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船夫號子,是我對四川的最初印象,小學音樂課錄音機裡傳出的豪邁歌聲,縴夫在險灘與急流抗爭的情境還能出現在眼前。新中國成立後,川江航運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曾經辛苦艱苦的人工拉縴,傳承了幾百年的職業,已成永遠的回憶。但是千百年來人們的習慣被這樣流傳下來。四川號稱「千水之省」,人們傍水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喜歡吃江河中的魚。工作中的人們在河邊就支起鍋灶捕魚即食,吃的就是一個鮮,這種味覺的偏好和生活方式被寫入了川人的骨子裡。
時過境遷,現今的世界「就船買魚歸烹鮮」的場景早消失,但有人把它搬到了北京熱鬧的三裡屯。下班後華燈初上,周末時親朋歡聚,圍著灶臺吃魚鍋,其樂融融。
餐廳叫魚夫魚仔鵝卵石魚火鍋,三裡屯總店的位置好隱蔽,我都是問了打掃衛生的大姐才找到呢。3號商場2層,電梯間拐彎兒的角落,可謂曲徑通幽。我以為會沒什麼人找來,結果工作日的晚餐時間,幾近座無虛席。從店門到店裡,都還原漁家風格,擺放著蓑衣、鬥笠、窗花、磨去稜角的木桌、整齊排放的泡菜、黃土色的牆上掛著鄉村風情的老照片……如果是四川人看了,會更感動吧。
【垂涎欲滴的美味】
全國各地的火鍋恐怕只有北京的火鍋沒有鍋底吧,魚夫魚仔也是有鍋底的,而且魚肉的味道全憑鍋底。老壇酸菜的方便麵大家都愛極了,這裡點擊率最高的鍋底就是古法酸菜。酸菜是用花椒、陳皮、泡椒等佐料,泡了好幾個月,酸菜入味兒,滋味豐厚,鮮爽可口。在酸菜的湯裡涮出的魚肉和涮料也自然帶了酸辣的滋味,
另外一款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就是這個可以喝的「小清新」鍋底,仔姜檸檬鍋,看著也好看。吃法是,沒吃魚之前先喝湯開開胃,酸香爽口不油膩,有一種東南亞的感覺。這個湯是高湯裡放了檸檬、菠蘿、泡椒等,和清鮮的魚肉最配。
川味兒當然還少不了火辣紅彤彤的麻辣鮮香紅油鍋,用的是大骨熬的湯底,油一次性使用,辣味兒剛好又不膩,嗜辣一族可以過癮了。
火鍋終歸要是涮的,涮啥呢怎麼涮可大不一樣。這個火鍋端上來的不是吃喝,是一鍋被燒得滾燙的石頭,足有300多度,把切好的魚片放上頭,瞬間燙熟。上鍋的時候服務員還會有開鍋儀式,「石來運轉」。
我作為主食、小吃愛好者,來這兒也過足了癮。告訴你必點的是脆香微辣的無骨烏雞爪,一份根本不夠吃。
飯前飯中還要點一小碗蜜汁小番茄,一咬汁水肆意,也是解辣神器。主食不能少的是做成了橘子形狀的包子,南瓜泥的外皮,還有香糯的紫米餈粑,撒上了豆粉。
著名的四川涼麵一份剛剛好,對於不能吃辣的人來說,有點兒辣哦。漁夫湯圓一小份,甜甜的軟糯,既能解饞,也能管飽,同時解辣。
另外飲品也很好看,有幾款用魚型的瓶子裝的飲品,玫紅色的是火龍果,我喝了一款聽裝的,藍色的叫海天一色,冰爽過癮。
不必遠赴他鄉,不必親赴四川,在不能旅行的日子裡,在工作繁忙的日子裡,足不出京,就能一解鄉愁,就能過足嘴癮啦。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藝範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籤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雙微:那敢情好了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