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上學不務正業想玩搖滾,王小波:別人的痛苦才是你的藝術源泉

2020-12-24 馮記嘉麗

有人說,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很多,但是有趣的靈魂實在太少,而像王小波這樣的睿智卻有趣的人,恐怕遇不上第二個。

王小波的的生前,窮困潦倒,出書費盡周折。卻在死後,作品被反覆刊印,備受推崇。在大學校園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可見,在大學他已經是偶像級的人物。

人們喜歡他的不羈、喜歡他的自由,喜歡他的思辨和內涵,還有人說,他啟蒙了一代人的精神。

1997年4月11日早晨七點,前水木年華組合歌手姚勇,在睡夢中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放下電話,姚勇因為悲痛,整個人幾乎呆在了那裡。他無論如何也不相信,自己最崇拜的舅舅已於凌晨,因心臟病而突然離世。而他的舅舅,正是著名作家——王小波。

上學時不務正業想玩搖滾,王小波:別人的痛苦才是你的藝術源泉

當年姚勇在清華大學讀編程,但是不務正業,總想唱歌。姐姐就拜託小波給他做思想工作。

姚勇:痛苦是靈感的源泉。

王小波:「不錯,痛苦是藝術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唱《黃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寶氣;演秋菊的卸了妝一點都不悲慘,她有的是錢……聽說她還想嫁個大款。這種種事實說明了一個真理:別人的痛苦才是你藝術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會成為別人的藝術源泉。」從此他只服舅舅。

王小波的外甥名叫姚勇,你或許對這個名字不熟悉。

但你不會不知道他公司參與開發過的著名遊戲——《QQ炫舞》,他加入的那支樂隊叫做水木年華。

世間有兩種人,一種是生前顯赫,死後無名。另一種是生前寂寞,死後哀榮。

而王小波屬於後者,他生前特立獨行,完全游離於體制之外,並不算一個真正「作家」,只是業餘作家,幾乎默默無聞。如今,有點文學常識的,說不知道王小波這號人,會被人鄙視的。

高曉松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存在」、稱之為「中國白話文第一人且甩開第二名很遠」。

他的情詩被當成靈魂愛情的範本流傳,他的妻子稱他是「世間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

許多人崇拜王小波,始於文風,忠於思想。

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譏誚反諷,有人享受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讚揚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獨行。更多的是對自由的追求

甚至有人說,王小波是中國最富創造性的作家,說他是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

有人說他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餘,也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時代三部曲」。

馮唐說:他的文字,仿佛鑽石著光,春花帶露,燦爛無比,蠱惑人心。

葉兆言: 說讀他的作品,就告訴你什麼是白天,什麼是黑夜。

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

至於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

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地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並變換多種視角。

在他的小說中, 經常可以看到普通人瑣碎的故事,但故事背後卻飽含了他對生活和生命的獨特理解。

3本僅需89元,就可以帶給你向上的精神力量,就能讓你與這個最有趣的靈魂相遇!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水木年華的姚勇不僅是王小波的外甥跟馬化騰也有一段故事
    在二十一世紀初,是華語樂壇的巔峰時期,年輕一輩的音樂人紛紛湧現出來,搖滾、民謠、流行音樂誕生出不少流傳至今的經典歌曲。而水木年華,這個來自清華的「學霸樂隊」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也佔有不小的席位,成名作《一生有你》,以及後來的《在他鄉》都是華語樂壇的「璀璨之星」。
  • 清華文青要搞搖滾,王小波一句話讓其迷途知返,背靠騰訊賺錢發財
    王小波與愛人李銀河雖然沒有孩子,但是王小波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卻頗有成就。當年王小波眼裡不務正業的小外甥考上了清華後,鬧著要搞搖滾,家裡人一致反對。於是找來和兒子關係最好的王小波來勸導。兩人見面之後還沒等王小波開口,姚勇就直接拋出了他的觀點:舅舅,何必要快樂呢?痛苦是靈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說:沒有痛苦,叫什麼詩人?
  • 《黃金時代》:倘若王小波遇上的是楊笠,或許就是另一個結局
    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在他們戀愛期間,不止一次的想要和王小波分手,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李銀河覺得王小波太醜了。
  •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4月11日,我們同樣會祭奠王小波。世間有兩種人,一種是生前顯赫,死後無名。另一種是生前寂寞,死後盛名。王小波就是屬於後者。對於中國現代文學來說,王小波算是一個另類。對於王小波來說,文革那段特殊時期是他的作品源泉。在當時那個年代,王小波是中國唯一一個自由撰稿人,付出的代價何止只有生前寂寞著這麼簡單,王小波是孤獨的,但是他也是高傲的。
  • 王小波逝世23周年:他勇敢、坦蕩,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王小波《我在荒島上迎接黎明》「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
  • 李銀河嫌王小波醜想分手!王小波回句氣話,歪打正著解開心結!
    你真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人,我走遍世界也找不到,你太好了"1997年,45歲的王小波心臟病發痛苦離世。"王小波我愛你就像愛生命"66歲的李銀河懷著沉重的思念之情,發微博悼念王小波。給這一生他們的回信,畫上了句號。這封回信,距離王小波離開這個世界已經21年雖然時隔21年,但是時間仿佛並沒有讓這個特立獨行的女人丟失她的愛情。
  • 王小波不忍痛苦撞牆而亡、牙齒留有白灰額頭撞破皮,沒活成個樣
    但王小波先生作為在1968至1970年的雲南農場知青,我很懷疑這篇文章裡包含的抱怨和無奈比我們這些新一代所想的更多一些。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在知青下鄉時期遇到的一隻無視他人設下的規則,我行我素並成功闖破限制的豬的故事。(我不清楚這篇文章是否來自作者真實經歷,望指正。)
  • 王小波辛辣的1句話: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雖然王小波只活了45歲,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精神上的遺產,他的犀利觀點與深邃的思想等等。王小波生前寫了許許多多精練的語錄!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王小波說的這句話,簡直戳到我們心窩裡去了。在絕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痛苦的本質原因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比如疫情期間被公司裁員,痛苦吧?為什麼痛苦呢?
  • 王小波:寫了20年「有色」小說,45歲痛苦病亡,葬禮無一同行送行
    中國自古以來都很少去談及「性」,一直到了當代社會才開始有所改變,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總是讓人對羞愧於提及性。裹腳布依舊纏著他們的腦子。而王小波在屬於他的時代,用文字的形式告訴我們,性並不是貶義詞,無需避諱。「這是門完美的藝術學問,不髒,不需要去避嫌」。
  • 王小波「辛辣」的4句話:看完讓人渾身難受,卻又無力反駁
    在他的作品中,王小波說過最狠的四句話,看完讓人心驚膽戰,卻又無法反駁。一、人們所遇到的痛苦,實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不錯了,當你在遇到痛苦而難過悲傷,不知所措的時候,這句話就能為你做出指引——你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你沒有能力去解決,這一切都來自己於你的無能。
  • 商業片與藝術片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105
    然而就是這少量的電影、才是美國電影真正生命之所在。美國搞電影的人自己都說,除了少量藝術精品,好萊塢生產垃圾。製造垃圾的理由是:垃圾能賣錢,精品不賣錢。《美國往事》、《末代皇帝》從籌劃到拍成,都是好幾年。要總是這樣拍電影,片商只好去跳樓……  既然藝術片不賺錢,怎麼美國人還在拍藝術片?這是最有意思的問題。我以為,沒有好的藝術片,就沒有好的商業片。
  • 你好哇,王小波!雖然你已遠行,但我仍想為你唱支好聽的歌!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23年前,王小波猝然離世。世界似乎沒什麼不同,但又仿佛無可挽回地走向了庸俗。23年後,放眼當下,無處不是王小波的門下客,只是無人再能超越他。
  • 盤點史上最「不務正業」的搖滾人
    中國小康網訊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熱播,裡面有一支特立獨行但人氣很高的樂隊,時不時上一下熱搜,這不,五條人又去了去李佳琦直播間做客,下播一個半小時後又出現在鏡頭了,送了本書說是佳琦喜歡的藝術,還說:「缺陷就是完美」。還覺得李佳琦怪冷的,把皮衣也直接送給他了。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魯豫看了《黃金時代》後,說:「王小波的作品有一種力量,他有無堅不摧的破壞力,又有著超強的治癒力,喚醒了我,文字很解渴。」高曉松也曾高度評價:「王小波寫的小說,在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而且甩第二名非常遠,他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兩位大咖為什麼會給王小波如此高的評價?
  • 新年,王小波這樣寫道
    突然想起王小波的這篇《寫給新的一年》,推薦給大家。王小波說過,「那一天我 21 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槌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樣。可是我過 21 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捶不了我。」
  • 李雪琴: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
    當時的一些網絡評論很不客氣,說她不務正業,裝瘋賣傻,火不過仨月。但過去兩年的故事證明,李雪琴的走紅,並不只是因為收到吳亦凡的回覆那麼簡單,而是因為她真實地講述了當代年輕人面臨的困境,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她與許多年輕人面臨的處境是相似的,而她相信自己能給這些相似的人予以慰藉。「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
  • Beyond的音樂算搖滾嗎?你如何認為
    好吧,這種形上學的東西本來就沒有確定的概念,藝術上的東西總是沒有確切概念,它不像金錢一樣十元就是十元,百元就是百元,而是像水一樣加一定配料,他可能是酒,是醋、是飲料、是糖水、是藥……搖滾發展到現在他包涵的範圍很廣,同時延伸出不同的搖滾風格,如鄉村搖滾、藝術搖滾、古典搖滾、前衛搖滾、迷幻搖滾、硬搖滾、重金屬、另類金屬、獨立搖滾、工業金屬 、後車庫、前衛金屬、黑色金屬、哥特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