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對於農民來說可以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農民耕田種農是中國的傳統,雖然說現在社會在發展,但是依然離不開糧食,而農民種植農作物更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但是現在農村是一個什麼狀態呢?
在新的社會發展的情況下,農村呈現的是什麼現象呢?基本就是老齡化,以前在農村過年過節的熱熱鬧鬧,現在呢?基本上年輕人很少,都是一些上了歲數的人,自然沒有了熱鬧的景象,大多都是在家帶孫子、孫女的爺爺奶奶,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給人很「空」的感覺,只要樹上的鳥叫聲,狗叫聲,顯得特別的悽涼!更多的人也表示過年沒意思,沒有了往年的熱鬧感!
年輕人為啥都不願在家種田呢?
如今社會發展,消費水平自然是逐漸增高,無論你是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還是小城市,消費都高的離譜,如果你沒有高收入,基本上支出和收入都不成正比的!而在農村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消費,但是農民如果只是靠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然不能發財致富,最多也只能做到養家餬口,在農村單單的指望農田是不可能的,年輕人也自然去外地、大城市努力拼搏,歸根到底還是說,農作物給農民帶來的經濟少,種田一年甚至不夠外面三兩個月掙得多,而且農田也是非常的辛苦的,所以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大城市居住、發展!
所以就有不少人統計,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會種地的不多,甚至一些城市的孩子或者出門早的農村孩子,很多農作物都不認識,什麼蒜苗當作蔥、小麥當成韭菜等等尷尬的情況,這就是年輕人不在農村的情況!
如果這一代種地的人沒有能力再種地,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種田,未來社會會怎麼樣?
當然沒有糧食吃,餓死是不可能發生的,肯定不會說像60年代沒有糧食吃,全國鬧饑荒的!
現在我國的農業水平最多算歐洲發達國家70-80年代的水平,現在外國的農業化全是機械化,飛機打藥、播種,機械收糧食等一系列的流水線一樣,一兩個人甚至能管理上萬畝的農作物土地,所以咱們現在中國也正在朝機械化發展,相信在未來,咱們的農作物水平也會達到全部機械化!
小農經濟,小規模種植會逐漸被市場淘汰。但是不管怎樣變革,土地是國家的,土地的使用權在農民手裡,誰都沒有權利剝奪。只能通過引導,通過示範推廣,通過土地入股等多種渠道尋求解決辦法。最終達到少投入,多打糧,高產出,高收益的目標。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