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飛:從永東《故鄉的白梅花》想起

2021-03-04 莆田作家

小秘密:點上方「莆田作家」 ↑,可免費訂閱哦

2017《莆田作家》「後海漁村」杯文學獎徵文

候選作品①丨候選作品②丨候選作品③

歡迎大家點擊以上候選作品,為自己喜愛的作品鄭重投票!

(投票截止時間:1月28日24:00)

文丨楊鵬飛

   

本文發表於《莆田作家》,微信號:ptzj2014

讀餘永東《故鄉的白梅花》,忽然覺得,人世間最美的不是嬌容和霓裳,而是永東家窗前的白梅花。

小時候,也嘗過山裡親戚捎來的梅果,但從未見過梅樹本身,以及永東筆下那讓所有男兒都會怦然心動,感發非她不娶的白梅花的芳姿與芳香。當年嘗梅的記憶依稀還在,只覺得梅是平凡的山果,而孕育此果之花也應是普通。誰料想,今日白梅之花卻把我的心魄勾走了。產生這種感覺,不是永東的筆沾了九鯉湖的仙水,就是那白梅花真的是美若仙子,淨如仙泉了!

《故鄉的白梅花》,真的就是一朵思鄉的雪花,帶著作者之靈性,以及那十分的眷戀,飄然著飛向故鄉故水,又裹著潔白的鄉愁飛回心園。有智者說過,懷著深切鄉愁的人,那一扇心扉一定是敞開的。關不住的情思定能經意不經意地散發著牽掛的香醇,自我陶醉之餘,也會讓朋友分享他的心甜、情甜。尤其是生長在山水之間,自幼腹飲天露,肌沾山華之才男才女,更能把這份鄉思描述且演繹的生動、形象、真實。這也許就是我之所以被感動的永東境界吧。

鄉愁牽掛之具象會有很多,一座山峰,一條小溪,抑或是童年嬉戲時肚臍上那一片紅兜兜。這些中只要一件,就足夠讓你魂牽夢繞,終身難忘。而永東牽腸掛肚的是家窗前坡的那棵白梅。在現今人間處處崇尚物以稀為貴的意念之下,一棵普通白梅顯然不好著筆。然而,天生有著素潔心性的永東竟把白梅的雪色提取出來,傾放在讀者的心中。可以想像,筆者在寫白梅花時的心境,那是雪地中的吟者,心胸是開闊的,一望無邊的潔淨與素雅,思緒中湧動著一幅幅家鄉生動的畫面——春風初拂,幾場微雨之後,山鄉裡鶯囀霧繞,一樹樹白色的梅花,在山坡,在溪邊,在埕頭……一夜間洗淨了整個山村的冬塵,渺若晨紗的素潔煙嵐仿佛把山村人拽入瑤宮,讓雲端上偷窺人間,尋找如意山郎的仙女們也生出妒意來。也可以想像,所有讀者的心河中,漂浮著一片片的白梅之花,緩緩地流動著。心被素潔的力量蕩滌著。激動中你也許已經新添了幾分梅的高傲,雪的天真,春的爛漫。

我的鄉愁裡也有一棵樹。一棵曾經碩果纍纍,伴我童年快樂,讓我無限遐想而久經風雨站在埕頭的百年龍眼樹。誠然,龍眼是果中珍品,又有桂元之榮稱。桂元二字單從字面解釋就已使人產生幾多嚮往,加上家鄉漫山遍野的龍眼果林,那春天黃色的花海,秋天貴胄般的桂元氣質,更讓少時的心靈滋長出幾多驕傲,萌發多少向上之心志。而如今,隨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外開放越來越寬敞,水果品種日益繁多,龍眼這一本地果王已逐漸失去了市場霸氣,當年被輿論捧為一株龍眼樹頂得一個大學生的景象已在村民們心中漸漸被冷落。因此,大片龍眼果林疏於管理,又加上年歲增長,大多數龍眼樹已經老態龍鍾。村頭這株見證我兒時光腚嬉戲以及夏夜瑩光下誦書作業的樹冠覆地數畝的龍眼巨樹,也在抗拒風雨,辛勤勞作奉獻碩果中蒼老了。樹幹上的龜裂,隱含著曾經的輝煌,沉默著如今的感傷,一如我之滄桑。當然,樹形依然高大雄偉,樹氣依然英武,樹杈之下幾米高的主幹筆直剛挺,令人油生幾分敬肅。由此,我又想起永東家鄉那還能開著雪白之花,燦若雲霞的白梅,想著那生動蓬勃的氣勢,詩人般的氣度,猶如永東四兄弟之俊逸,我心中早已升騰起幾分豪意和仰慕!

真想立刻見到永東家窗前的白梅花!

二0一八年元月二十一日,無眠之中午

-END-

△作者簡介:楊鵬飛,筆名草根。曾任福建省委省政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莆田市政協主席。現為莆田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莆田市楹聯學會顧問,仙遊楓亭文化研究會顧問。愛好文學,書法。有詩、賦、楹聯作品獲全國和市獎。

附原文:

小寒時節,周三讀書會時在茶坊看到一枝插在瓶子裡的白梅花,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故鄉的白梅花,老房子邊上的梅花。

   梅花香自苦寒來,北方已是雪花飄飄,千裡冰封。白梅應時而開,花期時全無葉子,滿樹繁花也像皚皚白雪,果真也應了嚴冬裡「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場景了。  白梅有單瓣的和重瓣的,故鄉的白梅花都是單瓣的。但見花瓣是白色的,花蕊淺黃,蕊的根部是降紅色的,子房可見滋潤的花粉似絨毛,花萼呈褐色或者淺綠色,在清晨剛開放時覺得更加新雅脫俗,飲寒猶鮮。  故鄉只有白梅,種的多的是當做經濟作物,白梅成林快管理方便,樹型高大茂盛產量高,房前屋後,不論邊坡還是貧瘠之地皆可。幾乎每家都有種一兩棵,醃製梅子幾乎是每家的必備品,因為有藥用的功效。  梅,多數不是為了觀賞而種植的,農村人是不在意這些初除了耕種之外的雅興的,雖然古人不乏種梅來增添情趣或描寫梅花的詩詞,畢竟只是少數文人墨客的事。  我小的時候家裡有兩棵梅花,老屋後山上一棵比較大,在向陽的坡上,在澗邊。花開時候爺爺常帶我去看看,冬日裡看花曬太陽兩不誤。  爺爺常常念的那些關於梅花的詩句我已記不全了,那時候我不懂賞花也不懂詩,爺爺說你伯父會寫詩,梅花詩,你們四兄弟長大了也要跟伯父學寫詩寫梅花詩。而我只知道來年三月份有酸酸的梅子可食,和詩有什麼關係呢?  爺爺來看梅花除了欣賞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以後梅子成熟時的事,採摘下的梅子少部分醃製,另一部分用水煮後撈起來曬乾,用土法製成蜜餞,可以多保存一段時間。爺爺說奶奶牙不好了只可以含在嘴裡品嘗,閒時可當零食。  爺爺看著梅花的模樣就能知道明年能結多少果子。紛繁的梅花一定不知道我們爺孫倆的來意,但我知道梅花在寒風中綻放的是爺爺心頭的愛和喜悅。  說起梅花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那是在村裡頭的小溪邊有一株野生的梅花樹,我們四兄弟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把它移植回家,種在老屋下的菜地邊。經過很長時間的照顧,雖長的不是很茂盛,但每年冬天的花也照常開放,成了我們家菜地邊的新風景。媽媽去取菜時也會折一枝回來,放在大廳堂的雜物柜上,嘴裡常念道梅花開,年到來,歡歡喜喜好團圓……  從家裡去小溪的路剛好經過梅花樹下,有一木橋,橋上落滿了白白的花瓣,有時真的不忍踩踏。也有很多已灑滿冬季接近乾枯的山澗裡,小水潭裡,像潔白的小船隨風打旋。  那年小寒天,帶她第一次回家,小橋頭她在如雪的花樹下驚嘆地說這個冬天真美,這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吧,真好!   我們佇立在濃濃的清香中,彼此接住輕輕飄落的花瓣,無聲的潔白,勝過所有的語言,合攏掌中共同的期許,在未來的每一個日子裡翻閱這份香緣。  潔白,是梅最素雅的裝束。憑著嗅覺,有一片剛剛跌在肩頭,像問候,懂我漂泊的無奈。我家的梅花,從年少的天空注視過我求學的路程,叮嚀著我走向遠方,白梅一定託付過白雲,悄悄的伴我走到已過而立的年月。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我家有土紅色的牆角,幾樹梅花就在窗外,在冬天我每天清晨打開窗戶的時候可聞到陣陣暗香,若不是聽見許多蜜蜂採蜜的嗡嗡聲,怎麼能確定那樹上白茫茫的不是雪呢。記憶裡小時候的家鄉下過兩次不小的雪,上學得打傘。  有那麼多的花,蜜蜂會很忙很累?每一天都有新的花,那一朵是採過的或者其它夥伴採過的,個體又那麼小,在梅花叢中猶如置身花的海洋,雖然天氣那麼寒冷,我想它們應該是很幸福的,芳香就是它們豐收的喜悅裡折射出來的氣息,也像我們的年味。  看著這千千萬萬的花朵,我相信這是冬季對所有熱愛生活的生命給予最美好的祝福,比如蜜蜂,比如辛勤的人們……  小時候梅花剛開放時,我會數一數今天有幾朵,明天增加了幾朵,一直到我數不過來的時候就算了,明年數梅子吧,數到滿樹掛滿青青的梅子時,就數到了爺爺奶奶開心的笑容裡了。  梅花,古人把它和松、竹並稱歲寒三友,文人常以梅來喻自身的高潔和不願與他人同流合汙的處世態度。我們則欣賞它嚴寒中的幽香,盛開時的芳華。  梅花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它象徵不屈不撓、勇往直前和堅韌不拔。傲雪開放的白梅更是純潔的代表,就像它的花語:忠貞、堅毅。

  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生命是一次花開。花時,像是梅之品格噴薄的寫照,在貧寒中鮮妍,經過俗世中疾風苦雨的磨礪,浴雪守志,在寂寞中辭舊迎新,在年輪的盡頭涅槃,化作春風。

  梅花總在農村最喜慶的年關開放,不經意中陪伴我們長大。梅花香中我們也走向成年,走向社會。寒來暑往,梅樹在色彩的變化中更替了四季,花未盡時走向遠方,花初開時有時也還在遠方。

  我知道天下的白梅是一樣的雪白一樣的幽香,只是唯有故鄉的梅花常能令我在夢中回訪。走過千山萬水,帶著對故鄉的眷戀不知不覺中好像就是對梅花的思念,因為梅花的香味中有一股年的味道,家的味道。  遙知老屋旁的梅花已開,夢中那一片潔白的花瓣像是故鄉寫給遊子的信箋,無字,即是欲詢歸期!  城市難尋梅花的影子,身形經過他鄉的梅花,心,已然回歸至故鄉的梅花香中了。《題白梅》

餘永東

名揚寒野一珍叢,莫訝冰肌無赤衷。

先為百花騰暖日,素心和雪育春風。

-END-

△作者簡介:餘永東,網名畫滿樓,一個喜歡畫蝴蝶的詩人,或者說是喜歡寫詩的畫家;喜歡黃昏,喜歡秋天,喜歡自己撰的一句話:勤能補拙,愚字本來有心;仙遊縣蜚山詩社成員。

本期責編:踏浪丨排版:慕白



2017《莆田作家》「後海漁村」杯文學獎徵文專題

相關焦點

  • 葉仲錄詩歌《白梅花》
    潔白的白梅花清香的白梅花在冬天裡付出著自己所有在春天裡微笑在天空的彩霞勇敢的白梅花,堅強的白梅花我們熱愛你我們的白梅花純潔的白梅花美麗的白梅花我們呵護你我們的白梅花芳香的白梅花高尚的白梅花我們敬仰你我們的白梅花
  • 愛情的白梅花
    【愛情的白梅花】牆角那處的白梅,淡淡雅雅,雖說沒有紅梅的那般煽情,但,我還是著實愛得深沉。看著滿枝丫的花朵兒,開著的,未開的,竟是那般地繚繞。想著這株白梅,掐指算著那繁花似錦的日子,應該沒有多遠了。而我,也如同你這般愛著這片閒散幽雅的世外桃源,愛著這株白梅花。當那淡淡的花兒綴滿枝頭的時候,那沁入心脾的花香,隨著風兒,瀰漫而去。越飄越遠,越飄越遠。靜坐,遠眺,在花鄉茶谷的這段日子裡,我找到了一條通向幸福的路。原來幸福是如此之簡單,就像是那株白梅花,素雅,輕淡。更像是你和我,不遠不近的距離,平平淡淡的情愛。
  • 永東巴士免費送你2018香港工展會門票!錯過你會後悔的!
    12月8日起購買兩張單程或一套來回車程的永東巴士車票 6w+張工展會門票免費送!永東巴士是什麼?一個直通港澳的神器!一個省錢又方便的神器!不用走到去旅行社,也不用打電話,只要動動手指就搞掂!聽說永東還新增了港珠澳大橋班次!
  • 一枝冰雪凍梅花,冰清玉潔的白梅花,明媚了寒意泠泠的冬日
    風姿綽約,儀態萬方,梅花在詩人的筆下深情款款,尤其是那冰肌玉骨仙袂飄飄的白梅花。01南枝才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可是,當有一天我靜下心來再讀此詩的時候,卻忽然眼前一片清涼:原來被我忽略了許久的數枝梅竟然是晶瑩剔透的白梅花!梅花雪裡,各領風韻,紅梅俏麗,白梅冷豔,蠟梅溫情。
  • 低頭思故鄉
    從凋敝的磚廠舊址走過,小草在斷壁上飄動,仿佛是在替故鄉看守著昨天的故事,看守著故鄉的一份眷戀。一隻鵝,不理會這些,依舊在村路上散步,鵝的叫聲讓小村更靜,靜得你甚至聽到了陽光掉在地上的聲音。鳥鳴山更幽,鵝鳴村也更幽。
  • 《文學的故鄉》文學與故鄉
    前幾天不意看到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的介紹,這部7集的紀錄片講述了6位作家的文學旅途與故鄉,其中就有我最喜歡的當代作家遲子建。於是我趁著周末,匆匆忙忙間把這紀錄片看了一遍,然後我悵然所失,不知道是文學離我更遠,還是故鄉離我更遠。人人生而有故鄉,而中國人對故鄉更是有一種執念,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會有「籍貫」。
  • 故鄉是一把鎖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深之無跡,ID:TT182765246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故鄉是一把鎖在回憶中精美在現實中鏽蝕傍晚升起的炊煙迷濛,睡夢中的童話桃花妖冶,偏愛童年模樣純白時光裡,花開花落即是一場青春的訴說故鄉是一把沉重的鎖
  • 胡軍的表現,讓我產生了使我想起故鄉的宗兄的結果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綜藝節目能引起人思索回憶,而看了兩隊十位當代偶像的表現後,胡軍的表現甚至讓我產生了使我想起故鄉的宗兄的結果。我宗兄的性格行事和胡軍的其中兩個表現非常吻合。1.有超越別人的本領,受尊敬。胡軍是年長之隊的,實際年齡令他在節目中表現出有時分不清年齡和他有點距離的年輕人(例如搞不清誰是孫楊,誰是楊洋),但這不影響年輕人對他的尊敬。
  • 《邊山》「我的故鄉是廢港」
    「我的故鄉是廢港,我的故鄉太過貧窮,唯有彩霞可以示人。」或許,這部電影在情節上並沒有那麼精緻,細究起來人物關係、邏輯發展、故事安排等等有諸多地方都經不起推敲。但它或許也娓娓道來了一個,關於我們心裡的故鄉的故事。1.我的故鄉也是一座廢港。我最後記憶裡,那些原本碼頭邊擁擠的漁船,在我十歲那年,一個接著一個地散去。
  • 故鄉,是生命裡一首流淚的詩
    -01-「故鄉,不想說出來。說出來,故鄉就老了,心就空了,就找不見自己了,請允許我跟故鄉捉會兒迷藏。」故鄉,是用來懷念的,而時間將拉長這種懷念。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個故鄉的模樣,它總是會牽扯出許多情懷。小時的故鄉是那樣的古樸,純真。那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土坯房,灶臺旁母親祥和的目光;土炕上那散發著幽香的一壺老酒,那就是家的味道,悠遠而流長!
  • 寒秋朗誦||故鄉的秋天
    想起故鄉的秋天眼裡,便噙滿了淚花我是喝著長江水長大的孩子背負著故鄉的囑託,我遠走他鄉在每一個遠行的日子裡我聽見長江在用波濤捍衛著它的尊嚴我看見母親在用雙手浣洗著她的白髮我不會忘記生我養我的母親更不會忘記飽經滄桑的長江聽著故鄉的聲聲呼喚我想回家,我要回家記起故鄉的秋天腦海,便浮現出歲月的浪花從宋齊梁陳到唐宋元明清從龍蟠虎踞到金陵甲天下故鄉的歷史淵源流傳故鄉的血液流淌著千百年的文化故鄉的泥土啊,浸透著勤勞的汗水
  • 一盞守望故鄉的星燈(散文)
    遭遇過無數風霜雨雪,走過崎嶇蜿蜒的一段生命旅程之後,當霜染鬢花,內心不再浮華,我們才會想起曾經「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的勇敢進取,都敵不過「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的切切思鄉情。於是,每到臘月的時候,我們又會想起遠方年邁的父母,想起「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的季節。
  • 故鄉的白楊樹
    《故鄉的白楊樹》
  • 故鄉的荻花
    「蘆花白,蘆花美,花絮滿天飛,千絲萬縷意綿綿,路上彩雲追,追過山,追過水,花飛為了誰……莫忘家鄉秋光好,千裡萬裡夢相隨……」每當聽到這首飽含深情,動人心弦,曾獲中央電視臺舉辦的電視歌手大賽民族組唱法金獎的《蘆花》,就勾起我對故鄉兒時追憶
  • 他鄉裡的故鄉
    他不用看字幕,聽對白,只是通過畫面就能懂得導演的世界,電影語言超越了文字表達,作為觀者,他感受到天氣的變化,體會出平凡生活的詩意,打開了記憶的大門,回想起已經淡忘的歲月……《在故鄉》 切爾諾夫 200-150cm 賈樟柯在《小鎮》裡找到了自己的故鄉,因此他相信,即使在柏林這個他鄉,也一定有人能夠看懂他的《小武》,找到他們自己的故鄉。
  • 秋醉故鄉
    原標題:秋醉故鄉  走進淺秋的故鄉,仿佛融進了斑斕迷人的七彩畫卷,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葉啟田的那首《故鄉》:「有幾間厝,用磚仔砌砌,看起來普通普通,時常出現我的夢中,彼就是我的故鄉……」  秋季的故鄉,氣候不溼不燥,不熱不涼。
  • 故鄉的雪
    童年的故鄉每年都會寂靜下來,迎接一場自己的雪。自從我離開故鄉河南,去外面上學,雪就見得少了。或者,見到的已經不是我想見的雪。也許我記憶中的雪太頑固了,拒絕一切新的元素進來。其實,何止是雪,各種事物最美好的光澤都停留在了過去。這似乎是一種疾病,它在我身上發作了。以至於我每年冬天回一趟家,似乎是為了找回丟失在故鄉的往事和舊物,這簡直是去療救記憶逐漸毀滅的疾病。
  • 端午一問今千載,滄桑何處是故鄉
    人生是一場行旅相同的春溫秋肅,不同的山重水複一樣的世路風霜,別樣的人情文章數十寒暑,綿長而短促心頭滄桑,溫馨又蒼涼又近端午,想起了千年前那幽遠一問顧盼遠近,和詩人審視著故鄉的滄桑又近端午,想起了千年前端午節裡那幽遠的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