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紀錄時代變動的脈搏和溫度

2020-08-31 光明網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圍繞相關主題創作的影視作品相繼湧現。在眾聲合唱之中,央視播出的10集紀錄片《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以平實的觀察視點、細緻的記錄過程、真實的人物刻畫、樸素的素材選擇,給我們提供了艱辛中包含堅韌、沉重中蘊含希望的扶貧故事,成為脫貧題材中難得的具有社會學意義和現實主義審美價值的優秀之作,為大時代立傳,為大歷史留影。

《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嘗試用微觀視角和個體故事來闡釋重大題材。4年來,8位導演用「見證、親歷、紮根、深耕」的方式進入「扶貧」前線,開始了默默無聞的創作。他們長時間地伴隨、跟拍,讓鏡頭自然地流動在生活之中,一方面獲得了足夠豐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使被拍攝對象漸漸忽略了「記錄」的存在而呈現出真實的自我。每集故事的平均素材量超過2000小時;每集故事拍攝周期都超過2年,有的甚至長達4年;9支攝製組,累計往返行程超過4萬公裡,可以繞地球一圈;拍攝海拔最高到了西藏高原的5000米以上……

正是這種付出和時間的跨度,讓記錄者記錄到了生活的變化和漸變的過程。在作品中,無論是扶貧幹部的苦悶、焦灼、攻堅,還是扶貧對象的困惑、猶豫和改變,都在記錄鏡頭下得到了生動自然的表現。攝製組深入中國最後通公路的西藏墨脫、碧羅雪山腳下的雲南福貢、太行山區的山西岢嵐等地,呈現了這些偏遠貧窮地區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怒族村莊的人們雖然窮困,但在傳統節日還要集資聚餐,表達對家鄉的眷念;在地質災害頻發的墨脫村落,有人背著100多斤的鐵爐子做彩禮,要用最隆重的方式迎娶村裡漂亮的新娘;在農耕條件落後的湖北深山,有人像愚公移山一樣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屢戰屢敗、不屈不撓……

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脫貧的內生動力。但是,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傳統生活方式、生活習慣往往會發生衝突,有時甚至是尖銳的對立。扶貧工作的最大使命,就是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的重新激發。在西藏墨脫縣一集,廣東援藏幹部苦口婆心地對村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當地村民還是不肯搬遷。紀錄片真實記錄了黨和政府以及扶貧幹部如何激發他們改變生活現狀的過程,「解放思想」的過程,在矛盾衝突中呈現了一個個真實、堅韌、血肉飽滿的扶貧幹部形象,為這個時代、這個群體、這個前所未有的歷史工程留下了生動的畫像。

用事實說話是最有力量的。脫貧攻堅絕不是一句口號,每一點改變、每一點進步,背後都是許多人披星戴月、嘔心瀝血的結果。《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用一個個事件、一個個人物、一個個村莊,將脫貧攻堅這一偉大工程微觀化、個體化、情感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影像記錄。紀錄片中沒有解說詞,只是藉助儘可能少的字幕來交待時間、地點和背景,整體上採用了「直接電影」「直接電視」的記錄手段,不僅讓今天的觀眾能夠看到正在發生什麼,也讓明天的觀眾看到曾經發生了什麼。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是中國紀錄片創作生產播出的旗艦機構。本片集合了《鄉村裡的中國》導演焦波、《尋愛》導演柴紅芳、《三礦》導演郭東升等優秀紀錄片人,體現了紀錄片國家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他們用最好的創作態度和專業精神完成了這部集體創作。怒江沙瓦村近4年的拍攝,使柴紅芳導演幾乎變成了臉上帶著高原紅的村裡人;4次徒步涉險進村的王小峰導演在拍攝村民歡天喜地搬新家時,接到母親病逝的消息;年近古稀的焦波導演與拍攝對象同吃同住同生活,爭取獲得第一手的素材……紀錄片人努力與他們的對象近些、近些、再近些——這種近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近,也是心理意義上的近,更是對時代和生活的靠近。從而真切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和溫度,拍攝出這樣一部具有歷史價值、社會學價值、審美價值的紀錄片。它告訴我們,2020年中國邁過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年輪,而是一個新的開端。也許,這正是這部紀錄片最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作者:尹 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聚焦脫貧攻堅、共振時代脈搏,《石榴花開2》記錄火熱的祖國大地
    像這樣的故事《石榴花開》第二季中還有很多,延續第一季的「小切口」和「大情懷」,用真切的鏡頭講述祖國大地上各民族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故事。回顧整季節目,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這一重大時間節點上,重歸螢屏的《石榴花開》第二季不僅充滿著「新意」,更積極響應著國家政策、回應了大眾最為關切的話題。
  • 以草根故事觸時代脈搏|《楓葉紅了》以真情展現脫貧攻堅真實歷程
    近期,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的由著名導演哈斯朝魯執導,孟浩強、孫茜領銜主演的電視連續劇《楓葉紅了》就是這樣一部以脫貧攻堅為題材的主旋律作品。該劇講述了主人公韓立(孟浩強 飾)依託脫貧攻堅政策,帶領嘎查黨員、群眾奮力脫貧,提高農牧民素質,改變村莊面貌的故事,以點帶面,折射出了時代發展的新面貌。
  • 以紀錄之名,向堅守致敬:《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導演手記
    我們嘗試用微觀視角和個體故事來闡釋重大題材。」那時候擬定的片名叫《告別貧困》。發布之後,這個項目便開始了漫長而孤獨的創作之路,從此寂寂無聲。4年過去,《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終於要播出了,雖然改了片名,但未變初衷。其間必經的苦樂自不必多說,肯定也無法避免「最好的片子永遠是下一部」的例行遺憾,但總還是通過紀錄片這種方式,認真誠懇地為脫貧攻堅這樣一個重大命題留下了一份影像檔案。
  • 大時代的「小人物」逆襲 22:00【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 6】
    這是一個屢敗屢戰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故事。好在脫貧這條路上不是他一個人在走,每次當他最艱難的時候,我們總是能看到來自扶貧幹部的幫扶的力量。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2020 我們的脫貧故事》第六集 先導片
  • 央視劇評|2020紀錄片:新時代「國家相冊」新空間
    一 緊扣時代主題 新聞時效與紀錄質感同在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變化空前劇烈的2020年,中國紀錄片人緊扣時代主題,主攻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脫貧攻堅兩個重大現實題材
  • 《2020國劇盛典》致敬「守護者」
    安徽衛視《2020國劇盛典》致敬共和國守護者安徽衛視《2020國劇盛典》將於2021年1月1日19:30播出,本屆國劇盛典將聚焦這一年默默逆行的平凡英雄、致敬有崇高信仰的共和國守護者,以傳承的溫度、熱愛的溫度、生命的溫度、信仰的溫度,溫暖觸碰「中國心」。
  • 我在現場|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
    2020,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故事也溫暖著我。因工作原因,我會遇到不同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總能捕捉到不一樣的溫度,我把這些溫度一點一滴積攢起來,再傳遞出去,溫暖自己也照亮他人。做有溫度的記者,記錄有溫度的人,講述有溫度的故事。這就是我的2020,我的2021、2022、2023......
  • 2020,感受文明的溫度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2020,感受文明的溫度  新華社記者王子銘  回顧極不平凡的2020年,一位位無畏逆行的英雄用行動點亮人間大愛、一股股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一次次治理行動為文明社會築牢堅強保障……文明的溫度更加暖心,文明的力量愈加彰顯。
  • 講述脫貧故事,探尋時代榮光,電視劇《金色索瑪花》圓滿收官
    電視劇《金色索瑪花》以黨和國家新時代重大歷史使命為背景,聚焦大時代之下的小人物,再現了大涼山谷克德村脫貧攻堅的曲折歷程,用藝術化的方式展現了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電視劇《金色索瑪花》作為總臺脫貧攻堅題材的代表作,生動展現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扶貧劇新模式。該劇以黨和國家新時代重大歷史使命為背景,聚焦大時代之下的小人物,再現了大涼山谷克德村脫貧攻堅的曲折歷程,用藝術化的方式展現了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該劇從開播起,口碑和收視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播出期間好評不斷。
  • 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變遷
    這些作品緊扣脫貧攻堅的時代脈搏,聚焦中國社會變遷,讓人們從中感受到嚴肅正氣而又溫暖親切的力量。  映射脫貧攻堅背景下的時代變革  由中央電視臺、上海保奇影視等聯合出品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3月16日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段。
  • 2020廣州國際紀錄片節:126個國家和地區,3227部作品...
    2020年新冠肺炎突襲而至,從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往來,卻沒有阻礙海內外的優秀紀錄片如約來到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該片獲得了2019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IDFA)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挪威導演班傑明·李執導的《畫家與小偷》講述了畫家和偷她畫作的小偷相識相知並惺惺相惜的故事,該片獲得了2020年聖丹斯國際電影節國際紀錄片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 《音為有夢》:逆境捕捉時代脈搏 傳遞歡笑與勇氣
    《音為有夢》:逆境捕捉時代脈搏 傳遞歡笑與勇氣 或許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能夠為業內帶來一些新啟示。這部新片以青春追夢的視角出發,講述一位孤傲的吉他天才學生為順利通過大學畢業考核不得不組建了一支「怪胎邊緣人」樂隊,由此譜寫了一段奇葩「音緣」一線牽的爆笑故事。
  • 我們不斷攀登,用文藝謳歌時代精神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奮鬥的一年。面對新徵程、新變化,廣大文藝工作者順應社會發展的變化,把握時代進步的要求,聚焦人民群眾的期待,在文學、影視、舞臺藝術等領域創作出許多優秀作品,用「人民至上」的理念書寫中國的「制度優勢」,使文藝事業和文化產業呈現出很多令人欣喜的發展變化。在文藝的裝點下,美好生活在我們腳下鋪展延伸,時代精神在新時代越發奪目閃亮。
  • 深入基層感受時代脈搏 不負使命書寫「秋天故事」——新聞媒體記者...
    深入基層感受時代脈搏 不負使命書寫「秋天故事」——新聞媒體記者「十九大時光」蹲點採訪報導綜述 原標題:
  • 安徽衛視《2020國劇盛典》溫暖點亮2021開年夜
    安徽衛視《2020國劇盛典》將以「同心為夢,劇向未來」作為主題,共分為「夢圓·不忘初心」、「奮鬥·蓄力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照耀中國」四個板塊,將映射時代、融於當下作為創作核心,以工匠精神對2020年的電視劇螢屏展開細緻的盤點,以及緊跟時代脈搏,對2021年的優秀重點劇目進行展望,以最貼近觀眾的心態,感受精品國劇講述的美好中國故事,傳遞出的中國正能量。
  • 精品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講述脫貧攻堅真實故事
    12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時代報告劇《石頭開花》創作研評會。該劇出品方、編劇、導演、演員,以及播出平臺代表、專家學者,圍繞《石頭開花》的創作實踐、脫貧攻堅主題宣傳電視劇製作和播出經驗等議題展開討論。
  • 安徽衛視《2020國劇盛典》將溫暖點亮2021開年夜
    安徽衛視《2020國劇盛典》將以「同心為夢,劇向未來」作為主題,共分為「夢圓·不忘初心」、「奮鬥·蓄力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理想照耀中國」四個板塊,將映射時代、融於當下作為創作核心,以工匠精神對2020年的電視劇螢屏展開細緻的盤點,以及緊跟時代脈搏,對2021年的優秀重點劇目進行展望,以最貼近觀眾的心態,感受精品國劇講述的美好中國故事,傳遞出的中國正能量。
  • 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新書發布
    據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張亞麗介紹,《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由10部報告文學組成,包括全國報告文學獎獲得者蔣巍的《國家溫度》,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吳克敬的《耕夢索洛灣》,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任林舉的《出泥淖記》,中國圖書獎獲得者哲夫的《愛的禮物》,金盾獎獲得者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覺羅康林的《春風已度玉門關》,何炬學的《太陽出來喜洋洋》,唐曉玲的《兩根絲連接一片民族情
  • 安徽泗縣:文明實踐強「脈搏」脫貧攻堅勇向前
    針對其家庭情況,小丁村文明實踐站助貧志願者經常到他家中宣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扶貧政策,幫助他選擇適合脫貧項目,在志願者的幫扶下,最終確定通過養殖增加家庭收入。張貴富是個肯鑽研又能吃苦的人,在村文明實踐站志願者幫助指導下,腳踏實地幹起了養殖。在他的精心飼養下,目前小羊養到100餘頭,順利脫了貧。「羊倌」張貴富話雖不多,卻很有思路。
  • 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盛大來襲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廣東省電影局、廣東省廣播電視局承辦的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從今天(12月14日)到17日在廣州舉行。今年有來自全球五大洲126個國家和地區的3227部作品參評參展,其中,境外作品2644部,佔作品總數的81.90%,全球紀錄再度匯聚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