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甩鍋」是職場最常見的現象,一些職場達人已經將「甩鍋」技能作為職場精進必備武器來修煉。個人認為,甩鍋與接鍋不全是負面能量,本文另闢角度,從主動接受「甩鍋」,做好「背鍋俠」的視角來深入解析題主的問題。
主要觀點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要理清自己的思維邏輯,認清領導「甩鍋」的本質。
二是加以甄別,從容接鍋,實現職場精進和大跨步。
第一,整理思維,認清領導「甩鍋」的本質。
職場甩鍋是一種工作表象,內含的問題本質不容小覷,認清以下幾點才能從容應對。
A:甩鍋是領導對管理技巧的靈活運用,容易造成員工思維混亂。遇上領導甩鍋是最容易幹擾我們情緒,讓我們做出錯誤決定的事情。甩鍋對領導來講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本能,而我們的本能反應是不接、甩回去,還會從內心問一句「憑什麼、又不是我的工作」,這也是趨利避害。
從思想根源來看,這是思維混亂的表現,是職場人的應激反應,有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做事情往往不能按照慣性思維去處理,這樣容易被關進思維的盒子,被慣性思維框起來。
我建議遇到這樣的問題最好實行逆性思維,從甩鍋這一現象去追問問題的本質。
B:領導甩鍋是內心不自信,自身管理失真的表現。不論是層級管理架構還是扁平式管理架構,管理層與普通工作人員的職責都規定的非常明確,一崗一責、一崗多責與甩鍋是兩碼事。
甩鍋從管理的角度體現的是管理人員的責任擔當缺失、管理不自信以及管理失真,畢竟這是不作為或慢作為的具體呈現方式。具體來講,就是管理層人員在崗位與職責上失位了,職責與工作錯位。
作為員工,這時最好要冷處理,先從容接下領導甩來的鍋,再把每一個問題肢解開來,把它放入管理的盒子來解決。
C:信息不對稱是造成領導甩鍋的主要誘因,有些領導善於使用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弊端。作為管理者,所掌握的信息量明顯大於普通員工,藉機使用這一優勢,把工作中的難題和問題甩給下屬,實在很常見。而我們的應對策略就是,打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負面影響,縮小信息差距。
小結:職場甩鍋比較常見,我們不要一味地去追打、喊打,作為職場接鍋人,整理好我們的思維,深層次分析這一事項的本質,才能把握領導的中心意圖。要看清甩鍋是領導慣用的管理技能,常常會造成我們的思維混亂。甩鍋是領導管理不自信、管理失真的表現,是我們可以利用的著力點。信息不對稱是甩鍋的誘因,打破信息不對稱可以有效防範領導甩鍋。
第二,整理技能,接鍋得成長,用好每個鍋子,做一個好的刷鍋匠。
他甩任他甩,我心如山海。我們要相信,每一次吃過的虧,都終將成為職場成長的墊腳石。
A:以工作為出發點,對工作負責,我們不會吃虧。作為職場人,工作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做不好工作,其他都無從談起。就題主這個問題來講,我們不要碰到領導甩鍋就是想著扔回去,有些工作鍋子該接還要接,這是我們工作的初心和使命。我相信,一個對待工作認真的人,上天不會讓他吃虧。
舉個例子,小王是我們單位的保安,那麼多保安前段時間唯獨小王被加了薪。後來,我們了解到,前段時間下大雨,小王與另外兩名職工值夜班,負責巡夜。結果,另兩人直接在值班室睡大覺了。大領導不放心單位近期進的一批貨,怕雨夜出事故,就連夜到單位去了。大領導到以後,正好看到小王自己一個人在倉庫面前做防澇措施,倉庫的貨物一點損失都沒有。第二天,小王就接到了人事部門提薪的通知。
B:借著領導的鍋子,提升自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領導甩過來的一些鍋子有嚼頭,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技能,比如,文字材料寫作能力、應對複雜問題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這也是我建議大家勇於接鍋的根本原因。
C:勇於接鍋不代表盲目接鍋,從容理性甄別每一個鍋子。領導甩過來的鍋分很多種,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有的只是從工作角度甩鍋,有的是人品有問題,為下屬挖坑而甩鍋。我建議大家勇於接鍋,不是接有毒的鍋,而是接下經過甄別後的好鍋,這些鍋子有負面因子,但我們可以從中挖掘中更多的正面因子。
小結:本節主要建議大家勇於接鍋,但不是毫無原則的接鍋,而是要甄別每一個甩過來的鍋子,只接無毒的鍋子。要從工作角度出發,以對工作負責的態度接好鍋子。要利用好每一個鍋子,在解決問題中實現成長和精進。
總結:領導甩鍋在職場再正常不過,建議大家不要一味地追打甩鍋現象。要認真領導甩鍋的本質,分清到底是領導的管理策略還是領導的為人有問題,這裡有一個核心要素是縮小自己與領導間的信息不對稱。
面對領導甩過來的鍋子,我們要以墊腳石的心態來看待,從容不迫的甄別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鍋子,在破解鍋子(問題)的時候不斷提升自己,實現職場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