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農村年輕人都不會種地,小麥認成韭菜,未來會怎麼樣?

2021-01-18 三農專欄

土地對於農民來說可以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農民耕田種農是中國的傳統,雖然說現在社會在發展,但是依然離不開糧食,而農民種植農作物更是一個國家的根本,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但是現在農村是一個什麼狀態呢?

在新的社會發展的情況下,農村呈現的是什麼現象呢?基本就是老齡化,以前在農村過年過節的熱熱鬧鬧,現在呢?基本上年輕人很少,都是一些上了歲數的人,自然沒有了熱鬧的景象,大多都是在家帶孫子、孫女的爺爺奶奶,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給人很「空」的感覺,只要樹上的鳥叫聲,狗叫聲,顯得特別的悽涼!更多的人也表示過年沒意思,沒有了往年的熱鬧感!

年輕人為啥都不願在家種田呢?

如今社會發展,消費水平自然是逐漸增高,無論你是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還是小城市,消費都高的離譜,如果你沒有高收入,基本上支出和收入都不成正比的!而在農村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消費,但是農民如果只是靠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然不能發財致富,最多也只能做到養家餬口,在農村單單的指望農田是不可能的,年輕人也自然去外地、大城市努力拼搏,歸根到底還是說,農作物給農民帶來的經濟少,種田一年甚至不夠外面三兩個月掙得多,而且農田也是非常的辛苦的,所以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在大城市居住、發展!

所以就有不少人統計,現在的年輕人基本上會種地的不多,甚至一些城市的孩子或者出門早的農村孩子,很多農作物都不認識,什麼蒜苗當作蔥、小麥當成韭菜等等尷尬的情況,這就是年輕人不在農村的情況!

如果這一代種地的人沒有能力再種地,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種田,未來社會會怎麼樣?

當然沒有糧食吃,餓死是不可能發生的,肯定不會說像60年代沒有糧食吃,全國鬧饑荒的!

現在我國的農業水平最多算歐洲發達國家70-80年代的水平,現在外國的農業化全是機械化,飛機打藥、播種,機械收糧食等一系列的流水線一樣,一兩個人甚至能管理上萬畝的農作物土地,所以咱們現在中國也正在朝機械化發展,相信在未來,咱們的農作物水平也會達到全部機械化!

小農經濟,小規模種植會逐漸被市場淘汰。但是不管怎樣變革,土地是國家的,土地的使用權在農民手裡,誰都沒有權利剝奪。只能通過引導,通過示範推廣,通過土地入股等多種渠道尋求解決辦法。最終達到少投入,多打糧,高產出,高收益的目標。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空心化 未來誰種地?三大因素決戰我國糧食安全的未來
    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關於中國未來1.3億噸糧食缺口問題權威報告一出來,不僅引發了大眾的焦點關注,更開始憂慮是否會面臨沒有糧食吃。畢竟民以食為天,人們的擔心是正常的。隨著我國城鄉人員交流的加大,特別是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以後,出現了日趨嚴重的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業兼業化趨勢,導致「誰來種地」就成為時代之問,未來誰種地?如何確保種地?如何確保高效率地種地就成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迫切任務。面對農村空心化 未來誰種地的嚴峻形勢?
  • 農民種地是因為愚蠢?假如農民放棄種地會發生什麼
    我是小月,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女人,我也是一位農民,從記事起就一直和土地打著交道,雖然曾經為了生活也在城市打拼過,但終究是又回到了農村,因為我的根就在這裡。不敢說我對種地有十分的把握,但最起碼的一二分把握還是有的。首先我覺得我們農民種地是光榮的,靠著自己的雙手、靠著自己的勞動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出每個人都離不開的物質食糧的這種行為,絕對不是愚蠢。
  • 現在農村種地的農民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為什麼呢?
    又是一年春耕時,這時候如果你去農村的田間地頭,就會發現,土地還是那個土地,種子還是那個種子,但是現在種地的場景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首先以前是原始的用牛耕田,現在是機械化作業;其次,以前種地的農民朋友比較多,現在春耕時期地裡的農民卻見不到幾個;再者,以前種地的農民以青壯年為主,而現在
  • 糧食漲到6元一斤,農民就不會外出打工,工人也會來種地嗎?
    糧食漲到6元一斤,農民就不會外出打工,工人也會來種地嗎?這個問題是夢中的假設,諸多的不可能,使這個問題變得很可笑。不妨聽我說說有那些不可能:一、糧食不可能漲到六元一斤。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取得的成績,無比輝煌,有目共睹!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倍,大家都是看在眼裡,喜在心上。所有的物價,漲了多少倍,相信大家心知肚明。可是糧食作為國家的根本,基本不漲,一直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乞今為止主要糧食水稻、不過1.5元左右一斤,小麥1.2元左右一斤。要想糧食突然漲至6元一斤,是不可能的事。
  • 突然想到四大天王引領潮流的香港演藝圈和農村種地的都是青黃不接
    ,四大天王都老了,50多歲的年紀在農村都是爺爺輩的了,雖然保養的好,看起來年輕,但年齡卻實實在在的擺在那裡。這幾年高票房的港片都是中老年人撐起來的,雙雄主角的影片《無雙》裡的周潤發和郭富城、《掃毒2》裡的劉德華和古天樂主角加起來都得100來歲,青黃不接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按理說,做演藝人員薪酬很高的,年輕人卻沒有步入,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
  • 農村人口逐漸減少,未來農村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因此,雖然城鎮化是農村發展的法相,未來的村落合併,拆遷蓋樓房,將會進一步擴大,但是也要充分考慮農民的生活來源問題。二、農村勞動力人口下降,留守老人、兒童比例繼續升高年輕人求學,農民進城打工,留在村裡的勞動力越來越少,滿眼望去,村子裡儘是失去勞動力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小孩子。
  • 現在農村都種果樹了,以後沒地可以種了,以後年輕人該何去何從?
    題目所說農村都種果樹了,以後沒地可種了,也許在你們那裡是這種情況,但在我們這裡果園和糧田都是同時存在的。只不過糧油作物的耕地面積遠遠的小於以前而已。後來,村子裡又開始發展起了紅富士,村民們又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逐漸地栽上了新品種,淘汰了老品種,所以現在一般都以紅富士為主要品種。其實在發展的過程中,品種的更新是一直在不停地進行著的,因為經過了長期的果業管理和經營,人們都認識到了新品種在果園面積巨大和市場不太景氣的情況下的重要性。
  • 好不容易離開農村的年輕人,決定回家守護麥田
    「外面混不下去就回來」,對城裡孩子來說是後路,對農村孩子而言,卻是父母都不再相信你。原本在合肥開印刷廠的她,轉型培育草莓品種,現在成了當地的「育苗皇后」。她24歲的女兒孫鬱晴,卻對農業一直有些排斥。原本家裡做印刷挺賺錢的,自從母親轉型做草莓,坑就一個接一個。2018年草莓基地結束投入期,可以開始賺錢了。誰知一場雪災壓塌了公交站臺,也摧毀了造價上百萬的草莓大棚。正在讀大學的孫鬱晴,生活費都不敢往家裡要了。
  • 種地的農民兄弟,每年都有化肥的包裝袋,怎麼處理呢?
    每年在農田裡面農耕習作給農作物施肥的時候,娘親都是會在我後面跟著,倒不是不放心我種地的本事,而是因為我粗枝大葉的性格,經常把一些農資用品隨意丟棄,最常見的就是施肥過後剩下的編織袋了。種地的農民兄弟,每年都有化肥的包裝袋,怎麼處理呢?
  • 農民工逐漸老去,年輕人不願出苦力,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
    有人說:種地是農民的本分,但是現在各種物價上漲,如果農民只是在家種地,幾乎連豬肉都吃不起了。於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農村人開始選擇外出打工,也就是所謂的「農民工」,可以說農民工是一個時代的標誌。如今最常見的農民工,大多都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肯吃苦能出力,但是這一代農民工都已經年紀大了,而年輕一代的農村人幾乎都不願意出苦力了,年輕人寧願找個體面的工作,一個月賺兩三千元,也不願出力賺更多的錢,下面就來看看年輕人為何不願做農民工了?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呢?
  • 農村未來將要發生這10個預言,大家覺得哪個會實現
    咱們農村呀!未來有十大預言,你最關心的是哪一個呢?未來的農村呀!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這個很少有人猜到只不過呀!從目前上來看這十個預言呢!或許呀!就很難實現了
  • 農村的荒地越來越多,農民不種地,靠什麼維持生計,老農說出實情
    農民象徵之是一種踏實本分,自古以來,農民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通過種地來維持生計。通過付出辛勞汗水收穫糧食來填飽肚子,隨著這幾年的快速發展,農村裡到處出現了隔荒的現象,真令人很不理解,感覺很奇怪,農民不種地依靠什麼來維持生活?
  • 9年前辭掉工作種地 180畝地一年淨賺20萬
    種玉米、小麥,幾年來李素敏一直在田地裡忙活著。別看生活在農村,在承包土地之前,李素敏對土地並不熟悉。「我一直在縣城打工,地裡的活很少幹。9年前,國家開始逐步減免農業稅,我覺得時機到了,便辭去了工作,決定回家種地。」萬事開頭難,剛剛承包180多畝地時,李素敏就遇到了難題。承包的土地因為曾經開過磚窯,有些都荒了,頭一件事就是養地。經過了一兩年的時間,李素敏終於使土地變得肥沃起來。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你會懷念80年代的農村嗎,三十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
    現在的孩子都不會放鞭炮了。而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是年輕人幹的活,現在都是五六七歲以上的人幹的。城市吸納了太多的人,農村留不住年輕人,在農村,不管是種地還是養殖,都是保本或者收入很少,真正在農村能致富的人沒有幾個。前幾天村裡一位老人去世,小編前去行禮,坐在席口,立桌子的是一位年近六十歲大叔,看著他有點顫抖的手在上菜,忽然感覺非常的心酸。
  • 五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這5種現象很普遍,農民喜憂參半
    一、農民的生活水平會穩步提高關於這點,並沒有絲毫吹噓的意思,而是真相本來如此。我所在的這個小村子,雖然地處大西北,和南方一些富裕農村沒法比,但是我們村裡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城裡買了房子,小轎車的普及率也達到三分之二,大多數家庭的銀行存款能達到20~30萬。
  • 留不住的城市,回不去的鄉村,農村年輕人的路在哪
    特別是在農村,這種思想更是根深蒂固,無論我們走得有多遠,我們依然會要回家。 現在農村的大部分有勞動力的人都已經外出到城裡面打工去了,我們這代人大多初中或者高中畢業,早早出來打工
  • 為什麼農村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爭搶土地了?
    因此,現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多,搶地搶地現象也不可避免。有幾個主要原因?~~首先是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自今年2月份開始,全國農村普遍經歷了兩個月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各地封村封路,農民工外出打工進城打工受到限制。湖北農民在家種田時間較長,一般在3~5個月,這3~5個月,他們只能在家種田。這樣,許多農民在家閒著無事可做,只能在家耕種田地。
  • 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這兩者就更沒有必然的聯繫了,只不過是因為農村延續了這樣的一個習慣,每到麥梢發黃,小麥快要成熟的季節,出嫁的女兒都要回趟娘家,看望一次父母。
  • 農民家裡還有小麥嗎?農民是否還有存糧食的習慣?
    坐標魯西北,現在是農曆十月,這個時期,家裡小麥除了沒用完的麥種之外,基本上沒有。玉米倒是還有一些,沒有來得及賣。跟過去相比,如今農村老家存糧少了,尤其是小麥。過去農村老家,基本上家家都有個糧囤,土坯房或磚房,後來慢慢的鐵皮囤流行,糧囤都扒了,改成廚房或小配房。存糧過程中,要注意防暑防蟲,返潮的天氣,還得曬一下糧食,倒騰起來太麻煩。如今老家種地的基本上是上歲數的人,這重體力活幹不到了,價格差不多的,一般都早早把糧食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