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巧珍決心嫁馬拴:「我」不愛你,卻願意和你過一生

2020-12-23 辭風華年

文|辭風華年

「爸爸,我已經同意和馬拴結婚。我要很快辦事!就在這三五天!」

巧珍考慮再三,最後決定放棄高加林,嫁給深愛她的馬拴。

第一次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覺得巧珍一定是意氣用事,她愛高加林那麼多年,怎麼可能說放下就放下。

面對高加林的拋棄行為,她並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正在她傷心,失落,迷惘的時候,馬拴出現了,馬拴就像是一根擺在巧珍面前的救命稻草,只要抓住他就可以解決很多事情

這對巧珍來說無疑是一種誘惑,不管以後怎麼樣,至少能夠改變當下的處境,所以巧珍才同意嫁給馬拴。

許多年後,我再讀到這一段,才明白,巧珍嫁給馬栓,並不僅僅是衝動,她是有過考量的。

巧珍並不愛馬拴,所以兩人的婚姻直接跳過了「戀愛」這一步驟,直奔主題,

巧珍和馬栓舉行的是傳統的婚禮,「壓馬」「大擺隊」「八碗」等傳統習俗一樣沒落下。

文中是這樣描寫巧珍結婚場景:

嗩吶、鑼鼓、號聲、鞭炮聲響成一片。出村的道路兩旁和村裡所有人家的上,都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娃娃們引著狗,在娶親隊伍的前後亂跑。

婚禮熱鬧非凡,村民們都很開心,只有巧珍「費力」地騎著馬,儘量不使自己虛弱的身子倒下來,她被紅絲綢遮住的臉,痛苦地抽搐著。

這時的巧珍並不快樂,她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婚後巧珍的臉上既沒有通常新婚婦女那種特別的幸福光彩,但也看不出不久前那場不幸給她留下的陰影。

她穿著一件樸素的印花布衫和一條藍布褲,腳上是她自己做的布鞋;頭髮也留成了農村那種普通的「短帽蓋」。

這可以看出她的婚後生活還算幸福,馬拴對她很不錯。

雖然巧珍一切方面都變成一個農村少婦,但是她給人的感覺比原來更好,更漂亮了。

緊接著高加林被揭發回到了農村,他的回歸肯定會讓巧珍的內心「波濤洶湧」。那她是不是有可能會放棄和馬栓的婚姻,轉而回到高加林的身邊?畢竟她還是愛高加林。

巧珍的姐姐也向她提到過這件事.

姐姐說:「我心裡知道你最愛他。唉!這壞小子要是早叫公家開除回來就好了……現在可怎辦呀?我看得出來這壞小子實際上心裡也是愛你的!說不定他還要你哩,可現在……」

巧珍哪能聽不懂姐姐的言外之意,還沒等姐姐說完,她就果斷地拒絕了。

巧珍的一番話,讓我肅然起敬,她說:

「不,這是不可能的,我已經結婚了。再說,我也應該和馬拴過一輩子!馬拴是好人,對我也好,我已經傷過心了,我再不能傷馬拴的心了……」

她已經不是當初那個莽撞的女孩子,她知道婚姻不是兒戲,「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婚姻裡面除了愛,更多的是責任。

巧珍的抉擇並不是沒有原因,雖然她不愛馬拴,但是馬拴是真的愛她!

馬拴比高加林更愛她

馬拴是什麼樣的人?

馬栓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農民,或許他在相貌和才華方面比不上高加林,他也不像他一樣能說許多「甜言蜜語」。

可是他比高加林更踏實,他對巧珍更專一、更真誠!他不會委屈了巧珍。

他表白時向巧珍承諾:咱鄉裡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巧珍就是被他的真誠打動的,還記得當初她也是這樣對高加林說的,她說:

「加林哥!你如果不嫌我,咱們兩個一搭裡過!你在家裡待著,我給咱上山勞動!不會叫你受苦的……」

高加林為了前途和她分手,這對她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這樣來看她接受馬栓也是一種成全,成全馬栓就相當於成全另一個自己

接納馬拴也是放過自己

在娶親隊伍估計快要出村的時候,巧珍忍不住用手撩開蓋頭的一角。

她看見了加林家的;她曾多少次朝那裡張望過啊!她也看見了河對面一棵杜梨樹——就在那樹下,在那一片綠色的谷林裡,他們曾躺在一起,抱過,親過……別了,過去的一切!

這時的巧珍已經向過去告別,她已經下定決心和馬栓好好過日子。

所以不管高加林是否回來,是否單身,兩人都再無可能。

即便她還沒有放下高加林,她也拒絕離婚,她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慾傷害一個那麼愛她的人,她不是高加林。

她愛他時有多用力,離開時就得多決絕。

愛是相互的,不要想著她會在原地等你,誰都不想勉強自己去接受一個無奈的結局。

相愛但無果的戀愛過程或許值得人留戀,卻不值得重蹈覆轍,時間從來不能用來衡量感情的深淺。

巧珍的選擇是正確的,人生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東西,耗盡一生換你一句有可能,大可不必!

有時候,那些遺憾看似無疾而終,其實是一場重生。

我是小辭,這裡有深度的書評、影視評論,也有搞笑的段子!

歡迎關注 評論 留言 分享,如果喜歡,幫點個轉發吧!

相關焦點

  • 路遙《人生》:最後嫁得好的,往往都是巧珍這樣的姑娘
    是和最愛的人結婚嗎?不是,就像路遙《平凡的世界》裡的蘭花,尋死覓活地要嫁給王滿銀,結果婚後的日子一天過得不如一天。赴湯蹈火的愛雖然看起來動人,但若是深究,會發現多的是漏洞。如果深愛的人不負責,不值得,自己愛得太滿,無異於飛蛾撲火。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最幸福不是嫁給一個多富有的人,也不是選擇一個自己多愛的人,而是找到了一個足夠愛自己的伴侶。
  • 路遙《人生》巧珍:最後嫁得好的,往往是有這4個特徵的姑娘
    高加林提出分手以後,巧珍心灰意冷,選擇嫁給追求自己很久的馬栓。但在整個章節中,最觸動我的並不是馬栓毫不在意巧珍的經歷,勇敢表白並向其求婚,也不是馬栓迎娶巧珍的風光經過,而是在失戀以後,巧珍的狀態、一系列表現以及做出的選擇。高加林是一個高中生,是當時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他骨子裡是高傲的,即便在他教師職位被頂替的低谷期,巧珍給了他莫大的安慰。
  • 路遙的《人生》:巧珍敢於追求夢想,更加勇敢地面對現實
    在很多讀者看來,他們覺得巧珍的命運值得同情,因為她給了他最真摯的愛和加林孤獨時的關懷,結果,高加林進入縣城後,他無情地拋棄了她。是的,當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也是是這樣想的,那時候,我很年輕,我覺得加林就是「陳世美」,每個人都不喜歡他。
  • 路遙《人生》:巧珍嫁給馬栓,揭露一條很現實的婚戀觀
    以防夜長夢多,高加林直接和巧珍提出了分手。這一刻,巧珍心裡所有的夢,全都破碎了。 她縱然深愛高加林,但也知道他們兩個人之間的差距,她選擇成全他,即便分手了也無法恨他,依然希望他過得好。 她之所以那麼快就嫁給馬栓,就是想讓自己儘快死心,儘快拋下過去,往前走。
  • 路遙《人生》:美麗善良的劉巧珍能過上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嗎?
    美麗善良的巧珍對高加林的愛是純情的,她雖然嫁給了不喜歡的馬拴,但在她的心裡,高加林才是自己的理想愛人。如果劉巧珍一直念念不忘高加林,如果劉巧珍一直深陷在對高加林的戀情中,如果劉巧珍還抱有重新回到高加林的情感懷抱中的一絲希望……那麼,劉巧珍肯定過不上自己所嚮往的美好生活。
  • 路遙成名作《人生》: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悲劇,陌生又熟悉
    關於作家路遙,我是因為先通過《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才知道他。當時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也被田曉霞與孫少平的愛情和投身於理想的熱誠而感動。田曉霞有著優渥的家庭條件,卻依然願意為了心中不息的理想——為人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而選擇吃苦受難,最終被大水衝走,犧牲了......
  • 《人生》裡劉巧珍的愛情:低到塵埃,開出一朵無私的愛情之花
    她說過,高加林果真有一天去城裡工作,她就在家帶娃娃、種地……劉巧珍對高加林的感情是始終如一的,高加林落魄,她愛,高加林高升,她也愛。她只要看見他,就滿眼歡喜,高加林喜歡她怎樣打扮她就怎樣打扮。生活往往就是這樣,在你最想不到的地方,突然會出現一個意外。高加林的叔叔突然到地方上工作,他的下級為討好他,竟然神不知鬼不覺給高加林安排了一個記者工作。
  • 路遙《人生》:被愛情傷害的巧珍,給女人一個重要的警示
    :電影《無問西東》劇照 人生海海,緣聚緣散,無論和誰在一起,最後的結果都是一個謎。 當母親看不下去,決心要去報復高加林的時候,張克南卻說:「既然亞萍不喜歡我,喜歡高加林,我就是再痛苦也得承認這個現實
  • 《人生》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故事告訴我們,誰都不會在原地等你
    《人生》這本書可謂稱得上是路遙先生的成名作了。不得不說,這本書以極其平凡的語言和人物闡述了很多的人生哲理。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我們都懂的道理,能真正運用者卻又少之又少。看過《人生》這本書的朋友曾經一定恨死了高加林這個人。
  • 談談電影《人生》中高加林與劉巧珍愛情悲劇的必然性
    文:宿夜花上世紀80年代,路遙的小說《人生》及以其改編、吳天明執導、周裡京與吳玉芳主演的同名電影《人生》,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愛情,也讓很多觀眾為之震動。巧珍因不識字、沒有受過教育而自卑,她渴望通過向妹妹學習認字來融入知識分子、文化人的精神世界。當高加林面對劉巧珍的愛慕與呵護、黃亞萍的追求與示愛而感到兩難之時,他也曾在月夜獨處之時回想起兩人。黃亞萍文化人式的表白「我願你是一隻翱翔的大雁、自由地去愛每一片藍天」,與巧珍的「你們家的老母豬下了十二個豬娃」,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 高加林和劉巧珍,兩個典型的失敗者,卻為我們證明了人生的真諦
    自尊心強又愛虛榮的高加林,一心痴戀高加林不計回報的善良姑娘劉巧珍,大字不識卻能教會加林許多人生道理的光棍老漢德順……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命運結局也都大不相同。高加林清楚的知道自己更愛的其實是巧珍,但為了前途,他還是和巧珍說了告別,和黃亞萍陷入了熱戀之中。高加林的父親和村裡的德順老漢都來勸說他這樣做是不對的,遲早會為了這個決定而付出代價。
  • 《人生》|高加林失業又失愛:前程和愛情的選擇,他錯在哪裡?
    然而小夥終歸太過著急了,拋棄所愛後奔向的前程並不靠譜,他頓悟後沮喪回村,嫁作他人婦的青梅竹馬更成了他追悔莫及的痛。這是路遙筆下《人生》中的故事,看起來似乎就是一個面臨愛情和事業選擇的青年,背叛了愛情,最後事業也失敗了,失愛又失業,主人公痛苦懊悔,看客們喜聞樂見的故事。
  • 路遙《人生》:巧珍處理感情的態度,值得所有女人學習
    就比如說《人生》裡面的男主角,高加林念過書,秀氣的他看起來文質彬彬,和村裡的一群小夥子比起來他是那麼的溫文爾雅,但實際卻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男孩,雖然看起來堅毅,實際每受挫折就會爬不起來。高加林的出現是完美的,巧珍因為他的外表和氣度愛上高加林,並且在他人生的低谷時給他安慰,陪他賣饃饃,送他去城裡上班。
  • 《人生》高加林和巧珍的愛情伴隨著巧珍刷牙慢慢開出來花骨朵
    以前上學時,他去過張克南家一兩次,克南他媽認識他!」這是擊垮高加林賣饃的最後一個熟人,自此再也沒有買饃的意識。這就是典型的墨菲定律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饃無論如何是沒有臉再賣了,高加林此時只想找個地方好好地靜靜,所以他選擇了文化館,一個可以撫慰他心靈的地方。而這一切卻被劉巧珍看在眼裡,善良的巧珍早已經為加林安排好了一切。這也是她為了接近高加林所做出的行動。
  •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柳青初次品嘗路遙先生的文字還是讀中學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強烈推薦了路遙先生的一部作品——《人生》。暑假期間,閒來無事,獨自賞讀。不曾想,竟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完,盪氣迴腸。時隔十多年,再次拜讀,竟有不一樣的收穫。
  • 豆瓣8.3《人生》:巧珍的愛情觀,註定了她愛情的悲與歡
    在《人生》這部小說中,他筆下的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就是這樣,剛開始溫馨動人,最後卻慘澹收場。在部小說中,悲劇有很多種,讓我最遺憾的便是她們倆的愛情悲劇。當高加林進入大城市的美夢破滅,在黃昏時分回到他當時想方設法逃離的土地時,那個深情愛過她的巧珍,那個輕輕在他耳邊哼唱信天遊的巧珍,已經嫁人了,嫁給了一個大字不識的莊稼漢。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不由得嘆了口氣。
  • 解讀路遙與「劉巧珍」的故事——《人生》不為人知的原型故事
    至於巧珍是怎麼來的,只有路遙自己才知道。路遙是帶著喜愛的筆觸去寫巧珍的,她"並不是那種簡單的農村姑娘"、"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路遙說:"她那火一樣熱烈和水一樣溫柔的愛。"給了高加林溫柔和安慰。她以火一般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愛情中去;在被高加林無情拋棄後,她又以水一般的溫柔包容了高加林。然而,最終她的愛情也只是一聲嘆息。
  • 路遙《人生》裡的劉巧珍:太懂事的女生,往往都是這種結局
    能人劉立本有三個女兒:巧英、巧珍、巧玲!他雖然是村裡出名的能人「財神爺」,思想卻極其落後,認為女兒家上學書是白讀了,所以巧英和巧珍都沒有上過學。小女兒巧玲是在村裡人的影響下才給給上學識字的,後來當上了民辦教師。
  • 路遙《人生》:巧玲用三句話,告訴我們人生最好的活法
    巧玲和巧珍不同,她是上過學的,高中畢業以後沒有考上大學,留在村子裡當了老師,放學以後,她立即跑到巧珍的房間裡,陪著她,送她出嫁。 當時,巧珍對自己的妹妹巧玲說:「好妹妹,你不要忘了二姐,你要常來看我,二姐沒有念過書,但心裡喜歡有文化的人,我現在只有看著你,心裡才會暢快一些。」
  • 哥哥你不成材,賣了良心才回來,忘了初心和熱愛
    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本小說,叫《人生》。其實剛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沒啥特別的感覺,只感覺這個題目是不是有點太大了。人的一生,長長短短,陰晴不定,別說一本書,100本書估計也說不清楚吧。當然,他只是以前沒經歷過而已,如果現實再殘酷一點,就沒什麼我不行了吧。不過都說職場失意情場得意,這段時光雖然鬱郁不得志,過得很慘,幸好他遇見了巧珍。這是一個心地如金子一般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