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日本大阪市的靈魂美食,就當非章魚燒莫屬了。大阪有一家博物館「道頓堀粉物博物館」,自從2011年開業以來就一直人氣爆棚,人們經常帶著孩子來參觀。孩子們一邊接受啟蒙,一邊還能在練習場親自動手在鐵板上面製作,然後參觀製作鐵板燒的傳統工坊,通過照片學習章魚小丸子和道頓堀的的歷史。關西人的手工章魚燒在當時曾是轟動一時的美食。
道頓堀火焰般的廣告招牌,巨大的章魚標誌
對於關西人來說,章魚燒是非常日常的美食,無論是主食、點心、酒餚,還是在宴會中的料理美食,章魚小丸子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會在各種各樣、甚至讓人驚訝的場合出現。它的歷史和文化因為久遠不能詳細的追溯,在各家製作的時候,也都形成了各自的風格。
進入店鋪時,都會不由自主的仰視巨大的章魚標誌。
御堂筋和堺筋方向的正中間,是道頓堀章魚燒的標誌----巨大的章魚。到了這裡,就會不由自主的盯著這個標誌,因為震驚而腳下的步子變得非常緩慢,一點點的徐徐蠕動。
在章魚家道頓堀店的門頭前,員工一次製作72個章魚小丸子,並且還做漂亮精湛的穿孔刀法展示,還兼做著章魚小丸子的售賣。這可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嚴格的訓練才擁有的能力,一般人一次製作24個就已經手忙腳亂了。
在觀光客和攝像機下展示精湛技巧的工作人員。
大阪章魚燒的發展歷史學習
進入到博物館內部,會有專門的關鍵詞引導,了解、製作、品嘗等,每一層也都有不同的主題內容。
首先是以「了解」為主題的2層歷史博物館。在牆上的展示板展示的是道頓堀的發展歷史和章魚燒的發展歷史,按照順序讀起來,不僅能了解章魚燒的發展歷史,還能了解到日本粉物的歷史。《出典》這本書的作者是現在的日本粉物協會會長,也就是30年前就致力於章魚燒研究的熊谷真菜。這本書被譯成了中、英、韓三國語言,記述了日本粉物的歷史以及章魚燒的由來及其製作。
日本粉物協會於2011年開設的粉物博物館。粉物,即泛指用粉漿做成的食物如大阪燒等。3樓設有體驗工房,不過教的不是章魚丸燒,而是章魚丸燒的模型製作,即是平日放在食店門口的蠟做道具。體驗時間只有45分鐘,每人做2顆,製成品可以亂真。
孩子們在博物館好奇的觀察
製作章魚燒的材料
博物館專門人員在教小朋友學習章魚燒的製作方法。
章魚燒的製作成品,雖然是食模,但是足夠可以以假亂真
其實這裡就是一處以章魚燒為主題的美食「博物館」,雖然名為博物館,但這裡其實可以說是一條室內小吃街,聚集了5家總店設在大阪的章魚燒名店,從正統派的元祖章魚燒到特色創作章魚燒都能夠品嘗到。在吃的同時,還可以觀看關於章魚燒起源和歷史的展示資料、道具等,從而加深對章魚燒的了解。
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招待的地下道場,章魚燒店鋪
據可靠的工作人員介紹,「雖然有一點竅決,但只要掌握要領即便是第一次做,也能夠烤制的相當美味。」對於土生土長的關西人來說,獨自烤制出美味的章魚燒的自信還是有的。
然而,一般人在看了菜單之後還是有點膽怯的。
在一排排成列著材料中要選擇3種以上食材的樣式,甚至連山藥、海膽、巧克力都有。
但是無論選擇什麼食材,都能盡情的好好享受了。
看到如此場景會心一笑,加上一點牛奶糖之後,頓時變得奶香四溢。
因為每家製作章魚燒的鐵板都不同,所以熱傳導的速度也會有差異,第一次做章魚燒一定要十分注意,細心觀察,如果手的速度跟不上,或者稍微懶惰一下,就會導致章魚燒被烤焦。
這裡的店員可以同時翻動兩個章魚燒。
專業人員一邊耐心的教導,一邊烤制。烤制的主要要領是對於事先擠出的大章魚不要進行翻個兒,而是左右交替一邊輕柔地推翻一邊慢慢地烤制。工作人員稱之為「搖籃燒烤」之類的。原來也就是在左右方向輕輕搖動。烤制甜點的焦糖是不放入蔥和紅姜的,但是,為了使其更加弱軟加入了一部分天婦羅麵粉。
運用嫻熟的手法用鋼鉛滴溜溜地轉動是相當難的一件事情
烤制美觀而又圓圓的章魚小丸子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獨家絕技,加適量白葡萄酒帶來獨有的風味。看起來給人以鬆軟華麗的感覺,即便是在家也想立刻進行模仿製作。
苦戰到最後的傑作!
小編認為:在這裡品嘗大阪鐵板燒不僅僅能吃到美味,還能學習到美食的發展史,還能親自動手嘗試製作,寓教於樂,怪不得成為了大阪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其實中國的很多美食也擁有更加深厚的歷史,蘊藏著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是我們還為挖掘而已。
ps:匠天下中日餐飲研究會三月份餐飲商務考察團正在報名中。
諮詢電話:15610798652(微信同步)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如何找到我們:
複製「櫻途盛」,在添加朋友中,查找公眾號!
回到文章開頭,點擊小藍字輕鬆關注!
長按二維碼,可識別關注我們!
匠天下中日餐飲研究會,專注日本餐飲考察
延伸閱讀,請戳以下連結:
日本餐飲一線報導:中央廚房參觀+千葉哲幸講解中日餐飲
你所看到的就是正在發生的,來自中國餐飲人在日本發來的一線報導
個體商戶加盟連鎖經營店,雙方優勢互補,營業額不斷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