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汽車iCar造車版圖隱現 傳統車企或將迎來「危情時刻」

2020-11-17 東方財富網

摘要

【蘋果汽車iCar造車版圖隱現 傳統車企或將迎來「危情時刻」】近日,一則蘋果公司獲得VR車內應用專利的事件,再次將蘋果造車的話題推至風口浪尖。據悉,今年蘋果預計將在汽車研發上投入近190億美元。作為對比,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表示,整個汽車行業每年的研發支出為800億美元-1000億美元。海量的資金投入彰顯出公司試圖將汽車業務納入蘋果生態圈的決心。(證券日報)

  近日,一則蘋果公司獲得VR車內應用專利的事件,再次將蘋果造車的話題推至風口浪尖。據悉,今年蘋果預計將在汽車研發上投入近190億美元。作為對比,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表示,整個汽車行業每年的研發支出為800億美元-1000億美元。海量的資金投入彰顯出公司試圖將汽車業務納入蘋果生態圈的決心。

  「在走向新型交通時代的變革中,蘋果一定不會缺席。」汽車財經專欄作家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智能電動汽車幾乎符合了所有的成為下一代智能終端所需的特點。AR/VR技術作為AI和5G時代的下一代交互方式,一定會在智能電動車上率先落地。在其看來,「蘋果深知中國消費潛力之巨大,也希望能夠像特斯拉一樣受到中國消費者的歡迎。」

  蘋果致力進軍汽車領域

  科技企業搶灘新智能終端

  蘋果的「造車」計劃絕非空穴來風。早在2013年,蘋果就正式宣布要進軍汽車領域。2014年,代號為「Project Titan」(泰坦計劃)的蘋果iCar「造車」項目被曝光,蘋果表示希望打造一款完全顛覆汽車行業的全新車型。

  然而,對於何謂「顛覆行業的汽車」,蘋果內部產生意見分歧。計劃最先確定的半自動駕駛功能的整車生產一拖再拖,以至於被特斯拉全面領跑。此後,儘管轉而攻克自動駕駛平臺的研發,但結果仍難言滿意。據2019年年初的報告顯示,蘋果的無人駕駛平均脫離次數為871.65次/1000英裡,而這項技術世界第一的谷歌Waymo,水平已經達到0.09次/1000英裡,蘋果遠遠落後。

  沉寂許久後,隨著剛剛蘋果公司獲得了一項VR汽車應用專利,蘋果的造車計劃再次進入人們視野。縱觀蘋果的基因和商業模式,似乎決定了這家公司一定會進入到智能電動車製造領域。

  而為了使蘋果公司能夠成為AI時代最成功的智能硬體製造商,蘋果CEO庫克早已在Iiot、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車等業務線進行布局。其巨資打造的AI能力,已落地為兩個核心產品,Siri和自動駕駛系統。

  庫克在接受採訪時曾坦言:「蘋果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也可能是蘋果進行的最困難的人工智慧項目之一。」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蘋果已公布近70項汽車相關專利,除了車載系統、自動駕駛等汽車智能化相關專利,還包括電動機、懸掛系統、燈光、車輛導航等方面;而蘋果的CarPlay車載系統已經在汽車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其範圍輻射至數以百萬的消費者。

  挖角特斯拉逾500人

  傳統車企迎來強大挑戰者

  相比於其他規模尚小造車新勢力的虎視眈眈,當規模如蘋果這般的科技企業帶著全新的產品理念跨界奪食之後,不免讓人擔憂傳統汽車產業是否會迎來「危情時刻」。

  資深汽車媒體人鍾師認為,智能與網聯技術正快速向汽車產品滲透,車企在初期只能從外部網際網路企業獲得技術資源來應急,網際網路企業也急切抓住千載難逢的商業機遇進入到汽車業,所以形成目前合縱連橫的春秋戰國局面,但這種形態一定會加速分化。

  「蘋果造車的切入點一定是建立在長期的市場和技術積澱上。蘋果了解用戶體驗,並擁有近乎完美的軟體和硬體的集成能力。」林示表示,從技術儲備上來看,目前蘋果具備5G通信晶片的研發能力,同時在座艙晶片、AI晶片以及雷射雷達傳感器晶片上建樹頗豐。而且全球範圍之內,蘋果同時擁有最領先的PC、智慧型手機和iot作業系統,是傳統汽車企業完全無法匹敵的。

  人員配備方面,蘋果近年來廣招人馬,甚至直接去知名車企「挖人」。最具代表的就是Waymo的高級工程師傑米·威多,曾任職於NASA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除此之外,蘋果還從特斯拉招攬了眾多汽車製造業的資深人士。記者根據領英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170名福特汽車員工轉投蘋果公司;蘋果累計「挖走」特斯拉員工人數更是超過500人。

  造車本身的複雜性以及重資產和低回報屬性,使得業內對待跨界造車始終反應冷淡。「鑑於汽車正朝智能網聯電動化邁進時,給一些網際網路巨頭很大的提振,有的認為汽車改朝換代的時機來臨。」鍾師認為,隨著產業實踐驗證,不同類型的支柱產業是存在很高的行業壁壘,互相可以融合與分享,但直接跨界取代是很困難的。

  林示也認為,蘋果很可能會將它開發的汽車生態系統技術授權給其他汽車公司,因為汽車產品投入市場的風險太大了。「即便真的造車應該也只是擁有蘋果極致體驗特徵的緊湊型電動汽車。」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DF380)

相關焦點

  • 蘋果汽車將於明年9月發布造車大軍又迎來一員猛將
    據近日報導,中國臺灣汽車電子供應鏈企業高管透露,蘋果電動汽車將至少提前兩年推出,預計會在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據悉,目前臺灣的供應商正在全力為「蘋果汽車」零部件備貨。此外還有消息稱,蘋果已經在加州的道路上秘密測試了數十輛原型車。
  • 蘋果宣布造車,馬斯克迎來勁敵,華為任正非卻「換道超車」
    馬斯克迎來勁敵  蘋果公司很「機智」,隨處可見賈伯斯的影子。蘋果擅長借鑑式創新,比如隨身聽iPod、智慧型手機iPhone等都是後來居上,此番蘋果宣布造車,推出Apple Car也是故技重施,賈伯斯和庫克都曾表示電動車就是體積更大的手機。
  • 蘋果造車正當時
    這位曾終結「諾基亞時代」的顛覆者很有可能又將顛覆整個行業的格局和生態。蘋果公司在造車這件事上由來已久,早在創始人賈伯斯時代就已經初現端倪。就在2007年iphone面世的同一年,「汽車城」底特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通用的季度銷量首次被豐田超過,福特迎來127億美元年度巨虧。
  • 蘋果入局造車對誰最有利?
    不同以往的是,蘋果這次不是在開創新賽道,而是作為跟隨者入場,在市場上迎來了眾多熱議。無論蘋果造車這件事被不被看好,但它給整個行業帶來的「鯰魚效應」必然是深遠且巨大的。、通用等傳統車企巨頭,但市值卻紛紛開始反超。
  • 傳統車企太難了,現在正被強大的特斯拉欺壓,未來得讓蘋果碾壓
    上周汽車圈最火的話題莫過於「蘋果要造車」,這不僅牽動了普通消費者的心,更是引起了一眾車企大佬的廣泛關注。睚眥必報的馬斯克首先發言:「在Model 3產能爬坡最艱難的階段,我曾經希望將特斯拉以當前僅十分之一的市值賣給蘋果公司。但結果是,庫克壓根沒見我。」
  • 蘋果與現代聯手合作造車,明年就推蘋果汽車測試版?
    近日,有消息報導稱,現代汽車正在與蘋果在造車領域進行合作洽談,雖然蘋果與眾多車企在談判,但此消息一出,還是令現代汽車股價激增24%。據韓媒報導,蘋果和現代可能在蘋果汽車的製造、電池研發方面進行合作,計劃在起亞汽車(現代子公司)美國喬治亞州的工廠生產新型汽車,或者共同在美國投資建設新工廠,計劃在2024年在擬議的工廠生產10萬輛汽車,年產能為40萬輛。此外,現代汽車和蘋果計劃還在明年2022年推出蘋果汽車的測試版本。對此消息,現代發表聲明表示,目前正在與蘋果進行早期談判。
  • 蘋果造車的「鯰魚效應」
    對於蘋果,很多人一向來都是非常看好的,蘋果要造車?那自然是會對此非常的期待。全世界的車企大佬們,坐不住了吧,蘋果進來摻和一腳,是不是突然感覺非常不安穩了呢?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朋友圈說道:「智能電動車(自動駕駛),最強的兩位選手很快就要進場了。激動人心的時代!」
  • 蘋果百度被傳跨界造車 汽車業大變革要來了?
    一手帶領手機界步入智能新時代的蘋果近日被傳將加入造車賽道,其新電動車型可能將於明年9月亮相。無獨有偶,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也被曝出有意入局造車領域。此外,傳統車企也紛紛加速電動化、智能化腳步。汽車界從燃油時代到智能電動時代的大變革是否已經不可避免?
  • 蘋果與特斯拉競爭,是傳統車企的噩夢,或遭「智能駕駛」降維打擊
    有從特斯拉跳槽到蘋果公司的員工表示,蘋果給出1.5倍於特斯拉的薪水。但無論如何,特斯拉挺過來了。如今,特斯拉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超過了豐田、大眾、奔馳、寶馬的總和,僅次於谷歌和Facebook。業內人士分析稱,特斯拉和蘋果的競爭不會影響雙方的市場地位,而對傳統車企造成巨大影響。
  • 蘋果試圓「造車夢」,下一個會是誰?
    ■造車路上一波三折  圖片來源:Inverse網站  自庫克接任蘋果CEO之後,蘋果似乎再沒能推出影響力可以和iPhone相媲美的產品了。不過,蘋果一直未停止新產品研發的步伐,而近年來的智能化浪潮打破了汽車行業的傳統邊界,給了科技領域、電子電器領域的企業們一個絕佳的跨界契機。  蘋果造車「蓄謀已久」,但也一波三折。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但在汽車自動駕駛系統研發上,相比脫胎於谷歌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依附傳統車企通用的AI公司Cruise,蘋果的表現也乏善可陳。今年初,蘋果被爆出自動駕駛部門裁員190人,這也是自2018年8月前特斯拉高級工程副總裁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上任項目工程副總裁之後的首次大幅度裁員。
  • 蘋果造車:Apple Car將於明年9月正式發布!
    臺廠由於擁有車電、動力馬達、電池、充電與車身系統等完整的供應鏈,且歷經特斯拉多年磨合,使得蘋果優先選擇與其合作。和大、貿聯 - KY、和勤、富田等汽車零組件廠已經開始響應蘋果備貨要求,而這些企業被列入首波供應鏈名單,預料出貨量將在2022年全面爆發。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基本上每隔幾年便會傳一次,但蘋果卻從沒回應過有關於造車方向的戰略和計劃。
  • 蘋果造車,動了誰的奶酪?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5日電 (付玉梅)蘋果造車的動態讓一些人坐不住了。近日,大眾汽車CEO發文評價稱,蘋果對大眾帶來的挑戰要高於傳統競品豐田,而特斯拉CEO則公開質疑蘋果的電池技術。爭議之下的蘋果造車,面臨著哪些問題?又會動了誰的奶酪?
  • 蘋果造車,特斯拉一震,多個汽車股大跌
    近日傳出消息,蘋果公司造車計劃正式提速,蘋果公司會在明年9月發布乘用車:Apple Car(蘋果汽車)。消息傳出後,特斯拉在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天股價大跳水。分析認為,財力雄厚的蘋果公司造車將對幾乎所有汽車品牌,尤其是高端車和新能源車造成衝擊。
  • 蘋果「造車」:電池技術突破堪比「iPhone問世」
    關於蘋果「造車」的傳聞,在過去幾年時有傳出,不過像如今這樣密集曝出猛料的時刻,並不多見。12月21日上午,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蘋果的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原型車已經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將在明年第三季度(9月)發布,比原先的外界猜測規劃至少提前了兩年。10幾個小時之後,在周一美股尾盤時段,路透的一篇報導則更加詳細的曝出更多猛料,不僅提到了蘋果「造車」計劃的時間節點,也曝出了大量技術細節。
  • 造車模式大相逕庭,蘋果與華為誰才是「正道」?
    而華為最近也再次對外強調了關於汽車方面的走向。表示華為內部正在整合汽車業務,並且在發布的《關於應對宏觀風險的相關策略的決議》中明確說明「華為不造車,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一個致力於造整車,一個堅決不造車。同為科技巨頭,為何蘋果與華為在造車方面所選擇的模式大相逕庭?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原因?二者選擇的道路,又是哪一條才更為理性和現實呢?
  • 蘋果造汽車將在明年發布?
    蘋果造汽車將在明年發布? 早在iPhone發布之前,蘋果前任CEO史蒂夫·賈伯斯就考慮了造車的可能性,甚至還在2010年與一家名為V-Vehicle的初創車企進行了一系列探討,但隨著iPhone在全球的熱銷與賈伯斯的故去,關於蘋果汽車的想法很快就遭遇了擱淺。
  • 蘋果造車的秘密,都在這了_易車網
    2018年7月,蘋果起訴前華人工程師張曉浪時,曾在訴訟文件中顯示5000名員工正在參與研究其自動駕駛項目。從這些信息來看,蘋果內部對於汽車業務仍然是非常重視,在成立以來也已經進行了多次擴招,所吸納的員工包括傳統主機廠、新造車公司、自動駕駛公司甚至動力電池企業,幾乎是涵蓋了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所有項目。也就是說,蘋果對於汽車人才的儲備是全方位的。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現在已經有不少企業都與華為展開了合作,包括不限於北汽、廣汽、上汽、比亞迪、東風、一汽等車企,合作的聯合實驗室、技術開發等項目都已經成型,華為現階段在行業內扮演著供應商的角色,如果親自下場造車,就將從供應商轉變為車企們的直接競爭對手。之所以投鼠忌器,就是擔心會刺激與車企們的合作關係。
  • 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
    今年上半年500多家註冊企業中,大多數處在「PPT造車」階段――造車新勢力迎來「生死時速」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車新勢力淘汰賽加速。即使是頭部企業蔚來、威馬、理想和小鵬,也經歷著「生死時速」般的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