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連·葛雷綜合症:青春斯德哥爾摩

2021-02-11 數字譯文

「美是天才的一種形式,實際上還高於天才,因為美不需要解釋。」

「只有淺薄之輩才不根據外貌作判斷。」

這是19世紀的「金句王」奧斯卡·王爾德在自己唯一的長篇小說《道連·葛雷的畫像》中的言論。可見,對於外表的追求並非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色。

在社交網絡的催化下,現代人的外貌焦慮也被進一步放大。p圖軟體日益發達,對「凍齡」「逆生長」的吹捧甚囂塵上……追求顏值的現代人在濾鏡叢林中舉步維艱——p圖軟體或許可以拉低髮際線,抹掉法令紋,但我們真的能對這些現實的變化視而不見嗎?過度在意外表的背後,又隱含著現代社會的何種病症?

一切問題的答案,都要從一幅畫說起。

如果,可以讓一幅畫代替你變老,你願意嗎?

鮮有人能夠拒絕青春永駐的誘惑。兩百多年前,倫敦貴族美少年道連·葛雷便締結了一場以靈魂換青春的浮士德式交易。

靈肉分離的道連·葛雷

故事的開始,畫家貝澤爾·霍爾渥德著迷於貴族少年道連·葛雷的美貌,為其畫了一幅精美的肖像並贈予了他。道連經由貝澤爾結識了亨利·沃頓勳爵後,立刻被亨利天花亂墜的說辭吸引。亨利認為青春無價,唯一有價值的人生就是追逐年輕貌美與感官刺激,道連對其深信不疑,因而嫉妒起畫中人永不流逝的美貌,竟許願「如果我能夠永葆青春,而讓這幅畫像去變老,要什麼我都給!」罪惡的契約就此籤訂——以靈魂為代價,道連獲取了永恆的青春。

從此,他的肉體與靈魂徹底分裂。

擁有不老之身的道連墮入肉體享樂的深淵。亨利勳爵成為了伊甸園中誘惑亞當夏娃的那條蛇,年輕純潔的道連被他迷人而有毒的話語拉入無盡的泥沼。他在風月場上反覆無度,在宗教、香精、珠寶種種之間尋求感官刺激,欲罷不能。

而另一邊,道連·葛雷徹底失去了靈魂。他一次次親手將光明之人引入歧途,將自己的戀人、朋友送到死神門口。不變的容顏帶給他的並非快感,而是仇恨與罪惡。他附在畫像上的靈魂在變老的同時,也愈發麵目全非。

 

王爾德的才華使其在思想的道路上另闢蹊徑,藝術與道德這一永恆的命題得以被一幅畫像詮釋。畫家貝澤爾代表純藝術,道連便是他最完美的藝術作品;道連為了藝術自由卻陷入了嚴重的道德危機;亨利勳爵種種以唯美主義為基點的觀念則暗含了享樂主義與個人主義:鄙視理性,崇尚感性;滿足感官,治癒靈魂;譏諷忠誠,大談愛情;崇拜情慾,追逐享樂……藝術與道德的博弈中,各自的人生觀分庭抗禮,又在碰撞中支離破碎。

電影《王爾德的情人》

王爾德曾坦言,道連是其想要成為的人,《道連·葛雷的畫像》也常常被解讀為王爾德的自傳式作品。作為英國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王爾德作品中的唯美主義大都帶有一種悲劇色彩。在作品的自序中,王爾德大談藝術與美。他賦予了道連肉體與靈魂分離的能力,使其可以不受傳統道德的約束自由地追求藝術,以實現作家「為藝術而藝術」的理想,種種藝術原則也在道連·葛雷身上一一應驗。但王爾德式的唯美主義又讓故事走向了一條既定的結局:道連的絕世美貌與骯髒靈魂導致其追求藝術的內蘊被人忽略。最終,道連對藝術自由的追求失敗了,而作為藝術作品本身的道連也在現實生活中墮落、毀滅。

這本書中,道連·葛雷的自戀情結為自己帶來了刺激與享受。其實,早在《希臘神話》中就已經出現這種對於自戀式症候的書寫。俊美的那耳喀索斯因為極度蔑視愛上自己的人,受到了神的懲罰——諸神使他愛上了水池中自己的倒影。由於得不到心愛的人,也無法擺脫自己美麗的倒影,那耳喀索斯在水邊憔悴著,最終化為一朵悲傷的水仙花。

(點擊封面開始閱讀)

奧斯卡·王爾德在《道連·葛雷的畫像》中以尖銳的諷刺重現了古代神話的悲劇,也書寫著對於現代社會的隱喻。

幾個世紀過去,深深植根於古老的哲學與實踐中的自戀症終於在社會博得重要一席。永葆青春的泉水被肉毒桿菌和玻尿酸、抗氧抗糖飲料、減肥代餐以及整形手術所取代——相對於耗時費力地尋找那永遠難以捉摸的長生不老藥,這些都是雖昂貴但更方便的選擇。王爾德筆下的亨利勳爵仿佛是現代社會的化身——一個潛伏在幕後、偽裝成盟友的掠奪者,他正急切地等待機會,以扭曲脆弱而缺乏安全感者的靈魂。像道連那樣如白紙一般的現代人往往被思想裹挾著,不自知地陷入狂熱的追逐中,無論是對於青春,抑或其他風靡一時之物。

 

作為青春永駐的符號,《道連·葛雷的畫像》產生了很多衍生品,甚至出現了以「道連·葛雷綜合症」(Dorian Gray syndrome)命名的一種現代心理疾病,其主要表現就是對於衰老的牴觸和對於美貌逝去的極端恐懼,患有道連·葛雷綜合症的人總擔心自己因無法達到社會對於美的標準而被拒絕、常常耽溺於虛幻感與挫敗感之中。在這種心理之下,現代社會的「道連·葛雷們」陷入了一個自我創造和自我傳播的自戀網絡,他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在多年的執著追尋和耗時的美化後,生命被用來抑制衰老的必然性而非生活,而他們本身也被消耗了。

DGS指恐懼正常衰老,為保青春不惜代價的人

極度自戀被認為是對缺乏自尊的一種補償,這一解釋使得此類病症得以成立,道連·葛雷的悲劇正是其靈魂失去依賴的後果。與此同時,如今現代社會正被一種自我厭惡的文化所吞噬,自我厭惡會激發對完美的渴望,而這反過來又會導致自戀。現代人被外貌焦慮困擾之時,不妨從「亨利勳爵」所打造的享樂世界掙脫出來,尋找真正的自我接納與自我滿足。

回到小說中,故事的最後,在快感與痛苦的雙重刺激下,道連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是自我救贖還是無盡墮落?不妨到書中尋找答案吧。

《道連·葛雷的畫像》

[英]奧斯卡·王爾德丨著   榮如德丨譯

繼莎士比亞之後,在歐洲被閱讀最多、被譯成語種最多的英國作家王爾德唯一長篇小說,作者本人最深愛的作品。唯美主義代表作,耽美鼻祖,一部美的小型傑作。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短篇小說集代表作,遇見海豚、蟒蛇和黑豹

★無法定義的文學大師,比《海上鋼琴師》還要驚世駭俗的兩個寓言故事

★在理想破滅的年代裡繼續尋找天堂的蹤跡,獻給大海和森林最後的抒情詩

★法國「新寓言派」集大成之作,宮崎駿式的幻想裡藏有世紀末的憂傷

★最受讀者歡迎的法語作家,帶給你危險的自由與極致的浪漫

《逃之書》

[法]讓馬·居·勒克萊齊奧丨著

王文融丨譯

★當代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早年代表作

★一段而立前夕的詩意逃亡之旅,在現實與想像中冒險,從謊言走向真理

★詞彙狂歡,意象迷宮,一場大型法式蒙太奇,極致的語言實驗,非凡的閱讀體驗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歷險小說,每一個句子都能打中你的骨頭

★法國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家、「在女人耳邊講悄悄話的新生代法國情人」大衛·馮金諾斯代表作

★入圍龔古爾文學獎、費米娜獎、雷諾多獎和梅第奇獎等法國四大文學獎項,一舉囊括十項文學殊榮

★雄霸法國亞馬遜圖書銷量榜兩年之久,創下百萬銷量奇蹟

★松露巧克力般令人愉悅的文學甜品,喚醒你對愛情的微妙感覺

★輕鬆、幽默、純真、自由,文字能帶給人類最充盈的愛情體驗

★作者本人執導的同名電影由愷撒影后、《天使愛美麗》主演奧黛麗·塔圖和弗朗索瓦·達米昂等知名演員傾情演繹,入圍愷撒電影節最佳改編電影

[日]村上春樹丨著

林少華丨譯

★村上春樹最負盛名的短篇故事集,跨越現實與常識的邊界;

★收錄《挪威的森林》的原型之作《螢》

★收錄引爆坎城的電影《燃燒》原著《燒倉房》

★五種不同的風格,為你呈現教科書級別的短篇小說

★村上高產時期的指標性著作,具有哀傷、寓言與夢境的質感

點擊【閱讀原文】前往 kindle亞馬遜 閱讀全本《道連·葛雷的畫像》👇

相關焦點

  • 書評 |《道連·葛雷的畫像》:惡之吸引與善之必要
    在《道連·葛雷的畫像》(下稱《畫像》)自序,王爾德說「書無所謂道德的或不道德的」。《畫像》的創作,王爾德與其說是發明新的觀點,不如說是展示與試圖解決內心矛盾。王爾德面對的困境在於道德與藝術的關係問題,在更深的心理層面上,是同性戀意識與基督教精神的矛盾,美與道德的不可調和在一定程度驅動了《畫像》的情節發展。
  • 關於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你知道多少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斯德哥爾摩效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者稱為人質情結或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感情的一種症狀。受害者有時候甚至會反過來維護施害者的利益,從而反過來與對他進行營救或者幫助的人產生衝突、摩擦等現象。
  • 蒼煙空:愛欲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這叫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狀,當然,他們倆只是為了讓朋友們開心。我不打算用虐戀即人們常說的SM典型案例中施虐和受虐的快感來分析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應該屬於生理和心理雙重特殊偏好,更多體現在雙方自願基礎之上。而非暴力脅迫下產生的依戀甚至愛慕並產生興奮。關於暴力脅迫下產生感情並產生興奮感的非典型性案例時常也能見諸媒體。
  • 《秘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傾向,要不無法理解男主從一開始的虐女主到愛上女主。單從演員上來講演員的演技是沒有問題的,男主的神經質,女主的受虐傾向,都完美的演繹,黃正音是從頭哭到尾。電視劇的很大目的都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最後女主為了自己的兒子的幸福著想,最後沒有強行把兒子要回,這點個人覺得有點難以接受啊。
  • 人的依附心理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一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而且不少人還會把其用作是嘲諷人的話語,甚至根本不能理解這種症狀,其實,這種症狀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身上。斯德哥爾摩症狀又稱為人質綜合症,是指受害人在長期遭受迫害的情況下,對於犯罪分子偶爾施與的小恩小惠表示出感激,甚至在最後時反過來抵制救援者,幫助犯罪者的病態依戀情結。這一症狀受到廣泛關注便是在1973年斯德哥爾摩發生的銀行被搶事件,最後受害者反而轉為幫助罪犯,不出庭指證,甚至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真的存在嗎|大象公會
    文|akid 兔透射你應該聽說過「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它指的是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在中文網際網路,這是一個常用詞,諸多場景可以用它來解釋:高考工廠出身的學生認同學校的理念,也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甚至霸道總裁言情劇、網絡爽文,也可以見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來解釋當事人的心理。
  • 探討備胎情結跟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之間的關係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備胎情結這一現象呢,其實我們可以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概念加以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受害者對施害者產生依賴或者感情的一種症狀。對於備胎情結,初看之下感覺跟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沒什麼關聯性可言,但你細細研究會發現其實不然。
  • 從些許歷史中淺談「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請回答1988》這部高分神劇,這是一部細節拉滿的青春懷舊劇,坐在便利店門口陪著德善吃生日蛋糕說「德善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對不起」的父親,跪下求別人不要帶走上街搞運動的女兒的母親,默默把錢放在菜藍子裡半夜送給鄰居的豹子女士,為了爸爸能高興而配合著跳滑稽見面舞的狗煥,為了朋友而曾經放棄自己深愛的人的阿澤,劇裡描繪的溫暖親情,鄰裡街坊的友情和愛情都讓人感動,我本人就是看了三遍依舊淚流不止的那種
  • 「愛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怎麼回事
    「愛情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怎麼回事戀愛婚姻當中的賤骨頭是怎麼回事戴浩然 2020年12月14日我用咱中國人自己的話來解析一下所謂的愛情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用五個字講就是「跟自己較勁」,總覺得自己有成本投入,不能輸,對方給自己痛苦越多,自己越來勁。
  • 一些人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那是最難掙脫的
    這叫做飢餓綜合症。放一個長假,以中秋國慶、春節及學校的寒暑假等最明顯。假期結束,剛剛上班頭兩天,一般人多半懶洋洋的,啥事都不想幹。身體是軟塌塌的,整個人沒有精神,思想無法集中。在辦公室或教室,最想做的事是睡覺。這叫做假期綜合症。清末,法國使臣羅傑斯對中國的太監製度很不感冒,在見滿清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光緒)時,提出批評:「你們的太監製度將健康人變成殘疾,很不人道。」
  • 番劇中,愉悅犯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有什麼關係?看熾天使就明白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然而,這並不是一種空口無憑的理論,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的例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在《終結的熾天使》當中,吸血鬼是愉悅犯,而被吸血鬼困住的人類則是一群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綜合症,就比如主角優一郎和米迦爾,他們雖然在某種意義上確實被吸血鬼所保護著,但他們的內心當中都是十分憎恨吸血鬼。在心理學中認為,被判定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要達到以下四個條件。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虐待的受害者為何會愛上罪犯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過斯德哥爾摩綜合症,這是一種至今為止,無數心理學家難以理解的奇怪精神疾病。甚至很多心理學家都無法確定,這是否是一種心理疾病。一般情況下,當你感受到他人的愛時,或許會付出自己的情感,在面對傷害自己的人時,都會充滿恨意。
  • 「女魔頭」勞榮枝當庭翻供,患「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可能令她免於一死?
    (點擊回看:「女魔頭」勞榮枝稱願眾籌賠償,背後是其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一次「表演」)今天,看到媒體的進一步報導,有律師認為勞榮枝當庭所述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情況,再加上案件證據存在瑕疵,法庭對她最後的量刑會有一定影響。不知道這個律師說「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時是語帶譏諷,還是真的認為勞榮枝的情況屬於這個綜合症。如果是後者,那這個律師真是大錯特錯了!
  • 素媛案罪犯妻子為其辯護,網友: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晚期了
    今日挖絕機之淺談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韓素媛案罪犯趙鬥順刑滿釋放出獄一直是網友熱議的話題,沒有在最終被裁定死刑而是十二年的牢獄生涯已是被人人喊打,從即將出獄到現今已經出獄,只要有提到這個人,隨著他的標籤就是罪大惡極,死不足惜的惡魔
  • 英劇《失落十三年》:女奴成癮「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其實,源於一個我們不常聽的醫學術語——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附一張小編非常喜歡的電影圖片^_^)斯德哥爾摩經典案例想必大家對11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河南洛陽性奴案影響深刻吧。後來經相關的心理專家鑑定,幾名女子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愛上人渣的那一刻,你就死定了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劇情故事的發生地,斯德哥爾摩。有一種病最早在這裡被發現,被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兩個青少年的人生逐漸劃入深淵……其實,不止這一部有關此類病症的影片,很多影視作品都提到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可怕。有的劇情直接來源於真實事件。
  •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1973年8月23日,斯德哥爾摩的兩個持械搶匪進入一個銀行,綁架了4名人質。他們劫持了人質5天。等人質獲救之後,在媒體採訪中,這些人質居然都對劫匪表達支持,甚至覺得劫匪是在保護他們免受警察的傷害。其中一名女性和一個劫匪訂婚,而另一名女性發起了一個基金來幫助劫匪進行法律訴訟。
  •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典型案例|河南洛陽性奴案
    小科普——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其實這些女孩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很可能是患上了俗稱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或稱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英文:Stockholm syndrome,又稱為人質情結因為這件事情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所以這種屈服於暴虐的弱點,就被專家稱作為「斯德哥爾摩精神症候群」。而這一起洛陽性奴案,在地下囚室那種獨特的環境裡,女孩們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幾乎是必然的。第一,李浩掌握著絕對的資源。他掌握著食物和水,甚至空氣,在地窖裡,李浩對她們生命擁有了絕對的掌控權。
  • 淺析虐文背後的心理邏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是主要原因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人質症候群。原本是指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一宗搶劫案,兩名有前科的歹徒在搶劫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名銀行職員,在與警方僵持了130個小時後,以歹徒放棄抵抗而結束。但是隨後,匪夷所思的一幕發生了,四名受挾持的銀行職員開始站隊歹徒了,不僅拒絕指認歹徒,還為他們籌集法律辯護的資金。
  • 香菱: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被生活嚇怕了的人
    在香菱身上,有一種「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味道。心靈上的昏厥狀態,是一種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基本人類反應。「無論男女,當人們被劫持扣為人質時,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人質們通常會聽命於這些劫持者,為其做事,而且即使當機會來臨,他們也並不試圖逃走。」香菱的呆,其實也可以說是心靈陷入了昏厥狀態。書中說,她從小是被拐子打怕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