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專訪詩人赫赫揚揚
人生來落寞。
你的夢想往往成為空想,你的思念往往成為執念,你的珍藏往往成為暗傷。
造化弄人,大抵如此。
《性情集》是落寞者的心語,陪伴落寞者於途中。
求而不得,是常態
孩提時的夢想,還能否記起?
求仁得仁者,或千萬中無一。人生齟齬,回首追憶,方覺兒時夢已千番修正,主動或被動。加入了功利,適應了社會,符合了人生,卻也變了味。
少年夢而不得,積鬱年復一年,釀作少年愁,終其一生無計可消。赫赫揚揚的童年,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和十年動蕩。他曾憧憬未來,卻在迷惑困頓中愁緒紛飛。求而不得,世人大多自認空想,自笑年少輕狂。
赫赫揚揚不光信命,而且認命。信命不是躺下任由命運折騰。「奮鬥之後的結果是命。」
這個結果是好,是壞?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無論怎麼努力,最終求而不得,才是常態。
如若執念,拒絕接受命運,人生規劃再好,也難逃悲慘結局。而詩人,恰恰是悲慘的高發群體。中國古代詩人,被謫貶已是好歸宿,囚禁、流放抑或流落柳巷,皆是常態;西方近代詩人,決鬥、自盡、精神失常者亦不鮮見。
我問赫赫揚揚,如果生在唐宋,你還會是詩人嗎?他苦笑,「多半還是,貧窮、困頓、潦倒,鬱郁不得志。」
幸而生在當代,他獨闢蹊徑,磨出了雙重性格。退休前的赫赫揚揚,職場上,人群中,冷靜、客觀、理智,甚至不憚於聚目板臉;生活中,獨處時,感傷、多情、惆悵,卻仍是曾經那個滿懷夢想少年。酒場觥籌交錯,友人興起談笑,他卻走進了心裡的詩情殿堂。
無眠夜,內心躁動,鬱郁煩憂,他就整夜寫詩、讀詩。寫著,讀著,他接受了求而不得,漸漸得以平復。
「放過自己,就放過了世界」。赫赫揚揚如是說。
愛而不得,是常情
攜手摯愛,共度一生,有幾人?
愛而不得,才是人間常情。
如執念追尋,即使最後得到,痛苦或甚於愛而不得。
「衝刀纏綿,切刀斷腸,須凝視時,無地躲,無地藏。」「往事不想偏又想,清風月夜小荷塘。……別後再未啖白藕,怕對心空絲更長。」這種鬱結和惆悵,不要指望能夠消解,赫赫揚揚說,即便冰封在心底,遇到合適的溫度,它還會化開。
「夜雨憶巴山,錦瑟無端。關河萬裡連相欠。可憐平生情與恨,都付長安。」接受愛而不得,就像接受眼角的疤,把它當作生命的一部分,帶著它走完人生路,且行且珍惜,或許是最好的辦法。
「緣淺緣深皆因果,當是前生惆悵。離魂千行淚,寸心幾度涼,情債難償。就讓今世,隨落紅、飄零芬芳。」在《性情集》裡,見情債,見因果,見輪迴,見頓悟。前世遺憾,今世償還;今生不足,來生彌補。
歷經心靈的折磨和洗禮,積怨情愁早已在心底釀成苦酒。「縱使腸斷餘年,難還三生相欠。相逢執手言歡,笑說情路蜿蜒。」如果再見不能紅著眼,是否還能紅著臉?造化弄人,既然相逢一笑能讓愁雲消散、心底釋然,誰又想「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愛而不得,看開了,也就放下了。《性情集》裡大量的詩,以四兩之巧,撥千斤積怨,慰藉落寞的靈魂,淡化眾生心頭的疤痕。
撫平傷痕,於落寞中前行
「炎涼入目心易冷,聚散縈夢情難休。此生合與山有緣,夕陽古槐聽斑鳩。」(註:古人喻斑鳩鳴音為「吾苦」。)
一人喝酒,一人觀影,一人出遊,玩手機當作與世界交流。而這個世界,是失意者的世界,也是落寞者的世界。可生命還在,人生還要前行。
人們漸漸不相信美好,不相信友誼,不相信感情,甚至不相信,自己是個好人。太多蒼白的靈魂,帶來了蒼白的感情。人與人之間再難以建立信任,更難培育深情。
簡言之,「不信了」。
《性情集》雖是舊體詩,但「魂承春秋非春秋」。赫赫揚揚用舊瓶裝新酒,寫當代人的落寞,慰藉失意的靈魂,解憂孤苦的現代人。
「那世陪君走邊關,單弓射入敕勒川。落日山口馬幫近,彎月峽谷雁陣遠。巾幗解甲將軍帳,紅顏浣發漱玉泉。此生相待明湖畔,楊柳依依挽畫船。」就像那首《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歌詞裡寫的,手捧星光風雨兼程,乘風破浪、日暮不賞,穿越人海只為與你相擁,給你救贖熱望。
《性情集》為眾生的不如意給出了一個個說法,在撫平傷痕的同時,也為大家重構信心。「三生終到君旁。恰是晚風和暢。一步一霞光,謝他天高路長。守望,守望,綠水青山無恙。」赫赫揚揚告訴大家,一切都還在,所有的感情都是值得的,人間是值得的。
「寒枝不隨百花行,厭入風塵待雷鳴。欲染半天丹霞紅,且守一身碧玉青。魚沉江河浪有聲,鴻失長空雲無影。秋來肺腑為君裂,粒粒顆顆都是情。」字裡行間流淌著落寞,詩人卻剝開溫熱的心放在你眼前:看,人間真情尚在。
要「信」,信才能擦乾眼淚,於紅塵中落寞前行。
受盡疾苦,方見眾生
人不和自己較勁,生活沒有動力,較勁過頭,就會痛苦。而詩人只有較勁過頭,詩的種子才會從痛苦的土壤中發芽。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沉浸在詩歌的想像中,赫赫揚揚受盡了人世間的憂、愁、苦、怨,爾後大徹大悟,見本我、見天地、見眾生。「我就是大家,你們的痛,就是我的苦。」
「胸中鬱結當自療,莫因虛名誤終身。」痛苦到一定程度,人就要勸解自己,放過自己。而詩人安慰自己的方式,就是寫詩。在安慰自己的同時,也安慰了芸芸眾生。
和命運講和,才會看淡人生;放過世界,才不會對這個世界有太深的怨言。
至性至情的赫赫揚揚,用至性至情的心,寫至性至情的詩。不囿於自我宣洩,而是感同身受、關懷眾生。
這,就是《性情集》。
後記:
《性情集》按照時間順序,收錄了赫赫揚揚45年來的部分詩詞,舊體詩詞300首,自由詩2首。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赫赫揚揚說,300這個數字是向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致敬,《詩經》中純正、無邪的思想,正是詩歌能撫慰、教化人的源頭所在。
《性情集》甫一面世,便引發詩壇震動,不少舊體詩愛好者眼前一亮,驚呼「找到組織了!」
「快節奏的生活給現代人增加了更多苦悶,但隨著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提高,大家的欣賞水平高了,之前低水平的口水詩已經無法滿足大家的境界和層次。」赫赫揚揚表示:「我相信,中國人終究會回歸古詞詩中悠揚深邃思考方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