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篇】悠久的日本便當文化,如今已是滿滿的套路~

2021-02-23 東瀛浪人帶你看日本學日語


愛看日劇動漫的朋友,是不是對日本學生帶著便當上學的情景非常熟悉?

在日本,便當是非常普遍的,不僅是學生,公司職員經常帶,甚至人們去賞花,旅遊也會帶著便當。

便當文化在日本歷史悠久,早已成為日本飲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甚至演變出了一些特殊的主題便當,例如「鐵道便當(駅弁)」便是融入了鐵道沿途站點的當地特色食材和飲食文化。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的鐵道便當多達4500多種,便當的樣式從廉價的飯糰到精緻且搭配豐富的套餐應有盡有

石狩鮭魚飯(北海道 札幌車站)

 

武士鬥雞芥末飯(靜岡縣 修善寺站)

  

峠之釜飯(群馬縣 橫川車站)

這種盛裝便當的容器是陶器,吃完還可以作為紀念帶回家。

  

好心情便當(島根縣 松江站)

這個便當裡居然還有當地的名酒,配上海鮮和車窗外的風景,可以說非常享受了。

2005年7月,日本《食育基本法》正式實施。以家庭、學校、保育所(幼兒園)等為單位,將食育作為一項國民運動在日本普及推廣。家庭作為食育重要的一環,家人為孩子準備的便當就不僅僅停留在解決飢餓問題的層面。對於日本的少年兒童而言,攜帶便當上學也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稱的習慣


所謂穿衣吃飯,無非修行

便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其中包含的種種細節對孩童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便當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重視食材選擇,這與日本人注重細節的文化傳統是一脈相承的。日本由於地處海島,資源匱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節約資源、珍惜資源的良好品質。

在製作便當時,媽媽會把孩子叫到身邊,跟他講述所用的食材,從食材的特性到市場價格,這樣耐心細緻的教學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食物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

  

日本人敬畏土地與自然,對食材的培育過程都有嚴格要求,這也是日本便當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日本媽媽非常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對於食材的營養搭配都頗有心得,幾乎每頓飯都有豐富均衡的食物配比主食和副食的搭配,肉類和蔬菜的配比造就了五花八門的便當,而孩子們在耳濡目染之中,也逐漸學會了選擇營養健康的食物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曾把「I love you」翻譯成「今晚的月亮很美」,可見日本人對美學的追求與含蓄。在便當中,家長會借用不同食材的顏色組合,向孩子傳達自然和美學的意識。兒童時期是美學教育的啟蒙時期,借用美麗的便當,既能喚醒孩子內心對美的追求與渴望,又能增進食慾,改善挑食問題

  

  

日本是世界上最富有創造力的國家之一,他們既尊重傳統,又能與時俱進進行創新。在便當中,除了豐富的顏色搭配,不同的造型也足以看出家長們殫精竭慮地將創意融入便當。同時,富有創意的便當也能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增進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交流

根據食材的特性,便當被做成不同的造型:


然而日本媽媽的創造力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一位日本媽媽把想對兒子吐槽的內容

都做進了便當裡

上完廁所記得開排氣扇!



恩?我是你的奴隸不成?



聽見沒?長耳朵了嗎?



竟敢無視我!

(看來這位媽媽真的生氣了,今天只有米飯吃)

小子,是不是談戀愛了?



禁止看特殊的小視頻呦!

是不是感覺到了滿滿的套路

……


獨立也是大多數日本人的良好品質,與西方國家相比,日本文化中的獨立更偏向於自律意識。

日本孩子在學校就餐時,幼兒會在老師的指導下拿取碗筷,分發食品。帶便當的學生也會在就餐結束後將便當盒收好。這些看似細節的東西卻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孩子在這其中能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在這些日復一日的薰陶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食育,寓教於食,與文本教育和課堂教育相比,它更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每日必行的一日三餐更加具備生動性和現實性,往往能夠給孩子最直接的教育指導。如果能抓住機會進行良好的引導,孩子就能從細節上慢慢地養成好的習慣。食育,需要每個家庭的重視與參與。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

 歡迎大家騷擾留言! 


微信ID:Jp-Guy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日本的「便當文化」
    在日本,當地人的地道的賞櫻活動(お花見)並不是隨便的邊走邊看,而是與家人,朋友或同事一起帶上野餐用具,在櫻花雨中席地而坐。這時往往不可缺少的野餐食品——就是「賞櫻便當」(花見弁當)。那麼,說到「賞櫻便當」,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日本豐富的便當文化。
  • 日本人的便當文化
    在日本這個與我們一衣帶水的島國上,有著許多獨特的文化,其中有一種,從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就開始醞釀,至今已自成體系的,叫做便當文化
  • 日本的便當文化
    便當(Bento)這個詞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了,這個詞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非常多的內容。時至今日,美觀精緻、食材考究的便當已經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廣受關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便當,看看它究竟都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
  • 日本的便當文化,餐盒中的藝術品
    喜歡看日劇的大家,一定會留意到日本人有製作以及攜帶便當的習慣。午飯時,打工人會拿出家裡精心準備的便當來獨自享用。這種量少種類多,擺放得非常精緻的便當,甚至不用加熱直接吃冷冰冰的飯,在我們眼中還是有些不太能理解。但是,對於日本人來說,這種看似是簡單的便當,裡面卻有著無窮的魅力。
  • 日本吃冷便當:無法理解的文化 暗藏民族禮儀
    日本的便當產業,一年的銷售額達到6萬億日元,相當於3000億人民幣左右,便當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它深深地紮根於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可以立即食用的優點。在戰國時代成為武士在戰場上的軍糧。
  • 有一種便當,叫做日本爸爸做的便當
    如果你是不折騰生活難受星人,她會為你參閱日式裝潢的無上心法;如果你渴望探尋日本的奇妙文化,她可以帶你足不出戶來一場東瀛大冒險;如果你是吃遍全球的大胃王,她可以同你走近日本美食的饕餮之饗;如果你心思細膩柔軟,她也會和你一起感悟親子、愛情、友誼,人世間的冷暖溫情。
  • 日本的便當為何精緻又有美感?從便當文化中看日本人的性格
    從日本的便當文化中,我們毫無疑問可以洞見日本人的性格。一、便當與日本人的性格在日本人的性格標籤中,總有一個是追求精緻。在日本的整個飲食環境裡,他們也同樣注重菜餚的造型,把烹飪出來的菜餚作為自然風物中的一種藝術,用以點綴人們的生活。
  • 便當爭奪戰:用生命吃便當的日本人
    漫畫社按:本期介紹一部以便當為題材的漫畫,並介紹日本的便當文化,讓你了解什麼是在用生命吃便當的日本人!「首先,什麼是便當」日語中「弁當」一詞,據說是日本特有的詞語,並非來自中國。後來傳到了日本曾統治過的臺灣地區。「便當」一詞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的「弁當」(新字體:弁當,舊字體:辨當),亦即中國大陸慣稱之的盒飯,或香港人稱的飯盒。臺灣早期以閩南語稱之為飯包,後因受日治時期影響而慣稱為便當。但不同的是,日本人的便當是室溫冷飯。
  • 便當不「方便」,日本人費盡心思做出來的便當真有這麼好吃?
    京都就是便當文化的發源地,現在的便當文化已經傳遍日本。 種種跡象表明,日本便當是日本文化中有日本特性跟代表性的一部分。不過「便當」一詞最早源於南宋時期的俗語,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 日本的便當文化歷史悠久,日本歷史記載最早是出現在古墳時代。
  • 日本便當文化—如何把普通的盒飯吃出高級的感覺
    日本,這個集工匠精神和中二病於一體的國度,是怎樣和「盒飯」擦出火花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日本的便當文化。便當文化是什麼?日本人把出門在外吃的可攜帶食物稱為便當。而在便當裡,通常會有米飯、主菜、副菜以及餐後的小甜點,其花樣之豐富,有點類似於西式全餐。
  • 日本便當……不說了,流口水了
    比如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正在惦記著午餐、下午茶、宵夜吃什麼好……既然如此,更要放毒了——我準備了一份看著就流口水的日本便當小知識!看完之後,可能你已經點了兩份外賣。日本便當最早出現的時間,已無法考證,有人說是在公元4-6世紀之間,有人說是在公元16世紀下半葉,而它真正進入上流社會並廣受歡迎,是在江戶川時代(1603-1868年)。那段時期,日本人熱衷到劇場看歌舞表演,經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 食慾全開 聊聊日本的便當文化
    時至今日,美觀精緻、食材考究的便當已經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而廣受關注,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便當,看看它究竟都包含了什麼樣的內容。我們現在一提到便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影視作品或者動漫作品中看到的那種,傳統一點的會包在布制的包裹皮裡,有一個漂亮的便當盒,盒子裡面就是供人享用的美味,可以隨時隨地吃上一口飯。
  • 日本便當文化能對抗外賣的衝擊嗎?
    「我們採訪過很多做便當的人,三百人左右,通過便當能去了解一個真實的個體。」「說到便當,要用我喜歡的方式來做,不然就做不下去。」「所以現在上班族會吃這個嗎?」「我丈夫就在吃,但是在公司很不好意思。」我覺得便當最精髓的部分就是每天加的那一點剩菜,昨天的剩菜,最不精緻的部分是它的精髓。」「這樣小熊便當就做好了,你做地像個小豬啊!」宮澤老師因為可愛的卡通便當風靡了日本媽媽圈,很多媽媽效仿他,為的是讓自己心愛的人在便當裡感受到自己的愛。「老師來吃掉我們的愛吧!」
  • 日本便當為什麼比中國的好吃?丨日本美食
    大家都知道,臺灣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日本所侵佔。同時日本的文化也有部分流入臺灣,便當文化自然而然也隨之流入臺灣。相比日本的便當,中國的盒飯真的是被甩出十萬八千裡。除此之外,日本便當發展的非常迅速(跟國內相比)。因為日本是眾所周知的快節奏國家,日本的男人幾乎要承擔一個家庭所有的經濟來源,日本的女性養成了一種「勤儉持家」的優良傳統。早上男人上班前,都要帶上妻子做的「愛心便當」。(因為節奏快啊,中午吃便當方便啊)而且假如妻子不會做便當,在日本便當店也是隨處可見,密集程度參考中國沙縣。
  • 獨家美食 只有在日本才能吃到的鐵路便當
    圖/iwa-chan.at.webry.info說到日本鐵路便當,第一個肯定得介紹山形縣米澤站的特色便當——米澤牛肉便當。自1992年推出後,就穩居日本超人氣鐵路便當名單,可謂是無人不曉,無人不愛!圖/hanaha09.exblog.jp說真的,在日本便當界必須得有足夠的特色,才能出來混,就像峠之釜飯便當,使用了日本家喻戶曉的高級稻米越光米,並用利尻昆布及祖傳高湯煮製而成,還用日本特色的陶器之一益子燒作為便當盒
  • (臺灣便當篇)或許光吃便當都可以三百六十五天不重樣
    第二期【思羽已吃】,想說的是這一百三十天的交換生活裡吃得最多的「便當」。「民以食為天」,吃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之一。或許在某些吃貨的眼中,吃甚至大過天。總覺得,吃也應該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拋開歷史等因素的偏見來看,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很精緻的民族。(但是我們中華民族其實也是很精緻很優秀的!畢竟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擺在那裡,《舌尖上的中國》隨便拿一集出來就分分鐘甩別人幾條街。可能是我們人太多太多了,參差不齊,於是拉低了整體水平。)大概是在日治時期受了日本文化的影響,在臺灣不時能夠看到一些日本的影子。
  • 日本人為何愛吃「冷掉」的便當?原來跟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有關!
    日本有著深厚的便當文化,根據《語源由來辭典》的表述,「便當」起源於中國南宋時期的俗語,意思就是方便、便利。「便當」一詞傳入日本後,也曾寫作「便道」、「弁道」,最後採用了表示「準備」意思的和製漢字「弁」作為表示擺放菜餚的便當盒之意來使用。
  • 別拿中國高鐵盒飯和日本火車便當比,沒法比
    日本通吃貨兼具小清新屬性的人可能會捂著胸口用演瓊瑤劇的架勢說:你們不懂,日本火車便當「駅弁」就是我旅行的意義…… 吃貨兼具文青屬性的人可能會說:本人吃的不是便當,是在品味當地自然饋贈,順便感受了下歷史文化底蘊和鄉土情懷……
  • 除了營養就是美了之日式便當
    除了方便、衛生、健康之外還因為由愛的人親手製作的便當會點亮一整天的生活用愛和關心製作的便當心意滿滿的慰藉無可替代日本的便當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古墳時代(大約四世紀至六世紀之間),那時的便當還很簡單,就是把做好的米飯在陽光下曬乾,叫做「乾飯」,具有不易變質,便於攜帶
  • 便當達人,用便當傳遞情感,連接中日文化
    為了治好孩子的挑食症,不少媽媽們開始學做逆天高顏值愛心便當,旅居日本20多年的文華也是這樣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媽媽。熟知文華的朋友們,都知道她做便當是為了女兒。因為女兒是個早產兒,自從生下女兒的那一刻起,她就決定給予她加倍的關懷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