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作文在小學階段是習作的重頭戲,幾乎每個學期都有相關的寫作訓練。但是,很多小學生寫人不得要領,練習沒少做,就是上不了一個層次。分析原因,我看主要還是沒有抓住一個人的「形」與「神」。
語文老師常讓我們寫記人的記敘文。比如「我熟悉的一個人」「我的老師」「我的同桌」「榜樣」「我忘不了他」「我的媽媽」 等。這一類作文要想寫好,也很簡單,就是把一個人寫「活」了,仿佛所寫的人就在眼前,可以用手觸摸到,能感受到這個人物的存在感。
寫好人物,首先要了解他、熟悉他。熟悉他的音容笑貌,熟悉他的一言一行,熟悉他的興趣愛好,熟悉他的喜怒哀樂。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觀察,你得熟悉這個人物,否則就寫不好,寫不活,寫不像。不熟悉,那麼,你寫出來的話可能就是假話、空話、套話,是沒有生命力的,沒有感染力的。
寫人的基本要求是:寫得像,寫得傳神。要寫得像,就必須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要寫得傳神,就必須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句話,要寫活他,既要寫得形似,更要寫得神似。我們很多小學生寫人記敘文只是停留在「形似」的層面,還沒有達到「神似」的層面,或者根本就沒有想過這方面的問題,只是「形似」,那作文的境界就不會高。為什麼有的人畫畫,畫得很像某個具體物品,但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就是因為「形似而神不似」,境界不高。
我們先來說寫得要像。把人物的形態特點寫好,這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
一個小學生寫《我的語文老師》。文章一開頭,就對語文老師進行了外貌描寫,寫老師的眼睛:
語文老師的眼睛是雙眼皮兒,烏黑的眼珠又圓又亮,一點都不渾濁。初看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可你仔細一瞧,發現沒有?我們語文老師的眼睛會說話,向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像秋波,閃著亮光。
我們看這個片段描寫,小作者就把語文老師的眼睛寫活了,仿佛就在眼前,尤其是那句「我們語文老師的眼睛會說話」,寫得很精彩,把老師寫得很像。為什麼像,因為寫出了語文老師不同於別的老師的特點。
我們再來說要寫得傳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精神狀態,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都有自己的氣質,我們不能滿足於把一個人寫得很像,我們更把人的精神狀態寫出來。舉個例子:
隔壁新搬來一家人,四川綿陽的,有個6歲的小男孩,名字叫圓伢子。圓圓的臉蛋兒,圓溜溜的眼睛,圓嘟嘟的小嘴巴,一口地道的四川話,一說話就笑,一笑就露出兩個圓圓的小酒窩。
這個小孩子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了,可以用栩栩如生這個成語來形容。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等生動逼真,就像活的一樣。這篇作文中的小男孩圓圓就是一個例子。
你們有沒有發現,在作文中,要想寫得像,不算太難;要想寫得傳神,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所謂傳神,就是要用自己的筆把人物的精神寫出來。只有寫出人的精神,才能把人寫活,寫出彩。要把人寫活,寫出精神,我們要常常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這個以後再講。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習慣於觀察身邊各種各樣的人,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觀察多了,積累就多了就豐富了,自己腦海裡裡儲備的作文素材就多了,我想適當訓練,就一定能把人物寫活,不但形似,更會神似。
我是麥田老師,專注小學作文,解決小學生寫作文的煩惱。更多優質內容,敬請關注:麥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