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手足口病皮疹:記好3個四

2021-01-12 西安日報

  本報記者 韓彬

  陝西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王傑民主任醫師近日走進西安煤機社區幼兒園,為家長們做了一堂「預防小兒春季傳染病」的公益講座。

  提到傳染病,很多家長對於手足口病感覺恐慌,陝西省人民醫院兒科王傑民主任醫師一開場就給家長們吃了定心丸:手足口病不是罕見病,它其實像普通感冒一樣,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病,認識了它就知道並不可怕,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10歲以下兒童好發

  從醫學角度上,王主任詳解了手足口病。他指出: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手足口病好發於10歲以下的兒童,幼兒發病最多。

  出皰疹是典型症狀

  手足口病臨床特徵病早期有點像感冒,急性起病,發熱,一般為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同時或1~2日後手掌或腳掌處出現米粒大小的皰疹,有時也會出現在臀部或膝蓋處。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壁厚,皰內液體較少。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不能吃東西。

  辨別手足口皮疹有「3個四」

  手足口病導致的皮疹和一般皮疹的區別很多家長分得並不是很清,王傑民主任現場給大家教了 「三個四」來認識:第一個四:侵犯身體四部位(手、足、口、臀);第二個四:不像四種皮疹(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第三個四:有四個典型特徵(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家長如果分清了這手足口病皮疹,就能做到及時發現手足口病,及時就醫。輕症病例以門診對症治療為主,重症病例應收住院,重點救治,危重症應轉三級醫院治療。

  15字防病口訣別忘記

  目前很多地區均發現該病,由於迄今對手足口病尚無特殊疫苗,所以日常的預防工作特別重要。手足口病只是一種輕度的傳染病,它可防、可治、不可怕。預防主要從切斷傳染源、切斷傳播途經、保護易感人群做起。日常生活記住15字防病口訣: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孩子應多多洗手,勤用流動水洗手,不僅飯前便後洗手,每次進食前都要洗手。

  家長不要成為傳染源

  想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千萬不要忽視切斷成人的感染源。王主任建議家長回到家裡後能換上乾淨的家居服,並用消毒液清洗雙手,然後再和幼兒接觸。切記,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抵抗力比較強,或因曾經感染過而獲得了免疫力,因此不會發病。但在接觸孩子的過程中,卻能把病毒傳播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給孩子餵食的過程中,更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採訪專家

  王傑民 陝西省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陝西省醫師學會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巡講團兒科專家,陝西省兒保學會委員。

  專業專長:擅長於兒童腎臟疾病,免疫,遺傳代謝疾病的診治。有豐富兒科疾病急危重症搶救經驗。

相關焦點

  • 手足口病怎麼治療 手足口病吃什麼好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自己的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症狀,其實媽媽們無須擔心,手足口不是什麼大毛病,處理及時還是可以恢復如初的。那麼什麼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怎麼治療呢?小編這就來告訴你們。手足口病怎麼治療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傳播快、易流行,多在夏秋季節流行,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潰瘍,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患兒疼痛難忍,時時啼哭、煩躁、流口水,不能吃東西,尿黃,重者可伴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手足口病一般一周內可康復,但如果此前皰疹破潰,極容易傳染。
  • 關於手足口病你知道多少?
    國家衛健委新冠防控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近日舉辦的2020首屆《知足常樂 「依」路平安》手足口病防控徵文暨防控衛士評選活動上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以及其他原因讓一些家長對疫苗接種產生猶豫,然而夏秋季節是疫苗接種的關鍵時刻。「如果3個月不接種疫苗,則爆發流行風險將逐漸加大,麻疹病毒傳播係數是12—18,百日咳是12—17,新冠病毒是1.4—2.5。
  •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狀?預防小兒手足口病,要牢記這3點
    手足口病是全球範圍內的流行傳染疾病,一般在潛伏一周後,在兒童身上出現發燒,皮疹的情況。因為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很多,往往我們很難做到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孩子也就有多次感染手足口病的可能,對於該疾病的防控難度很大,但好在危險性不是很高,對於沒有重症表現的患兒,我們可以考慮在家進行治療。
  • 全球嬰:寶寶發燒、紅疹 是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 水痘、過敏、感冒及腸道不適引發的高燒等都是最容易被「疑似手足口病」,如何火眼金睛辨別真假「手足口病」?重症患兒的早期表現為發燒 (38.5°以上) 2-3天不退,吃了退燒藥之後體溫退下來,但藥性過了又會升上去。患兒精神萎靡不振,白細胞高,或出現驚跳等表現。手足口病患兒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治療,並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一旦發現有上述重症跡象,應立即複診。
  • 手足口病高發時期,寶媽要知道手足口病的早期症狀
    發熱1~2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黏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年四季都可發生。
  • 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 這樣治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手足口病不能吃什麼?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傳染途徑是什麼1、傳播方式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
  • 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河源這類孩子易感,如何辨別、預防?
    夏季來臨,氣溫升高,手足口病也進入多發期。手足口病是怎麼回事?該如何預防?河源東埔社區醫院醫生認為,保護易感人群的最好方式是接種疫苗,做好預防。 河源東埔醫院醫生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
  • 手足口病初期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潛伏期多久
    手足口病潛伏期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為3-6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噁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狀中,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痊癒後不留痕跡。
  • 小孩手足口病症狀 手足口病應該這樣治療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小孩手足口病症狀是什麼?手足口病怎麼治療?手足口病的預防怎麼做?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並沒有前兆症狀,大部分患兒都是突然就得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最主要發生在患兒手、足、口、臀等部位,臨床上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徵。手足口病皰疹患處若破裂,細菌容易從傷處入侵,造成感染,很有可能會損壞神經從而影響到患病部位的靈活運用。手足口病病情嚴重的話,患兒會出現高燒現象,甚至出現肺水腫、腦炎、心肌炎等。
  • 手足口病來襲!教你如何正確辨別及處理,不再做無頭蒼蠅
    手足口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是常見病、多發病,一年四季均有。在生活中媽媽們該如何發現?如何預防?如何處理?下面聽聽寧鄉市人民醫院的專家怎麼說…… 手足口病的病原是一組腸道病毒,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人群普遍易受感染,但發病只佔少數(顯性感染只佔感染的1%)。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 手足口病 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嬰幼兒感染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近日表示,手足口病傳播係數高達4.2—6.5,是新冠病毒的3倍。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手足口病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
  • 東莞家長,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孩子有這些症狀一定要小心
    今天和教育君一起學起來吧這個病專門襲擊6個月-6歲之間的孩子。2018年全國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中,它以發病人數237.6萬位居第一。這個病就是手足口病,專家呼籲4—7月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該病目前仍無特異性治療手段,最有效的應對措施就是做好預防。
  • 手足口病發燒幾天能退 手足口病這樣治療
    手足口病是常見的皮膚科疾病,手足口病是可以傳染的疾病,擁有很強的傳染性,手足口病大都是發生在兒童身上,那麼請問手足口病發燒幾天能退?治療手足口病的偏方是什麼?手足口病怎麼治療?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足口病發燒幾天能退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4歲以下的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
  • 手足口病的特徵及症狀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手足口病的特徵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在2-10天左右,開始階段的外在表現和普通感冒發燒比較相似,但是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會顯現出一些具體的特徵。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播或日常接觸傳播。患兒發病時,多先出現發熱,手心、腳心出現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紅疹、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
  • 如何防控手足口病?
    患兒發病初期可有如下症狀:(1)發熱;(2)舌頭及口腔黏膜出現小米大小的疹子或水皰,周圍有紅暈;(3)手、足等部位出現凸起的斑丘疹或皰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渾濁液體,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不痛不癢,癒合後不留痕跡;(4)某些型別的腸道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皮疹可表現為大水皰樣,伴疼痛和癢感,且不限於手、足、口部位,還可出現在身體的軀幹部、臀部及小腿等處
  • 啥是手足口病?—通俗版
    大家好,將不定期為大家帶來常見病的通俗版科普知識,顧名思義,就是通俗易懂,文章中儘量不使用醫學專業術語,讓零基礎的人也能很好的認識疾病,大家敬請期待,點擊關注,不迷路。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手足口病的知識。為什麼先講手足口病?
  • 寶寶「沒高燒」,也可能是手足口病
    現在正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關鍵在於早期識別。」全軍兒科疾病診治中心、福州總醫院兒科任榕娜主任醫師介紹說,手足口病主要特徵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現皮疹,這個疾病一般有3~7天的潛伏期,之後患兒可能會出現高熱或低熱伴出疹。
  • 闢謠:春天預防孩子手足口病,可用酒精消毒?3個方法才靠譜
    對於我們學齡前寶寶,特別是3歲以下的兒童,在春天,要謹防手足口病的發生。那麼什麼是手足口病呢?又該如何預防應對呢?一、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因為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即0到6.5歲的兒童,特別是3歲以下的寶寶,更加容易發生。
  • 炎炎夏日,當心手足口病來襲
    告別了柔和的春天,迎來了火熱的夏天在享受夏日陽光的同時家長也應警惕手足口病的「趁機肆虐」什麼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發病人群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3歲及以下兒童。手足口病潛伏期多為2~10天,平均為3~5天。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典型皮疹表現為斑丘疹、丘疹、皰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疼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時可見瘀點、瘀斑。部分患者可僅出現皮疹而無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