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張偉自稱內心不快樂 列了30個遺願清單

2021-01-10 大眾網

大張偉

  新快報記者 賀雅佳

  真的喜歡大張偉的人,可能沒幾個,覺得他太鬧太瘋太不正經了。不喜歡大張偉的人,可能不少,除了覺得他太鬧太瘋太不正經之外,還因為那些涉嫌吸毒、抄襲、炒作等種種負面新聞。而我,對大張偉的印象其實不差。

  採訪他我從來不拐彎抹角,這一次,大張偉坦然地回應了吸毒、花兒解散、裝嫩等話題,他的回答依舊有點貧,但我能感覺到這兩年他的成熟和改變。

  30個遺願,25個是吃喝玩樂

  新快報:花兒樂隊解散兩年多了,這次推出全新個人專輯《大張旗鼓》,你自己一手包辦了幾乎全部的詞曲和編曲,對於專輯的反應有什麼期望?

  大張偉:這麼跟你說吧,好也不會怎麼樣,不好也就這樣啦。當然還是希望專輯成績好吧,努力吧,但是這些就是看命。很久之前有個前輩跟我說,做我們這行,七分靠運氣,兩分靠才氣,一分靠人脈,其實很多時候比的根本不是才華,看命!

  新快報:你覺得你的運氣怎麼樣?

  大張偉:挺好的啊,少年得志,上天對我挺好的。而且我身邊總有貴人,例如花兒以前的成員,例如公司老闆、朋友,在我每個階段總有人幫我,挺好的。

  新快報:看了你六一兒童節的那組「裸照」,也聽了幾首你新專輯的歌,我想說的是你還打算繼續這麼鬧下去,這麼裝下去嗎?

  大張偉:鬧,當然鬧。裝,幹嘛不裝?你是說我年紀大了對吧?對,其實也挺多人跟我說,你現在歲數也不小了,能不能不這樣。我是覺得,人生總不能覺得歲數大就什麼都不做,很多人總是到了老的時候就開始傷感,覺得年輕時很多事沒做。我不想這樣,我想把我能想到的、沒做過的事都做一下。到老了的時候想想,我年輕時原來這麼二,這麼瘋狂,也挺好的。

  新快報:你想做又沒做的事有哪些?

  大張偉:我看過一部電影叫《遺願清單》,裡面那主角就是給自己列了個遺願清單,有30條,我也照著這個給自己列了一下。後來發現我的遺願基本上都是吃喝玩樂,佔了25個,例如跳傘啊、到歐美國家去旅遊啊,當然也有正經的,比如開演唱會啊、主持節目受歡迎啥的。

  新快報:你當藝人這麼多年了呀,好吃好玩的應該都試過了吧?這遺願你是騙我的吧?

  大張偉:嗨,我告訴你,我還真沒吃沒玩啥。這麼多年我都在演出,演出是啥?就是到了一個地方就演,演完了就回酒店,然後第二天一早坐飛機離開。我經常連自己到了哪兒都不知道,別說吃、玩了。

  內心不快樂,曾求助心理醫生

  新快報:我記得在《嘻唰唰》很火的那個時候,你跟我說,觀眾看你們的表演覺得很開心,這就是成功。其實你生活裡真的這麼鬧,這麼開心嗎?

  大張偉:坦白說,我內心真還不是太快樂,我是個很焦慮的人,嚴重失眠,有段時間還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新快報:焦慮什麼?

  大張偉:大家都說咱國內的樂壇沒競爭,其實多少還是有點競爭的。你看有哪支樂隊像我們(花兒樂隊)那樣能夠掙到錢的?能夠紅一陣的?能夠堅持一段的?我們出道十年了,十年前的那些歌手現在還剩幾個?再說了,其實唱片公司都不知道要怎麼包裝我們。唱片公司只會包裝兩種人,第一種是文藝青年,只要穿件白襯衫就行了;另一種就是偶像,偶像多好啊,聽話,好管理。

  對於我們這種做樂隊的,其實唱片公司都不太懂,他們也想做好,但是不知道怎麼做。所以我們自己要花很多腦力,怎樣讓大家喜歡我們的歌,演出時怎麼讓大家樂,甚至連演出時穿什麼、說什麼,我們都是自己想的。誰不心懷憧憬啊?但這個圈子,你能做就已經很好了,有演出就已經很開心了,還是那句話,這個圈子真的跟努力和才華無關。

  新快報:你這次新專輯的宣傳是自己做的,剛才又表達了對唱片公司的不滿,你跟金牌大風公司現在的關係很惡劣嗎?

  大張偉:絕對沒有,我跟公司挺好的。這張專輯公司一直想讓我轉型,但是他們不是我。你看周杰倫的歌不也永遠是那個調嗎?李宗盛、羅大佑唱來唱去也就那樣,怎麼沒人叫他們轉型?我自己寫歌,風格是不會變的。本來一張專輯就10首歌,我交了40首歌上去,結果公司說這不好、那不好,糾結了很久,後來他們覺得沒轍了,就說你愛唱什麼就唱什麼吧。我發現,演出的時候,大家也挺喜歡這些歌的啊。沒問題。

  新快報:會自己做個工作室嗎?反正你說所有東西都是自己想的。

  大張偉:這個……做事情一般有三個階段,第一個是少花錢多做事,第二個是不花錢能辦事,第三個就是花別人的錢做自己的事。哈哈,我現在就是第三個階段,有公司肯出錢給我做唱片、做宣傳,我幹嘛要自己弄?再說,其實現在自己做工作室的歌手,基本上都是越做越錯。路見不平,咱當然是繞道走啦。

  吸毒吃藥,我還真的從來沒碰過

  新快報:你知道很多人挺討厭你嗎?就你那些亂七八糟的破事。抄襲啊、吸毒啊,還有這樣那樣的炒作。

  大張偉:吸毒這種傳聞,我當然很介意,毒品啊。但我跟你說,我還真是出汙泥而不染的那個,這麼多年我面對的毒品誘惑太多次了,但是我真的就堅持不碰。其實不僅是那次在網站做聊天,之前就有人說,你整天在臺上那麼鬧,是不是吃藥HIGH大了?我真的真的沒吃藥,真的真的沒碰過毒品,說我在臺上興奮,我權當你在表揚我敬業。這麼說吧,各位的歡樂就是我的毒品。無論是抄襲還是吸毒,這些事我逮著機會就解釋,但是好像也解釋不清,可是我要是不解釋,那不更完了?大家對於娛樂圈30%是誤解,我只能把它當成工作的一部分。

  新快報:花兒樂隊另外的成員有的已經結婚了,你打算啥時候結啊?你確定你喜歡女孩嗎?

  大張偉:哎呀,這個我太確定了,絕對喜歡女孩!這不我一直在找女孩兒嘛,沒人看得上我啊。好姑娘都覺得我老不正經,其實我那些都是假不正經。

  新快報:花兒為什麼會解散啊?

  大張偉:一個結婚了,想在家相妻教子;一個不喜歡娛樂圈,覺得他想過的生活不是這樣的。其實我們幾個裡面,就我一個人是真心喜歡這個圈子的。我從六七歲開始唱歌,進入這個圈子也16年了,我覺得現在的工作是得心應手的,也是我最喜歡的。

  新快報:現在你單飛了,肯定沒當年花兒唱《嘻唰唰》那會兒紅,會有落差嗎?

  大張偉:錢一直能掙著,演出一直都有,沒落差。其實不紅了,也挺正常,這個圈子總歸是要淘汰一些人的。

  新快報:跟花兒那些成員現在聯繫還多嗎?他們現在怎樣?

  大張偉:都挺好的啊,我們經常在一塊兒,打牌什麼的,過年過節也串門,因為幾家的家長也很熟。郭陽現在在一家公司做電腦遊戲,石醒宇賣過車,現在又跑去一家廣告公司了,瞎忙。

  新快報:前段時間你也去一家公司當創意總監了,是炒作吧?

  大張偉:不算炒作,我是真的想看看,除了唱歌,我能幹點別的啥不。例如每天正經上班、開會,幹點自己還懂的事情。但我發現在咱們國家,創意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領導滿意,領導心裡早有一個想法,就等著你說。所以我去開了一次會,就覺得還是掛個職算了,總共我也就只去了那家公司三四回。

  新快報:花兒其他的成員轉行時,有沒有也遇到你這樣的情況?不適應?

  大張偉:你知道我們出道很早,這些年一直在一塊兒,其實我們對於這個社會的很多認識是沒有超越上中學時的水平。郭陽、石醒宇他們都挺簡單的,我們在一起時鬧得很,大家都習慣了有話直說,但是上班之後,大家都變得有話不說了。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北京這幫孩子,特別喜歡嘲笑人,什麼領導放個屁啊,念錯個字啊,女同事穿錯件衣服啊,就喜歡嘲笑一下,其實沒什麼壞心眼。但石醒宇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就因為領導說錯一個字音,他在下面哈哈大笑,惹怒了領導,把他立馬給炒了。

  新快報:我覺得你這兩年其實變化挺大的。接下來想幹什麼?

  大張偉:是,時不時有人說我成熟了,我就當是在誇我吧,我自己其實感覺不大,但是久不接觸就會覺得我變化挺大,可能年紀大了吧。接下來,能唱就接著唱吧,以後唱不動了,我想當主持人。

  大張偉小檔案

  原名:張偉(初中時,班裡有兩個叫張偉的,因為他的個子比另一個張偉的個子高,於是就叫了大張偉,這個名字就這麼延續下去了。)

  生日:1983年8月31日

  出生地:北京

  身高:175cm

  體重:60kg

  血型:B型

  入行經歷:小學時曾獲北京市少年獨唱第一名,小學四年級赴俄羅斯參加兒童聲樂比賽獲二等獎,五年級考入中央電視臺銀河少年藝術團。初中考入北京金帆藝術團,開始學吉他。初三時組樂隊,在一些小型演出中露面。1998年2月,在酒吧演出時結識經紀人紅楓,樂隊正式更名為「花兒」,並開始頻繁演出。當時,樂隊三位成員平均年齡僅有17歲,因此被北京的媒體稱做「中國第一支未成年樂隊」以及「天才少年樂隊」。2009年6月21日,因理想不同,花兒樂隊正式解散,只剩大張偉一人留守娛樂圈。

  代表作品:《我是你的羅密歐》《剛剛好》《我們能不能不分手》《放學啦》《舒服舒服》《範兒》等

相關焦點

  • 我30歲,開始列遺願清單...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裡的一段話。如果你沒看過這部電影,我建議你回頭去看一看,也許你的人生會因此而改寫。昨天晚上,我在二刷了之後,在手機備忘錄裡,洋洋灑灑地列了十來條待辦清單,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全部實現。30歲,列遺願清單,這聽起來很滑稽,甚至有點不吉利,但如果能夠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我會是那4%想知道答案的人。
  • 《遺願清單》:願雖死猶生,每一天都不辜負
    《遺願清單》一部豆瓣高分電影。和多數美產的溫情電影一樣,些許的俗套。糾葛著溫情,內心解放與自我救贖。我不得不承認,衝著影評和高分,才選擇觀看的這部電影。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被疾病糾葛在一起。他們從開始的互不待見,到後來的同病相憐。兩個不快樂的人能讀懂對方,陪伴對方。
  • 豆瓣高評分電影,《遺願清單》:兩個男人尋找生命盡頭的快樂
    世界上96%的人不願意知道自己還剩多少時間,只有4%的人願意接受自己有限的陽辰還剩多少。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一部由羅伯·萊納執導,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西恩·海耶斯等主演的喜劇片,於2007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2009年,該片獲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從那以後,這部電影便對很多生命到了盡頭的人起到很大的作用。
  • 電影《遺願清單》:如果生命只剩下半年,你還有什麼願望清單?
    《遺願清單》,同病相連的同房病友,癌症,手術,化療,不良反應,痛苦,生存期限,面對死亡的恐懼。卡特是個學霸,知識淵博,喜歡答題。可年輕的時候,為了三個孩子,卻苦於生計,做修理工,放棄自己的夢想。與太太圍著三個孩子轉,空巢的時候,卻找不到當初戀愛的感覺。愛德華是個有錢人,愛自己的女兒,卻羞於表達,而選擇孤獨終老,不敢面對。兩人剩下半年的時間,與其在醫院受苦,不如列一張遺願清單,逐項完成。
  • 【愛電影】《遺願清單》
    一個人的時候會回想這一年究竟忙了些什麼,可翻來覆去的答案總是讓自己不滿意。每天高強度的腦力和體力勞動,囤積的越來越多,記住的越來越少,忙亂了生活,忙丟了自己,到最後竟然找不到這一切的意義。而就在幾天前的晚上,在已經爆滿的硬碟裡隨意翻看到了這部電影,我想這是上天的指引。電影《遺願清單》講述了一個病房裡兩位垂暮老人的故事。
  •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
    「我們的生命如同溪流,朝著同一個方向奔流,無論是朝著天堂的芳草地,還是在瀑布的迷霧中,一定要找尋到屬於你生命中的快樂……」  這是電影《遺願清單》中卡特。錢耐德在生命的盡頭寫給朋友愛德華。科爾信裡的最後一句話。  「找尋到屬於你生命中的快樂……」一句再樸實不過的話語,卻又帶來無盡的思考!
  • 《遺願清單》觀後感
    該電影講述的是兩個身患重病的老人在同一間病房裡相識並一起實現自己遺願的感人事跡。 裡面的主人公之一愛德華是一個富可敵國但是脾氣暴躁的老人,而卡特是一個生活拮据但是思想睿智的老人。他們兩個人在性格和條件上正好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互補關係,這也為後面的故事提供了條件和基礎吧。卡特在得知自己僅剩一年時間前列出了一份「遺願清單」,但在得知自己時間不多時,他選擇了丟掉那張紙。
  • 《遺願清單》: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生活將給勇敢堅持的人答案
    或許你會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列一張遺願清單,去做那些自己曾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卡特曾經是個歷史教授,但是因為後來妻子懷孕,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隨便找了一份工作,他對愛德華說;「一轉眼45年過去了,現在我已經是個窮光蛋了。」在卡特的內心中其實是有點責怪妻子的,因為家庭才導致了卡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最終也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 《遺願清單》為自己寫一份遺願清單
    只可惜在節奏上的張力略微遜色,若是在遺願上再多幾個,用快速切換鏡頭的方式去表達,會更加感人。此外北原的家人轉變有些過快,人物的塑造不夠立體了。這些都是可以深化的部分,覺得有一些可惜。暫且拋開電影敘事的角度,看完這部電影我更想以故事立意的角度出發去寫感想。如果兩位主角沒有經歷到將要奪去生命的疾病,她們就無法在最後的日子過出如此精彩的人生。
  • 《遺願清單》:一場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之旅
    到頭來我們卻發現,原來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原來還有那麼多的遺憾留下。有人說:人生最遺憾的不是做不到,而是我本來可以。卡特的這段經歷,提醒我們:努力為家人付出的同時也別忘了自己,我們應當靜下來好好審視自己的內心,拿出紙和筆列出一份屬於自己的願望清單,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不讓人生留有遺憾。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正如您所知,這樣清零遺願的題材,早在2007年就有美國的華納公司最先出品美版《遺願清單》了,美版《遺願清單》在羅伯•萊納執導下,頗為從男性的視覺去講述了關於為遺願清單的絕症男兒們那豪氣的一面。而在這次翻版的日版《遺願清單》,日本導演犬童一心,則從溫柔和細膩的女性角度講述了兩個身患絕症的女士努力為小女孩完成臨死前未完成的遺願的故事。
  • 遺願清單,一部講述如何面對死亡的電影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是2004年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的一部有關人生理念的電影,這部電影與其他電影不同,電影中的主角是兩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其中一位黑人修理工錢伯斯先生家庭美滿,熱愛生活並知識淵博對於人生有自己的熱愛跟理解,但是年至晚年,錢伯斯先生由於癌症不得不離開工作與家庭搬入億萬富翁愛德華的醫療機構中接受實驗性治療來為自己的生命做最後一搏
  • 《遺願清單》人生的最後一年,你需要去嘗試
    《遺願清單》是美國2007年上映的電影,由奧斯卡影帝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主演。卡特列出了遺願清單,但是聽到噩耗後把它揉成團扔了。愛德華撿起來閱讀後堅持要和他一起執行。電影富有哲理性,提出了很多人生問題,看完也讓我們思考如何過好這一生。影片在豆瓣評分中得到8.6分的好評,也是在豆瓣Top250的名單中。1、當知道命運逃脫不掉的時候,就選擇坦然接受。
  • 《遺願清單》:直面死亡,我們應如何自處?
    從此他便成了一名盡職盡責的丈夫,一個三個孩子的父親。與卡特相比,科爾已經經歷了三段婚煙,妻子離婚時榨乾了他的一部分財產,帶走了他最愛的女兒,為了讓女兒過上好日子,他用不正當的手段逼走了女兒的丈夫,換來的卻是女兒和他的斷絕關係的懲罰。
  • 《遺願清單》:一份臨終前的清單,藏著人生的三個真諦
    兩位出生和地位截然不同的老人在共同面對死亡時產生了深刻的友誼,兩人一起寫下人生最後的願望並逐一實現,在實現遺願的過程中,他們的靈魂也得到救贖。這是一部探討人生的片子,兩位老人用人生最後的時刻尋找出了人生的意義,影片也通過這份遺願清單告訴了觀眾人生的三個真諦。
  •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在生命結束之前,你還想去做什麼?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電影的開始和你是一樣的,幸枝決定寫下遺願清單的時候,也不知道想做些什麼,可最後實現了所有的願望。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為家庭付出一直隱忍的幸枝得了癌症,沒有告訴家人。作為大企業社長的真子得了癌症,被老公背叛。
  • 《遺願清單》姬圈女王的忘年戀歌……
    而為家付出了一輩子的幸枝不敢把實情告訴丈夫和兒子。只得編造個謊言自己偷偷住進醫院。>而筆記本裡記錄的遺願清單無不透露著對生的嚮往幸枝也想列一份自己的遺願清單活了70多年,居然沒有什麼發自內心想做的事。不想安靜等死的她決定替小女孩完成遺願。而剛剛被白眼狼老公奪權篡位的真子也甩開一切加入了進來。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四個月前,《我的遺願清單》在主劇場落下最後一個音符,四個月後,這座承載著希望與感動的舞臺將再次搭建而起。雖名為「遺願」,卻用「輕鬆」的方式講述「沉重」的話題。它喚起我們對於「友情」、「自由」、「青春」的回憶和憧憬,在笑淚中再次出發,在劇場裡重新獲得勇氣和力量。
  • 《遺願清單》這才是女王的打開方式——遺願清單
    說出來我都不信,因為一首歌,就是上面這首竹內瑪莉亞的《旅のつづき》,莫名聽著很有感覺,然後順著qq音樂僅有的42條評論竟然去找到了這首歌是去年電影《遺願清單》的片尾曲。《遺願清單》,一開始搜索我還納悶為啥美國電影用日本歌做主題曲,後來才發現原來日本2019年有一版翻拍。
  • 《歡喜來逗陣》社群與《贏家人生》合作舉辦的《遺願清單》電影工作坊圓滿結束.
    影片提醒我們的不是死亡前去完成所謂的「遺願清單」,而是在有生之年怎麼樣去追逐一個快樂的人生。這也就是人應該怎麼活著的問題。電影裡提到這麼一段話:「人的一輩子結束時,在上帝面前會被問兩個問題,如果兩個問題你的答案都是是,那麼你就可以上天堂。第一個問題是:你快樂嗎?第二個問題是:你讓你身邊的人快樂了嗎?沒有愛,人活著是殘缺的,孤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