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任娜 通訊員 鹿楠
這幾年,餘中亮(化名)和村民們沒少給有關部門反映村子附近垃圾填埋場的汙染問題,可惜一直沒有結果。他們沒想到,自己愁了這麼久的「老大難」,去年居然在檢察院的幫助下解決了。
「我們積極爭取行政機關的配合,動員群眾參與支持,通過扭住『公益』這個牛鼻子,緊抓案件質效,公益訴訟案件實現了監督到位,人民群眾在公益訴訟中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長垣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賈敏謙說。
今年以來,長垣市人民檢察院不斷強化「公益協同保護」理念,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堅持「內涵式」發展,積極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今年前八個月,該院共受理行政公益訴訟線索42件,立案34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9件20份,三項數據均居新鄉市第一位。
找茬or共贏?「這不是一場『零和博弈』」
「過去那個味兒說酸不酸,倒也不是完全的臭,反正就是聞著難受。」餘中亮是長垣市蒲北街道聶店村的一名村民,在他的描述裡,村子前幾年根本沒法住,常年氣味難聞不說,遇到大風天氣,村南的莊稼地裡飄得全是髒東西。
「罪魁禍首」就是村南的垃圾填埋場。
2008年,長垣市垃圾填埋場啟用,設計日處理垃圾200噸。然而隨著城區人口增加,至2019年的時候,這裡的日垃圾處理量已經超過了600噸,長期超負荷的運轉,各種汙染隨之而來。
去年3月底,接到線索的長垣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的檢察官們驅車前往現場調查。還未靠近,車內便被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充斥。
遠遠望去,小山似的垃圾沒有任何覆蓋,直接暴露在空氣中,產生的氣體也沒有任何收集處理,隨意揮發。經過檢測,垃圾產生的滲濾液已經滲透到了垃圾場周邊的土壤內,影響到了作物的生長。
「可以明顯看到,臨近垃圾場一側的小麥要比路另一側的小麥低一截兒。」王麗是第四檢察部的主任,也是公益訴訟的負責人。她和同事們一邊取樣送專業機構檢測,一邊開始向相關部門了解情況,然而事情卻並不那麼順利。
環保部門稱已經向垃圾填埋場發出過限期整改決定書,作為填埋場的主管單位,城管部門面對詳實的證據,承認存在汙染現象,可卻稱由於資金問題無法完成整改。而這座垃圾填埋場是長垣市當時唯一的一座垃圾處理廠,停工是不可能的。
「如果此時直接按照程序發出檢察建議,恐怕這份建議會和環保部門的決定書是一樣的結局。」王麗說,監督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檢察公益訴訟與行政執法行為在目標上是一致的,這絕不是一場「零和博弈」,我們既是監督也是助力。
在檢察長的邀請下,三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召開座談會,講問題、擺事實、說困難,經過協商,檢察院向兩家單位發出具體的整改建議,城管部門負責落實技術引進、設施採購,環保部門負責督促落實,檢察院積極向地方黨委政府溝通爭取專項資金。
4月初,資金協調到位。5月,設備安裝完畢,垃圾填埋場的垃圾山被覆蓋,氣體經過導氣石籠燃燒後達標排放,長期積存的滲濾液通過處理設備24小時不間斷淨化,過濾出的水用於城市綠化。
一年時間過去。正值九月,聶店村的土地上,綠油油的玉米隨風搖曳,長勢喜人,「現在是一點味兒都沒有了,村裡住著舒心多了。」餘中亮笑著說到。
「過去一些單位認為檢察機關是在『找茬兒』,歸根到底就是認為檢察院『站著說話不腰疼』,只挑問題不解決問題,這樣的認識下自然很難得到行政機關的理解和配合。」王麗說,事實上,很多需要整改的問題有關部門早已掌握,正是因為問題難解決才被擱置,而我們就是要把這些行政機關不願啃、啃不動的硬骨頭,在檢察機關的監督和幫助下順利解決。
吃飯也能發現線索 公益檢察官的職業素養
如今走進各家餐館,獨立包裝的消毒餐具看著確實讓人放心不少,那麼這些餐具到底是如何進行消毒的呢?
張利濤是長垣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團隊中的一名檢察官,一次外出吃飯,壓縮包裝上的廠家名字引起了他的好奇,「這真的比餐館自己洗的乾淨嗎?」他和同事們準備實地探查一下。
在摸清了長垣市從事餐具消毒的企業底數後,張利濤和同事們開始了挨家走訪調查,結果令他們大吃一驚。
回收環境惡劣、消毒用劑不合規、清潔劑重複使用……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問題,經過檢測,這8家企業中有7家的消毒過的餐具細菌或化學殘留超標。
鎖定證據後,長垣市檢察院向長垣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出了檢察建議,要求對全市餐具消毒企業進行全面排查,監督企業對存在的問題一一整改,還組織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學習,堅決防止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一場威脅群眾飲食健康的潛在風險就此化解。
吃飯卻發現了公益訴訟的線索,這樣的「偶然」倒不全是偶然。
新聞上看到別的地方發生了醫療廢水隨意排放事件,長垣市檢察院也立即組織對全市35家醫療機構進行走訪,查閱相關文件,對長垣縣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對全市醫療機構進行整頓,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環境安全。
聽物業說高層住宅6層以上就需要二次供水,檢察官們又開始關心設施有沒有按規定定期清洗消毒,群眾用水是否安全,目前正在計劃發起檢察建議,對全市涉及二次加壓供水的小區進行排查。
……
「公益訴訟檢察相較於其他檢察業務,最大的特點就是涉及範圍廣、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受到侵害,需要我們主動去發現線索。」長垣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劉林娟說,整改到位的前提是監督到位,發現線索對做好公益訴訟來說至關重要,這對檢察官們的理想信念和業務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公益訴訟檢察作為檢察院的新職能,中規中矩是做不好這項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的,必須認識到公益訴訟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大家的主觀能動性。」
長垣市檢察院通過加強政治思想建設、紀律作風建設、業務能力建設,努力打造政治上強、業務上精、系統內外廣泛認可和推崇的專家型檢察官,進一步提升公益訴訟檢察隊伍素質,打牢公益訴訟工作發展根基。
案件打造公開課 人人都是監督者
今年7月份,長垣市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在巡視黃河時發現,該市沿黃四鄉鎮存在多處畜禽養殖汙染、入河排汙口汙染、固廢危廢垃圾汙染、非法採砂等行為,造成黃河沿岸生態環境惡化。長垣市檢察院迅速對涉及的7個行政機關負責人公開送達檢察建議,要求限期整改,切實維護黃河沿岸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長垣市沿黃面積大、人口多、問題隱蔽,為了實現常態化有效監督,長垣市人民檢察院還與屬地鄉鎮政府溝通對接,探索建立了「守護黃河生態檢察聯絡員」制度,發揮群眾力量,確保及時發現線索、有效解決問題、責任落實到位。
「檢察官們的精力畢竟有限,公益訴訟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十分需要群眾的參與。」劉林娟說,過去群眾只有在涉及具體的案件時才會和檢察院有接觸,很少和檢察院打交道。而公益訴訟和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不管是線索的發現還是整改的落實監督,都需要群眾的支持。
目前,長垣市檢察院正在與第三方合作,開發微信平臺「公益訴訟隨手拍」功能,上線後群眾可以通過微信向檢察院反饋自己關心的公益問題,為公益訴訟檢察提供線索。
群眾會積極反映嗎?
構建群眾參與公益訴訟的渠道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獲得老百姓內心的真正認可。如何讓老百姓關注公益訴訟、認可公益訴訟、參與公益訴訟?
「一個有影響的案例勝過數百次的宣傳。」劉林娟說,除了組織定期的集中宣傳活動外,長垣市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中強調「擠水分、重規範、出精品」,相對於案件數量更注重監督質效,多辦典型性、引領性案件,積極培育精品案件,實現辦理一案、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努力把社會關注的典型案件辦成全民受教育的法治公開課。
「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是黨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重大立法決定。」賈敏謙表示,該院下一步將繼續紮實辦好「4+1」領域案件,積極穩妥拓展公益訴訟保護範圍,進一步提升案件質效,推進「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向縱深開展。
編輯: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