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經常收微信或者微博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一定看到過這樣的一則這樣的消息:【蘇州寒山寺招聘和尚,實習期每月津貼1W8,轉正後每月2-5W.】
我也深深地相信當你們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忍不住在心裡給自己唱了一首《涼涼》:馬德,辛辛苦苦讀書這麼多年,每個月到手才幾千大洋,連跟女票去開個房都要盤算半天,人家當個和尚工資都這麼高。
在那一刻你是不是有一種削髮為僧的衝動?
然而,當你知道這樣的消息是假的的時候,你是不是扶著胸口輕出了一口氣:還好是假的,要不然這一輩子心裡都會有陰影的。
嗯,寒山寺的招聘消息是假的,然而,寒山寺確實真真切切的存在的,相信你在小學的時候都已經背誦過這首詩: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你也一定聽過毛寧唱過的「留戀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沒錯,寫的唱的都是寒山寺。
老王:關于楓橋夜泊這首詩,唐武宗臨終頒布遺旨:《楓橋夜泊》詩碑只有朕可勒石賞析,後人不可與朕齊福,若有亂臣賊子擅刻詩碑,必遭天譴,萬劫不復!傳說北宋翰林院大學士郇國公王珪、明代才子文徵明,都因書刻此詩不得好死。
02
說回來,寒山寺,是因為曾經有一位叫做寒山的和尚在這裡居住過而得名,但是千年來人們只知道和尚叫做寒山,他的真名叫做什麼,沒有人知道,和他一樣出名的一個和尚是他的好基友,叫做拾得,民間傳說這兩個是菩薩,合稱『和合二仙』。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寒山還是一位大詩人,人稱「和尚詩人」。
我曾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有一位美國人叫布瑞士是一位著名的漢語學家,他曾經編過一本《中國文學選集》,裡面就收錄了寒山和尚的24首詩,而同樣是大唐文學領軍人物的李白在這本書裡被收錄的是12首。
兩倍,整整兩倍。
一位幾乎沒人知道的和尚詩人居然比文壇領袖還牛叉?
最關鍵的是這本書可不是民間的手抄本大路貨,在當年的美國灰常之流行,幾乎每一所大學裡都擁有大量的閱讀者,這就有點意思了。
03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大和尚?
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然後,得知真相的我緩緩的將我的膝蓋落在了地上——大唐真是一個盛世,不僅僅詩人牛逼,和尚也是如此的傲嬌。
公元726年,寒山出生在大唐帝都長安的一個地主官宦家庭,(嚴振飛在《寒山子身世考》中更指出寒山實是隋朝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家裡財力相當雄厚,縱然放在今天,如果寒山開微博的話,相信一定有很多女網友天天在下面留言「我要嫁給你,我要給你生個猴子」。
但是,整天不發自拍照的寒山雖然會讓女粉絲們花痴,但是她們不會知道,其實寒山長得一點都不好看,身材矮小,就連寒山自己也曾經在詩中無奈的自嘲
【書判全非弱,嫌身不得官】
意思是我的文章和書法都很牛叉啊,就是因為長得太特麼對不起觀眾,所以一直當不了官。
是的,寒山的青年時期跟大多數人的理想一樣,多讀書,讀好書,當大官——沒辦法,古往今來皆是如此,就算是有錢也不是老大,追求政治進步當官當大官才能最後成為人生贏家走上人上巔峰。
而要當官在那時候唯一的途徑就是參加科舉考試。
唐朝的莘莘學子們要想參加公務員選拔,需要考三場:經史,詩賦和政論。寒山從小就被公認的聰慧神童,讀過很多書,又擅長寫詩,自信心滿滿的他不到20歲就參加了科舉考試。
考試的那天,他下筆如有神,在別的同學們還在咬著筆頭苦苦思索的時候,他已經輕輕地吹乾了試卷上的墨,率先交捲走人走出了考場,甚至沒有人看清楚他長什麼樣子,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和眾人心中的嘀咕:這牛貨是誰啊,真醜?
就算不能考第一,弄個前幾名應該沒問題吧?他在自己的心裡默默地盤算著。
04
然而,晴天一個大霹靂,端著小酒杯和家人已經開始慶祝的寒山卻得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繼續努力,歡迎參加下一屆高考。
懵逼,徹底的蒙蔽了:怎麼可能,我的試卷答的不錯啊。
託人打聽到消息,原來是在自己一向引以為傲的詩賦上翻船了,考官只給了他四個字的評語:不合典雅!
啥叫【不合典雅】,通俗一點說,就是不符合寫詩的基本規律。
我們都知道,古代寫詩是有嚴格要求的,什麼格律呀,押韻啊,甚至於怎樣用典故那都是有套路的(難怪我不會寫詩),偏偏這寒山卻反其道而行之,用了近乎大白話的的語言,平仄格律啥都沒有,想想看,這樣的詩要想在高考中過關,不是開國際玩笑?
那些考官都是喝咖啡的,一看他的詩:臥槽,什麼玩意兒,一股子大蒜味兒,哪涼快哪待著去吧你吶。
就這樣,第一次高考以灰頭土臉結束。
後來寒山曾經在自己的詩中這樣自嘲:
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
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不會恨人稀,只為知音寡。
若遣趁宮商,餘病莫能罷。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這個考官眼瞎了,看不出勞資這潛力股,沒事兒,反正還年輕,還有大把的資本,這次不行,下一次一定行。
每一個年輕氣盛的人都會在自己的青年時代遇到這樣的事兒:我是人才啊,為什麼你們就看不出來,是不是瞎啊?
年輕的寒山也是這樣,在他的那個年代,沒有一個「明眼人」慧眼識英才,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一晃,寒山30多歲了。
咋整啊?
寒山也是富家子弟啊,打小被眾星捧月的誇得一朵花一般,
尋思少年日,遊獵向平陵
……
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
怎能想到在科舉這條道上栽的這個頭破血流鼻青臉腫呢?
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
以前所有對他青眼有加的人看到他都忍不住在從鼻子裡發出一聲「嗤」,在人世間,他求不到前程,又割絕了人情,整個世界都坍塌了,人生陷入絕境。
前度是富兒,今度成貧士。
罷罷罷,什麼功名利祿,還不都是過眼雲煙?
想我也是清新脫俗翩翩一公子,咋能在這件事兒上執迷不悟呢?
05
於是,在一個草長鶯飛的春天,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35歲的寒山做出了一個決定:上山下鄉到農村去,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知識青年到那裡去還是大有作為的嘛。
就這樣,寒山逃離了帝都,隱居到山裡當了一個種地的農民。
這一當,就是30年。
遠離塵囂的日子裡,寒山繼續讀書作詩,與青山綠水相伴活的那是相當的瀟瀟灑灑,後來在當地的村民撮合下,他還和村裡的一個姑娘成了親,沒有多久還生下一個兒子(寒山是他當和尚時候的法號,本文為了敘述方便一直採用這個稱呼。)
後來他還專門寫了一首詩形容這個時期的愜意生活:
茅棟野人居,門前車馬疏。
林幽偏聚鳥,溪闊本藏魚。
山果攜兒摘,皋田共婦鋤。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書。
有田有林有魚有詩有酒,有老婆有孩子,還有熱炕頭,多少文藝青年嚮往的美好生活,他過上了。
然而,這樣的好日子終究沒有過太久。
65歲的時候,他的妻子和兒子雙雙染病,沒過多久就都撒手人寰,寒山再次成了孤家寡人。
65歲,在現在這時候也算老年人了,在那個沒有社保沒有商業保險的日子,盼的什麼呀,還不是老了有個伴兒,能有子孫繞膝下?
可偏偏白髮人送黑髮人,這一輩子還有什麼指望呢?
06
有,當然有。
寒山再一次起身,離開了這個他居住了30年的地方,動身前往遠方。
在比對了多家房產中介的推薦,綜合了環境戶型交通各方麵條件之後,寒山選中了一個山洞,大地為席青天作被山石為枕,渴飲山泉水,餓了就去山上摘野果,一切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大自然的饋贈。
他不修邊幅,面容憔悴,穿著破衣爛衫,提拉著一雙拖鞋,就像是一個穿越版的唐朝「犀利哥」,有時候獨自一人站在山上大聲的讀詩,有時候又沒來由的突然放聲大笑,附近的山民都在心裡嘀咕:這老頭莫不是個神經病吧?
但是他不管,也從不在乎別人的目光。
他始終在心裡覺得: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幹嘛非得讓你們認可我?
不過他還是遇到了一個知己——一個和尚,這個和尚看起來也是個非主流,兩人相見恨晚,在彼此眼神的摩擦中點燃了激情的火花。
這個和尚叫拾得。
兩人經常會有些很有趣的對話,而這些對話字字珠璣充滿了禪意,比如寒山問: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真精闢啊,相信很多人早年的QQ空間籤名都運用過這句話吧?
你估計也想不到,這個寒山在山洞裡又住了40年,直到105歲的時候才告別了這個世界。
寒山一輩子也寫了不少的詩,但是直到他去世後,他的這種大白話一樣的詩仍然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認可,在他們看來,寒山寫的這叫什麼玩意兒,也能配叫詩?
07
然而,喝咖啡的不認可,吃大蒜的老百姓卻口口相傳,所謂金杯銀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誰也想不到,寒山的這些詩在口口相傳中,居然漂洋過海的傳到了日本。
這些詩傳到日本之後立即受到了排山倒海般的歡迎,日本的文學青年們爭相搶購,人手一冊,如果要是沒有讀過寒山的詩,根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學青年(可不像現在跟導演睡了一覺就敢愣說自己是文青,這要是讓寒山師父知道了不得從棺材裡蹦出來跟你聊聊天?)。
要是你的微信朋友圈裡沒有發過寒山的詩,你身邊的朋友立馬都能把你拉黑。
在很多日本人的心裡,寒山就是光就是電就是唯一的神話。
日本的詩人模仿著他的風格,還有很多日本的畫家為他作畫(鬼知道他們是根據什麼來畫的。)
這一張就是日本畫家為寒山畫的。
20世紀中期,日本的禪宗思想傳入到美國,寒山的詩也跟著流入到了美國。
1953年,美國的一個大詩人加裡.斯奈德在一個畫展上看到了這幅來自日本的畫,加裡.斯奈德被這個手握捲軸衣衫破爛卻仰著頭逆風大笑的頹廢詩人震撼了,立即找到了寒山的詩並且一口氣翻譯了24首。
翻譯之後的寒山的詩在美國又引起了轟動,加裡.斯奈德的好朋友,著名的小說家凱魯亞克也立即被這位中國古代的厭俗棄世的和尚詩人迷倒了,寫了一本向寒山致敬的小說——《達摩流浪者》。
不知道已經作古千年的寒山泉下有知是該哭呢還是該笑?
世事是如此的諷刺,活著的時候人們把他的詩作當成一坨屎,卻想不到在海洋的彼岸大放異彩?
在加裡.斯奈德和凱魯亞克的推動和傳播之下,這個來自東方古代的詩人被美國人熟知。
而這兩個美國人正好是當時美國所謂的「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上個世紀50年代,由於受到冷戰越戰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對國際制度和社會道德準則提出了質疑並且開始反抗,他們特立獨行極度的標榜自我,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是不是跟我們當年憂心忡忡的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極其相似?),而寒山的游離於一切社會陳規陋習之外的詩,處處體現著自然的純樸,正好完美的契合了當時美國年輕人的心態。
於是美國「垮掉的一代」紛紛效仿這位中國古代的詩人,穿著破爛的衣服,不理髮不剃鬚,遠離主流社會,有意的向傳統道德說「不」來表達他們對於社會的叛逆,這群人被稱之為「嬉皮士」,由嬉皮士參加的以文化的反叛和生活的反叛為主要內容的這場反叛運動就是著名的「嬉皮士運動」。
而寒山,這位在當時被稱之為和尚詩人的中國古代叛逆者自己估計也沒想到會成為了大洋彼岸的美國人的「嬉皮士運動」原版對象?
耶穌說:先知在家鄉總是不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