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大閘蟹資源出現恢復跡象 昨又有6.47萬隻親蟹放流發揮增殖作用

2020-12-27 瀟湘晨報

昨天,總共6.47萬隻大閘蟹被陸續拋進長江放流,成為「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態修復」項目中,又一批將發揮增殖作用的生物。當天還傳來一個好消息:隨著這些年漁業管理措施愈發嚴格,配合人工增殖放流親蟹,長江口中華絨螯蟹資源量出現全面恢復跡象,野生的大閘蟹數量在增加。

放流承辦方、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相關專家介紹說,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雖在淡水裡生長,但要在鹹淡水水域中繁殖後代。長江口區域所在的九段沙水域是中華絨螯蟹的主要產卵場。這次放流的中華絨螯蟹均為親蟹,即個體已經達到性成熟,通過繁殖可間接恢復中華絨螯蟹幼體數量,再逐步恢復種群數量。

這已不是長江口第一次進行大規模增殖放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上海已陸續放流了2噸縊蟶和青蛤、逾1.6噸脊尾白蝦、16.64萬尾暗紋東方魨(即河豚魚)幼魚、30尾中華鱘、5.2萬尾胭脂魚等。專家解釋說,長江口的生態系統非常複雜,只有不同生物種群數量共同恢復,才能構成完整的食物鏈,最終改善長江口生物棲息地環境以及漁業資源種群結構。

眼下,長江已全面禁漁,「捕撈作業全面禁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相結合的措施,能對水域生態環境修復及生物種群恢復發揮合力作用。根據規劃,交通部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和東海水產研究所在明年還將陸續開展珍稀野生保護動物、經濟物種、餌料生物的增殖放流。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蘭溪:增殖放流護生態120餘萬尾魚苗「安家」蘭江
    浙江在線-蘭溪新聞網1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蔣宇欣)昨天上午,錢塘江流域蘭溪段省級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女埠街道匯潭渡口開展,120餘萬尾赤眼鱒魚苗「安家」蘭江。「經過放苗之後,現在水質好起來了,漁民收入也更高了。」
  • 邵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舉行 400萬尾魚苗入資江
    活動現場即將放流資江的魚苗志願者現場協助放流魚苗邵陽新聞網4月26日訊(記者 劉其潔 通訊員 蔡勇 黃輝)4月26日上午,邵陽市2019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市資江二橋碼頭舉行。當天,共放流魚苗400多萬尾。
  • 保護烏梁素海 他們增殖放流近2萬公斤魚苗
    保護烏梁素海 他們增殖放流近2萬公斤魚苗 2020-06-09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增殖放流!60餘萬尾魚苗「安家」雅礱江
    「大家都慢點,把手裡的盆子端好,然後慢慢地把魚苗倒入水中......」12月8日上午,縣農業農村局組織的「鹽邊縣2020年度天然水域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二灘庫區鹽邊水域紅果碼頭舉行。上午十點,增殖放流活動開始,市農業農村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司法局、紅果彝族鄉政府的工作人員來到碼頭邊,把滿載著魚苗的水箱打開,鮮活的魚苗流入水裡,原本平靜的水面瞬間熱鬧了起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慢慢地消失在了水中。
  • 資源保護增殖放流,54萬尾魚苗「入住」珊溪水庫
    溫州網訊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活動現場放生魚苗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增殖放流,以漁保水,既能維護水質,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手段。
  • 48歲大姐子宮只有18歲,hpv從沒出現,沒有4種跡象,恭喜同樣年輕
    長期瘀滯在臉部細胞中,就會導致臉色發黑的情況出現。跡象三:腹部疼痛經常有腹痛表現的女性要注意了,如果不是跟胃腸道病症或者腹痛情況有關,則多半是宮頸病變作祟的後果。因為HPV感染誘發的病灶會壓迫周圍的臟腑組織和神經纖維,從而更容易出現疼痛表現。
  • 6品種53萬尾珍稀魚投放長江 助力長江魚類資源恢復
    九龍報訊(記者 鄔姜)11月18日,九龍坡區在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坡區段)開展荷葉灘雞心石、偏巖子和下橫梁子3個老碼頭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市魚保處、區規劃自然資源局(林業局)、區農業農村委、西南大學水產學院、華巖文教基金會及3個業主單位參加活動。
  • 劃下新「紅線」 長江口禁捕範圍向東海域擴延
    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王辰陽)記者20日從農業農村部獲悉,長江口禁捕範圍將由東經122°向東海域擴延至東經122°15′,並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長江口地處上海、江蘇、浙江交界水域,是中華鱘、刀鱭等長江水生生物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實現江海洄遊的唯一通道,生態地位極其重要。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20日舉行的長江口禁捕管理工作協調機制會議暨聯合執法誓師大會上宣讀了《關於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的通告》。
  • 謝謝有你|感謝您和我們一起了解什麼是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
    因為陽澄湖是公認的大閘蟹絕佳棲居地作為離長江口最近的草型湖泊這裡不僅氣溫適宜,而且水質非常優秀平均水深約2米的淺平湖底,正適宜大閘蟹生長湖中長滿了水草,可以提供氧氣、淨化水質魚、蝦、螺螄和浮遊動物等聚集於此為大閘蟹提供了天然口糧再加上充分的含鹽量激發出蟹肉與眾不同的鮮甜
  • 苗佐作為國家一類新獸藥有什麼作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7%BB%86%E8%83%9E%E4%BB%8B%E7%B4%A0/4132178(白介素百科介紹)二、苗佐有什麼作用?苗佐可以迅速促進淋巴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對機體的免疫應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
  • 農業農村部設立長江口禁捕管理區並啟動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行動
    11月20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公安、交通、市場、林草、海警等相關部門和上海、江蘇、浙江「兩省一市」人民政府,在上海組織召開長江口禁捕管理工作協調機制會議暨聯合執法誓師大會,同步啟動聯合執法行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出席會議並講話。
  • 廣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民生廣場舉行
    本報訊(記者楊玲)9月25日,2020年廣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在民生廣場舉行,現場共向邕江投放草魚、鱅魚、赤眼鱒、鯪魚等魚苗30萬尾。我市將通過持續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為邕江水生態系統注入新的活力,不斷推動邕江土著魚類種群數量的恢復,保護邕江水域生態環境。
  • 儋州增殖放流55.38萬尾魚苗
    原題:儋州增殖放流55.38萬尾魚苗保護當地海洋漁業種群結構儋州市近日在濱海新區附近海域增殖放流55.38萬尾魚苗。儋州市增殖放流的55.38萬尾魚苗中,有紫紅笛鯛魚苗12.49萬尾、青石斑魚苗7萬尾、藍子魚苗35.89萬尾。儋州市公證處公證員、市政府有關部門人員、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水產專家等,對魚苗質量和數量進行抽檢,對放流魚苗方式等關鍵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 150萬尾魚苗「安家」漢江
    本網訊(全媒體記者 付冰潔)1月14日,我市在漢江河畔開展2021年增殖放流活動,副市長何靖帶領社會各界人士,將150萬尾魚苗放流漢江。自2008年起,我市已連續12年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向漢江投放優質魚種1000多萬尾,為漢江老河口段漁業資源的恢復注入了強勁動力。
  • 增殖放流數萬尾「翹嘴魚」,鄭州釣友助力黃河生態保護
    黃河的魚類資源保護,也一直是鄭州釣友們關心的大事。但美中不足的是,黃河的魚類資源早已面臨枯竭,著名的鄭州黃河鯉魚,已是鳳毛麟角,北方銅魚也面臨絕跡,黃河下遊的「狗魚」早已不見了蹤影……這一切,對於關心黃河生態保護的人們來說,都是莫大的遺憾。鄭州熱心釣友眾籌數千元魚苗款黃河魚類資源枯竭,僅僅靠自然繁殖,恐怕是難以得到有效恢復。
  • 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助推水域生態環境修復
    12月17日,彭水警方聯合縣檢察院、縣農業農村委和縣生態環境局到烏江流域善感鄉周家寨段,對劉某、張某、彭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執行的魚苗放流活動進行現場監督,督促三人通過人工增殖放流,修復被破壞河流的漁業水生態環境。
  • 大閘蟹排行榜
    從外形上來看,黃湖牌大閘蟹由頭胸部(蟹殼)、腹部(臍子)和胸足(爪子)三部分組成,生長快速,體態豐腴,單只公蟹最大達1斤,母蟹近8兩。加之宿松優越的地理生態環境和豐饒的水生生物資源,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其品質特色素有「青殼白板、金爪黃毛、個大體肥、營養豐富」之美譽,堪稱宿松當今的水族「新貴」,倍受青睞。
  • 重慶彭水警方: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助推水域生態環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戰海峰 通訊員 王聰日前,重慶彭水警方聯合縣檢察院、縣農業農村委和縣生態環境局到烏江流域善感鄉周家寨段,對劉某、張某、彭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執行的魚苗放流活動進行現場監督,督促三人通過人工增殖放流,修復被破壞的河流域漁業水生態環境。
  • 65萬尾魚苗投入清水江
    12月28日,凱裡市人工增殖魚苗放流活動在清水江河段火車頭碼頭舉行。此次人工增殖放流共投入資金18萬元,投入規格10釐米左右鯉魚、鱅魚、草魚等魚苗共計65萬尾,活動現場特安排漁業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放流。活動現場,灣溪街道沿江村民也積極主動加入到放流行動中,由於放流數量多,魚苗會在放流點附近集中一段時間,才會慢慢擴散,灣溪街道辦事處還派專人在放流地點看守,防止電魚、毒魚、炸魚現象的出現,確保此次放流活動確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