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輝煌無比的漢長安城,到了隋文帝時期卻被視為了「廢城」?

2020-12-25 騰訊網

"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駱賓王曾以詩描繪長安城的盛景。

我們都知道,大唐盛世是華夏文明的巔峰時期。《全球通史》裡說到,公元7世紀以後,中國突飛猛進,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富饒、最先進的國家

承載盛唐榮耀的長安城,無疑是矚目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但和漢武帝時期的長安並不是同一座,連位置都南北錯異。

漢代長安城的規模是古羅馬城的2.63倍,"文景之治"後漢武帝時期更是國力強盛。為什麼輝煌無比的漢長安城,到了隋文帝時期就被視為"廢城",重新再建了另一座長安呢?

縱觀漢長安城的興衰過程,我們會發現帝王選擇另闢國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一、 從初造到擴建,漢代長安曾有多輝煌

1、漢高祖為何選擇修建長安城

(1)關隘險峻、易守難攻,地形成為最大優勢

劉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時,本打算定都洛陽。但齊人婁敬直接分析了周朝建都和漢朝的形勢差異:周朝鼎盛時,依靠仁德贏得四方臣服和民心,不用重兵防守也能立國。大漢初期實力還不足以控制7個諸侯國,加上洛陽盆地的地形漏洞,容易被敵軍長驅直入

留侯張良從軍事戰略,分析了在鹹陽重建長安城的必要性:這裡被潼關、蕭關、武關、大散關環繞,再加上北依渭水、南望秦嶺、八水繞城的地形優勢,可以說易守難攻。

國家政權建立初期,安全和穩定必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漢高祖能保持清醒看清當時的形勢,說明他的眼光還是比較長遠的

(2)臨近渭水,城市水源供給便利

定都在鹹陽還有個優勢,就是能給城市發展提供充沛的水源

《戰國策•秦策》裡曾記載,這裡"田肥美、沃野千裡,蓄積饒多",稱得上關中的天府之國。都城定在渭河邊,給百姓用水提供了便利條件,而關中秦嶺植被茂盛、降水充沛,也能持續為城中提供水源。

劉邦性格果斷,當天就西行到關中建都。因為鹹陽宮被項羽燒毀,他便定在渭水之南建立了長安城。

2、蕭何初次修建的壯觀規模

長安城的一期工程,在宰相蕭何的主持下啟動。根據《史記》記載,蕭何先在秦朝離宮的基礎上修建長樂宮,緊接著"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

提倡節儉的漢高祖劉邦,心生不悅開始責備蕭何,為什麼光是未央宮就有40多個宮殿組成,浪費了建國初期的財力物力。

但蕭何認為前期如果節省成本,在有損漢朝威嚴的同時,還會給後世增加反覆修葺的負擔。劉邦聽後頓悟,認可蕭何的遠見卓識,下令命名都城為"長安",寓意長治久安,此時的長安城已經初具規模

3、漢武帝時期的"鬥城"輝煌

在長安迎來鼎盛時期前,漢惠帝劉盈為了抵禦北方敵軍入侵,花費6年時間,給長安外圍修築了一道高12米、寬12-16米的黃土城牆,並在牆外設置了壕溝,此時的長安城格局趨於完整

絲綢之路的開通、貨幣的統一、中央集權的加強,讓漢朝達到了國富民強的頂峰時刻,漢武帝看著人口超過1300萬的都城,揮手開始擴建長安。

其中最大的宮殿建章宮,現存遺址還有9.38平方公裡,皇帝甚至可以在宮裡狩獵。此外,武帝還擴建上林苑,開鑿了昆明池進行軍事訓練和水路運輸,整個長安變成約36平方千米,超過了同時期羅馬的規模

而居民區竟然有160個"閭裡",也就是160個小區,旁邊就是"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十六橋"。《三輔黃圖》形容這座城池像南鬥星和北鬥星,這樣的格局足足保持了兩百多年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長安城也一樣。五代皇帝根據統治時期的國情,量力而行對長安城進行完善,才成就了最終土木結構的東方建築奇蹟。

二、"沸城"長安是如何變為廢城的?

1、外戚宦官勢力導致國家內鬥嚴重

西漢後期,皇太后王政君的弟弟王鳳,被漢成帝封為當朝尚書,之後便出現"王姓"外戚和宦官逐漸掌握國家大權的局面。"皆卿、大夫、侍中、諸曹"等五將十侯,成為朝中主要勢力,嚴重影響了朝政的正常運轉。

2、地方勢力興起,國家動蕩不安

宦官掌權的最大弊端,就是權力變質使用和助長地方勢力猖獗。在沒有中央集權的制衡下,地方權貴開始迅速兼併土地,加重對百姓的剝削

而王政君的侄兒王莽,在和漢平帝爭權時籠絡地方權貴,以還原周朝禮制和國富民安的美好理想,贏得儒生和百姓的追隨,最終奪得政權,建立"新朝"

3、宮殿被毀,東漢開始遷都洛陽

王莽在模仿周朝時,就已經開始擴建洛陽城,準備遷都。而他建朝以後,改革集團迅速分裂叛變,此時的長安人口超過6000萬,土地不堪重負,著名的農民起義"赤眉、綠林"爆發了

公元23年,起義軍攻到了宮門外,《漢書》記載:"赤眉遂燒長安宮室市裡,長安為虛。"被燒後的長安損毀十分嚴重,東漢開始,都城開始變為洛陽。

從這裡可以看出,長安城廢棄的直接原因是國家戰亂,但歸根到底還是和政權分裂、國家衰敗有關,國富民強則都城興盛,民不聊生的都城就是名存實亡

三、隋唐為什麼選擇重建另一座長安城?

1、漢代長安城無法滿足新政權的統治需要

(1)洛陽更符合新政權的戰略需求

公元25年,漢光武帝劉秀奪得政權,定都洛陽。很多人會奇怪,既然是光復漢室,為什麼不在原來的長安城基礎上重新修繕?

當時有個很關鍵的原因:劉秀起兵時得到關東權貴的支持,如果建立政權後遷都長安,會產生壓制他們的誤會,同時觸動權貴們的利益。

而洛陽的地理位置,在河北、潁川、南陽的交匯處,恰巧是三個開國功臣勢力的發源處,中央政權在洛陽,更方便管理和牽制地方勢力。

(2)水質破壞汙染,無法滿足百姓生活需要

到了隋文帝時,長安城曾有一次復建的機會,但最終還是被廢棄。當時隋文帝想定都關中,但發現 漢長安城"經今八百歲,水皆鹹鹵。"最後在龍首原南面地勢較高的"六陂"地帶重新建了隋唐長安城。

長期的排汙導致地下水無法使用,而且渭河的流向逐漸南移,長安城在後期有被淹沒的風險,在土地承載力和水源供給兩個方面都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了。

2、新建的長安城比起漢長安城有什麼優勢?

26歲的年輕設計師宇文愷,在開皇二年被隋文帝任命開始修築大興城(後來的唐長安城)。宮城、皇城和郭城組成,總面積達到約84.1平方公裡,這麼龐大的規模,是漢長安城兩倍多,甚至超過後世的明清北京城(約60.2平方公裡),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城市。

在規劃上,重新修建的長安城布局嚴謹,兼具美感和實用功能。借鑑了曹魏鄴城和北魏洛陽城的設計優勢,把皇宮放在核心位置凸顯統治階級的威嚴,郭城環繞在皇宮的東、西、南三面,取水、排水、公共衛生等功能都進行了提前規劃。

詩人白居易曾經描述這種規整如棋盤的設計——千百家如圍棋局,十二街似種菜畦。這種設計後來被日本應用到了多個古城設計上。

3、大唐盛世下的繁華長安城

在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裡,長安城的繁華街市徵服了不少觀眾。

"從公元6世紀到16世紀,中國文明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對人類遺產的巨大貢獻,始終居於領先世界的地位。"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唐盛世,在強盛的國力下,長安城也再次迎來了自己的輝煌。

在居住規劃方面,長安城以108坊進行分區,市民在宵禁後只在坊間活動,安全管理意識堪稱世界之最。

而在商業上,當時長安城有兩個著名的商市,分別取名"東市"和"西市",各佔地一平方公裡,集市分成了九個商業區,成為全國最熱鬧的商業街,至今我們口頭說的"買東西",就源於唐長安城的東西市。

商業的繁榮帶來了人口的猛增和經濟的飛速發展。開元天寶年間,唐朝的戶口約有890餘萬戶,稅錢已經達到約5700多萬端匹屯貫石。

這樣的國力吸引力各國留學生前來"取經",西安曾出土過19歲的日本留學生墓碑,當時帝王親自寫下墓志銘,足以證明當時唐朝在文化方面的開放與包容。

結語:

長安城並非是同一座,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在地理位置、設計規劃、所獲成就等方面都不同,但兩座長安城都經歷過舉世矚目的繁華,最後也都在國家衰亡時沒落。

漢代長安城因為起初設計缺乏整體規劃,後來戰亂被毀,且在兩百多年間對水資源的開發不當,無法承載人口居住需求,也不符合新政權的戰略發展,所以最後被廢棄。

但不變的是,長安城的興衰始終隨著國家政權的強弱而變化,一座都城的興盛,還是離不開國富民安、商業繁榮、文化昌盛的硬實力基礎。

參考文獻:

《漢書》

《全球通史》

《史記》

《隋書》

《避暑錄話》

相關焦點

  • 唐長安城哪裡來?
    而拯救長安的理由,除了像張小敬說的,要保護長安城裡的百姓,留住「鮮活的、沒有被怪物所吞噬的長安城」以外,或許還因為,唐長安城在天寶年間,已經是一座有了百餘年歷史的偉大城市。唐代長安城的故事,還要從隋朝說起。隋朝建國之初,仍然以漢代長安城的舊址為都城。
  • 公元292年 ,美男子潘安來到了漢長安城
    原創 孔凡一 絲路遺產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西晉元康二年,公元292年,45歲的潘安沿著洛陽到長安的古道,來到了長安城,正式就任長安令。潘安何許人也,他是西晉王朝名氣最旺的美男子,本名潘安,字安仁,滎陽中牟(今河南鄭州市中牟縣)人。
  • 熙攘繁盛,光耀萬年——輝煌古都長安城應當如何守衛?
    但更少被提及的是,長安的城市雛形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周文王曾將都城設於關中地區,並將它命名為「豐京」,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隨後,光陰流轉,五霸式微,七雄並起,又有秦一掃六合,奈何二世而亡,而後楚漢相爭,高祖出蜀地而入關中,進而徵伐天下,一統海內。
  • 梧侯陽成延,從普通軍匠到九卿之尊,漢長安城的真正締造者
    漢長安城,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的首都,自建立之日起便成為了當時天下人心所嚮往的地方。但是有關漢長安城的建立,卻一直以來都被蒙上了很多迷霧。譬如長安城是於何時修建,又是被何人修建的呢?雖然史書中也的確是記錄了一部分漢長安城的修建情況:(漢五年)後九月,徙諸侯子關中。治長樂宮。《漢書·高帝紀》漢五年後九月,長安城的第一處建築長樂宮正式開始修建。(七年)二月,至長安。
  • 漢長安城兆倫鑄錢遺址發現新莽時期面值最大貨幣
    1月13日,記者從2019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匯報會上獲悉,漢長安城兆倫鑄錢遺址考古不僅發現了漢代和新莽時期的國家造幣中心,還發現了新莽時期面值最大貨幣「一刀平五千」。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建鋒介紹,此次考古發掘的鍾官遺址位於西鹹新區大王街道辦事處兆倫村一帶,遺址由兩部分組成,北部為一個規模巨大的環壕遺蹟,西、南、北三面壕溝與東面蒼龍河故道,圍成一個10萬平方米左右的區域,這是遺址的核心區域,考古隊在這一區域發現了房址、窯址、灰坑、灰溝等遺蹟,用於鑄造錢幣的錢範殘塊數不勝數,包含西漢及王莽時期流通過的十幾種錢幣的錢範。
  • 「名人百科」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盛世」。【歷史功過】隋文帝在位期間成功地統一了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開創先進的選官制度——三省六部制,發展文化經濟,使得中國成為盛世之國。文帝在位期間,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
  • 為什麼說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原因有這些
    一、從民族文化角度來說,隋文帝楊堅拯救了華夏文明因為楊堅可以說是拯救了漢文化,拯救了華夏文明。漢朝滅亡後,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廝殺戰亂中,在東晉時,佔統治地位的已經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為「蠻夷」的民族,五胡亂華就是這時期。
  • 屢戰屢敗的劉備,為啥被曹操視為英雄?他的真實水平如何?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屢戰屢敗的劉備,為啥被曹操視為英雄劉備自出江湖,並非是屢戰屢敗,一開始便在破黃巾的戰鬥中打出了自己的名聲,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力,因而才有北海救孔融、徐州救陶謙,率領關羽、張飛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這只是在劉備創業初期的一些勝仗;當然,劉備也打了一些敗仗,從這些勝仗敗仗中可以看出,劉備有能屈能伸、堅韌不拔的個性,曹操也因此分析出劉備不是「久為人下之人」,把他視為當時天下的英雄。
  • 只因隋文帝的一道命令!
    很多朋友認為隋朝並不如強漢盛唐,這可能是因為隋朝存在的時間過短,因此給大家這麼一個誤區。大唐王朝從推翻隋朝統治到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周的王朝積累,到了玄宗年間整體國力都達到了歷史最高,開元盛世留頌一時,甚至連太宗的貞觀之治、武后的神龍盛世都無法和玄宗年間的開元盛世相比較。
  • 國人大都唾棄的隋文帝楊堅,卻被拿破崙視為偶像,這是為什麼
    可是,像隋文帝楊堅這樣的皇帝,就有些讓人看不懂了。他明明把國家打理的不錯,而且為人也重情、節儉,卻就是不為後人所看好。相反,倒是那些西方國家,始終認為中國的眾多皇帝之中,楊堅算得上一個能力超強的偉人。
  • 《明日方舟》北原冰封廢城攻略 剿滅作戰北原冰封廢城單核400殺...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日方舟》北原冰封廢城攻略 剿滅作戰北原冰封廢城單核400殺攻略分享 明日方舟北原冰封廢城怎麼打?北原冰封廢城是明日方舟在近期更新後開啟的新剿滅地圖,那麼該剿滅應該怎麼打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北原冰封廢城的低配400殺打法攻略吧。
  • 10座最危險的毒物廢城
    圖片來源:Bethesda所幸許多毒物廢城已經得到清理。雖然它們過去可能給居住者的生命健康帶來過威脅,但它們對遊客來說還是相對安全的。不過我們也應注意,很多被有毒物質汙染的城鎮並未被人廢棄。還有許多廢城之所以會成為廢城,全在於當地居民得到了經濟賠償,或在其他條件吸引下遷離此地(美國有《超級基金法案》,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廢城)。
  • 位於楊凌區的特殊陵墓,隋文帝楊堅長眠於此,距今已有1400年歷史
    關中地區是中國歷史長河重要的政治中心,十三個朝代在這裡建都,包括最興盛的朝代周、秦、漢、唐。來到西安旅遊,許多導遊都會逗趣的和大家說:去上海看人頭,到北京看牆頭,來陝西就是看墳頭。在陝西關中道地區有很多皇帝和達官顯宦的陵墓,這些陵墓雖然經歷上千年的雨水衝刷,但是也有很多的考古和參觀價值。
  •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聖人可汗和天可汗這兩個稱號的背後透露的是兩位君主將帝國疆域擴張到極致的偉大功績,就相似性上來說,無論是聖人可汗還是天可汗都是突厥、回紇和吐蕃等等這些周邊民族對他們的尊稱,表示將隋文帝和唐太宗都視為本族的最高首領。
  • 歷史上,隋文帝與唐太宗的原名,真的叫普六茹堅和大野世民嗎?
    而這位粉絲則發了一張圖過來,圖片內容是一本書上寫著,隋朝的隋文帝叫普六茹堅,唐朝的唐太宗叫大野世民。當筆者看到這兩個名字後,一時間覺得有些哭笑不得,因為這兩個名字你不能說他是假的,但也不能說他是真的。因為這個問題筆者覺得也算是一個歷史冷門,所以今天就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看看隋文帝與唐太宗的名字是不是真的叫普六茹堅和大野世民。一,鮮卑人的改姓運動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正式拉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少數民族漢化運動。
  • 別被電視劇騙了,獨孤皇后與隋文帝的神仙愛情,到底值不值得羨慕
    但也正是這場玩笑,成就了一個輝煌璀璨的新王朝,成就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偉大皇帝,也使得獨孤伽羅變為了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一代傳奇。 02 巾幗不讓鬚眉 兩人婚後數月,楊堅便被放逐,不僅官職踏步不前,甚至時時有性命之憂。
  • 隋文帝楊堅完成歷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統,他的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
    我們在上文論述了隋文帝楊堅為何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其中一個首要原因就是他完成了民族統一。如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將政治中心遷往漢晉都城洛陽,推行全面漢化改革。漢化也在潛移默化的實現。可以說,西晉滅亡後黃河流域的歷史,是各少數民族隨著文化變遷而在心理上緩慢認同華夏文明的歷史,民族對峙的局面漸漸緩和。
  • 隋文帝楊堅:雖然得到了全世界,我卻依然只愛你
    而隋文帝登基後,孤獨伽羅在隋文帝的大部分執政期間的強烈、持續的影響,也是實屬罕見。北周孝閔帝時期,獨孤伽羅作為新娘剛剛嫁給楊堅,兩人沉浸在新婚的嬌羞之中。這時政治的陰雲迅速籠罩到了二人。孤獨伽羅的父親獨孤信在和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政治鬥爭中,因為失敗而被宇文護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