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開明君主第一人:普魯士腓特烈大帝

2021-02-23 雨果書店

閱讀經典 | 獨立思考

一個打仗與寫劇同樣自如之人……其劇作多於同時代何一個王公的私生子,打的勝仗卻還多於他的著作。    伏爾泰(1772)

 

傑出的士兵、君王的典範,腓特烈大帝讓人不禁聯想到拿破崙。身為同時代最開明的國君,腓特烈大帝不僅是藝術愛好者、唯美主義者、智者,還是作家、作曲家、橫笛演奏家。腓特烈大帝年少成名,人稱「哲學家王子」。而當他在28歲繼位之時,這位生性懦弱王子卻變成了當代最令人敬畏的君主,使得歐洲的王公們無不大為驚訝。

 

當拿破崙在他去世20年後攻克柏林時赴其墓致以敬意。拿破崙走入陵園,隨即向眾將士下令:「摘下你們的帽子,先生們!如果此公尚在人世,我們將永遠不能踏足此地!」

 

他在新領土內禁止農奴制,那是個偷麵包也可被判處死刑的時代。

 

作為歐洲開明專制君主第一人,腓特烈大帝認為自己是國家的僕人,不辭辛勞地工作。他每天強迫自己4點起床,並命令僕人在他不願起床時把一條冷毛巾扔在他臉上。

 

在住滿藝術家、作家、音樂家和哲學家的王宮內,他堅持每天練習長笛四次,在晚餐後舉辦音樂會,長期與眾多哲學家、政治家保持通信,時而作詩,同時不忘治國理政。

 

他的父親腓特烈·威廉一世對兒子的蔑視出了名。老腓特烈嚴肅、暴力、反覆無常,每當小腓特烈牴觸其命令時,他就以滿是懷疑的口氣質問柔弱的兒子:「你這小子到底在想什麼?」腓特烈18歲時,感到再也無法忍受了,便私自出逃。被抓回來後,父親把他監禁起來,而他最好的朋友,在他的牢房窗外被處決。

 

在西方軍事歷史學家的著作中,腓特烈大帝是公認與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漢尼拔、古斯塔夫二世、拿破崙齊名的軍事偉人。

 

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遇挫愈強,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以普魯士一個小國之力,獨抗法、俄、奧三大強國,其瘋狂程度,可與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或者希特勒相媲美。

 

他所確立的作戰原則,例如「保護你的側翼和後方、迂迴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我們注意力的目標,應該是敵人的軍隊」等等,直接指導了拿破崙。可以說在戰役指揮上,腓特烈是拿破崙的啟蒙老師。

 

他確實很符合尼採關於「超人」的典範,也是德國人精神中「把詩人的外表藏在裡面,而在生活中竭力遵守的維護discipline」的體現。正如康德的哲學觀點:「只有遵守準則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的」。

 

他對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諾教徒,天主教徒)寬容開放。在柏林的弗裡德裡克花園那裡,一座新教的教堂和一座天主教教堂並排而立,可算得上18世紀獨一無二的景致。腓特烈二世後來還說:「縱然行事方式各異,但人人都是可到天堂的」。但是對猶太人的歧視,腓特烈二世卻是一字不漏的繼承了前普魯士。

 

他是歐洲第一個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國。他希望徹底廢除農奴制,但在普魯士地主的強烈反對下失敗。但在國王的屬地上卻能逐步實行,腓特烈二世在新開闢的地區裡建立小鎮和農村,讓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入住。

 

他的名言是「我是這個國家的第一公僕」,他對法律的發展貢獻良多。

另外,當時普魯士的人民可以通過上書或求見的方式向國王求助。他對自己手下的官員非常不信任,他深深感到等級觀念會作祟。「我很不高興,那些在柏林吃上官司的窮人,處境是如此艱難。還有他們動輒就會被拘捕,比如來自東普魯士的雅各布·特雷赫,他因為一單訴訟而要在柏林逗留,警察就將他逮捕了。後來我讓警察釋放了他。我想清楚的告訴你們,在我的眼中,一個窮困的農民和一個最顯赫的公爵或一個最有錢的貴族沒有絲毫高低之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腓特烈二世1777年至司法部部長的信)

相關焦點

  • 管中窺豹:清朝乾隆帝和普魯士腓特烈大帝,通過兩件事高低立判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路易十六上了斷頭臺,啟蒙主義思潮一浪高過一浪的震蕩著歐洲大陸。在當時的歐洲強國裡面,沙皇俄國、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屬於封建君主制國家。即使是從這些較為保守的國家裡面挑出一個和同一時期的大清國進行對比,就能看出來它們之間存在著全方位的差距,這種差距將極大地影響雙方的國運和歷史的走勢。
  • 腓特烈大帝:德意志之父,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偶像,連敵人都崇拜他
    腓特烈大帝是腓特烈一世的兒子,也就是腓特烈二世。他從小就在一個非常強硬的,斯巴達式的教育環境中長大,腓特烈並不喜歡這樣,他更想成為一個音樂家和詩人,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打算一起逃到英國,結果卻被其父親發現,腓特烈目睹了自己的朋友的死,這對他的衝擊力可謂巨大。腓特烈在不情願中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成了普魯士的君主。
  • 希特勒的愛豆腓特烈大帝是如何成功的? | 循跡曉講
    當時,他的偶像腓特烈大帝面臨著看上去一樣的絕境,獨自一人面對全歐洲的敵人。 看上去,納粹德國將要像那個時候的普魯士一樣,迎來命運的轉機。腓特烈大帝被希特勒當成偶像,不是沒有原因的。 普魯士是統一德國的內核。很多人在課本上知道,1870年,強大的普魯士擊敗了法國,統一了德意志。但在這一個榮耀時刻之前,普魯士經歷了漫長的奮鬥歷程。
  • 普魯士的前世今生
    本文決定凡提到此王,均使用「腓特烈二世」或「腓特烈大帝」,而不是讀音更接近的音譯名「弗裡德裡希」。原因是,霍亨索倫家族中,「弗裡德裡希」一名使用重複率極高,幾乎代代重名,但後綴「der Groß(the Great)」「偉大者」的,僅此一位。「腓特烈」,是早期西學東漸時期的翻譯譯名,在談到腓特烈大帝時,起碼基本不會指錯。
  • 單挑全歐洲的戰爭狂人,腓特烈大帝最輝煌的戰績,洛伊滕戰役
    著:丹尼斯·肖沃爾特(DennisShowalter)譯:無形大象七年戰爭(1756—1763年)主要是英國-普魯士聯盟與法國-奧地利-俄國聯盟之間的對抗,其影響覆蓋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及菲律賓。在歐陸戰場上,崛起的普魯士挑戰原先的神聖羅馬帝國老大奧地利,兩國軍隊交戰次數最多。
  • 羅斯巴赫會戰:普魯士危在旦夕,腓特烈一個時辰不到大敗數萬敵軍
    可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腓特烈的軍隊竟然在一個時辰以內,徹底擊潰了四萬敵軍,創下了腓特烈大帝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戰績,以致美國西點軍校會在多年以後讓學子銘記這場經典會戰。這場輝煌的戰役便是發生於七年戰爭中的羅斯巴赫戰役。一、 大帝的屈辱1740年,年輕的腓特烈·威廉繼承了其父王的王位,當上了普魯士國王。
  • 和女人、腳夫一個法律待遇,腓特烈大帝為何最歧視驃騎兵?
    1762年腓特烈又在三角帽上加了白羽毛,起初是為了更容易區分開普魯士胸甲騎兵和奧地利胸甲騎兵,因為兩者著裝很相似。不幸的是這一裝飾在歐洲成了一大潮流,人們反倒忘了其最初的目的。騎兵在襯衫外面穿馬甲,然後套一件深麥稈色的克爾塞呢絨外套。因為染料來源多樣,讓騎兵們的外套保持同一顏色是很困難的,因此在腓特烈統治最後幾年外套乾脆不染色,統一全白。馬褲是軟革制的,護脖是黑色或紅色。
  • 電視劇都不敢這麼編:「俄國粉絲」拯救了腓特烈大帝
    在普魯士面臨的戰略困境中,或許最具災難性的一個方面,是聯軍只付出了少許軍事代價就取得了優勢。在過去的四年間,腓特烈通過自己的戰術技巧和普軍的戰鬥力,彌補了普魯士的地緣戰略劣勢。然而,科爾貝格和施韋德尼茨以各自的方式證明,連戰場上的天平也開始倒向反普聯軍。
  • 【馬匹】「網紅」腓特烈大帝與汗血小公主
    下面小編就隆重介紹一下這兩匹巨星馬——「腓特烈大帝」與「汗血小公主」。「腓特烈大帝」是一匹弗裡斯成年公馬,它有著油亮的皮毛和長長的波浪狀鬃毛,無疑是現實版黑美人。它的名字取自1740年到1786年在位的普魯士統治者腓特烈二世,史稱「腓特烈大帝」。
  • 破解特蕾莎女王「十動然拒」腓特烈二世之謎
    奧地利的瑪利亞特蕾莎女王和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國王是18世紀歐洲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 世界通簡史: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對於宗教文化的研究
    哈勒大學有些教授向腓特烈·威廉一世警告說,若接受沃爾夫的決定論,則任何逃兵都不得加以處罰,而國家整個體制必然崩潰。嚇壞了的國王命令這位哲學家在48小時內離開普魯士,否則「當場格殺。他逃往馬堡的大學,該校的學生尊他為理性的使徒與「殉道者」。在16年中(121-1737年),共有200多本書刊和小冊子發行,其中有攻擊他的,也有為他辯護的。
  • 中世紀騎士和浪漫主義詩人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
    在歐洲,一度流傳著偉大的君主將會再度歸來的神話,譬如,重傷的亞瑟王並未身亡,只是被神秘的仙女接回阿瓦隆療養,當不列顛陷入危機,他就會重回不列顛,
  • 歐洲五個最強朝代:波旁、哈布斯堡、羅曼諾夫、霍亨索倫、漢諾瓦
    路易十三在黎塞留的輔助下,在三十年戰爭打敗神聖羅馬哈布斯堡王朝,為稱霸歐洲奠定基礎。路易十三死後,由長子路易十四繼承王位。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文治武功最厲害的君主,綽號「太陽王」、「路易大帝」,在位期間以法國一國之力打贏了其它所有歐洲國家的遺產戰爭、法荷戰爭、大同盟戰爭,令波旁王朝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霸主。
  • 世界上唯一的女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絢麗人生
    這時,普魯士國王是大名鼎鼎的腓特烈二世,正雄心勃勃想要統一德意志。腓特烈二世想擴大在俄羅斯的影響力,聯姻是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他選中了索非亞,給她畫了畫像,送到彼得堡,作為候選人供伊莉莎白挑選(1742年)。伊莉莎白卻遲遲沒有答覆。因為這時俄羅斯與瑞典,正在進行一場戰爭,最終俄羅斯獲勝(1743年)。
  • 葉卡捷琳娜大帝前傳
    虛弱的葉卡捷琳娜躺在產床上,過了三個小時,她才艱難地爬起身來,獨自一人慢慢地走回自己的寢宮。 她像一臺生育機器,用完就被扔到一邊。 葉卡捷琳娜並不覺得意外。這些年來,她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地獄般的俄國皇宮裡生存下去。
  • 價值64萬 | 純銀打造「凱撒·腓特烈三世號」前無畏艦模型
    而這一艘戰艦模型的原主人則是普魯士親王海因裡希(Prince Heinrich),他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也是普魯士海軍總監,也是一名職業海軍軍官,他在德國海軍裡擔任過不少高級職務,軍銜最終晉升到上將。
  • 《凱薩琳大帝 第一季》女頻爽文
    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大帝,她原名索菲亞奧古斯特,出生於普魯士斯德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他之所以會被選中嫁入俄羅斯皇室,在於當時在位的女沙皇伊莉莎白一世想要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加強俄、普兩國關係。葉卡捷琳娜大帝在1744年受到伊莉莎白一世的邀請前往俄羅斯做客,實際上就是女沙皇要給他外甥,也就是未來的彼得三世相親,但到了俄羅斯的索菲亞,很快就了解到一個事實,彼得並不想娶她,因為彼得贈予伊莉莎白一世的侍女打得火熱。未來的彼得三世與未來的葉卡捷琳娜大帝於1745年結婚,一句話,兩人的婚後生活相當不幸福,最終結果是各玩各的。1761年底伊莉莎白一世駕崩,彼得繼位,史稱彼得三世。
  • 歐洲:皇冠墜地一百年
    查理曼成為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第一個擁有「皇帝」頭銜的君主,被譽為「歐洲之父」(現在撲克牌中紅桃K的原型就是查理曼)。查理曼加冕,也開創了皇帝由羅馬教皇加冕的先例和「合法性」,沒有經過教皇加冕的皇帝,合法性和權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