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2021-01-10 駟馬相濡

秋,是美麗的季節,但卻又給人們帶來一些悽涼的感覺。樹葉由綠變黃,由黃變紅,雖然葉子知道這將是失去生命的最後時光,依然給天地留下美麗的記憶。

秋,也是傷感的季節,是葉的時節。秋的葉是那樣的傷感,葉是那樣的多愁!秋風吹過,帶走了葉!一片一片不願離去的葉……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人到中年,各種牽絆,各種苦惱,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遙想當年,青春年少,無憂無慮,為討女孩歡心,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事沒有少做。

1

看著滿天的枯葉,漫步在林蔭大道的趙步凡若有所思,想起一些往事不禁會心一笑。

記得他媳婦李卓然說,當年是被趙步凡的才華所吸引,可趙步凡說,明明哥當年也是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完全可以靠臉吃飯的,偏偏要靠才華,他媳婦只能無語一翻白眼走了,留下獨自悲春傷秋的趙步凡,顧鏡自憐了。

剛上高中時,在女同學眼裡,趙步凡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之力的病秧子。他和他的同桌林逸飛,一對瘦骨嶙峋的小白臉,外號「病西施」和「林妹妹」。反正女生背後都這麼亂叫!他倆也無可奈何。

趙步凡和他同桌是從小的玩伴,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同學,現在老師讓自由組合做同桌,自然男生和男生坐,女生和女生坐,他倆順利成章坐一起。

或許是他倆都瘦,氣質相近,又很少和女生說話,而且冬天經常同時感冒,自然而然被他們班女生起了這個綽號。

雖然不受女生待見,可是,和他們班為數不多男生還是關係都不錯,高一足球比賽,他倆不管是不是湊人數,還是踴躍參加,作為年級裡男生最少的班級,他們班竟然踢了個第二名,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對於趙步凡和他的同桌在球場上的表現,改變了他們班女生對他倆的偏見。作為物理化學課代表的趙步凡,自然有許多女生來問物理化學題,趙步凡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看著趙步凡的得瑟樣,於是文學造詣極高的林逸飛,稱趙步凡貌比左思,行如司馬相如。趙步凡自然是沾沾自喜,好歹洛陽紙貴的故事他還是知道一點,可是也用不著這麼誇張啊!司馬相如也是漢代大文學家,一首《長門賦》可是挽回了劉徹和陳阿嬌的破碎婚姻啊!

趙步凡自此,更是得意洋洋,自比左思和司馬相如,終於有個名叫李卓然的女同學看不下去了,悄悄告訴趙步凡,歷史記載,左思奇醜無比,司馬相如以琴聲挑逗寡居卓文君,後有攜其私奔,無錢又讓卓文君當瀘沽酒,其輕浮謂人不齒。

得意許久的趙步凡知道真像,臉由白到紅再到黑,磨拳擦掌,準備去操練操練他的同桌,可是那位女生說了一句話,不讀書可真可怕啊!趙步凡如同洩了氣的皮球,看著那位女生恨鐵不成鋼的眼神,按下決心,他要博覽群書,一定要報這一語之仇。

2

高二的秋天,班長曾長水組織趙步凡他們班同學騎自行車去秋遊,他們準備去山裡野炊,於是周五班長曾長水帶著幾個班幹部去採購肉蔬菜水果,在他家準備好了鍋碗柴米油鹽,全放在他家的三輪車上。

趙步凡作為曾長水的好友自然是跟著忙前忙後,當然趙步凡不忘拉上林逸飛,第二天周六早晨八點大夥在公園門口集合,人到齊厚,班長招呼同學們出發。

一路曾長水蹬著拉了半車食物的三輪車落在了隊伍的後面,趙步凡和林逸飛就陪在最後,他倆單手扶著車把,另外一隻手推著曾長水的肩膀,這樣曾長水就輕鬆了許多。

在前面的李卓然看班長和趙步凡落在後面,就讓同學們騎慢一點,李卓然可是班裡的團支部書記,她和曾長水在班裡威信還是和你高,她看班長蹬得太辛苦,讓同學們在路邊開闊的地方等班長他們。

曾長水和趙步凡他們趕上同學們時已是滿頭大汗,李卓然說同學們,不能只讓他們三個辛苦,男同學輪換著騎三輪車,女同學看車後座能帶些東西就分擔一些。

於是同學們手忙腳亂的把三輪車裡的東西拿掉了一半,可是除了曾長水會騎三輪車其他男生都不會騎,趙步凡不信那個邪,非要試一下,不是曾長水和林逸飛拉著,趙步凡差點把三輪車騎到路邊的溝裡。

通過趙步凡的親身示範,同學們知道了會騎自行車不一定就會騎三輪車,騎三輪車也是一個技術活。

同學們一路高歌一路前進,終於到了山腳下,可是看著進山的路口上寫著「禁止煙火」,曾長水和趙步凡還有李卓然商量,安全期間還是在山下野炊吧!

於是同學們在山腳下找了一塊平坦背風的地方開始埋鍋造飯,說起來班裡女生多,可是會做飯的沒幾個,反倒曾長水、趙不凡、林逸飛等幾個男生有模有樣地開始淘米洗菜。

趙步凡看帶的木柴有點少,就給曾長水說喊幾個同學去拾些幹樹枝,於是李卓然自告奮勇地也跟著去撿幹樹枝。

大青山下,秋高氣爽,蔚藍的天空下,大青山青色的山勢巍峨雄壯,遠處的針葉松挺拔悠遠,近處的白楊樹慢身金黃。

看著這樣的景色,趙步凡吟詩做賦得興頭立馬來了,一曲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脫口而出。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而李卓然緊隨其後,背了範仲淹的《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於是他倆從範仲淹聊到辛棄疾,又從蘇東坡聊到李清照,從豪放詞聊到婉約詞,仿佛他倆有聊不完的話題,直到有同學喊他們回去才有些戀戀不捨。

趙步凡第一次覺得有女生喜歡豪放詞真是不可多得,而李卓然覺得喜歡婉約詞的男生其實也很可愛,在少男少女的心裡似乎埋下了一些不一樣的情愫,他們再看對方時眼裡似乎有了不一樣的東西。

3

多年以後的一個秋天,趙步凡、李卓然、林逸飛三人畢業於同一所大學,畢業後又留在了同一個城市,趙林依舊是互相拆臺的好基友,而那位長發飄飄的李卓然自然變成了趙步凡的女朋友。

他們三人漫步在鋪滿秋葉的林間小徑上,訴說著趙步凡當年無病呻吟的糗事,也回憶著當年的青春年華。

而今洗淨歲月鉛華,卻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趙步凡看著滿天秋葉,卻道天涼好個秋!林逸飛做嘔吐狀,對李卓然說,不知道你是怎麼忍受的,這貨還是這麼「酸」。

秋日的暖陽中迴蕩著趙步凡和林逸飛追逐打鬧的聲音,仿佛那聲音鍍上了一層金色的陽光,青春的歲月自然是最光彩奪目的!

喜歡聽我講故事就來做客吧!

相關焦點

  • 天涼好個秋!少年不識愁滋味,如今欲說還休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 人生不同階段,對愁的理解不同。小時候的我們盼著快點長大,卻不知道大人也有大人的煩惱,沒有減少反而更多。
  • 辛棄疾的無奈,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 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一日出外散心,走到博山道中,面對大好美景,卻提不起興致。一心想著報效祖國,收復失地,滿腔的熱血被潑了一盆冷水,千愁萬緒無處釋放,遂作此詞。詞的上片為追憶往昔時光,少年氣盛,樂觀自信,以為只要努力就可以拯救一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何為愁味?登高望遠,詩興大發,故作深沉,無病呻吟,勉強說愁。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原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賞析】此詞抒寫的是早年和晚年兩種不同人生體驗。少年時代涉世不深,不知人間甘苦,如今飽經風霜,嘗盡人間疾苦,真正懂了愁的滋味,卻不願說出來,表明胸中埋藏著深沉的憂愁,即使說出來也無人能理解,乾脆就不說了。這個時候的辛棄疾,空有一身抱負、一腔熱血,一心想著金戈鐵馬、揮師北伐,而現實的政治際遇卻使他往往不得不賦閒在家,有話難說,有勁難使,所謂「天涼好個秋」不過是「顧左右而言他」而已。
  • 中年人的生活,欲說還休
    嗨呀,真不知道說些什麼。幾十年過去,鬢已星星,紅顏已老,男神油膩,毫無交集,也毫無利益相關的人群,理所應該相忘於江湖的啊。校園裡漫溢的樹木的清香,斑駁的光影,熱氣騰騰的操場,青春洋溢的面孔,現在屬於我們的子女們,然而這群小孩子們又是多麼陌生,「沃草」「爺青結」「duck不必」,只需要十幾年的時間,自然會給你兩個文明的洗禮。就,不說了吧。
  • 少年不識愁滋味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在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憂愁是什麼,喜歡登高望遠,登高望遠是為了寫出新詩沒有愁而刻意說出愁。
  • 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識盡愁苦已老年
    少年之際,我們無憂無慮,自信樂觀,有時不喜自己身上所帶的稚嫩之氣,反而偏愛歷盡千帆嘗盡苦楚的蒼老氣息,甚至有時我們為顯成熟而故意「找愁說愁」。辛棄疾少年也愛仿效前人強說愁苦,可當他真正經歷苦楚後,卻再難如此輕易的將心中的愁苦盡然說出。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文/雪山辛棄疾讓人發「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我們知道唐詩和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經典,唐朝和宋朝又是兩個相距最近的朝代,可以說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我們也從小就了解了不少出色的詩人和詞人,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首詞,是出自辛棄疾的,而且這首詞算是宋詞當中最讓人發「愁」的一首詞了,看完它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憂愁。這首詞就叫《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閒人詞庫:少年不識愁滋味(8)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就好像辛棄疾這首《醜奴兒》,當你看到「少年不識愁滋味」,或者「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時候,你就知道,好文章少不了。果然,當老師拿著同學的範文念起來的時候,你的內心一定會被那些文字感動,起一身雞皮疙瘩。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寫得這麼好,我曾經一度認為他們一定是情竇初開,然後失戀了,所以才會有這麼深刻的體會,好像不是我們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情感一樣。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畢竟當時國家衰落,面臨外患的侵襲,詩人作為一個熱血男兒,其理想自然是收復故土,揮軍北上,然而朝廷不作為,辛棄疾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使得他滿腔愁緒無處可訴,亦無法排解,所以偶然一次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一首詞,名為《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讀辛棄疾的一首《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對於所謂的「煩惱」,少年、中年和老年時期的感悟自然不同,辛棄疾一首《醜奴兒》就道得分明。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人生就是如此矛盾,少年不識愁滋味時往往最多愁善感,終日對月感傷,對風吟嘆,卻不知那時的「風花雪月」之嘆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等到歷經人生坎坷,真正知道愁為何物,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卻又不足為他人道,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樣深刻的人生感悟非歷經世事之人所不能有,辛棄疾一生也算受盡坎坷,自然能夠體會得到其中的滋味。
  • 美到心碎古詩詞,辛棄疾宋詞名篇,少年不識愁滋味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記得點讚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天涼好個秋,願你被歲月溫柔以待
    因為沒結婚,年齡的增長讓我體會到了孤獨的滋味;因為沒成就,時間的流逝讓我感受到了歲月的恐慌。眼下,又是一年秋來到,又到一年中秋時。如今的我,由於各方面的不盡如人意,已經很少有機會能夠像兒時那樣,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有時,在不經意間便會感覺到一絲絲的憂愁,一陣陣的心酸。就像是有句話說的那樣:「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 每天一首古詩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注釋】醜奴兒:詞牌名。南卓《羯鼓錄》作《涼下採桑》,屬「太簇角」。《醜奴兒》為雙調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為之。《尊前集》注「羽調」,《張子野詞》入「雙調」。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別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少不懂詩,懂詩已中年。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接受過傳統文化與詩詞的薰陶,對於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早已熟悉到不能再熟了。小時候我們讀詩,也就按老師要求背了,根本沒有讀懂那些詩詞。但當你讀懂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上了一定年紀,因為有了生活經歷,所以才會讀懂。
  •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少年不知愁滋味(作文素材) 2013-09-05 14:58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夜讀丨秋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但各地的溫涼更迭大不相同。秋分時節,北方已不是新涼,而是輕寒。而塞北秋分時已見初霜,「秋分前後有風霜」,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裝」。 對於江南而言,通常是「冷至春分,熱至秋分」。南方往往依然暑熱未消,還難以把每隻秋老虎都關進籠子裡。人們把這時的悶熱天氣,稱為「木犀蒸」。悶熱,都被說得如此文雅。為什麼叫做「木犀蒸」呢?
  • 朗誦:卻道天涼好個秋
    晨起,雨中漫步,依然還是短衣短褲上身,涼風颯颯,寒意絲絲,心底暗自喃語,卻道天涼好個秋。俯身拾起落葉一枚,甩去水滓,細細端祥,一種無言的觸動湧上心頭。雖然季節只是一種輪迴,而心境卻此一時彼一時。時光舊了,心境淡了,然,心依然會不經意間滋生出許多的感觸與嘆惋。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懂已不再是少年!
    辛棄疾的詞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晚期的作品,那都是有一種憂愁之感,這也正是辛棄疾詞作最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而且讀他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憂愁也何滋味。《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朝: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讀懂已不再是少年!
    那唐詩如果是一座高峰的話,宋詞無疑是另一座高峰,縱觀整個宋朝,它其實與唐朝是比較相似,兩個朝代也相距不遠,很多的詩人在創作詩歌的同時,也都創作了大量的宋詞,而且裡面的一些句子,同樣的對於後世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 楊雨16: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醜奴兒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許多古典詩詞的名句到現在還活躍在我們的口語中,像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首詞中就有兩句的使用頻率還是非常高,那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兩句就是出自南宋著名英雄詞人辛棄疾筆下的《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