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牽掛和期待的,就是回到家中,和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享受被幸福包圍的滋味吧。
但是,今年的這個春節有點不一樣,很多人留守本地過年。你是否非常掛念家鄉的味道?你是否特別想念那道屬於自己的年夜菜?
今天,就讓我們看一看昨晚各個市州的年夜飯都是什麼樣兒的吧!
▼▼▼
香腸是成都人甚至四川人年夜飯上不可缺少的美食,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灌幾斤香腸。對成都人來說,沒有香腸,就沒有年味。麻辣香腸的色、香、味、形等均與其它香腸有異,進食時香辣味重,鹹中帶甜,稍有麻舌感,能促進食慾,風味甚佳。
粑粑肉,又稱「香碗」,是自貢市富順縣特有的一種傳統美食,每逢年節,家家戶戶都做粑粑肉作為節日餐桌的一道主菜,取肉餡、攤蛋皮製作「蛋圓子」,蒸製後切片,取魚頭、木耳、酥肉等食材一起入蒸鍋,是川菜中少有的口味清香的淡菜。
坨坨雞是流行於攀枝花米易、鹽邊等地的一款雞餚,據說其製作是由彝家風味菜坨坨肉演變而來,將非常營養的烏雞經過醃製、拉油、煸炒等三道工藝,酥脆香軟,創新採用鮮花椒,清亮亮的色彩特誘人。
敘永白砍雞色澤潔白,皮脆肉嫩,味別多樣,營養豐富,是瀘菜地標性民族風味菜餚。相傳為清朝光緒年間進士、敘永人李正忠所創,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是敘永縣一道極具地方民族特色風味的傳統菜餚。
回鍋肉雖是傳統川菜,但是德陽的連山回鍋肉卻是年夜飯中的寵兒。又稱熬鍋肉,將煮至七分熟的豬肉切成片,放熱油鍋裡爆炒至每一片都起「燈盞窩」時,再加入豆瓣醬、甜麵醬、醬油等一起炒香上色,最後下蒜苗節一起炒勻便出鍋。(連山)回鍋肉的特點是肥而不膩、瘦而不綿、略帶辣味、鹹中有甜、色澤油黃、鮮嫩醇香。
鑲碗最早是宮廷御膳,後成為綿陽地方上宴請賓朋的特色大菜。用料有雞蛋、豆粉、豆腐、肉餡;底料有木耳、黃花、豆皮、酥肉、時令蔬菜等。製作時蛋清、蛋黃分別上籠分蒸,呈黃白二色,造型美觀,滋潤可口,深受食客喜歡。鑲碗又是「十大碗」中的第一道蓋面菜。
粉蒸肉是一道醇香馥鬱的美味大餐,選料極其講究,先將大米炒黃,石磨磨成粉,再把筷頭厚、白花花的五花片子肉倒入盆中,配以棕紅糖汁、小香面、大香面、橙皮粉、鹽巴與肉裹拌,於碗中碼成條紋狀。一切收拾停當,即上籠加武火猛蒸熟之,粉面、肉片抱作一團,緊緊粘連,片片嫩肉色香俱佳,入口即化。
香酥鴨,鴨子經調味品醃漬,再上籠蒸至熟爛,最後經油炸而成。近看外表焦黃,深入內心更是一番風味。先品嘗鴨皮,香、嫩,微帶韌性,回味無窮;再是鴨肉,輕輕一咬,香濃無比,特別酥脆。
在內江人的年夜飯中,炸酥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色澤金黃、口感酥脆是酥肉最大的特點。內江農家傳統的壩壩宴、九大碗中,炸好了再蒸的酥肉是保留菜式。在以往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把邊角餘料的豬肉裹著麵糊炸,脂肪融進澱粉裡,看著吃著都很有幸福感。
甜皮鴨,樂山人稱「滷鴨子」,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其滷水別具特色,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肉質細嫩、香氣宜人的特點。製作正宗的「甜皮鴨」,必須選用農家餵養的土鴨子(麻鴨)為原料,亦可用仔鵝代替。並且是用滾油一勺勺的淋熟,而不是炸熟的。
川北涼粉用豌豆粉熬製而成,通體透明白亮,細膩柔嫩,軟而不綿,用筷子挑著,還能抖幾下不斷。川北涼粉具有濃烈的四川味,一般是用很多的紅油浸泡著,白裡透紅,表面撒上蔥花、蒜泥、薑汁,鹽、醬油、少量紅糖水。正宗的川北涼粉,滑嫩爽口,精緻的佐料調製,那股辛香的味道還在嘴裡久久徘徊,回味無窮。
白肉,即宜賓李莊白肉,全名為「李莊刀口蒜泥白肉」,是宜賓歷史文化名鎮李莊的漢族傳統美食,選用皮薄肉嫩、肥廋比例恰當的豬肉,加以多種醬料製成,肉肥瘦均勻、晶瑩剔透、每片長約20釐米,寬10釐米,厚1至2毫米,肥而不膩,爽口化渣,無窮回味,有清香爽口,肥而不膩,咀嚼化渣等特點。
鹽皮蛋是廣安的特有美食,這種食物製作過程非常特殊。鹽皮蛋在泡製的過程中與湯料充分接觸,後經過高溫蒸煮,才算完成。鹽皮蛋茶褐色的蛋清有類似皮蛋的口感;蛋黃由於加鹽長時間醃製,有高郵鹽蛋的沙糯感;五香的添加又有類似滷蛋的感覺。不同於一般的鹹鴨蛋,鹽皮蛋是低鹽的,美味又健康。
達州人的年夜飯中,經常會見到紅豆腐的身影。製作紅豆腐時,先將榨乾的鮮豆腐切成小方塊,以不挨著的間距,平擺在稻杆上,放到溫暖的容器中,過些天,豆腐表面長滿了毛黴以後,取出在白酒中浸一下,在食鹽、辣椒粉中滾一圈,然後放入壇中,撒少許生薑顆粒,壇口用泥土密封好,可以用大香、草果、良姜等香料煮水冷卻後浸泡,幾周後,壇中的東西,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了酒精,乳酸,以及芳香的酯類,這就構成了紅豆腐特有的香味,因所拌辣椒粉為紅色故名紅豆腐。
燒白是一道具有濃鬱鄉土特色的川味民間菜,是巴中「十大碗」中不可缺少的菜。燒白一上桌,香氣四溢讓人垂涎三尺。燒白以五花肉為製作主料,烹飪技巧以蒸為主。燒白素以質嫩條細,鹹鮮回甜,味道醇香而聞名於世。
豬頭肉,是豬的頭部的肉,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雅安人的年夜飯桌上,豬頭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臘豬頭肉的做法一般是先將新鮮豬頭整理乾淨,拔淨豬毛,剔淨骨頭,把豬頭肉整理好,然後進行醃製和燻烤。豬頭肉最大的特點是色澤紅潤,香糯濃醇,肥而不膩,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東坡肘子是一代文豪蘇東坡發明製作的傳統名菜,早在北宋年間就享譽海內外,是眉山傳統「九大碗」必不可少的菜品之一。該產品只選用豬腿上部活動關節的蹄膀,配以十餘種作料,採用傳統手法精工細作而成,具有鮮嫩酥香、肥而不膩、耙而不爛等特點。
泡菜鯽魚是資陽市的一道名菜,原料為鯽魚和泡青菜,經炸、燒而成,泡菜是這道菜的精華,成菜魚肉細嫩,鮮香微辣,香鹹入味。泡菜鯽魚獨具四川鄉土風味,泡菜可以選用一般超市有售的四川泡菜,品種不限;鯽魚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有益氣健脾、消潤胃陰、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
酸菜切絲,餈粑切做條狀,再取青椒、紅椒備用。淨鍋上火,加入豬肉燒熱、煸炒酸菜,再加鮮湯燒熱調味,將餈粑入湯煮熟即可。最後將青椒、紅椒入鍋炒熟,加入煮好的餈粑中,一碗熱氣騰騰,酸辣爽口的酸菜餈粑就做好了。
香豬腿,這一名字聽起來就很誘人的美食深受當地人的歡迎。香豬腿不僅味如其名--香,同時也十分的美味,當地人在過節或者是招待賓客的時候會將它端上餐桌。每年的冬天,家家戶戶宰殺肥豬,待豬肉經過霜凍、風乾等程序後可以儲存一整個冬天。食用的時候,通常把豬腿切成小塊狀,煮過之後香味在百米內就可以聞到。
坨坨肉,彝語稱「烏色色腳」,意思是豬肉塊塊。涼山的彝家人都喜歡將牛肉、羊肉、豬肉砍成拳頭大上的坨坨塊狀(彝族人認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坨坨肉作為彝族的主要煮肉形式,將豬肉或羊、牛肉砍好,用冷水煮熟,不下任何佐料,肉熟後撈起,再鹽、花椒、辣椒等即可食用。
你家年夜飯必吃的一道菜是什麼?
是媽媽拿手的紅燒肉
是老爸擅長的燉排骨
又或者是姥姥親手包的餃子
……
聽起來或許沒有那麼特別
卻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味道
你記憶中那份「家鄉味」是什麼呢?
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