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 | 王陽明: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2021-02-19 跟王陽明學修心

 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第一句「險夷原不滯胸中」。 險夷,即崎嶇與平坦,無論道路崎嶇還是平坦,無論人生是平穩還是坎坷,都不要總是放在心上。

 第二句「何異浮雲過太空」。人生的得失,安定還是兇險,與天上來去自由的浮雲又有什麼區別呢?困難也好,順利也好,都是漫長人生一時的際遇。旅途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當然也不可能總是坎坷崎嶇。我們應該無時無刻地提醒自己,眼前的一切都是浮雲,總有變幻、總有聚散,不必太執著於眼前的一切。

 第三句「夜靜海濤三萬裡」。 這首詩的前兩句抒情論理,有比喻有議論,第三句則開始寫景。但是這句的寫景,更是對應了心中所念想。夜靜是一種襯託,在靜靜的黑夜之中,有波瀾壯闊的三萬裏海濤。沒有風聲的夜晚,海浪並不一定平靜。唐代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有「潮打空城寂寞回」句,雖然沒有驚濤巨浪,但是海濤擊打礁石的聲音、湧上潮頭的聲音,還是令人感受到大海的雄壯氣息。

 第四句「月明飛錫下天風」。這首詩前兩句是含有哲理的闡述,後兩句寫自己面臨坎坷時的風姿。在浩瀚的海洋上,在寂靜的夜色中,卻有一輪明月高高升起。月光裡,聖人手持執錫杖御風而飛翔。 這首詩的後兩句「夜靜海濤三萬裡,月明飛錫下天風」,讀起來頗有太白之風,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道:「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不過王陽明的這首詩,比起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境界與襟懷更加闊大,同時也體現了詩人灑脫的心胸和強烈的自信。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給出的錦囊:想要過好後半生,不靠錢和人脈
    王陽明是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流傳海外同樣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王陽明也是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偉大聖人。對於王陽明,曾國藩是這樣說的:王陽明對舊風氣進行矯正,開創出新風氣,他的功勞不在禹下。
  • 王陽明告誡:人生道路如果遇到坎坷,可以多看看這三句話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朝的心學大師。他從出生就異於常人,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他,還因為祖母夜夢仙人,乘雲而來,給他取名叫王雲。王陽明一生經歷坎坷,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到貴州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但是他堅強的活了過來!其所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
  • 千古奇人王陽明,為何在日本備受歡迎?只因為看透了這3點
    王陽明是一個很奇怪的人在近代的中國提到他的不多,我們只是簡單地知道他是明朝的思想家,官二代,為人清廉,打過仗,他喜歡搞學問。但是,在日本他非常的受歡迎,在近代一直都受到日本人的推崇。在日本,伊藤博文,西鄉隆盛,東鄉平八郎都是王陽明的粉絲。王陽明之所以在日本備受歡迎,只是因為王陽明看透了這3點。1 越是艱難時,越是修心時王陽明在被貶之後並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在惡劣的環境中思考人生的,以求悟透先賢的大道。冥思苦想了幾天後,他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些正是心學的開始,從此以後經常悟道創立心學。
  • 王陽明: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可能是碰到了這三個「雷區」
    王陽明在自己的漫漫求學路上也遭受過很多白眼與嘲笑,當大多數人的志向都是考取功名,而他卻想成為一名大聖人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他是痴心妄想,但是王陽明並沒有因為別人的看法就搖擺不定,遇到再多的艱苦與磨難還是仍然勇往直前地走下去,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聖人。
  • 王陽明:「人生不易,牢記五忌,與君共勉,順遂無憂。」(深度)
    王陽明說:人至中年,別犯五忌做事有度,才得自在。歷經世事,千帆過盡,方能明白「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想必「一代聖賢」王陽明是有發言權的,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誡世人:人生五忌,不要犯。1.忌猶豫不定成大事者,通常貴在堅持。
  • 解讀丨「心能轉物」的王陽明
    史載,王陽明出生後,到了5歲還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藏書。有一次,一位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在這篇文獻中,王陽明提出:「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人心是天淵,心之本體無所不該。原是一個天,只為私慾障礙,則天之本體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將此障礙窒塞一齊去盡,則本體已復,便是天淵了。」這正是王陽明從《大學》直接引出其致良知之學。這也標誌著王陽明擺脫了朱熹格物致知之學,直指人心之學。良知本在人心,不必外求,只需去掉私慾,便可自得本心,是故人人皆可以成為堯舜。
  • 王陽明:立志高遠做聖賢,萬古雲霄一陽明
    王陽明一生的重要節點王陽明的一生是傳奇瑰麗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詩來概括,第一首:「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後。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我足復荊榛,雨雪更紛驟。」自成人後,王陽明就一直處在這樣的處境中,遍地荊棘,到處陷阱,他從中殺出一條路來,而且還是無往不勝。
  • 小語:《王陽明「道」行貴州》是詩學路上最具風險的挑戰
    還有很多很多,諸如習近平總書記談到「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王陽明的歷史作用進行了肯定。王陽明的心學,談論的是「關注內心」、「堅持自我」、「至善圓滿」、「勇者無懼」、「智者坦蕩」、「不忘敬畏」和「實踐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王陽明基本上是在兩個場合,一個是對官員,一個是對青年。官員的「致良知」,是我們社會努力的方向;而青年的「知行合一」,則是我們社會未來的希望。
  • 王陽明獄中詩第7首《屋罅月》:你落魄和絕望過嗎?王陽明做法絕
    這一年的12月,35歲的王陽明上疏皇帝,仗義執言,被劉瑾假傳聖旨,廷杖四十後打入大牢。獄中的王陽明,落魄又絕望,作《獄中詩十四首》,現存8首。本文目的很簡單,從解釋、翻譯、引申三個角度,幫助大家讀懂這首詩。第七首 屋罅月幽室不知年,夜長晝苦短。但見屋罅月,清光自虧滿。佳人宴清夜,繁絲激哀管;朱閣出浮雲,高歌正悽婉。寧知幽室婦,中夜獨愁嘆!
  • 王陽明:浮雲掩日,人只貴於自修
    這絕不是打擊各位,在看的基本都做不到,團滅也不是不可能。先不說現在所謂的大環境,單說我們個人的思想就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暴富,或者天下皆醉我獨醒的傲然姿態,看啥都不順眼,感嘆時運不濟,仿佛胸有百千甲,就等一個所謂的機會,然後就魚躍龍門,天高任鳥飛。哪裡還能等個幾年,更別說那些流言蜚語的傷害,不是我們幾句就能輕鬆帶過的。
  • 王陽明龍場悟道:所有困境,都有出路
    從這些詩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陽明先生當時的心境。不 寐天寒歲雲暮,冰雪關河逈[jiǒng]。幽室魍魎生,不寐知夜永。驚風起林木,驟若波浪洶。我心良匪石,詎[jù]為戚欣動!窗外冬夜寒冷,室內如魍魎般的人間地獄,陽明先生無法入眠。他說,我的心又不是一塊石頭,怎麼能不為此波動呢?
  • 王陽明:最難得的勇氣,是思想的勇氣。
    人在情緒上頭的一剎那,是一隻不受控制的野獸,做出的決定,只能傷人傷己。「衝動是魔鬼」,不穩定的情緒是一顆定時炸彈,讓自己和他人苦不堪言。在王陽明看來,穩定的情緒不是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1、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原句: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 王陽明:把別人對你的誹謗,當作修行
    王陽明的學生問王陽明:「叔孫武叔毀仲尼,大聖人如何猶不免於毀謗?」王陽明的學生說的這個事情發生在孔子身上,在魯國。有一個人叫叔孫武叔,他特別看不慣孔子,三番幾次的在背後詆毀孔子,說孔子的壞話。後來過了幾千年之後,王陽明的學生想起來這件事,就和王陽明討論起來,王陽明就告訴他:「毀謗是來自他人和外界的,即使是聖人也免不了,人貴在自修,如果自己實實在在是個聖賢,別人刻意毀謗他,也影響不了他,也如同浮雲蔽日一樣,如何損壞日的光明呢。如果自己是一個外表恭敬,但內心虛偽的人,縱然沒有一個人說他,他隱藏在內心的煎熬,也會有一天暴露。
  • 王陽明:「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下一句更經典,道出男性缺點
    其實一個男人的一生,總是要經歷那麼幾個階段,而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去重視,會影響到自己今後的人生走向。而對於男人來說,四十歲是一道坎,五十歲也是一道坎。而很早以前,王陽明就對男人如何度過這兩個階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說到王陽明,他可是一位傳奇的存在。
  • 90分鐘看完《知行合一王陽明》+韓國電視劇王陽明
    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藥發病。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藥,貴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裡,那又是因藥而生病了。感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人生的常態,稀鬆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裡。這就是完整的成長過程。
  • 王陽明:「善不可盡言」,下一句更經典卻很少人知,道出說話智慧
    其中哪怕僅僅一句,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而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的他,給我們總結了古人的所有智慧,他就是王陽明,可以說是一個傳奇人物,王陽明的處世哲學影響了數代人,哪怕到了如今,也是深受很多人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