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的本體是什麼樣的呢?

2021-02-06 慈誠羅珠堪布

前面也講了,中觀可以分為自空中觀與他空中觀,而在自空中觀當中,又有普通的空性與大空性之分:第一種,是普通的單空,也即用中觀的邏輯推理方式,對色、受、想、行、識分別進行分析思維,從而抉擇為單純的空性;第二種,就是遠離一切執著、戲論,遠離一切物質、精神之分別的空性。

 

什麼叫做戲論呢?就是我們平時執著的對境,包括常斷、好壞、善惡等等的分別。

 

中觀自空所講的空性本體是什麼樣的呢?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因為遠離了一切戲論,所以空性的本體既沒有色,也沒有受、想、行、識。

  

既然空中沒有這些,為什麼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一切都是有的呢?這些都是從世俗諦的角度而言的。所謂「世俗」,也就是指虛幻;而「諦」字,又表示真實。這種「虛幻的真實」表示什麼呢?這就表示,雖然從物質本體的角度來說是虛幻的,但從凡夫的角度而言,卻是真實不虛,而不是虛幻的。

很多人都見過,在西藏一些神山的巖石上,有很多以前的高僧大德們留下的腳印、手印等等。這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留下的呢?在平時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當修行人的內證力量非常強大的時候,外境就會被看得很淡,當外境淡化到一定程度之際,修行人就會有一些感受:我可以隨隨便便地穿過這堵牆壁,可以輕輕鬆鬆地從這棟高樓上跳下去卻安然無恙,可以被火燒、被水淹而不會有任何痛苦……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這就像是在夢中一樣,雖然夢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景象,但如果知道自己在做夢,則即使從夢中的十樓跳下去,也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夢,那麼從夢中的十樓跳下去,就很有可能會夢見自己摔得雙腿殘廢,甚至粉身碎骨、一命嗚呼……

  

同樣,那些修行人有些時候這種感受特別強烈,在那時,他們就有可能在巖石上留下腳印、手印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在這個人的心裡,絕對不能有任何「我能不能在這個石頭上留下腳印」的分別念,一旦產生這樣的懷疑,這種念頭就會覆蓋空性的境界,這樣一來,即使是再偉大的高僧大德,踩在巖石上,也只會像普通人一樣,而不可能留下什麼腳印。

  

關於這些現象,在史書當中也有很多記載,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真實的,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些人為的「手印」、「腳印」,或者牽強附會地將一些山洞中自然形成的圖形,誤認為是某些神跡的可能。很多去過溶洞的人都看到過,有些看起來像是佛像的石頭,實際上卻是洞中巖石上長期滴水,水中的石灰質所形成的石筍、石鐘乳,所以,任何事物都既有真實的,也有虛假的,有智慧的人應該能分清其中的真假虛實。

  

儘管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手印」、「腳印」卻是有憑有據、實際存在的,這些不勝枚舉的事實,也是外境為虛幻的有力旁證。

  

當然,即使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堵牆壁是虛幻的,但縱然使盡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現在也不可能穿過這堵牆壁。再比如:我們都知道電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但如果我們用手去摸帶電的電線,就肯定會有觸電的感覺。

  

相關焦點

  • 空性與空相(二)
    然而這個空性真的很微細,一般凡夫有情、二乘愚人及新學菩薩是無法親證的,唯有久學的菩薩才能證得。然而菩薩要證得這個空性,不能離開這個空相而證得;因為離開這個空相,那是無餘涅槃的境界。空性本身又無形無相,菩薩又如何能夠證得呢?所以 龍樹菩薩在《中論》卷4才會開示:【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 佛教:天天念「四大皆空」,到底什麼是空性?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空性的藝術。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空性」。經常有人把「四大皆空」掛在嘴邊,是啊,萬法都是空性的,比如,我們來看一根細羊毛。對於我們的肉眼而言,一根細羊毛已經是觀察的極限了,但還可以把這根羊毛切成很多猶如微塵般大小的段落。這其中的一份,已經不能稱之為羊毛了。
  • 空性為何不敵八臂神魔宇文策,內功修為遠不如金剛伏魔神通
    空性神僧為何不敵八臂神魔宇文策,內功修為遠不如「金剛伏魔神通」。空性神僧死在「八臂神魔」宇文策,也就是阿三的回憶裡:小人最近也沒做過甚麼事,只是在西北道上曾跟少林派一個名叫空性的和尚過招,指力對指力,破了他的龍爪手,隨即割下了他的首級。
  • 空性原來是這樣的,《金剛經》裡的名句,不可不知!
    「空性"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但也是最常被人誤解的概念。那我們應該怎樣理解「空性」?事實上,空性是現象最本質的屬性,現象是空性的表達,正如可以從不同的側面去觀察現象,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去理解空性。
  • 「空性4步驟」
    簡介:空性4步驟來自夏威夷療法零極限的指引。現在很多人每天生活在負面能量中,都是負面想法,負面能量,但是他們也很困惱於此,明明是渴望有個好的結果,卻控制不知自己的總是有擔心,發生的每件事都往壞的方面去想。怎麼辦呢?
  • 空性和般若甚深玄妙
    聽起來或許很簡單,但是《心經》中闡述的空性,卻是無上甚深的玄妙法門。佛陀是覺悟之人,斷滅了煩惱,徹悟了空性,得到了般若智慧。但是對於肉眼凡胎的我們,空性太過虛無縹緲了。那麼到底什麼是「空」呢?如何才能得到「般若智慧」呢?
  • 對空性慧學的信解,是佛子禮佛敬佛的智慧供養
    但未經過佛法薰習的人,其意識能力是非常粗淺的,不會思惟到無常的流變和無我的空性義理,古代的佛門大德,將這種現象叫做看山還是山,因為當一座大山矗立在普通人的面前時,人們會自然地以為這座山就是實實在在的。佛法的空性正見,不是否定這座山的存在,只是對這座山進行緣起的思惟時,會發現這座山所處的地理位置,最初並不像現在這個模樣。曾經的滄海桑田,到當下的高山聳立,這就是無常的遷變。
  • 微信朋友圈我的本體動物 一個是精神本體一個是靈魂本體
    微信朋友圈我的本體動物 一個是精神本體一個是靈魂本體時間:2019-05-21 13:40   來源: 99遊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微信朋友圈我的本體動物 一個是精神本體一個是靈魂本體 99遊戲 微信朋友圈我的本體動物是什麼怎麼測試?
  • 我們證悟了空性,對我們生活的幫助可就太大了!
    比如世間人對感情的執著特別強,當感情發生了變化(感情是會變的,沒有不變的感情),如果沒有證悟空性,心裡肯定會有很多的擔憂、憤怒、痛苦和煩惱;如果證悟了空性,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一種自然規律,很正常,你的心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我們不能逃避對境,也逃避不了,但我們可以在對境中如如不動,不受對境影響。
  • 索達吉堪布:若通達了般若空性,定會對佛陀生起堅定的信心
    若是通達了般若空性,你就會明白,能抉擇如此甚深境界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應該是具有超勝智慧的智者。以此對佛陀生起信心,進而願意通過修行去體證佛陀所講的其他神秘道理。其實,佛教如果是真理,就根本不怕被觀察。伽利略說過:「真理就是具備這樣的力量:你越想攻擊它,你的攻擊就愈加充實和證明了它。」
  • 迪迦擊殺女友卡蜜拉,是迪迦本體的意識,還是人間體作怪呢?
    >童年經典的動漫中最備受關注的就是《奧特曼》一系列,時間都是在不斷流逝的,真正能播出六十多年時光依然吸引眼球的動漫也只有它了,創造者是日本的圓古製作公司,在1960年播出了《奧特曼Q》隨後播出圓古自認為最經典的一部叫做《迪迦奧特曼》,深深受到80後的喜愛,在劇情中迪迦擊殺了昔日女友卡蜜拉,是迪迦奧特曼本體的意識還是人間體在作怪呢
  • 佛說性空,不是空性!
    太上忘情,不是絕情;佛說性空,不是空性。-END-作者:惜夢;情感美文傳遞者,當然更喜歡有您的關注!
  • 全文5000餘字沒有一個空字,討論的卻是空性成佛的智慧
    所以,《金剛經》對於相、法的破斥是十分徹底的,徹底到什麼地步呢?「佛法者,即非佛法」,「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告訴我們,即使是可以讓我們通達涅槃彼岸的佛法,也不必執著,萬法皆法,法皆須棄。為什麼呢?因為眾生之相皆為各種因緣和合而成,本就沒有實實在在的眾生可得,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既離四相,自然也就無相可破了。
  • 《怪物獵人世界》本體及冰原珠子及龍脈石怎麼得 本體及冰原珠子及...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本體及冰原中有很多活動可以獲得珠子及龍脈石,那麼都有哪些活動呢?
  • 佛弟子須菩提三層含義闡釋「空性」,少數人能懂
    以空性與佛相見日常生活中,他的一切言行,處處都帶著「悟空」的印記。某一天,大家發現佛陀不見了,四眾弟子在僧團內外到處尋找,都不見佛的影子。直到有「天眼第一」之稱的阿那律尊者,以天眼觀察,才知道佛到忉利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去了(詳見文後附故事2)。這個經歷後來被記錄整理成《地藏經》。
  • 本體另有其物的動漫角色,連呆毛都是愛你的形狀
    在觀看二次元作品時,我們經常看到「XX才是本體」之類的吐槽,這是為何呢?關於本體這個詞,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解釋。最簡單的,在語言學中,小明的臉紅的像蘋果一樣,喻體是蘋果,本體是小明的臉。在哲學中一般指的是事物的本源、本質或存在 與(事物的)現象、表象相對,比如關於蘋果的認識,有不同種語言的名字,也有不同的品種,還有區別於其他水果的味道,拋開這些描述蘋果的符號,蘋果又是什麼呢?枯燥又深奧的哲學,就搞不懂了。對於ACG作品中的角色,我們的直觀的想法就是「本體」即為人的身體和外在形象本身。然而,在某些ACG作品中,會出現以上所述不是本體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