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糾結了很久,要不要在我的工作公共帳號上記錄生活的瑣碎。
前幾天一位新學生的媽媽在聊天的最後問我能不能把我的個人微信推送給孩子他爸,說我們兩家爸媽帶孩子的方式挺像,學生的爸爸也參與帶孩子。我當然覺得沒問題,只要哥哥能接受我一個女的沒什么正經事兒,曬個孩子,秀個恩愛,發點吃的,沒什麼營養.
我有個兒子,在提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13個月12天(決定發表這篇文章的時候竟然已經17個月+)。因為家裡老人不喜歡我們夫婦倆起的小名兒,又主張不起小名兒,於是從月子裡他爸一口一個:大哥你怎麼又哭了?大哥你怎麼還不睡?大哥你醒了!大哥你拉了.兒子的網名有了,就叫「大哥」。
假如未來幾年,大哥對我心靈和肉體的折磨讓我依然對「女兒」懷有美好憧憬,我們決定叫她"妹妹"。
在大哥剛過完一歲生日不久,我們便開始了一家三口的第一次遠行。
關於目的地的選擇,我和小熊先生商量了很久。第一次坐飛機,飛行時間要在兩個小時左右,可選的地方有限 —— 香港,臺灣,韓國,日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都是小熊先生考慮的重點,我只是考慮目的地有沒有我想要吃的餐廳和食物,韓國是小熊先生明確表示沒有興趣的國家,我猜他是怕我把大哥扔給他,每天都在買買買。日本我們都很嚮往,出遊攻略基本上都是我負責,就我現在的工作和帶娃狀態,實在無暇應對。而且我喜歡吃魚生,去了怕控制不住,還在餵奶,索性放棄。剩下香港和臺灣,之前都去過,香港酒店餐飲消費都很貴,吃的東西大同小異,迪士尼海洋公園,大哥的年紀實在沒什麼好玩的,於是我們選擇了臺灣。雖然心有不甘,想去沒去過的地方,但當我們結束行程回來的路上我們和同行的朋友一家都不禁感嘆,目的地選對了。
說服我去臺灣,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臺灣人親切溫暖,熱情善良,服務行業人員態度無可挑剔。語言相通,這也是我們帶大哥出行的重要考慮因素,如果外出寶寶有任何的不舒服,就醫方便,不會因為語言溝通產生問題。
與我們同行的一家,也是聽了我們的分析放棄了海島跟我們去了臺灣,一路吃吃喝喝,大家都很滿意。朋友的寶寶與我們年齡相仿,只是女孩子文靜乖巧,跟大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由於兩家人都帶著寶寶第一次出行,青島直飛臺北兩個半小時的飛行時間很合適,而且各種生活用品塞滿了箱子,我們這次行程安排比較簡單,一周的時間,只在臺北市,減少了輾轉顛簸。
我的文章不想討論前期準備,購買清單,酒店的選擇,甚至有朋友一直在問我,我們這一趟花了多少錢,臺北的消費水平情況,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能顯得是比較有禮貌的表達:因人而異。我和小熊先生都不喜歡「窮遊」理念,出門在外,我對酒店沒有特別高的要求,但我是處女座,應該就不用解釋更多了吧。我們一行四個大人,即使帶著兩個寶寶,全程推著手推車,綁著腰凳,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吃了夜市,牛肉麵,坐半小時的計程車上山裡去吃三小時的私房菜養生餐,如果你能接受,你可以複製,但站在我的角度上我並不知道我喜歡的,我嘗試的,我感興趣的是不是你在乎的。
進入正題,就不廢話了。反正如果你想去臺灣旅遊,你一定會去臺北。如果你是個吃貨,你就不要嫌我煩,慢慢看下去。
第一次去臺灣,在臺北找美食,我大言不慚的說,看我這一篇就夠了。當然如果你去過很多次了,我們還是可以交流的嘛。
全程沒有安排早餐,因為帶著寶寶,作息時間都是隨著寶寶在調整。大哥出門在外,每天都很開心,玩的瘋,睡得晚睡得多。早上起床基本上都要九十點鐘,所以早餐我們全程在酒店解決。
上一次去臺灣,很深的印象,滿街的日式料理店。誠品書店裡介紹旅遊的書,有一半是在介紹日本。(前幾天花蓮地震,臺灣當局政府婉拒大陸與美國的幫助,只接受了日本的資助,感慨萬千,呵呵,我們不談政治。)我們這一趟填補了上一次的遺憾,嘗試了很多日本料理店。
本來下飛機說好要去鼎王吃火鍋的,但飛豬上訂的接人師傅,開著九座大奔,一路上介紹了好多美食,一聽就是個地地道道的當地吃貨(事實證明,是真的。我加了師傅的微信,包車遊全臺,每天都在不同的城市曬各種老店,美食。受不了!)
師傅根據我們的酒店住址推薦了瞞著爹,說實話我們瞞著爹的名字並不陌生,跟肥前屋差不多,我對某一類大眾點評以及各種遊記裡泛濫的美食店沒有興趣,但衝著眼前這位自身吃貨師傅的推薦,我們還是去了他推薦的那一家。
瞞著爹在附近交錯的幾條街上有四家,我們去的是師傅推薦的金柚店,是家居酒屋。
一進門,要脫鞋子。到是方便了兩個寶寶在地上爬來爬去。
特別推薦的是這個海鮮dong飯
看著沒什麼,但是關鍵是用料特別的新鮮,三文魚肉很香甜。我到現在還在懷念。
(青島倒是有一家日料dong飯很好吃,雖然不是同款,但絕對是我心裡的no.1
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交流。)
這個牛肉,廣受大家的好評,特別是兩位爸爸。味兒很正。
這一趟臺北回來發現,臺灣的牛肉普遍都很好吃。
這是個雞肉什麼的吧,記不清的了。之所以要說,是因為我一開始很抗拒蘸鮮雞蛋的這個步驟,被同性的朋友一再鼓勵,並且他們場過後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本著不要後悔的原則,試了試,然後.蘸著吃掉了大半根兒。
糾結一下要不要提這個魷魚。
作為青島人,吃海鮮吃的嘴刁。這個魷魚沒什麼特別,只是吃慣了王姐燒烤刷醬的,這樣吃也不錯。
落座時,還有其他空位,就坐的其他桌像是商務人士,都有外國人。待我們吃起來的過程中,漸漸滿座,生意不錯,不至於大排隊,環境吃起來也比較輕鬆。
跟資深司機師傅討論過大腕,熊一,師傅推薦的是乾杯。在大眾上查詢,我們用餐當日在101附近活動,便在「老乾杯」和「乾杯」之間徘徊。經過師傅的微信簡單取經,兩店同集團,人均較高的「老乾杯」主打澳洲和牛,「乾杯」是集團裡面的元老,我們選擇前往「乾杯」att店。
當時是晚上十點左右,大哥開始搓眼,有點困意,但一靠近「乾杯」整個人都high起來了,跟著音樂搖頭晃腦,兩眼放光。「乾杯」我只能總結是「夜店風」「年輕人」的烤肉店,音樂很燥,氣氛很好,只是不適合寶寶。經過跟朋友一家的電話協商,我們趕緊轉移,又在大眾上找到了附近的:胡同燒烤。
即使是臨時的「被迫」選擇,但我也覺得沒有失望。
先上圖,你們自己感受。
我要重點重點推薦這個乾貝。
我個人主張要燒烤一下再吃,但是服務員強調說這是魚生的品質,這一趟的臺灣行,我最喜歡的就是牛肉和乾貝,好幾家店都很滿意,肉質很飽滿,口味香甜,不會覺得腥。我們幾個人吃過以後馬上又追加了一份。
別問我一份多少錢,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好吃!
再來,胡同的服務也是沒話說。全程幫我們燒烤服務,很耐心。我買的芋泥蛋糕需要冷藏,幫我冷藏,還提醒全店服務人員幫我記住,哈哈哈哈哈。好可愛的一群年輕人。
二刷臺灣,也是二刷上引水產。雖然嘗試過立吞區,有了第二次機會應該嘗試其他區域,但我仍然忘不了肥美的甜蝦「S」型妖嬈的躺在餐盤裡的姿態。
這是2015年的照片。
關於三井集團旗下的上引水產,我建議你們自己登陸網站了解。
http://www.addiction.com.tw/
這是煮海一樓門口的海鮮水產櫃,鮮活的肥美海鮮現場挑選,馬上烹飪。
這好像是快意鮮味吧,是在戶外,還有現場音樂表演,環境輕鬆很多,很熱鬧。
以下兩張是2015年的照片,但是跟現在沒有差,就是個大的海鮮水產市場。
貌似除了立吞美食以外其他都可以預訂座位。當然,還是希望你們自己去了解。我不想誤導你們。
所謂立吞區,是要站著吃的。沒有座位哦,所以比較不適合小孩子,有寶寶椅,跟國內kfc裡的同款,比較矮。小熊先生這一趟最值得嘉獎的事跡就是在用餐前把大哥哄睡了。簡直不要太愉快,沒有大哥幹擾,令我倆大快朵頤,吃的很滿足。
如果你們看到菜單的套餐有猶豫,我個人建議,選擇最貴的,也是最好的。在用餐過程中,發現好吃的,在追單。
以上除了兩隻牡丹甜蝦以外,都是套餐裡的。然後我追加了,烤魚下巴,這個我沒有在菜單上找到,是因為自己比較偏愛,看到有人點,就追了一個。很好吃!!三文魚切片,最後我有點吃不進去了,但是真的很甜,油脂很香。特別新鮮就不用多講了,這裡的客流量估計沒有存貨。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圖三,要不是我吃撐了,我真的想再追幾個,湯汁很鮮甜,沒有多餘的佐料,原汁原味的感覺。
這一餐應該在人民幣1000左右吧,具體我不記得了。
此行我最期待的兩餐分別在臺北市的北部東西兩邊。一處是陽明山上的the top,一處是新北市山裡的「食養山房」。
發圖朋友圈,也為我迎來很多點讚。
先說陽明山頂的the top( 屋頂上 ) 可以提前預定位子。http://www.compei.com/about.php
看網上的評論燒烤區的景觀位相對好一些,但去了以後發現,整體環境非常好,可以隨自己的口味喜好選擇菜系。我們大約四點半到達,算是第一批進去的,選擇了露天沙發座,有最低消費3000臺幣。(關於消費,我能記住的很少。)也有很多包間可供選擇,如果你們是夏季前去,我強烈建議你們選擇包間,有空調,還能避免蚊蟲。室外也有蚊香的保護,我們應該沒有遭受被蚊蟲叮咬的困擾。
這是餐廳網站上的內容,我簡單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幫到你們。
我們選擇燒烤區露天位子,是在H區,遠眺前面夜景很美,下面會放圖片你們自己體會,只不過低頭看下去是在施工的區域,不用擔心環境衛生,沒有影響到用餐體驗,只是告知你們美中不足。如果選擇包間,據我個人意見,推薦E4。視野較好。
之前司機師傅也像我們推薦了陽明山上其他景觀餐廳,在我的前行準備中,瞄準了兩家,一個就是the top,另一家是「草山夜未眠」,環境也不錯。但處女座的挑剔和極致,讓我選擇了前者,摒棄了師傅的推薦,當然,我對我的選擇非常滿意。
這個座位是我之前就心儀的位置,但是考慮到寶寶的安全,周圍有點危險,放棄了,可以給你們做個參考。
整體是峇里島度假風。
吃的,我能不能說我沒什麼具體印象了.我們點了一份套餐,裡面有沙拉,燒烤組合,飯還有飲品甜品。
我只記得,是自助式燒烤。兩個爸爸一頓忙活兩個媽媽安穩倆孩子,倆孩子各種玩鬧,還有睡覺是的,大哥在八點多的時候,睡了,再這麼美的夜景裡,周圍年輕情侶依偎纏綿,大哥睡了很久很久.
終於要來說說這家開在新北市山裡的餐廳,提前兩個月預訂了位子,計程車坐了半個小時,一頓飯三個小時,人均250元人民幣。
知道這家餐廳是幾年前朋友苒小姐去臺北回來,她臨行前,我給了她一些美食推薦,食養山房作為「回禮」,印在我的腦子裡。
網址http://www.shi-yang.com/tw/
美景
美食
對景色與舒適,對食物的口味,繁文冗詞就不多言了。如果有機會,我想帶著爸爸媽媽們再去一次。
第一次聽說「一蘭拉麵」,是在康熙來了的節目裡。已故的一位年輕藝人曾因為這一口面飛去香港,那時候我便有心要嘗一嘗。身邊的朋友去香港也會去排隊,這一趟飛臺北,做足了功課,去年在臺北開業24小時營業的一蘭拉麵當然在我的菜單上。
我們是過了午飯的時候到達的,門口有人排隊,但目測還好,竟然十幾分鐘就要進去了。好激動,沒想到,進店以後還是要排隊的。差不多半個小時落座。
座位是一個人一個格子間,像是以前上學時考英語聽力一般。給人就餐感覺不是很好,估計是不習慣吧。(青島有家麵館——小鹹湯面之前也採取了這樣的設計。但我還是會因為一口湯,而惦記那裡的面。)特別是因為我的旁邊坐著一位媽媽,身後坐著一個小女孩,乖巧的坐在後面,卻又孤零零的坐在那兒,東張西望的吃幾口,覺得好沒有愛哦!用餐的時候大哥睡著了,同樣放在我們的身後,吃飯的時候,我要不停地回頭看看。我不喜歡。
至於面,第一次吃。比較保守的嘗試的都是自助點菜單上的推薦項,比如面的硬度,湯的濃度,加料.於我,湯有點鹹,沒覺得味道或者口感特別出眾,小熊先生也沒有表現出很滿意的樣子。估計以後不會特別的排隊去某個城市去吃。另外值得說的是,點了一個抹茶杏仁豆腐,呵呵,我只能說,不吃不會覺得遺憾.
惦記這家甜品店應該有兩三年的樣子了吧,那時候看臺灣第一檔美食綜藝節目,其中一位女主持是個混血還是外籍來著忘了,總之就是常年在國外生活,對這家來自紐約的甜品店裡的千層蛋糕讚不絕口,那時候正是千層蛋糕稱霸朋友去的年代,雖然我不喜歡吃千層蛋糕,但她描述的:世界一流,數一數二,千層細膩.真的讓我受不了,必須入我的願望清單。
青島飛首爾很方便,香港也有,但我都沒有機會去。聽說上海開了一家,火爆到短暫暫停營業的程度,我也覺得挺不可思議的。看網上的留言,臺北的這家也有很多條條框框的要求,排隊也很麻煩,有規定的用餐時間.我跟小熊先生說要是排隊我們就去吃別的,沒想到下車以後發現店門口竟然空無一人,估計是因為上午大家都在忙吧。
我們點了一個法式經典千層,一個紅絲絨。不好意思,我本人真的不喜歡特別甜的東西,所以真的不是我的愛。小熊先生倒覺得還好。談不上失望,但至少嘗試過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口味。
那個很迷幻的紫色飲品好像是西洋梨氣泡飲,這個倒是既好看又好喝。拍照好好看。店了伯爵茶給自己解解膩,對自己這麼了解,又何必非要種草甜品店呢?我也搞不懂自己了。
欣葉看點評網上有好多家,我們吃的臺式料理(忠孝店)。
這一餐我個人是很滿意的,驚喜多多。來臺灣發現很多豬肝啊,大腸啊,都是我平時不太愛吃的東西。但是在臺灣卻碰到好多做的很好吃的方式和口味。
香煎豬肝,我很喜歡。甜的味道正好蓋住了豬肝的腥味。另外一道出乎我意料的是大腸,我要特別強調,不是滷大腸。而是炸大腸。你們可以看看下面我傳的圖。這一道原本是朋友點的,我當時心裡默念,大腸有什麼好吃的,(在青島我只吃九龍餐廳的)總覺得有股臭臭的味道。不過還好,本著什麼都要嘗試的想法,揀了一筷子,好吃到停不下來。是脆脆的,口感很酥,嚼起來香香的。是不是我以前對大腸有偏見,忽略了它的美味啊,原諒見識少。
三杯雞來臺灣應該是必點吧,不過味道中規中矩,沒有驚喜,回想了一下,覺得在大陸一定吃過更好吃的。小熊先生好像對鳳梨蝦球比較喜歡,但我個人並不怎麼喜歡,太過強調甜的味道,再加上鳳梨,有點過分了。另外不知道是蝦不夠新鮮,還是烹飪方法的問題,蝦肉的口感很一般。
這個是臺灣有名的刈(ge)包,別小看它,吃起來很有飽足感。
我愛花枝,是上一次臺灣行的大發現。這一趟明顯又被臺灣的牛肉和乾貝圈粉兒。
用餐後商家送的麻薯,沒有夜市上的好吃。
這一餐朋友結的帳,我說不出來價格也就有了正當理由了。大哥吃完了,上竄下跳玩的不亦樂乎,累壞了出錢又出力的朋友了。
很多人來臺灣會去吃鼎泰豐,在這一次來之前,我也惦記著說這一次應該來嘗一嘗(雖然青島有),但每次看到門口大排長龍,我就退縮了。在青島吃過,沒覺得值得排隊。為什麼沒吃到,我偏偏又要提到呢?因為我之前一直有個誤會。我以為在各大攻略,旅遊網站,大眾點評網上,還有永康街,松山文創區看到門庭若市的高記也是臺灣小籠包,進去才知道是臺灣生煎包,吃了以後才知道,臺灣人可能對生煎包有誤會,他們可能沒有吃過高密爐包。
先來說說吃高記是個意外。本來從松山文創區出來,看地圖想去吃梁記嘉義雞肉飯,看過《康熙來了》的粉兒都知道,那是小S盛讚涼了也好吃的飯。結果都快要走到了,發現大眾點評網上寫著周日休息,那麼不巧的是,當天真的是個周日。趕緊查別的,附近有家「肥前屋」,鰻魚飯很有名,也是網絡上出現頻率很高。我有的時候越是這種店越不想吃,但想到當下沒有別的選擇,就奔著「肥前屋」去了。呵呵,給你看一張照片。
當時中午兩點哦!排隊的還有日本人?!來臺灣吃鰻魚飯!有沒有搞錯,是要多好吃?下次吧我覺得我家先生做的鰻魚飯也不錯了。
然後又在附近找到一家臺菜「青葉」,結果兩點鐘結束點餐,廚師休息了。我們只好問過便利店美眉往新光三越這種大商場走,路上看見一家店牌「高記」,我不屑地回頭跟抱著大哥走在臺北下午兩點鐘30度+的大街上的小熊先生說:這一定不是那家著名的「高記」,剛才在松山誠品樓下有一家,排隊排的簡直了.然後我就發現真的是同一家。
雖然不排隊,但當時也只有一張大桌。
你們看看照片嘛,我吃過的生煎是不是都應該是薄皮的,而這個是發麵的。那不就是爐包?
這頓飯吃的相當不愉快,是因為大哥不明原因的大哭大鬧,大耍脾氣,讓我們倆坐立難安,引來周圍無數目光。一位阿嬤的表情,比我們還心疼大哥。但是!!!我和小熊先生發現了驚喜,就是下面這個麻婆豆腐。店員推薦的時候我心裡還犯嘀咕,我在臺灣吃江浙菜系竟然推薦川菜。哈哈哈,推薦的好,這算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麻婆豆腐了,醬料不鹹,吃起來很豐富,有肉丁,還有啥我不記得了。但是我記得小熊先生先我吃了一口,抬頭看我時,眼前一亮的感覺,頻頻點頭稱讚。
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們吃過青島好吃的麻婆豆腐請留言告訴我。我真的很愛這個菜。
來來來,我又要安利二刷美食了。來臺灣怎麼能不吃麻辣鍋?!2015年那一頓鼎王,真是吃的我服服的。鴛鴦鍋,一邊是鴨血豆腐辣鍋,一邊是酸菜白肉(白肉的確比較少)。重點是!!!!!我說的這些是鍋底哦,無限續加。沒錯,鴨血,豆腐,酸菜,白肉,無限!!續!加!隨便點點什麼吃吃就撐到爆啊!
我強推鼎王當然不是因為鍋底加到飽,而是因為真的很好吃。同行的朋友也很滿意。鼎王2015年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還有服務方面,每次店員主動詢問要不要續鍋底都要先後90度彎腰鞠躬,隨便說句話也要這樣。但這次去感覺一般了,沒有那麼有禮貌,年輕的女店員也不是各個都親切可人。
不過,如果你的重點單純吃到飽的話,臺北還有另一家「馬辣頂級麻辣鴛鴦火鍋」是自助式火鍋,應該也可以讓您滿意。
決定去士林夜市,是因為豪大大大雞排麼?我忘了!好像我們也挺拼的。那天中午是在新北市的東邊吃了飯,又跑到了西邊逛士林官邸,逛夜市。
我對雞排一直不感冒,在青島各種各種炸雞我也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但是臺灣的炸雞排真的不容小覷。上一次啊在高雄,我們夜裡隨隨便便遛到一條小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骰子牛,炸雞排都在大排隊。在小熊先生堅持下,我門排隊買了一家叫「天使大雞排」的,這名字其實我也拿不準了。但是!拿到那個雞排時驚訝的狀態我還記得。那個厚度,據對有我二指一個指關節那麼粗!表皮酥脆,雞肉不柴,重點是不油膩。
再說到豪大大大雞排,我只能說還真的是「大」,但味道嘛一般般,口感嘛一般般,我為什麼鋪墊了那麼久2015年高雄的大雞排,我是想跟你說,不一定要吃大名鼎鼎的,要相信臺灣人民的樸實和對美食鑽研和創新。
從士林官邸出來沿著導航map路線走去士林夜市,我們大概是沿著中山北路一直走,在一個高架橋下右拐進一條路。平日裡出門我從不看地圖,因為小熊先生職業原因對路線規劃很準確,一般目的地確定後看一眼地圖跟著他走基本不會錯。要不是因為事後發現這家甜不辣超級無敵的好吃,念念不忘,我真是盡力了。各種研究地圖,可惜沒有全景地圖,士林夜市距離我們居住的地址還是有點遠的,不然沒走之前還應該再去吃一頓的。
我們發現這家不知名的小店也是意外。我在買喝的,印象中附近應該是有家「五十嵐」的奶茶店,路過這家店的時候,看到各種甜不辣,蘿蔔,豆腐類的東西擺放很整齊有序,看著很乾淨,我有心動那麼幾秒鐘,但沒有直接進去。走兩步被同行的朋友叫住,說要吃點。我當時是很願意的,哈哈哈,正中下懷,不用糾結了。點得甜不辣以及別的什麼有點忘了,還有蘿蔔。白蘿蔔我只會在牛尾湯裡燉的軟軟的很入味兒了才願意吃,而關東煮裡的蘿蔔也是我的大愛。不得不說的是甜不辣啊,咬下去Q彈美味之極,我該怎麼形容呢!那是我吃過最最好吃的甜不辣!以至於和朋友一直惦記著,想要再回士林找到這家店,做夢都在回憶店家小夥子好像有點胖胖的,沒有人點餐的時候坐在後面削蘿蔔,中間我跟小熊先生因為大哥的紙尿褲問題意見不合相互懟了幾句,不算吵架的那種,引來他和店裡其他人矚目的目光。(灣灣人民平日裡說話真的很溫柔,像我倆這樣稍微大聲的講話會覺得臉紅。)
並沒有圖片。隨便吃吃的時候,覺得好吃,以為臺灣的甜不辣都這樣,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的.
哎呀呀,好吃的甜不辣。我想念你啊!我要買遍TB所有臺灣店家的甜不辣,撫慰一下我犯了相思的胃。
這家店不在我的計劃清單中,我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回事兒,小熊先生和朋友拿著地圖說要去吃個什麼東西,就跟著來了。看門頭挺大,再仔細一看老字號了吧,1972年的老店。看架勢應該信得過,嘗試了蚵仔煎,豬肝湯,滷肉飯,還有臭豆腐。
蚵仔煎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哪一家怎麼吃都覺得不好吃,可能是自己不太能接受這種料理方式吧。豬肝湯,我也說不清自己抱著怎樣的幻想,會徒然對這東西感興趣。豬肝切的薄薄的,真的很嫩。滷肉飯是好吃的,但沒有覺得好吃到什麼地步。我要說的是臭豆腐!雖然小夥伴和小熊先生都說沒有那麼好吃,但卻深得我心。可是突然要誇誇它的時候,竟然忘了什麼味道了。好吧,我本人就是很喜歡豆腐類的食物。有興趣的可以去試試,畢竟是個老字號,那麼多人排隊值得一試吧。
後期看大眾點評說這裡的生炒花枝是老饕的不二之選,後悔功課沒有做好,我一個花枝的死忠粉竟然與它擦肩而過.不過沒問題的,以後是要為了士林的甜不辣再去的,這家的臭豆腐我也願意再來一盤,到時候驗一驗據說選用當日基隆港的新鮮花枝。
對這個面線,我一直有著說不清楚的感受。第一次去西門町,找不到阿宗面線,圍著繞了好幾圈。逮著路人各種打聽,竟然說沒聽說過,不了解。雖然後面找到了,但發現的確都是遊客在排隊。不過,不管怎麼樣,小熊先生倒是很喜歡。上一次臺灣行去吃了兩次,這一次雖然嘴上不說,但默默的往那個方向移動。第一次吃的時候,可能給我的印象不太好,我沒有像小熊先生一樣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這一次吃,加了點辣醬,好像味道還不錯。
前幾天在士林夜市誤打誤撞的甜不辣好好吃!搞得我滿腦子都是甜不辣和蘿蔔,在點評上找到西門町的這一家,1958年的老店,西門町有名的懷舊小吃。點了甜不辣和綜合湯,還有綠豆豆花。我能不能說,一般,中規中矩。真心的不能跟士林夜市那家不知名的甜不辣比,甜不辣的口感沒有那一家的好。豆花對我來說就是豆腐腦,還是甜豆腐腦,加了綠豆湯。
該牛肉麵出場了,說到牛肉麵有點慚愧。先說前年那一趟臺灣行,零零總總也吃了幾碗牛肉麵,沒吃點有名堂的。這一次,住的地方離大名鼎鼎的「林東芳牛肉麵」很近,據說營業時間周一到周六11點到凌晨4點,從第一天晚上說要吃,中間有個中午,小熊先生和朋友去了,不知道為什麼關門,然後到最後一天,還是留下了遺憾。
逛夜市的時候,搜索到了「建宏牛肉麵」,馬上前去。
我真心覺得臺灣的牛肉麵就沒有不好吃的.真材實料你是看得見的。
這次的臺北行,我解鎖了很多惦記很久的臺灣食物。比如魷魚羹。我一直被印象中所謂「羹」就是澱粉兌出來的黏啦吧唧的東西,喝起來口感一定很奇怪。但臺灣魷魚羹在綜藝節目上經常會出現,總是要試一試嘛。
選定兩喜號是因為大眾點評上有人提到說是包車小哥推薦的,從小吃到大。再來,發現是1921年的老字號,更是不會錯了。
又是驚喜萬分!(會不會我太沒有出息,覺得什麼都好吃?但想想我吃獲一枚,吃的東西也很多啊,還是能分出好壞的吧.我們說好,你們看來我的介紹,我說超級好吃的東西你們覺得一般,請不要回來找我好麼?!)可能是我之前提到的誤會太深,沒想到魷魚羹竟然湯是這樣的,並沒有很粘稠。
我貪心的要了綜合羹,後悔也沒辦法。因為當晚我們約好了晚上吃燒肉的...而且當時已經是晚上七點多了,我要留肚子吖。魷魚這東西,青島人吃從小吃到大的,但是我竟然不知道這東西可以這麼脆爽,咬下去的時候,斷成兩截,竟然會發出聲音來,首先口感就很贊了。味道嘛,我吃東西口味清淡,不喜歡那種很多醬料的食物,這碗綜合羹更是深得我心。
還要了古早味滷肉飯和藥膳排骨?好吧,我已經忘了那是一碗什麼湯了。中規中矩,是好吃的。
但我還是要補充,我現在還是會想到那個魷魚塊脆脆的口感。下次去還回去吃,也還要再找到更好吃的魷魚羹。如果你們看到這裡,並且知道臺灣有哪家好吃的魷魚羹,請留言分享給我。
臺北故宮在沒去之前,我還有著些許嚮往,大概那時候還是對自己不夠了解吧。我可能真的看不懂,也不感興趣。買了網紅"朕知道了"膠帶,就好像標記了「到此一遊」。挺大的地兒,逛著逛著就餓了,索性去了旁邊的故宮晶華。
環境和消費水平,我就省了介紹了,開在臺北故宮。賣點在於能把臺北故宮的鎮殿之寶吃進肚子裡,「翠玉白菜」和「肉形石」。我要說的是,在故宮裡,看見一條長龍蜿蜒崎嶇,那都是排隊看「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的,我特別不喜歡湊熱鬧,就沒排隊。在餐盤上看見了著名的兩款鎮殿之寶。
另外還點了三杯雞還有太極牛肉麵。牛肉麵分辣的和清湯兩種口味,你可以理解為鴛鴦鍋。我想在臺灣,牛肉麵很不容易能碰到難吃的吧。
提到永康街,不用的時間,兩次旅行,兩次打車司機師傅都不約而同的把我們放在同一個地點,往裡面走會看到黃色門頭,聚集了很多遊客的「思慕昔」。就是臺灣有名的雪花冰,我不知道綿綿冰跟它是不是一個意思,但是第一次吃就感慨「綿綿」的口感,冰得質地很柔很細膩,是我三年前在大陸沒有嘗試過的。第一次吃的時候,太貪心,兩個人要了兩種口味,吃到最後真的是累覺不愛。這一次因為小熊先生的喜好,又來吃了一碗,沒有當初的好奇與驚訝,夏天解暑而已。
三年前的青島,還沒有那麼多抹茶店,去臺北時在各種攻略上種草一家風評不錯的抹茶店,沒有刻意的找,結果誤打誤撞的進去了才發現。記得那時候是逛了一天有點疲憊了,臺北是我們當時的最後一站,最後幾天都懶得拍照了。照片湊合著看吧。好歹也是比較早期,並且歷經世界各國人民考驗獲得好評的抹茶甜品店。
鳳梨酥我首推微熱山丘。別說它小資,並不是老字號品牌,我就是吃不夠。上一次回青島扛了一箱,說是要送人,自己吃了四盒。即使沒有飛臺灣的日子裡,隔三差五也會在網絡上代購。
臺灣的鳳梨酥,我嘗試過的品牌不少:佳德,犁記,糖村,維格...沒有能替代微熱山丘在我心中的地位。臺灣鳳梨酥分兩種,鳳梨酥與土鳳梨酥。鳳梨酥裡添加了冬瓜醬,口味偏甜。而這些年,食客們崇尚健康,天然,土鳳梨酥更受到大家的歡迎。微熱山丘的土鳳梨酥內餡兒微酸,結合奶油香而不膩的外皮,真的是完美。
值得一提的是,臺北市裡只有一家店面,進店後不著急購買,引導小姐姐會在您落座後提供一杯熱茶,一份鳳梨酥作為品嘗。
不過,更方便的是桃園機場有櫃檯,大眾點評網上也有預購,機場提貨。
最早知道芋泥是因為臺灣的麻薯。2015年的臺灣行,臨上飛機前一夜在sogo百貨掃貨,出超市口有櫃檯提供試吃,那是晚上九點多了好麼,吃完那一口後,我倆對看了一眼,立馬決定來一塊。
之前在網上四處尋覓,沒有代購到香帥品牌的,快遞到青島後,口感明顯大打折扣。櫃檯小姐姐也一再強調,芋泥蛋糕必須冷藏保存。
這一次前去sogoB2,沒有找到香帥的專櫃,上網搜到了新的專櫃,折騰了好幾天,終於買到了,沒有留下遺憾。
芋泥蛋糕很充飢,每一口都扎紮實實的。不要貪嘴哦!
說起來有點尷尬。呵呵,這家店是我在松山文創區電梯下去服務臺退稅時發現大排隊,走到正面去一看,原來是它!2015年的時候,被這家的酒釀桂圓麵包種草,但行程緊緊張張,沒有刻意去找。這些年,麵包機,烤箱漸漸走進我的生活,青島也開了大大小小各種麵包店,酒釀桂圓也是經常能吃到的,所以這一次並沒有在我的願望清單中。但既然碰到了,就是緣分啊!但是緣分來得太突然,我從上面下來退稅沒帶現金吖,我手裡只有退稅回來的塊八毛的,又想不想上去折騰,又不想放棄,戰戰兢兢的進去,買了倆麵包,最後的硬幣也讓我買了一塊鳳梨酥。我也是對自己說:作為吃貨,你盡力了!
鳳梨酥不好吃,麵包現在讓我回想,根本想不起來了。所以你們應該能體會到吧,just so so...
在文章的最後,還是要正了八經的向與我們同行的小夥伴——VV一家道謝,感謝陪伴。一起旅行一定要找準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很輕鬆無憂。說起來也巧了,七年前,小熊先生第一次帶我飛,偷偷買了張惠妹南京演唱會的門票,那是戀愛的我們第一趟旅行,同行的就是現在的VV爸爸,那幾天的歡聲笑語終生難忘。帶著寶寶的第一次遠行,更加印象深刻,願我們的情誼長存。2018,下一站,去哪兒。
讓這篇文章平躺在草稿箱中也快有半年了吧,本來想寫的結尾也被我果斷刪除。每一年都會在元旦的時候與小熊先生一起寫下新的一年的「願望清單」,這兩年圍繞的主題都是小熊寶寶「大哥」的生活,2017年小熊先生兌現了年初的承諾:「去旅行,在旅行中照顧好娘倆。」2018年的元旦我們寫下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去設想,就發生了改變。
我們一起期待吧。
可能「小熊一家××吃吃吃」的第二篇也快要跟大家見面了,我力爭不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