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上海科技期刊品牌建設,交大辦刊工作獲上海市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

2021-01-08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為進一步推動上海市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7月31日,上海市召開了 「傳達學習貫徹李強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暨本市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工作推進會」。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勁軍,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黃興華,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副主任李昕,上海市期刊協會會長王興康以及上海市部分科技期刊代表一百餘人參會。上海交通大學作為高校辦刊代表參會並作交流發言。

胡勁軍傳達了李強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指出我市要集中更多資源,進一步支持和推動科技期刊做大最強,切實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隨後,上海交通大學等5家上海市科技期刊出版單位代表相繼作交流匯報,上海交通大學期刊中心副主任蔡雲澤以《用專業化、數位化、國際化提升科技期刊話語權和影響力》為題,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在促進科技期刊建設方面做出的系列工作和努力,並以校內領軍期刊Nano-Micro Letters 為例介紹了專業化、數位化、國際化方面的有益探索。

會議最後,周慧琳作了工作部署講話。他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使命擔當;聚焦發力,推進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取得突破;強化保障,為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有力支撐。高校科研院所是建立上海市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工作推進機制的重要力量,在未來將會出臺更多符合上海科技期刊實際需求的地方性舉措,制定上海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鼓勵創辦能夠填補領域空白的優秀科技期刊。

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期刊發展,對高校期刊建設給予充分的關心和支持,上海交通大學也積極申報相關期刊資助項目。在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宣傳處剛剛下達的《2020年文教結合項目立項告知書》中,經各單位申報、專家評審、市文教結合工作協調小組研究,全市共有27個項目獲批,其中我校《納微快報》(Nano-Micro Letters)、《轉化神經變性病》(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和《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等4本期刊入選,佔比近15%,獲資助總額達85.41萬元。

今年是我校連續獲得文教結合項目資助的第四年,期刊中心將繼續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和上海市決策部署,繼續強化頂層設計,鼓勵刊學聯動,重視科學傳播能力建設;同時不斷完善期刊編輯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培養一流辦刊人才;紮根上海的深厚創新土壤,以海派視角傳遞上海期刊評價聲音。與各入選期刊編輯部一起,認真落實期刊質量提升計劃既定目標,發揮校內領軍期刊的影響力,不斷創新辦刊模式,凝聚更多力量,協力合作,以恆心辦恆刊,為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打造上海科技期刊文化品牌做出更大的貢獻,為我國科技期刊建設添磚加瓦。

相關焦點

  • 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峰會暨第九屆上海期刊論壇在上海大學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9月22—23日,中國期刊協會、上海市出版協會、上海市期刊協會、上海大學聯合主辦,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作為支持單位,上海大學期刊社承辦的「中國期刊高質量發展峰會暨第九屆上海期刊論壇」在上海大學召開。
  •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歷程與展望
    由上述舉措可以看出,在轉型發展時期,科技期刊改革重點在於向高質量發展,在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同時又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點和規律。國家擇優選取有特色、高水平、影響大的品牌期刊給予重點支持,加快期刊走出去的步伐,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期刊,起好帶頭作用,進一步發揮科技期刊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要求各級辦刊主體不斷推動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
    侯建國指出,期刊工作者要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嚴格把住論文質量關,珍視期刊學術聲譽,用實際行動營造崇尚學術誠信、追求科研道德的學術交流生態。  中科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主持會議,就圍繞規範管理和培育中英文一流科技期刊提出意見,要求院屬各單位紮實做好整改工作,更加關心、重視和支持科技期刊發展。
  • 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在長春圓滿收官
    他認為,科技期刊是科技界的主戰場,也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支撐體系及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中國科技期刊應考慮如何練好內功,把自己功課做好,發揮出真正作用。在科技期刊建設方面,他提了三點建議:加大培育核心期刊品牌建設力度;注重特色學科發展;增強與國際領先期刊的合作交流。
  • 「上海建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系列訪談 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院士...
    大學作為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在科技研發、項目攻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主動對接上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建設進程中,大學要發揮自身優勢,儘快搶抓機遇、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前沿科技創新研發和關鍵技術的全球影響力,為科創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戰略支撐。
  • 上海交大11位校友獲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上海交大11位校友受到表彰,喻樂康、王平、任敏華、劉霞、王斌、張榮華6人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鄭民華、何東儀、蔣力學、蔡國偉、錢文昊5人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 上海交大,謝謝儂!
    廣泛吸收社會愛心資源支持開展了: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救治醫療義診援助鄉村教師助教貧困學生助學各類人才培訓科技服務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微電影截圖此外,按照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需要,許文平充分利用個人和學校資源,募捐2萬株樹頭菜樹苗和1千多株水果苗木,包含43個品種,支持洱源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與上海市建築學會聯合成立「上海國際建築與設計...
    、上海通正鋁結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等國內外知名建築與設計公司資深專家,共同探討建築與設計如何與城市共生這一話題。中心依託上海市建築學會,設在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並進行日常運行,阮昕任中心主任。該中心旨在引領和推進中國與國外建築師的交流與發展,團結和組織上海市的國內外建築與設計領域工作者,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和政策,促進國內外建築師的交流,為上海建築事業服務。
  • 發揮學術期刊思想引領和輿論陣地作用
    由此可見,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也無論是自然科學期刊還是社會科學期刊,絕非是單純的學術問題或科研問題,而是錯綜複雜的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問題。在「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中,不僅僅只是社會科學期刊的工作職責,自然科學期刊同樣責無旁貸。
  • 畫龍科技創始人宋碧蓮博士獲2019上海智慧城市建設領軍先鋒
    近日,由上海市總工會、中共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2019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工匠」選樹、「領軍先鋒」評選活動頒獎儀式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舉行, 中共市經信委書記、活動組委會主任陸曉春,市總工會副主席周奇,市經信工作黨委委員、駐委紀檢監察組組長陳榮標,市經信委副主任張英,市經信工作系統工會主任汪羽等出席頒獎典禮。
  • 「新聞」艾為電子獲「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
    為貫徹落實全市加快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等戰略,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依據《上海市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滬經信法〔2017〕285號)和《上海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評價工作指南》(滬經信技〔2017〕291號),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組織開展了
  • 交大2019-2020學年「三好學生標兵」來了!
    他綜測第一,多門科目滿績,他連續兩年獲「國家獎學金」、三次獲「三好學生」,他也曾獲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國家勵志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勵志典型人物提名獎等榮譽和稱號。她也助力教學和教務工作,熱心公益和社會服務,紮根社會需求,力求全面發展,立志做文理相通、醫工兼修,聚焦本土問題的外語人。 紀磊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光明日報整版聚焦:中國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就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我國科技期刊綜合實力躍居世界第一方陣,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期刊和出版集團,有效引領新興交叉領域科技發展、科技評價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明顯提升,成為世界學術交流和科技文化傳播的重要樞紐。那麼,我國科技期刊目前在什麼水平?如何能讓我國科技期刊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 我辰科普工作者獲「2019年上海市科學普及獎」
    原創 李佳 上海辰山植物園2020年5月19日上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召開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市領導親自為兩位「科技功臣獎」獲得者頒獎,並向受到表彰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祝賀。
  • ——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在科技人員和工人師傅的刻苦鑽研和奮力攻關下,1958年10月27日,一萬兩千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安裝在上海南市發電廠,進行生產試驗。這是汪耕等科研人員和上海電機工人的發明和創造,是新中國工業的一個大事件。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90」後院士雖已從交大畢業70周年,仍時刻心繫母校發展。除了老一輩校友外,很多中青年校友也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 提質增效加強社科期刊思想陣地建設
    周智生介紹了雲南省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自成立以來的基本工作和建設經驗,指出研究會下一步將繼續明確社科期刊工作在思想陣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責任,突出發揮組織指導性;不斷加強引領,把辦刊與思想陣地建設通過欄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強化社團內部管理,發揮學術年會作用,進一步提高研究會影響力;引進省外先進高端智力資源,加強教育合作;圍繞社團宗旨加強服務,積極發揮行業學會作用
  • 上海市大數據中心牽手交大,將共設創新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
    7月14日,上海市大數據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公共數據治理和一網通辦,共同深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 論壇主旨報告凝練|中國科技期刊如何高質量發展?
    張伯禮表示,期刊是我們的主戰場,是科技的重要支撐體系,同時,也是我國科技發展成果的重要載體。抗「疫」前線研發出的成果經驗,發表在期刊上面才能得到更大範圍的傳播。關於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張伯禮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核心期刊品牌還不夠,在國際上影響需要繼續培育;二是要特色發展,特別是我國領先的方向和具有中國文化的特色領域;三是要有對等的國際交流。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打造創新人才培養「高地」 助力科技...
    上海高等學校獲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數量佔全國高等學校獲獎數逾10%、佔全市獲獎數逾60%,在若干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大科學裝置建設、技術轉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上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這一大背景下,上海交大也通過一系列舉措,為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黃旭華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打造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助力科技強國...
    上海高等學校獲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數量佔全國高等學校獲獎數逾10%、佔全市獲獎數逾60%,在若干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大科學裝置建設、技術轉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上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這一大背景下,上海交大也通過一系列舉措,為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黃旭華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