啟程,趕往東南的戰場。


三、自負的聯軍

原本腓特烈正當與聯軍展開殊死一戰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到軍中。原來奧軍道恩元帥趁著普軍不備,派出一支3400人的小隊去偷襲柏林,並且還得手了。這消息無疑給了腓特烈極大的震動,他當即率軍重返柏林,試圖為柏林解圍。幸運的是,這次柏林之戰只是奧軍的一次試探,他們並未帶太多輜重軍需,翌日便退軍了。

此時腓特烈認為,現在也來不及趕回去了,不如踏實地打完此仗後再去徹底清理柏林周遭零散勢力。於是腓特烈率軍重返戰場,並選擇敵軍來路上一座小丘上叫做羅斯巴赫的小鎮,自北向南布下陣型以迎擊西方的聯軍,因為這個村落可以清楚地看見敵營。此時聯軍將領蘇畢茲親王正在普軍視野下傲慢地前行,卻不知自己的一舉一動被敵軍獲悉。當然,或許就算知道他也不一定在意,畢竟他的兵力幾乎是普軍的兩倍。


戰前,蘇畢茲將部隊分成三個縱隊,其前衛是騎兵,中部是步兵,後衛亦為騎兵。他們大張旗鼓地行進著,主帥卻絲毫不在意對敵軍的動向進行探析,仍是頑固死板地按照斜行隊列的進攻序列進行作戰。而與他們相反,腓特烈不斷發揮斥候的作用,對他們的動態和計劃已經瞭若指掌後才布陣設伏。

1757年11月5日下午2時,聯軍的部隊大規模地向普軍南側左翼迂迴,打算從側面和後方衝擊普軍,並切斷普軍的後路,畢竟聯軍蘇畢茲將軍認為他們擁有兩倍於普軍的兵力,很有可能讓普軍被他們嚇退。腓特烈大帝深知敵軍意圖,他當即從主力中調出兵力調往左翼及後方。普軍素以恪守紀律著稱,他們懷著對腓特烈的無比信任,通過快速機動的作戰填充缺口,以彌補軍力的不足。


四、一個時辰擊潰數萬敵軍

此時蘇畢茲看見普軍正在大規模移動,感覺良好地認為奧軍的行動把普軍嚇得慌亂撤離。他為了防止普軍逃脫聯軍的追擊,在還未成功繞敵身後,展開隊形之際,便慌忙地下令攻擊。事實上,腓特烈真正的意圖是將主要兵力藏匿於右翼的山丘,有序將左翼收回,進而示敵以弱,誘敵深入陷阱,再給他們致命一擊。然而聯軍此時卻全然不知普軍意圖。

蘇畢茲的命令使得聯軍縱隊的頭部暴露給了敵軍,此時普軍的塞德利茲將軍抓住了機會,率領4000騎兵從正面和側翼對敵軍猛衝。在科林之戰中,正是塞德利茲將軍只個人安危與上級命令於不顧,正確抓住機會,憑藉微薄兵力擊潰第一列奧軍,才使得道恩元帥在普軍兵敗撤退時不敢貿然進攻,此次的蘇畢茲將軍的聯軍自然更不會令這員猛將畏懼。


在塞德利茲將軍的率領下,普軍騎兵在奧軍中反覆衝殺了四次之多,給了敵人當頭一擊。但是這位有勇有謀的將軍牢記著腓特烈的命令,他雖取得重大戰果卻並未戀戰,很快收緊了騎兵防線。畢竟如果騎兵緊追聯軍,勢必會導致聯軍在遠處與普軍形成對峙,這樣腓特烈的戰略意圖將徹底作廢。

很快,普軍騎兵已經將原本針對西側進攻的隊形成功旋轉至南側,然而聯軍卻仍在毫不知情地情況下貿然進兵。結果,普軍的步兵在18門重炮的掩護之下亮出了他們的鋒芒,原來這才是普軍真正的絕殺,之前的騎兵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可是聯軍知道之後已經太晚了,普軍的炮火將聯軍步兵陣型撕裂,普軍步兵又及時地注入聯軍陣型的缺口,普魯士的火槍兵對著凌亂的聯軍展開了屠殺。


慌忙的前線聯軍步兵被普軍壓迫後潰散,造成前後擁堵,塞德利茲的騎兵又再次抓住機遇,再度衝入敵軍中衝擊,使得聯軍成了驚弓之鳥,不戰自潰。然而腓特烈卻不再對聯軍進行追擊,畢竟黑夜已將來臨。於是,戰鬥從下午3時開始,4時30分結束,腓特烈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便擊潰了兩倍於普軍的敵軍。

羅斯巴赫會戰可謂是腓特烈大帝最為輝煌的戰役,同樣是採用斜隊陣列,聯軍東施效顰,不懂得靈活變通,而腓特烈大帝卻通過機動作戰,彌補了兵力不足的劣勢,最終以一敵二,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中擊潰敵方大軍。當然,此戰敵軍遭受一邊倒的戰敗還與他們過於自信以至於自負有關,這樣的態度導致他們情報能力的缺失,最終招致慘敗。此戰後,腓特烈大帝來不及休息,又將馬不停蹄迎接新的戰鬥。


羅斯巴赫會戰能值得人們學習和敬佩的除了腓特烈大帝出神入化的用兵之術,還有其難能可貴的堅強意志。一個人的偉大不在於其一生在順風順水的環境下能取得多少優異的成績,而在於其在逆境之下依然能夠坦然地笑對人生。

腓特烈大帝在科林戰役以前從未經過一次失敗,但是科林一戰卻令普魯士墜入地獄,這對任何人而言,都是重大的挫折。可是腓特烈大帝也曾如脆弱地普通人般自怨自艾,但他卻能在絕境下重新面對殘酷的現實,迎來羅斯巴赫會戰的勝利,這便是他作為偉人不同於凡人的根本區別。


另外,普魯士的遭遇也令我們深深知道,一個人乃至一個國家,依靠外在的施捨永遠求不來他人的同情和憐憫,反而會使得外在的打擊更加沉重,因此我們應該感謝先烈們用他們不屈地精神為我們創造了獨立富強的國家,讓我們能夠生活在和平安逸的國度。同樣地,我們也應該堅持先輩們為我們選擇的道路,為祖國的獨立富強而奮鬥,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

相關焦點

  • 單挑全歐洲的戰爭狂人,腓特烈大帝最輝煌的戰績,洛伊滕戰役
    簡而言之,奧軍將領們似乎認可腓特烈對局勢的看法,他們同樣認為,一場決定性會戰就能結束戰爭,區別只不過是陷入永久性困境的一定是普魯士,而非奧地利。影響奧地利人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牌桌上的查理和道恩手握更多籌碼。腓特烈期待打一場勢均力敵的會戰。他有3.9萬人馬和170門火炮;他還相信面前的奧軍與自己旗鼓相當。
  • 腓特烈大帝:德意志之父,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偶像,連敵人都崇拜他
    腓特烈大帝是腓特烈一世的兒子,也就是腓特烈二世。他從小就在一個非常強硬的,斯巴達式的教育環境中長大,腓特烈並不喜歡這樣,他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和詩人,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打算一起逃到英國,結果卻被其父親發現,腓特烈目睹了自己的朋友的死,這對他的衝擊力可謂巨大。腓特烈在不情願中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成了普魯士的君主。
  • 和女人、腳夫一個法律待遇,腓特烈大帝為何最歧視驃騎兵?
    七年戰爭時,他們在羅斯巴赫、洛伊滕與弗萊貝格戰役中都承擔了關鍵性的突擊任務。這一成就一方面要歸功於腓特烈本人對馬上戰爭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要歸功於他的兩個卓越助手——「驃騎兵王」漢斯·約阿希姆·馮·齊騰和總是睡眼惺忪的弗裡德裡希·威廉·馮·塞德利茨,後者大概是18世紀普魯士軍隊裡面最具領導天賦的指揮官。
  • 希特勒的愛豆腓特烈大帝是如何成功的? | 循跡曉講
    看上去,納粹德國將要像那個時候的普魯士一樣,迎來命運的轉機。腓特烈大帝被希特勒當成偶像,不是沒有原因的。 普魯士是統一德國的內核。很多人在課本上知道,1870年,強大的普魯士擊敗了法國,統一了德意志。但在這一個榮耀時刻之前,普魯士經歷了漫長的奮鬥歷程。
  • 歐洲開明君主第一人:普魯士腓特烈大帝
    閱讀經典 | 獨立思考一個打仗與寫劇同樣自如之人……其劇作多於同時代何一個王公的私生子,打的勝仗卻還多於他的著作
  • 管中窺豹:清朝乾隆帝和普魯士腓特烈大帝,通過兩件事高低立判
    特別是在「十全老人」乾隆帝統治時期,徹底解決了準噶爾汗國,平定了天山南路,整個新疆併入中國版圖,中國的邊疆安定了,中國的版圖穩定在1320萬平方千米。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裡,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帝國的榮光裡面。但如果把目光轉向遙遠的西方,歐美國家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發生著巨變,而大清國對這一變化卻毫不知情。
  • 世界通簡史: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對於宗教文化的研究
    哈勒大學有些教授向腓特烈·威廉一世警告說,若接受沃爾夫的決定論,則任何逃兵都不得加以處罰,而國家整個體制必然崩潰。嚇壞了的國王命令這位哲學家在48小時內離開普魯士,否則「當場格殺。他逃往馬堡的大學,該校的學生尊他為理性的使徒與「殉道者」。在16年中(121-1737年),共有200多本書刊和小冊子發行,其中有攻擊他的,也有為他辯護的。
  • 普魯士的前世今生
    普魯士是德意志歷史上不平凡的一頁,驚心動魄卻欲說還休。從節儉、實幹的普魯士精神,到崇尚國家利益和追求民族統一的道路,再到隨著軍國主義徹底消亡。普魯士歷史不僅是普魯士的問題,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普魯士,是一段充滿傳說的歷史。
  • 名將∣乘風破浪的姐姐——細數中外女性名將之瑪麗婭·特蕾莎
    返回普魯士的腓特烈·弗裡茨也按照其父的意願迎娶了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位遠方親戚——不倫瑞克的伊莉莎白。至此兩大強權通過婚姻聯手的機會一去不復返,野心勃勃的腓特烈·弗裡茨註定要成為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地區統治權的掘墓人。1740年5月,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病逝於柏林。
  • 電視劇都不敢這麼編:「俄國粉絲」拯救了腓特烈大帝
    在普魯士面臨的戰略困境中,或許最具災難性的一個方面,是聯軍只付出了少許軍事代價就取得了優勢。在過去的四年間,腓特烈通過自己的戰術技巧和普軍的戰鬥力,彌補了普魯士的地緣戰略劣勢。然而,科爾貝格和施韋德尼茨以各自的方式證明,連戰場上的天平也開始倒向反普聯軍。
  • 價值64萬 | 純銀打造「凱撒·腓特烈三世號」前無畏艦模型
    對於土豪來說,錢只是一個數字,用金銀鑽石打造奢華裝備成了土豪們炫富的最好手段。比如:薩達姆的黃金AK、墨西哥大毒梟的鑲鑽手槍、中東土豪的黃金沙鷹和鑽石跑車。而今天,我們要說的當然是模界中大家最感興趣的模型了。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天,以我軍付出4500餘人的較小傷亡代價,一戰換取殲敵3.3萬餘人,解放海南的大捷,敵軍反動政府雪崩式潰敗,最終只能被迫跨海南下,困守寶島臺灣一隅而不得出。但解放戰爭打了3年,敵軍在具備兵力和武器裝備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卻經常被我軍抓住戰機,整軍乃至整個兵團被切割,後圍而殲之,只要戰敗,必然損失數萬人,而敵軍在短短3年時間自損807萬人·······卻連我軍一個整師規模的部隊也殲滅不了,要知道南京政府的國民革命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歷練過,證明過自己的,可為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卻連連戰敗,一潰千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普魯士保守勢力的勝利
    維也納事件讓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最終下定決心,要一舉掃清革命派。秋天,普魯士政權還走在建立憲政的道路上——雖然這條路非常崎嶇。
  • 破解特蕾莎女王「十動然拒」腓特烈二世之謎
    奧地利的瑪利亞特蕾莎女王和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國王是18世紀歐洲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 【薩沙講史堂第九百八十四期】9月23日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1862年鐵血政策統一德國(歷史系列第407講)
    雖然有條頓騎士團的傳統,普魯士軍隊仍然是歐洲二流軍隊。腓特烈·威廉一世是普魯士歷史上最鼎盛的時期,然而該國在歐洲國土面積僅居第10位、人口數量居第13位。由於國家弱小,普魯士經常會遭遇元氣大傷的失敗。比如拿破崙時代,普魯士作為歐洲五強之一,和法軍多次交手,差點被打的亡國。
  • 【馬匹】「網紅」腓特烈大帝與汗血小公主
    下面小編就隆重介紹一下這兩匹巨星馬——「腓特烈大帝」與「汗血小公主」。「腓特烈大帝」是一匹弗裡斯成年公馬,它有著油亮的皮毛和長長的波浪狀鬃毛,無疑是現實版黑美人。它的名字取自1740年到1786年在位的普魯士統治者腓特烈二世,史稱「腓特烈大帝」。
  • 【軍武遊戲】軍隊之國:遊戲中的條頓、普魯士和德意志帝國(上)
    不過說到為何這款遊戲裡面,作為戰爭另一方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普魯士帝國)沒單機劇情其實並不讓軍武菌意外。儘管普魯士(和其前身條頓)也在遊戲界出現的頻率並不算低,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歐洲其實也算得上是一個「禁詞」。
  • 普魯士軍樂的主要藝術特點分析
    眾所周知,文化被理解為一個民族通過長期體力和腦力勞動所取得的物質的精神的全部成就。這樣一來,文化作為一個「精神概念」的限制性和區分性就失去了。確定為文化的首要標誌,應該是人的或民族的精神的創造或精神的成果。這種精神的創造或精神的成果,雖然也可能通過某種物質表現出來,但物質成果本身並不能稱之為文化。「文化」不是雜貨鋪,文化是一種高級的精神創造,也是一種純粹的精神概念。
  • 黑森,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個選帝侯
    昨天在整理神聖羅馬帝國選帝侯的歷史,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兒:黑森,居然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一個選帝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