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重慶言子,ID:ffff023】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重慶言子,ID:ffff023】
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資深點的好吃狗們一說到重慶哪裡的豆花飯好吃?這是他們心照不宣的共識:去墊江。
地圖搜索詞條,只是重慶主城內名叫墊江石磨豆花的店面就數不勝數。能夠在重慶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中佔據一席之地,扛起重慶豆花的半邊天。究其原因,都在這碗簡單質樸的豆花裡面。
重
慶
豆
花
半
邊
天
墊
江
豆
花
家家有石磨,戶戶有豆缸
過去墊江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製作豆花,說「家家有石磨,戶戶有豆缸。」毫不誇張。墊江縣城內的豆花店就有300多家,一日三餐吃豆花也不會膩。最簡單不過豆花飯,加點創意:
豆花煮進水煮魚——豆花魚
豆花煮進蹄花湯——葷豆花
麻辣小面上加豆花——豆花面
把簡單的食材吃出花來,把平淡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墊江人有多愛豆花,不言而喻。
「墊江人做豆花的時候,沒有一扇石磨是輕鬆的 」
一年365天,墊江都能吃到清晨現磨的新鮮豆花
天蒙蒙亮,豆花店老闆就開始了一天的美味輸出
泡:
陰嘴黃豆浸泡,直到表面光滑、豆衣都解開,是磨豆子的最佳時機。
磨:
倒入磨盤上方的圓形透洞中。石磨的木棍一邊固定磨臍,一邊作手柄,持續勻速轉動,師傅的用心都轉進豆漿裡。
濾:
豆漿上鍋煮沸,紗布過濾出豆漿。豆漿的濃、淡對應豆花的老、嫩。
點:
下滷水的時機非常講究,鹽滷中的鹽能使豆汁中的蛋白質集成膠體。
墊江石磨豆花就這樣做好了
「 什麼樣的豆花才是極品」
淡黃的窖水(豆花水)清澈透亮。雪白的豆花勺子舀出一大塊,豆香清新撲鼻。上好的豆花點得恰到好處,水煮不散,挑一小塊嫩得仿佛能掐出水來。筷子從兩側收攏切下一塊豆花,然後水平託起順勢將豆花送入蘸碟。吹彈可破?不要小看了它的韌性,筷子晃動還能duang起來。「綿扎得很!」
「 四紅五綠六麻辣 」
說起蘸料就有講究了,主要分為的兩大門派。這一紅一綠之間,是賦予豆花兩種不同靈魂的催化劑。紅的是油辣子蘸料,綠色屬燒椒蘸料。
紅色蘸料,潑辣奔放,油辣子海椒鮮紅濃鬱。紅辣椒曬乾搗碎,加上自配的香料,最後淋上熱油,不同的店油辣子都有各自獨特味道。本地人稱:糊辣殼,霸道。
綠色燒椒,內涵素雅,回味悠長。選取二荊條辣椒,手指粗細,明火烤至表面椒香冒泡,搗碎加入食鹽、菜籽油醃製而成,這應該是重慶人家家戶戶都有的辣椒醬,涼菜、煮麵的時候都能放。
「配料種類多過小面 」
十幾種提味的配料爭搶主角光環:花椒、姜蒜、蔥花、香菜、榨菜和魚腥草... ...種類多過小面調料,麻辣味道縈繞在唇齒間。
味覺層次十分豐富,燒好的熱油淋上去呲呲冒泡,所有的食材的異香都被激發出來。
難怪墊江本地人尤其鍾情熱油豆花飯。
「 熱油豆花飯 」
豆花和蘸料碟一起端上來,還不能少了甄子蒸的瀝米飯,每一顆飯粒互不沾粘,口感偏硬比較鬆散,是電飯煲達不到的境界。墊江人吃豆花還有個心照不宣的習慣,必加一碗燒白,這是標配。
圖源:微博
一年365天,墊江都能吃到清晨現磨的新鮮豆花。天蒙蒙亮,豆花店老闆就開始了一天的美味輸出。兩廣地區的甜豆花用勺子吃。在墊江吃豆花用筷子,上好的豆花水煮不散,挑一小塊嫩得仿佛能掐出水來。筷子從兩側收攏切下一塊豆花,然後水平託起順勢將豆花送入蘸碟。吹彈可破?不要小看了它的韌性,筷子晃動還能duang起來。「綿扎得很!」
地道石磨豆花的蘸碟都是自助,20幾種整齊碼放在面前,根據個人口味隨意添加。最後澆上一勺滾燙的熱油,蔥花香菜的清香、燒椒的醇厚、花椒粉的麻香、芝麻醬的厚重,也許是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不同增次的調料爭先恐後鑽進鼻腔,混合後越發迷人。
託起一塊豆花在蘸碟裡翻滾360°,豆花凹凸的表面裹挾著各種調料。烘託著豆花的餘溫,幾十種佐料的異香全被激發出來。一口吸入,加一口瀝米飯,那叫一個滿足。吃完飯喝一口窖水,一天的疲憊一掃而光。
△ 圖源:微博
豆花直接挑到甄子飯上,佐料從蘸變為淋。充滿木香、竹香的甄子飯;細膩Q彈的主角豆花;口感豐富的佐料醬,三者混合在一起,大口pao飯。好吃、實惠、還管飽。
墊江豆花,是大自然的恩賜
墊江豆花的鮮嫩,是獨特的地理條件賦予的。原材料選自當地陰嘴黃豆(陰晴的陰),和北方鷹嘴黃豆不同,形狀橢圓。龍溪河周圍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降雨充足,陰嘴黃豆雖然顏值不高,但蛋白質含量豐富且產量大,做豆花再適合不過。
墊江境內山間有許多青石,是製作石磨的上好原材料。將陰嘴黃豆搖身一變開出花來的滷水,也是出自龍溪河地下的鹽滷,墊江不愧為一方風水寶地了。
要集齊陰嘴黃豆、青石磨、鹽滷這三種原材料,便能毫釐不差地得到地道的「祖傳豆花」。
用一輩子磨製的極致
2019年6月 《墊江石磨豆花製作技藝》成為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項。
21世紀工業發展高水平的今天,許多豆花製作工坊追求高效率便淘汰了傳統製作工藝流程,將豆花製作變得工業化。
但墊江豆花的傳統手藝丟不了!石磨豆花跟工業豆花,有天然的璧,沒那味!
始終堅守傳統製作技藝,泡、磨、濾、點,每個步驟精準把握、缺一不可,這就是手藝人的講究,也是對傳統美食的尊重。看著豆花一點點成形,最後吃進嘴裡,一嘴滿滿豆香... ...
記憶中的老味道
重慶豆花在墊江。墊江豆花,推薦下面幾家老店,豆花香安逸!
高大姐墊江石磨豆花
每個出租司機都知道的老字號。20多種調料自助。除了豆花,川菜種類繁多,價格實惠。
豆花香 墊江石磨豆花
正宗豆花,佐料自助。特色是肥腸豆花,加了特製酸菜,別有風味。
黑白墊江石磨豆花
本地人推薦,特點是有黑豆花、白豆花兩種,顏色不同,口感上差別不大。願意的話也可以黑白一起打。
馮豆花家常館
據說是這幾條街最出名的,典型的夫妻豆花店。佐料共12種自助。肥腸豆花肥瘦均勻。
墊江石磨豆花示範店
環境相對較好,主推豆花。還有各種豆花創意菜品:豆花甜品、豆花奶昔等... ...可謂是豆花的10副面孔。
味道是承載記憶的最好載體,你們腦海裡最好吃的是哪家豆花?歡迎在評論區安利給大家哦!
部分圖源大眾點評,侵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