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的英譯本中,由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合譯的譯本和霍克思(David Hawkes)的譯本可以說是比較經典的譯本了。有言道:「橫看成嶺側成峰」,同一樣事物會在不同的視角下呈現出不同的精彩。而同一部經世之作《紅樓夢》在不同的中西方翻譯家筆下又會有怎樣的不同呢?讓我們一起賞析顏色詞翻譯差異,共同探索一下吧!
《紅樓夢》的服飾描寫可以算是處於中國文學的巔峰了,每一處的描寫都很細緻。
第三回中,有一句服飾的描寫很有意思,即「臺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便忙都笑迎上來」,句中出現了「紅」與「綠」這兩個基礎顏色詞,但是翻譯上卻有所不同。
楊譯:dressed in red and green
Several maids dressed in red and green rose from the terrace and hurried to greet them with smiles.
霍譯:
Some gaily-dressed maids were sitting on the steps of the main building opposite.
賞析:紅、綠在原文中如果僅僅表示紅色和綠色這兩種顏色概念,並無其他含義,在翻譯時必須保留著兩個顏色詞,若紅、綠表示富於色彩或是華麗,則在英譯時最好介紹其代指意義,捨棄字面上的顏色概念。所以楊譯本在保留顏色的前提下進行翻譯,而霍克思把穿著紅、綠理解為顏色豐富華麗,採用意譯。正如張培基先生所言:」顏色詞的英譯可以迴避,英譯時我們可斟酌上下文內容,只介紹其含義,而不介紹其顏色。」
第四回中,出現了經典的護官符:「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這句在翻譯上出現了有趣的差異。楊譯本和霍譯本在對於紅樓夢的中的「紅」字這個簡單的顏色詞翻譯也有很大的差異。
且看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幻境時出現的《紅樓夢》的翻譯:
素練魔舞歌姬數人,新填《紅樓夢》仙曲十二支,試隨吾一遊否?
楊譯:With that she turned and ordered a maid to bring the words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songs. She handed the manuscript to Baoyu, who followed the text as he listened.
霍譯:
I have been rehearing a fairly choir and troupe of fairy dancers in a twelve-part suite which I recently composed called 「 A Dream of Golden days 」
可見,楊譯堅持了之前的翻譯,而霍克思則改變了翻譯的策略,這是為什麼呢?霍克思認為:畢竟《紅樓夢》本身就有多義性,這在小說第一回開篇第一段文字中已有明示,「它既可表住在華美之所的纖弱美人們所擁有的夢,又可以指輝煌盡逝之夢」,用「金色年華」更符合原題的多義性。同時霍克思賦予「紅樓」更具體的解釋,「 A Dream of Golden days」為讀者概括了這十二支樂曲的主題,暗含今昔對比的意味。更有讀者提出此處可比「以樂景襯哀情」,可見翻譯之神奇與其中的樂趣。
作為一部具有警世意義的小說,《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可謂是膾炙人口,寓意頗深,而譯者在翻譯時是否將其寓意更好地傳遞給讀者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楊譯:In ragged coat one shivered yesterday,
Today a purple robe he frowns upon;
霍譯:Today finds fault with scarlet robes of state.
In such commotion does the world’s theatre rage
賞析:關於「紫蟒」一詞,原文中本有腳註,「紫蟒——紫色的蟒袍。紫:古代按官階等級穿著不同顏色的公服;唐制,親王及三品取用紫色」,由此可見句中所描寫之人的官職較高。而紫色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崇高的地位,英語中的born to the purple(born into a high social class or position)就是指「生於帝王之家、生於顯貴之家」。紫袍加身就意味著上升到顯赫的地位,比如raise some one to the purple就是指立某人為帝王或把某人升為紅衣主教。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上的中心是紫微星(北極星),地上的中心是紫禁城,穿紫袍的也都非富即貴——"滿朝朱紫貴」 這樣看來,楊譯將紫色直譯為purple在中西文化信息傳遞上基本是等值的,相反霍譯將紫色改譯為scarlet,至少在基本含義上就已經有所偏離了。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巨作,西方文化讀者在閱讀《紅樓夢》其中許多內容時往往處於隔霧觀山的情境,而譯者作為原文的讀者和譯文的作者是怎樣處理這些迷人的霧氣呢?且看兩個譯本是如何描繪王熙鳳這樣的一位美人形象的。
就以她的裙擺為例,
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
楊譯:Her skirt of kingfisher-blue crepe was patterned with flowers.
霍譯:Her under-skirt was of a turquoise-coloured imported silk crêpe embroidered with flowers
其中翡翠在段落中作實物顏色詞,同樣也還是中國傳統的色彩詞之一,來描繪裙子的顏色。楊譯本採用kingfisher-blue來翻譯,Kingfisher 指翠鳥,為實物顏色詞中的翠色概念,此處用「實物顏色詞+基本顏色詞」的比喻用法;而霍譯本的翻譯為turquoise-coloured是「實詞加色式」的用法即「實物顏色詞+coloured」,這樣可以避免西方讀者在閱讀時因為文化體驗不足無法區別顏色的差別,從而影響體驗。此處的處理,楊譯巧妙而霍譯簡單直接,各有其優。
參考文獻:
1. 馮慶華.《漢英翻譯基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張培基.《英語聲色詞與翻譯》. 商務印書館, 1964.
3. David Hawkes trans《The story of the stone》. Penguin, 1974.
4. 楊憲益、戴乃迭譯《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中國外文出版社, 1978
由於微信公號改版不再按時間流推送,互動少的讀者會逐漸接收不到(及時)推送。
為防失聯,及時看到新內容,推薦大家或可設個星標,或是多點在看和留言。
感恩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期待更多好內容能與大家準時相遇。
文責聲明:圖文摘編轉自網絡,僅用於分享交流,內容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權益糾紛,敬請聯繫平臺妥善處理或編輯刪除,感謝!
更多內容請見 微博/B站:@語言學人 等更新,歡迎合作投稿,轉載敬請獲取授權,往期相關連結:(暫略)
希望有幫助,希望一起走得更好更遠,感恩支持!
感謝關注。
了解莎士比亞的捷徑:莎翁名劇動畫12集(全),一鍵下載[英音原聲,中文字幕]
清華北大北外等高校8位名師在線領你精讀《西南聯大英文課》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了解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