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年前的今天,1812年2月7日,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誕辰。
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複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做出了卓越貢獻。狄更斯在創作中表現的人道主義與社會批判精神以及藝術技巧,對中國現代小說創作也有很大的影響。
狄更斯的作品不僅至今暢銷,更被大量改編拍攝為電影和電視劇。他的15本小說每一部都已至少被拍攝過兩次。
你讀過的評論一般評價八百字左右。而評價狄更斯可能用下面五十左右的單詞就行了:小扒手道奇、迪克·史威樂、弗洛拉、莎芮·甘普、米考伯先生、薩姆·威勒、尤利婭·西普、迪克先生、貝勒·維爾福、喬治、哈維香小姐、潘博趣舅舅、維米克、邦柏、佩克斯列夫、尼克貝夫人、奎爾普、羅莎、查班得、福利特小姐、巡警柏凱特、德伐日太太……只要你讀過狄更斯,看到這些名字,你記憶的大幕就會拉開,眼前滿是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音容笑貌真切動人。
如果有兩個全世界都接受的小說家,那麼一個會是託爾斯泰,另一個恐怕就是狄更斯了,也許後者會更受歡迎一些。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聽人歷數狄更斯的缺陷,比如對宗教、科學、政治乃至藝術冷淡,就斷言狄更斯是「人類最偉大的朋友之一」。可能因為太受讀者喜愛,直到不久之前才有人敢於評論狄更斯,用來比擬他的不是大家喜愛的家具,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雕塑似的作家,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激情澎湃,擁有狂放的想像力。
我想讀者小時候至少讀過《大衛·科波菲爾》,也許還被強迫讀過《雙城記》——雖然這是他最糟糕的一本小說。如果重讀狄更斯的作品,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 雖然孩子們很喜歡狄更斯,但他絕不僅僅為孩子或未成年人寫作。讀狄更斯很容易,但他是一位嚴肅的藝術家。雖然常常利用高級喜劇的手法來表現生活,狄更斯依然是嚴肅的。他絕不只會創造滑稽奇怪的人物。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他有沒有常常用強烈的、充滿現代感的象徵手法。《我們共同的朋友》中的「土堆」是個很好的例子。
2. 狄更斯作品的哀愁對他自己的時代意味著什麼,這對我們的時代來說毫不重要。一味追求與作品中的感傷情緒共鳴,或者一味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只能增加我們全面了解狄更斯的難度。奧斯卡·王爾德的話人人都該牢記:「我們必須有一顆石頭做的心,才能在讀小內爾之死時不笑出聲來。」
3. 如果狄更斯筆下的人物像某些人說的那樣「漫畫化」,那為什麼他們仍然佔據著我們的頭腦,到今天還能觸動我們的心靈?
4. 狄更斯不缺少激情,但缺少快樂。童年的不幸遭遇(他的作品裡有多少流浪兒啊!)一直纏繞著他,顯而易見他也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他的作品微妙地反映了他的激情和不幸,還帶著愧疚的感覺。狄更斯的深度隨著年歲一起增長。相比之下,《匹克威克外傳》調子還是輕鬆的(雖然也有艦隊監獄的場景),《小杜麗》的情緒就是痛苦的,而去世前沒寫完《埃德溫·德魯德之謎》更是一本低沉而晦暗的書。「快樂的文壇聖誕老人」這一提法讓讀者更難看到狄更斯的完整面目。
5. 如果狄更斯只是個「暢銷」作家,為什麼今天還擁有讀者?為什麼當時和他一樣「暢銷」的司各特現在悄然無聲?
我只是想提醒一下讀者,和莎士比亞的情況相似,我們最好拋棄小時候和高中階段對狄更斯的理解。他有很多意義是用維多利亞時代的眼光看不到的,那正是我們要追尋的東西。
克裡夫頓·費迪曼
摘自《一生的讀書計劃》
克裡夫頓·費迪曼 約翰·S. 梅傑 著,馬駿娥 譯
譯林出版社 鳳凰壹力
可能改變你一生的世界經典閱讀指南
美國「每月讀書會」專家力作
全球暢銷50年,最新升級珍藏版
關於本書的價值,我不想多言,因為它不是魔法,不會讓你我自動變成「有教養的人」,它不會替我們解釋人生中的種種奧秘,也不會使人「幸福」——這種功效屬於牙膏、摩託車與除臭劑之類的東西,卻不屬於柏拉圖、狄更斯和海明威。但這個「計劃」會像愛情和其他能激發你深層潛能的事情一樣,使你內在的生活更有意義,也更有趣。當你重讀經典時,你對書的認識也許不會變得深刻,但是你會加深對自我的認識。
——克裡夫頓·費迪曼
對於所有尋求世界文學寶庫指南的人來說,《一生的讀書計劃》(最新升級版)都是最好的選擇,它提供了人類精神最偉大成就的入門之路。
——亞馬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