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山到小武,看賈樟柯的不迴避主義

2020-09-05 小影吉

「我們有力量看下去,因為——我不迴避。」

相比第四、第五代導演們剛從時代的擠壓中掙脫出來,雖然提倡探索現實,卻依然難以避免會帶上的粉飾色彩,第六代導演們在時代浪潮的迅速更迭中所迸發出的力量感幾乎令人驚豔。

這種驚豔並非尋常意義上所指的美好事物帶給我們的視覺衝擊,而是一種在熒幕上看到活生生的真實生活的驚疑和不敢置信。

沒有已經掩飾地不著痕跡卻依然會被觀眾窺見端倪的「正確性」,沒有立場對立到明顯具有煽動嫌疑的角色設定,有的只是平緩到近乎無聊的生活,有的只是我們身邊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小市民小人物。

是的,小人物,就像知名編劇蘆葦對第六代導演的領軍式人物賈樟柯的評價那樣,

「賈樟柯非常了解小武這樣的小人物的生活,所以他拍的片子顯得非常真實。」

人們的目光不再銳利,觀眾需要一些「粗糙」的鈍痛

1995年的北京,隨著元旦的到來,這個大城市也開始邁進了新的開始。

從安陽跑到這個大城市,在宏遠參觀打工的小山卻被老闆開除了。小山找了一個又一個同鄉,服務員、票販子、大學生、妓女等,希望能夠在回去的路上有人作伴,卻沒有任何人願意跟他同行。

就像多年前從灰撲撲的老家獨自一人趕到這裡一樣,他從同樣霧蒙蒙灰撲撲的北京離開時,依然孑然一人,只在街邊的一個理髮攤上,留下了自己那頭凌亂如城裡人的長髮。

這是賈樟柯在1993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後的電影探索之作——《小山回家》,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只有57分鐘,卻幾乎用明顯到直白的外在形式展現了他之後電影的特色:

剪輯粗糙無修,卻絕不在梳理情節架構上偷懶;聚焦底層小人物,呈現出的心境際遇卻足夠真實真誠。

作為處女作,《小山回家》一飛沖天,摘得了香港映像節大獎,這對於新手導演賈樟柯來說,是一件十分歡欣鼓舞的事,可也讓他面臨著很多不理解。

「拍完《小山回家》後,總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七分鐘的長度,全片十分之一的時間,而僅僅兩個鏡頭,去表現民工小山的行走呢?」

這份不理解,正印證了賈樟柯在電影創作上面擁有著不同的焦點。

一段聚焦普通人的長鏡頭,對於一些人來說確實毫無意義可言,畢竟相比於《黃土地》裡那種生命力旺盛表達感十足的壯觀鏡頭來說,民工小山的行走太普通了;

可對於另一部分重視專注的人來說,一段普通人的行走足以給自己那一刻的思考做足留白。

在人們的視聽器官已經習慣了以秒為單位進行轉換的時代,誰還靜得下心去認真專注於無聊寡淡的幾分鐘鏡頭呢?是觀眾們適應了高頻快閃的鏡頭所帶來的緊繃與暢快,還是藝術家們為了適應觀眾們的高頻注意而開始趨向於創作快節奏的作品,這個問題,回答難度等級估計能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持平。

總而言之,表現情緒成了一種創作趨勢,代言著高深、深奧、釋放等多種現代化流行,探索情感則成了一種規避,總是戛然而止,帶著一種不肯深入的避諱。

這在賈樟柯看來,是一種目光不再銳利的表現,而已經有太多的人,在現代傳媒的裹挾下,失去了凝視自己的真情實感的力量。

從小山到小武,從凝視鏡頭到勇敢直面人性

1996年,賈樟柯帶著《小山回家》去參加一個獨立短片比賽,遇到了《小武》的投資人。

投資人很喜歡賈樟柯所呈現的小山這個形象,就問他大概花了多少錢拍的這個短片。

當聽到賈樟柯大概幾萬塊吧的回答之後,投資人表示很驚訝,幾萬塊你就能拍一個東西出來?那我們一起做吧!

拿到了資金支持的賈樟柯,回去後興衝衝地寫了個三十分鐘的劇本,講的是一對青年男友一夜初歡的經歷,本來定的是春節後開拍,卻不想在這期間,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春節期間,每天都有很多我小時候的同學、朋友到我家來串門……在談話中間,我突然感到大家好像都生活在某種困境裡……各種各樣現實利益的衝突正使得整個小縣城裡彼此之間的人情關係變得越來越淡漠……給了我很深的刺激。

這才從兩個男女搖身一變,成了總是穿著大兩碼的西裝的小鎮青年《小武》。

小武是個扒手,自稱是幹手藝活的,戴著黑框眼鏡,不怎麼笑,右手要麼抱在胸前,要麼在腿邊一甩一甩的,頭總是歪著的,喜歡用舌尖頂著腮幫,一出口就是一頓流氓用語,衝勁兒十足。

這樣的「手藝」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雖不常見,這樣的人卻在我們身邊一抓一大把。

如賈樟柯所想,這是一部關於現實的焦灼的電影。焦灼是一種狀態,不適合用大段大段誇張的設計去凸顯,反而適合一種緩慢平穩卻又無所遁形的呈現方式。

藝術總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也總有各種各樣的特性,而賈樟柯之所以成為賈樟柯,則是因為他擅長用鏡頭去呈現那種即將噴湧卻慢慢壓抑的情感。

正如《小山回家》裡的七分鐘行走一樣,賈樟柯十分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這種「無意義的」長鏡頭。它可能不浪漫,也毫無色彩,但卻是自己對於基層生活的一種實實在在的體驗,這種「粗糙」的方式,實際上正是他對自己現實經驗的一種聲明。

《小武》中,他用了一段長鏡頭,讓觀眾們跟著站在樓上的小武的視角,一起看著他手下的扒手小弟跟女孩肩並肩轉過街角,一直到看不見。

樓上的小武只給了我們一個側臉和背影,就那樣靜靜地邊啃著蘋果邊看。

他可能想到了那個自己有好感的歌廳女孩梅梅,也可能對自己的這門「手藝」(偷竊)在當時開始嚴抓的環境下有些英雄隕落的落寞感,還可能想起了跟自己從小長到大、自己卻不能在他的婚禮上見光的小勇……

誰知道呢。賈樟柯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如實呈現,而非激烈地判斷,至於鏡頭背後的情感,不同的人去代入自我,得到的感觸也不盡相同吧。

讓影片成為一部記錄時代的文獻

賈樟柯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來自中國基層的民間導演。

引發他的這個感慨的,是在接受林旭東的訪談時被問及了對第五代導演的看法。

在他看來,第五代導演們的電影基本上要分為兩個階段:成名前、成名後。在成名前,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擔當和電影初心,對當時的電影發展來說很有積極意義;成名後,則最多只能說是一種具有一定人文色彩的商業電影,不可謂不美,亦不可謂不凌厲精彩,卻美得太過典型和極端,反而失去了現實上的參考意義。

他希望能夠拍下更多層面的更多人,讓自己的影片具有一定的文獻性。

這個想法在《小山回家》中還只是一種若即若離的情感依附,到了《小武》則有了更加具象化的呈現:大興土木的汾陽小縣城,此起彼伏的摩託喇叭聲,大街小巷飄蕩著的流行歌曲,雜亂擁擠的廣告牌,逼仄黝黑的卡拉ok歌廳……

我不僅要在視覺上讓人們看到,1997年春天,發生在一個中國北方小縣城裡實實在在的景象,同時也要在聽覺上完成這樣一個記錄。

除了情感和呈現對象的真實,賈樟柯的電影還有一個個人風格十分明顯的共性:

在攝影上保留了很多現實生活「粗糙」的毛邊感,有意識地讓影片具有一種紀實的性質。也因此,有了《小武》中最後熙熙攘攘的自然聲裡被拷在路邊的小武跟來往群眾的互相圍觀,有了《站臺》裡跟著時代一起奔波流浪又歸於沉寂的情感,也有了《三峽好人》裡不甚完美的生活。

「攝影機面對物質卻審視精神」,幾乎可以成為賈樟柯所有作品的註腳。攝影機不再漂移不定,剪輯不再凌厲快速,甚至連敘事也是慢慢悠悠的,像國人沉默寡言獨自忍受的本性一樣,熱烈,躁動,熱忱,像浪潮一樣勢頭兇猛,卻又終於慢慢滲進了沙層。

鏡頭裡只剩下悠悠一口煙,或兩對眼睛的對視與遊移,再或者戛然而止未盡的情感,然後影片結束,不將鏡頭搖向遠處,讓無言的青山綠水代替我們消解悲傷,而是實實在在地用生活本身結尾

正因為不加修飾不加抒情,才具備了文獻的客觀性,所以我確信,當多年後再次翻開那張老碟片,看著裡面風塵僕僕卻熟悉的生活撲面而來時,「我們有力量看下去,因為——我不迴避」。

相關焦點

  • 賈樟柯震驚世界的學生作品《小武》被譽為亞洲電影的希望之光
    ,說小武真能哄她,老爸說我看看我看看,你老子我活了三輩貧農,到底是銅是金我也看不出來,小武就說是金的,銅的哪能給我媽。郝警官看小武又被抓了,就問他上次抓他是哪一年,他說是93年,又問他那些寄到派出所的身份證是不是他寄的,小武承認。但小武心裡想的是那呼機上的信息,他從被抓一直到現在還沒看到,郝警官拿出呼機看了,告訴他是天氣預報,晴轉多雲,小武一聲嘆息。之後小武在電視新聞裡看到,慣犯梁小武被抓,群眾拍手叫好,郝警官走過來把電視給關了。呼機再次來了消息,郝警官說有個姓胡的小姐祝他萬事如意。
  • 《小武》 兼·看電影
    當晚,小武去到了小勇家,小勇家裡忙著準備結婚待客的菜品,在裡屋,小武攤牌了,「結婚也不告我」,「你他媽的是變了」,小武甩出「紅包」,走了,但在不久後的某天,小勇差人送還了錢,撂下一句話:「這錢來路不明,接不住」。
  • 賈樟柯、陳丹青對話《小武》
    陳丹青:這燈光不太民主,完全像被審判。哪些同學第一次看《小武》?還挺多的。我看到賈樟柯覺得時間真快,10年前還在紐約畫畫,突然一個長途,一個朋友林旭東從中國半夜打電話來,都是上海人,在江西插隊的老知青,一起畫油畫,80年代分開。至今認識40多年,10年前他打電話給我,推薦賈樟柯和《小武》。
  • 賈樟柯《小武》
    從此,小武有個習慣:出活時,會將失主《身份證》投進街邊的郵筒,於是郵遞員經常在收取信件時,莫名發現很多身份證,只好將其上交到派出所,最後再歸還本人。小勇結婚,通知了吳胖子等發小,唯獨未通知小武。當初「小武」承諾「小勇」,等他結婚時,送他六斤錢。囊中羞澀的小武,在一個售賣音響設備的攤位前,幹了一票,向「更勝」換了整錢,並報了一個大紅包,親自送到小勇家,「小勇」深知錢來路不正,擔心在高朋滿座婚宴現場…因為小武,大伙兒會懷疑他的財富是如何積累的?那會是多麼的不光彩。
  • 部分的加總不等於一個原本的總體《站臺》電影隨筆
    昨晚拽著大家看賈樟柯的《站臺》,真的有點像秋天起風了大家一起去髒亂差的小店吃砂鍋羊肉煲的感覺。本來是想讓大家暖暖胃,過了假期好開工。
  • 推薦電影:《小武》
    不少人說《小武》這部影片有什麼厲害的?看不出來什麼名堂。其實《小武》這部影片人人都能看懂,實在看不懂就過幾年再看。如果你到了一定年紀還看不懂,那是好事,說明你人生很順遂。後來,小勇靠走私菸草有了自己的公司,結婚時因怕別人知道自己曾經是個小偷,沒通知小武。   而因為小勇結婚,小武在街頭偷了一把錢,小武遵照以前的誓言送錢給小勇,小勇覺得錢髒而將其退回。兩人在屋裡坐了半天,卻覺得無話可說。在小勇的遲疑中,小武感到了友誼的消失。小武對著小勇說:你真的變了。
  • 電影《小武》
    當我第一次看完影片《小武》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一些話需要說出來,可是一時之間眾多的情緒和表達的欲望都在體內蠢蠢欲動,我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於是我決定去看看別人對《小武》的評價。看過那些評論我便再也不敢寫什麼了。
  • 小武:你不懂我的哀傷
    《小武》是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成名代表作,公映於1998年,影片寫實風格較濃,看了讓人很壓抑無奈,梁小武這個銀幕形象不多見,但現實生活中卻無處不在
  • 回看賈樟柯被禁的電影——《站臺》
    那個時代,我們的人均收入,不及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窮,沒法不屌絲。無論我們怎麼打扮自己:穿上喇叭褲,留起自以為飄逸,實看上去邋裡邋遢的長髮,我們都改變不了那一副糟樣。然而,貧窮並沒有限定人們的想像,人們內心的自尊與熱望絲毫不減。
  • 劇本分享|電影《小武》
    故事可以分作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小武和朋友小勇的關係,小勇是小武的患難朋友,發達以後疏遠了小武,而小武卻不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一定要實現當初的誓言,給朋友的婚禮送上一份禮物,被小勇拒絕。第二個部分敘述了小武和歌廳的小姐梅梅的故事,小武一直暗戀著梅梅,梅梅卻不辭而別。  洪南村外公路邊,上午小武站在公路邊等車。
  • 孤獨的平遙電影節之賈樟柯《山河故人》
    賈樟柯的電影不好看,這是事實,沒有酷炫特效、沒有唯美畫風、沒有高顏值的男女主角。但他的電影有力,有中國當代生活的縮影,可能會刺痛你!可能有人不喜歡看這類型電影,也可能看了會覺得沒啥了不起。今天推薦《山河故人》,依然是一部典型的賈樟柯電影:生活被時代卷挾著,故事被時間的分母稀釋得若隱若現,散落的符號則構成了時空的路標。
  • 賈樟柯的電影江湖,總缺不了一首葉倩文的歌,多年後我們才懂
    熟悉賈科長電影的影迷,大概都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在他的電影當中都很注重音樂,尤其是直接引用經典老歌來配故事情節,而且特別喜歡港臺的經典音樂。看賈樟柯的電影,很多語言都是他山西當地的方言,再配上相隔幾千裡的粵語歌曲
  • 《小武》——那些被時代拋下的人!
    晃悠晃悠的小武不請自來,小勇見了他十分尷尬。兩人抽著煙,都不願看對方的臉。小武說你結婚不叫我,竟然不叫我。小勇辯解說他只請了身邊的幾個親人。百無聊賴的小武,不知道還能去哪。梅梅沒見過像他這麼悶的客人,坐在一旁不唱歌也不跳舞。媽媽桑見小武出手闊綽,為了讓小武滿意,就讓梅梅陪他出去走走。小武著實怪異,帶著姑娘只是逛街,梅梅驚奇的不得了。
  • 《小武》| 賈樟柯的早期敘事回望
    引子: 「梅梅問小武,你是做什麼的。小武用驕傲又無奈的目光看向了他的雙手。手藝活,我是靠雙手吃飯的。」 《小武》作為賈樟柯的畢業作品以其令人驚訝的成熟沉穩跳脫到大家眼前故事層層遞進一步一步把絕望注射進小武和觀眾的心裡,我們不知道被社會所拋棄之後還會剩下什麼,還會被什麼所拋棄或是包容,影片最後那一束束被眾人所注視的麻木的目光像是錐子扎在心上,小武應該是心痛的,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呢,也許在某種程度上小武就是如今我們一類人身上的一個半透明的影子。
  • 《陽光之下》:同樣是孤兒,為什麼小武是臥底?而封瀟聲是歹徒?
    而這次想講一講男主小武,和男主封瀟聲之間的區別。他們兩個都是孤兒,為何最後一個是罪犯,一個成了警察的臥底呢?01 同是孤兒,不一樣的經歷,一樣的悲傷小武是個孤兒。後來的封瀟聲(申世傑)也是個孤兒。關於申世傑的身份目前還沒過多的介紹,總之就是一個出生在社會底層的無父無母的孤兒。從小都過著極其貧苦的生活。
  • 賈樟柯電影劇本《小武》(1-20)連載
    小武:幾點了?幹部樣子的乘客伸出胳膊。小武伸手拉住他戴表的胳膊,臉湊過去看時間。小武身體舒展地靠在靠背上。幹部乘客又把目光推到了窗外。前面車窗上掛著的毛澤東像在跳動。小武閉上了眼睛。車裡很安靜。小武的手熟練地伸進了旁邊幹部乘客的衣兜兒裡,掏出了錢包。
  • 《山河故人》公映倒計時 賈樟柯經典回顧:橫空出世的《小武》
    影片的鏡頭從小武的手切換到這輛正在行駛中的公共汽車的前方景色,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的正中間,莊嚴地供奉著毛的標準像。環境已被交代:一邊是已經逝去的權力象徵,一邊是毛之後的中國。這種難得的幸運的偶然性是《小武》這部影片的魅力和全部力量所在——人們在這種行雲流水般動蕩起伏的調節中,感受到的正是這部影片隱秘行進的美學軌跡,因為人們和看熱鬧的人群一起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這些人群沒有懷疑攝影機的存在或假裝不知道它的存在,他們把臉貼在窗戶玻璃上,直到最後他們只看攝影機。
  •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小武》?
    交談過後,小武得知了之所以不請他是因為小勇結婚只請了自家親戚,並沒叫別人。但當他按耐不住被好朋友欺騙的憤怒,說出警察也是你家親戚?小勇再沒答話,小武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在往日,小勇賺到了錢,開始要和過去的那個自己一刀兩斷了,當然也要和過去的關係——他曾經的朋友小武一刀兩斷,想明白了這點,小武沒再多問,抽了幾根悶煙,走出了小勇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