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電影最輝煌的時代

2021-02-18 虹膜

本文節選自佐藤忠男《日本電影史》(全三卷,復旦大學出版社卿雲館出品)下卷。

1930年代為止,日本的大電影公司即日活公司、松竹公司、新興公司等電影公司原則上在東京與京都都各有一家製片廠,他們在東京製作現代故事片,在京都製作古裝故事片。


創始於1942年的大映公司與創始於1951年的東映公司,也沿襲了這個形態。雖然根據電影公司與時期的不同,會出現現代片與古裝片各自佔優勢的地方或者時期,但是可以說,直到1950年代,在這些公司中兩者的勢力是勢均力敵的。除去被美軍佔領的時期,日本電影的近半數都是古裝片。

創始於1937年的東寶公司當初在東京和京都也有製片廠,可是幾年之後其京都製片廠被廢止,在東京也製作了古裝片。然而在東京,現代片成了主流,古裝片則處在次要地位。


1947年從東寶公司分裂出來的新東寶公司也僅在東京設有製片廠,並以現代片為主、古裝片為輔的原則進行了電影的製作。

1954年再次恢復了電影製作的日活公司同樣在東京的製片廠主要製作現代片,偶爾製作古裝片。就這樣,隨著沒有專門用於古裝片拍攝的京都製片廠的大電影公司的增加,古裝片在整體的電影製作部數中所佔的比例逐漸地減少了。

1950年代末期,日活公司開發了由超級明星石原裕次郎主演的現代動作片路線,培養出了類似銀幕形象的演員們並進行了現代動作片的量產,這使該公司不再需要以古裝片的形式來拍攝打鬥片了。這是因為,他們已經可以用手槍和拳腳代替刀劍來拍攝武打戲了。


石原裕次郎

60年代以後,日活公司幾乎不再製作古裝片了。

1950年代,以「古裝片王國」享譽日本電影界的是東映公司。而東映公司的主力,是京都製片廠。在東映公司京都製片廠,1963年開始流行俠義片,這使得古裝片的製作相應地減少了。即便如此,在整個60年代,還是有許多古裝大片被製作了出來。

內田吐夢導演的《宮本武藏》五部曲(1961—1965),是以往被多次搬上銀幕的、吉川英治原作的「武藏系列」的決定性版本,其中頻頻出現的打鬥場面的雄壯是無與倫比的。


《宮本武藏》(1961)

不僅如此,它還是一部明確地描寫出了不論怎樣妄圖用武士道的語言,對通過劍術的修行來提高人格的暴力哲學進行美化,終究不過是沾滿血汙、通向地獄之路而已的現實的傑作。

山下耕作導演的《關隘的彌太》(1963)與加藤泰導演的《沓掛時次郎·遊俠一匹》(1966),都是改編自長谷川伸的戲曲的股旅(流浪)主題的佳作。

在這兩部作品中,身為黑幫成員的流浪者對純潔女性所抱有的愛戀與其自身存在的自卑,被以日本畫般的畫面質感優美而細膩地描寫了出來。田坂具隆導演的《冷飯、廚娘與父親》(1965),則是一部以豐富的幽默感與哀婉的筆觸描寫出了江戶時代下級武士與貧窮工匠的生活之悲哀的佳作。

這些作品均由中村錦之助擔任主演,他在伊藤大輔導演晚年於大映公司京都製片廠拍攝的代表作《叛逆者》(1961)中,也精彩地扮演了一個作為家族犧牲者而切腹的年輕武將。


中村錦之助

他是一位出身歌舞伎名門的演員,原本是一位溫和的二枚目,卻在扮演許多通俗打鬥片中的英雄的過程中,逐漸地培養出了大將之風並成為這個時期最適合表演歌舞伎式鏗鏘頓挫的好戲的演員之一。

在東寶公司,黑澤明拍攝了《用心棒》(1961)與《椿三十郎》(1962)這兩部打鬥片,三船敏郎在兩部片中都扮演了名叫三十郎的英雄。


《用心棒》(1961)

主人公流浪武士是一位以坐姿出刀的高手,與西部片中的快槍手一樣,他總是在人們以為他才剛剛摸到刀的時候就已經打敗了對手。

對於主要製作包含著嚴肅主題和寓意的電影的黑澤明來說,這兩部影片可謂繼其處女作《姿三四郎》以來的包含打鬥與幽默元素的痛快的娛樂片,在票房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兩部影片的成功,也為普通古裝片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較之傳統古裝片明星們偏重外在優美性的打鬥,三船敏郎的打鬥要粗糙得多,速度也很快。在這種打鬥場面中,黑澤明加入根據想像所製作出來的、人的肌肉被刀砍中時的聲音,《用心棒》中野狗叼著人手臂跑的情節,《椿三十郎》的最後一個鏡頭,三船敏郎以坐姿拔刀的瞬間,從對手仲代達矢的脖子裡就噴出了一米多高的血柱那樣令人震驚的演出,均達到使殘酷程度倍增的效果。


《椿三十郎》(1962)

雖然這些大多是黑色幽默式的編排,但是當它們受到了人們的好評,殘酷風格的競爭就立刻在電影界流行了起來。在古裝片中,人頭四下亂飛,血沫則如噴泉一般噴湧。

最後,在三隅研次導演的影片《斬》(1962)中,甚至出現了人類肉體被縱向切開,分成兩段倒在月夜的河灘邊上的情節。


《斬》(1962)

豐田四郎導演的《四谷怪談》(1965)中,為了不暴露身份,死者面部的皮膚被剝去了。不過,這些編導手法都是在江戶末期的歌舞伎或人偶劇中出現過的東西,是那種世紀末式頹廢潮流的復活。

《用心棒》後來由義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進行了翻拍,變成了名為《荒野大鏢客》(1964)的義大利式西部片。而該片的成功,也促進了義大利式西部片的流行。


而義大利式西部片,比《用心棒》更加殘酷。當時,由於印第安人的自我主張,正宗美國西部片變得不再能在作品中隨意殺害印第安人。加上不得不將西部開拓史作為殘殺印第安人的歷史來進行自我批判等因素,這一切使它正在失去作為武戲的單純明快的娛樂性。

在此期間,填補了這個空白的義大利式西部片在美國受到了歡迎。而薩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導演的《日落黃沙》用超越義大利式西部片的洗鍊與沾滿鮮血的殘酷,使正宗美國西部片大放異彩並藉此擊退了義大利式西部片的攻勢,則是1969年的事了。


《日落黃沙》(1969)

1962年至1971年期間在大映公司京都製片廠拍攝了22部系列作品的、由勝新太郎主演的「座頭市物語」系列在將主人公設定成了坐姿出刀的名家這一點上來講,可以說是在《用心棒》和《椿三十郎》的影響下產生的打鬥片吧。

不過,這個系列能夠變成有趣的打鬥片,主要是因為遵循了股旅(流浪)主題的故事形式,以及坐姿出刀的名家竟然是一個盲人按摩師這種情節設定。雙目失明的座頭市雖然依靠拐杖旅行,但是那根拐杖裡卻裝著日本刀。


《用心棒》(1961)

他憑著微小的動靜察覺出敵人的襲擊,以一瞬間的動作完成拔刀並進行反擊。或許是受到中國古代武俠故事的影響,身體殘疾的豪傑經常在日本打鬥片中登場,比如失明的劍客機龍之助、獨眼獨臂的流浪武士丹下左膳、獨眼劍客柳生十兵衛、同為獨眼黑幫成員的森石松與武將伊達政宗等。

而座頭市,可謂是其中一個決定性的版本吧。勝新太郎沒有單純地將這個角色當作擁有超凡能力的男人來表演出色的劍術,他既在外表看似謙遜、內心上卻壓倒了敵人這一點上充分地表現出了幽默感,又用殘酷的孤獨感與容易親近人的一面相互交錯的複雜演技表現出了主人公作為盲人的疏遠感。


《用心棒》(1961)

雖然這個系列是由三隅研次、森一生、安田公義、田中德三、池廣一夫等眾多的導演交替著執導的,但是它卻超越了因為導演不同而造成的在個性與優劣上的差異,始終保持著一定的水準。

黑澤-三船的「三十郎系列」在美國與歐洲進行了上映,而「座頭市系列」的許多作品則在東南亞、非洲、中南美等第三世界進行了上映。與三船敏郎所扮演的三十郎在發達國家受到了歡迎形成對比,勝新太郎扮演的依靠拐杖彎著身子前行,抬頭望向敵人的座頭市則抓住了第三世界民眾的心。


《用心棒》(1961)

當「座頭市」續集的製作也隨著古裝故事片的全面衰退而結束時,在同一時期裡如同選手交替一般將人氣從第三世界擴大到發達國家的,則是超級巨星李小龍領銜的香港功夫電影。

勝新太郎是三弦曲名師之子,學過三弦曲、日本三弦等傳統表演藝術,也在歌舞伎座等著名場館進行過演出。

雖然他在1954年進入大映公司之後開始參與古裝片的演出,但是當時說到古裝片的主演明星,仍然以名為「白面」的、滿臉撲著白粉的二枚目風格的扮相來表演打鬥戲的演員為主流,像《七武士》中的三船敏郎那樣灰頭土臉、鬍子拉碴的扮相終究是個例外。


《七武士》(1954)

原本幽默豪放的他在一段時間內以這種「白面」的扮相陸續地扮演了一些不出彩的二枚目的角色。直到1960年在森一生的《不知火檢校》中出色地扮演了一位失明的無情惡棍,他的形象才突然發生了轉變。


《不知火檢校》(1960)

接下來在「惡名」系列(1960—1969)中,他將田宮二郎收作手下,變成了一個令人害怕的黑幫老大。而在「座頭市」系列中,他又完成了一個看上去非常低三下四又髒兮兮的失明旅行者其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劍客的神話式角色。這個瞬間斬殺來犯的惡棍們,繼續著駭人聽聞的大屠殺的怪物般男人,同時也有著極具魅力的一面。

這種人物性格的設定非常重要,它是狂言和歌舞伎等日本傳統戲劇的喜劇部分中重要的要素。這種魅力,是身份低微的人用謙遜的幽默感的力量,去包容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的魅力,是在面對自以為了不起的對手時,一邊表現得近乎卑躬屈膝,一邊在不知不覺中佔據上風的魅力。

從這種魅力的角度來說,勝新太郎可以說為電影帶來了傳統表演藝術中最為重要的要素。趁著這股成功的勢頭,他又主演了「兵痞」系列(1965—1972)。這個系列是描寫一個不斷地反抗長官而又倔強粗暴的士兵的喜劇。

大映古裝片最受歡迎的系列之一,是由市川雷藏主演的、1962年至1966年間製作了六部作品的《忍者》。


市川雷藏 (左)

從古裝片初期開始,忍者便是電影中一個重要的角色。過去,忍者一直作為神秘的魔法師在電影中登場。而在這個系列中,他們在合理、全新的說明下,變成了接受過特殊訓練的遊擊戰與間諜戰的戰士。他們作為戰國時代各國之間權謀術數的工具被利用,並走向悲慘的命運。

松竹京都製片廠是一家擅長拍攝以溫柔的男性打鬥明星為中心的、充滿情趣的古裝片的製片廠,但由於1950年代之後沒有培養出豪放的打鬥明星,它在商業和藝術兩方面都陷入了停滯狀態。

然而,該製片廠1962年從大船製片廠請來小林正樹導演所拍攝的《切腹》,卻成了國際知名的傑作。通過橋本忍巧妙的劇本與仲代達矢剛直的表演,武士為名譽與復仇而死的英雄般的行為在影片中被理想化了。


《切腹》(1962)

小林正樹而後在文藝製片公司「胡蘿蔔俱樂部」拍攝了影片《怪談》(1964)。該片是一部根據小泉八雲的原作所拍攝的志怪幻想電影,在這部唯美的巨作中,戶田重昌的超現實布景與武滿徹下了一番功夫的、充滿野心的音樂都十分出色。


《怪談》(1964)

為了親自為自己拍攝的「三十郎」系列所引起的古裝片日趨殘酷化的傾向踩住剎車,黑澤明擯除了打鬥元素,拍攝了描寫江戶時期公立醫院醫生們的人道主義活動的古裝巨作《紅鬍子》(1965)。


《紅鬍子》(1965)

片中,三船敏郎扮演了一位擁有出色的人格並為貧困的患者們無私地奉獻的主任醫師,加山雄三則扮演了在他的影響下,認識到了醫生真正的使命的年輕醫生。

黑澤明在這部影片中用厚重的編排,最終塑造出了自其處女作《姿三四郎》以來,就一直被反覆地描寫的理想的師徒關係,並仔細地描寫出了江戶時期下層社會人群中正直的風氣。


《紅鬍子》(1965)

稻垣浩拍攝了由三船敏郎主演的影片《風林火山》(1969)。三船敏郎在片中,威風凜凜地演繹了戰國時期甲斐武田家的名將山本勘助的一生,那是一幅華麗的戰爭畫卷。


《風林火山》(1969)

即使像這樣出現了一些引人矚目的作品,古裝片仍然在1960年代全面地發生了巨大的衰退。儘管東映公司憑藉著石井輝男導演的「德川異常性愛」系列(1968—1969)等作品,一時間通過在古裝片中加入許多拷打女人等怪誕而殘酷的性愛描寫而獲得了好評,但是這種人氣也沒有能夠維持多久。

1968年,古裝片的老字號松竹公司的京都製片廠被關閉了。1971年,受到大映公司破產的影響,曾經製作過許多古裝片傑作的大映公司京都製片廠也暫時停止了運作。

東映公司的京都製片廠仍時不時製作一些古裝片,但是東寶公司除了在尊敬黑澤明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小喬治·沃爾特·盧卡斯的積極活動下,實現了在美國大電影公司的世界發行網上映的《影子武士》之外,幾乎已經不再製作古裝片了。就這樣,專門製作古裝片的製片廠消失了。


《影子武士》(1980)

古裝片的製作之所以會急劇地減少,是因為它製作費用高昂卻不賺錢。古裝片的布景與美術都很花錢,尤其是拍攝需要準備許多盔甲、馬匹與群眾演員的戰爭題材的作品時,更是耗資巨大。哪怕僅僅是想讓對風俗的描寫顯得有一定的深度,也需要不斷投入資金才行。

這是因為,在進入了哪怕是再窮鄉僻壤的鄉下也到處是瀝青鋪制的公路,電視天線林立,古老的木造民房與鋼筋水泥的現代建築攙雜在一起的時代之後,就連選擇合適的外景地也變得困難了,一切都不得不通過手工來製作和裝飾。


《影子武士》(1980)

話雖如此,倘若在票房上能夠有相應的回報,那麼在製作方面投入金錢倒也無妨,但是在電影觀眾總數正在急劇減少的情況下,這類作品變得越來越少了。不過在必須手工製作布景這一點上來說,俠義片的情況也與古裝片相同。至少在俠義片的全盛期裡,即使人們在該類型的影片製作上投入資金,也都能在票房收入上得到回報。

但是,古裝片卻沒能維持住這種情況,最終全面地失去了人氣。那麼,正好發生在日本由於高速經濟發展而迅速地從貧困國家逐漸轉變成富裕國家的1960年代中的這種觀眾喜好的變化,真的是偶然的嗎?


《影子武士》(1980)

人們對古裝片的喜愛並不僅僅在電影中成立。1920年代為止,歌舞伎與講談、浪花曲是國民性的戲劇和說話藝術,它們的主要演出節目是一般性常識。歌舞伎在30年代已經不再是大眾性的戲劇了,而繼承它的則是以股旅(流浪)主題為主的大眾打鬥戲劇。

直到40年代為止,小劇團一直在全國各地進行這種戲劇的巡演。30年代,講談出現了大幅度的衰退,浪花曲的人氣則持續到了40年代。而繼承了這些表演內容的,是大眾小說。

當大眾小說在20年代中期開始掀起熱潮時,它幾乎就意味著取代了講談的歷史主題作品。直到後來戀愛小說和偵探小說成為大眾小說的重要領域時,歷史主題作品在大眾小說中佔據的地位才逐漸變成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而已。


《七武士》(1954)

古裝電影的衰退,是這種歷史主題作品在整體日本大眾文化中的衰退的一個環節。而在電影中,這種衰退與電影產業的急速衰退趕在一起,最終以急劇變化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不過,我們很難分辨出這種現象到底是古裝片的衰退,還是古裝片從昔日的異常興盛逐漸轉為正常的程度。這是因為除了日本,很難看到被歸類為古裝片的作品還能在哪個國家所拍攝的電影中佔據總數的一半之多。在美國,西部片就相當於古裝片。

可是,無論曾經多麼盛極一時,它終究不過是大眾電影各個分類中的一個而已。在中國,有一種叫作武俠片的電影類型非常受歡迎,但是它也沒有進行過像日本古裝片那樣大量的生產。唯有印度配合了民族音樂與舞蹈的歌舞片,才是與日本古裝片相當甚至超越了它的民族電影。


《七武士》(1954)

日本古裝片與印度的民族音樂劇電影所表現的內容如果往大了說,就是對民族文化的獨特性的自我確認。不論是日本,還是印度或其他的亞非各國,近代以後都一直與近代化即歐美化這股大潮產生著碰撞。不過,這些國家在推進現代化的同時,也保留著傳統的文化。

而這種傳統文化則在電影中以日本古裝電影、中國武俠電影、加入了神話與傳說元素的印度音樂劇的形式具體地表現出來了。可是,即便是在始終堅守著傳統文化的印度,民族音樂劇也漸漸地失去了國民性的人氣。無獨有偶,在傳統文化一度受損的中國大陸,武俠電影也曾消失殆盡,直到1980年代受到香港電影的影響才復活。


《切腹》(1962)

在近代化歐美化的過程中,日本不僅是亞非國家中的領跑者,也同時對日本固有的傳統文化和我們堅信的生活方式、生活文化、思想信條有著極其強烈的執著。

這不僅僅是因為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許多高度精煉、優秀的內容,也存在為了與西方對抗,為了與它們一樣確立一個自己的帝國主義並凌駕於其他亞洲國家之上,而過度地強調本國歷史與文化之獨特性的心理層面的原因。

這種對傳統的堅持曾經在軍國主義時期達到了巔峰,如果從古裝電影之興衰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可以認為它一直持續到了1960年代初期。而1963年至1973年間的俠義片的熱潮,也可以說是它最後的曇花一現。


《切腹》(1962)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俠義片中,人情世故和對家庭的忠誠、自我犧牲這種封建美德被異常地誇大與美化,被儀式般地進行了公式化。不僅如此,這種誇大和美化、公式化的對象還只限定於叫作黑幫的犯罪集團的道德與審美,而它們與正經普通大眾的生活是不相關的。

也就是說,它們被美化和異化,成為節日般的東西。它們從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被分離了出來,並隨著節日狂歡的終結而被忘卻。

當俠義片的熱潮退去時,日本人在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經常觀看古裝片的習慣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自身對西洋的劣等感已經淡化了。我們也可以說,日本已經不再執著於保護自己的傳統了。

本文摘自佐藤忠男的代表作《日本電影史》(三卷本),這是現存最完備、最翔實、最權威的日本電影通史,長按下方二維碼,進入虹膜專屬通道,購買本書,享受八折優惠,及獨家贈送六枚電影主題書籤。

相關焦點

  • 這位日本電影大師的逝世,也帶走了一個輝煌時代
    劍戟片始於上個世紀20年代關東大地震之後,東京一帶被地震攪得一片狼藉(宮崎駿《起風了》有提及),電影製片廠大舉西遷,其中松竹遷到蒲田,正是這些搬遷為時代劇發展提供動力。 日本時代劇主要分為三種,崇尚古典主義的歷史劇--「純粹時代劇」。
  • 為什麼90年代是國產電影最輝煌的時代?看看這幾個原因你就知道了
    老實說羊羊個人來講是一個念舊的心理,雖然對於老一點的時代和風格特別的喜歡。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中國電影。90年代的電影之路是非常輝煌的,無論你去問誰:中國電影最輝煌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只要有知道的了解的,大部分都會說是90年代。這個不是光靠嘴巴吹出來的,而是那一代的導演靠實力打出來的。
  • 香港四大天王的輝煌時代
    香港四大天王的輝煌時代86至1996年間的香港影壇,可謂是電影的十年黃金歲月,的確,在這10年中,香港影壇為觀眾締造了太多的電影佳話,留下了無數光輝璀璨的記憶。同時,在這10年中,香港娛樂圈最大的成就是捧出了以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為首的「四大天王」,並由此進入了一個異常活躍的時期。
  • 香港電影輝煌時代,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麼?
    " 香港電影 "是一個時代它站在我們最風華絕代的十字路口▲ 洪熙官 1977
  • 香港電影曾經輝煌到什麼地步?
    大家印象中香港電影曾經很發達,但究竟輝煌到什麼程度,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讓大家有個直觀點的感受。曾經香港是排在世界第二電影輸出的地方。在日本,當地電影業已高度發展,資本亦比香港充裕,日本觀眾又酷愛美國電影,香港電影只得到較少立足點,即使如此,李小龍和成龍依然在日本廣受歡迎。
  • 輝煌背後的陰影——淺析電影《公民凱恩》
    導演以小見大,用「小公民「的一生映射出「大時代」的發展時狀跟複雜內涵。雖然影片是以凱恩之死當做引線拉開了序幕,但是通過「記者」對於其人生經歷和事業發展探究,也使我們對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現狀有了一定的理解與參透。領悟了即使是片中的大人物也會有著因這個時代而產生的悲哀。
  • 香港電影當年到底有多輝煌?十大巨星排名劉德華也只能排末位
    除了韓國,在日本當時也是一樣的厲害,早年李小龍的《精武門》這種打擊侵略者的電影都賣到30億日元,《龍爭虎鬥》更是在1973年便拿到51億日元;80年代成龍開啟狂暴模式,長達10年的時間他主演的港片在日本累計票房達301億日元,期間7、8次統領當年華語片日本票房冠亞軍,《A計劃》是日本年度票房第三名(31億日元);
  • 成龍心目中唯一「大哥」,洪金寶:見證一代電影時代的輝煌與落幕
    電影時代,武打動作片的見證者,陪伴一同成長的武打明星洪金寶,已不見當初英勇善戰的青春模樣,屬於80、90年代回憶的國民明星,洪金寶,這位見證武打電影時代的輝煌與落幕。而這也是許久未露面的洪金寶最新狀況,從樣貌上看,68歲的洪金寶明顯上輸給70歲譚詠麟。
  • 這些叫奶奶的女明星,用美貌驚豔了整個日本昭和時代
    時光匆匆過境,每每回顧八九十年代的港片,便不禁想起《雙城記》中的一句話:「這是一個最繁榮的時代,這是一個最蕭條的時代。」      時光帶走了你的容顏、卻帶不走一顰一笑留在人心的影響印象。小學五年級開始登臺演出,高中時代就拍攝了20部青春片。2014年,日本雜誌《周刊大眾》舉辦「最美女星」活動,69歲的吉永小百合芳華不老,榮登冠軍。    曾就讀於山脅學園短期大學英文科,打工時因被導演相中,遂退學成為一名女演員。是80年代早稻田大學投票人氣第一的女優。    日本殿堂級女演員!50年代,整個日本最想娶進門的明星!
  • 砥礪五年 | 輝煌時代的忠實紀錄
    這五年,我國紀錄片數量質量均大幅提升,掀起一波波收視熱潮,社會影響力、美譽度不斷增強。 據《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我國紀錄片全行業投入達34.7億元,經營收入超過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12%。其中,上映紀錄片電影11部,票房7795萬元、同比增長146%。
  • 『鎌倉幕府』最後的輝煌:鎌倉時代的日本刀
    後鳥羽天皇本身也是一位實力不俗的刀工,他親自製作的日本刀被稱作「菊御鍛」 。鎌倉時代中期,由於重視使用性的結果,刀幅寬,整體寬窄變化小。刀首部為豬首切先,風格為剛健堅硬為主。此時短刀製作開始繁榮。鎌倉時代末期,兩次元軍入侵以及原有政治體制的崩潰帶來的社會大動亂,使得制刀業繁榮。這個時期的日本刀比鎌倉中期風格更加豪放。繼承和發揚了刀幅廣,刀體寬窄變化小的特點,切先也更長了。
  • 香港紅館,見證了樂壇最紅的歌星,見證了樂壇最輝煌的時代…
    這座外型猶如鑽石的建築,在港樂最為輝煌的80年代,見證了最走紅的歌手,最瘋狂的歌迷。畢竟,在那個時代,只有最頂尖的巨星才能唱到紅館,唱到紅館還不算,還要比誰唱的場次更多。可以說,整個90年代,「四大天王」的地位無人可及,他們的到來,帶領著香港樂壇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並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整個90年代,也是香港樂隊組合開始興起的年代。1991年,紅透半邊天的Beyond樂隊第一次登上紅館的舞臺,獻上「生命接觸演唱會」,也正是因為這場演唱會,讓Beyond獲得了前往日本發展的機會。
  •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電影推薦
    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有很多,這次給大家推薦幾部小十郎看過的日本戰國時代題材的電影:關原之戰 (
  • 維多利亞不僅有秘密,還有一個輝煌的時代
    小編在之前的內容講過,17世紀的荷蘭被稱為「黃金時代」,相應的,英國的輝煌時期則稱之為「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 1837-1901)。19世紀的英國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達到了空前的盛況,而18歲的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Alexandrina Victoria,1819—1901)就是在這個時期繼承了王位。
  • 喜歡曼聯10年在這十年裡見證了輝煌的時代也見過了...
    喜歡曼聯10年在這十年裡見證了輝煌的時代也見過了曼聯落魄的時代,自從弗爵爺退役之後曼聯就沒有得過英超冠軍?在這裡或許個人覺得問題不只是主教練,當索帥上任後我真的非常開心。我知道今晚這一場比賽讓我們看的很氣憤,但是氣憤也總該不能改變不了今晚的結局曼聯是全世界最大的俱樂部之一,而當上曼聯的主教練估計是全世界最難的職位了,希望你們要相信索帥因為我相信曼聯雖然問題很多但是能看的出已經走出了正確的軌道,我們需要等待需要相信索帥不為別的因為我們的血液裡留的是曼聯的血液。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年曼聯最終會站在屬於自己的頂峰。
  • 《信條》男主角認為,這部電影讓他度過了職業生涯,最輝煌的一天
    ,最輝煌的一天。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條》電影中,我們見到了經常與克里斯多福·諾蘭合作的演員麥可·凱恩。這位男演員,自從在2005年的《蝙蝠俠》電影中登場以來,他幾乎出現在了諾蘭的每一部電影當中,這讓他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 為什麼《帝國時代3》難以重現《帝國時代2》的輝煌?
    《帝國時代3》不受帝國玩家待見是有理由的。回到遙遠的十五年前,時間來到2005年,《帝國時代3》發布。這並不是一部圈錢的作品,相反,這是一部畫質和玩法都極具創新的誠意之作。對於一款RTS類遊戲來說,畫質的提升和玩法的創新,是世代更迭中最重要的部分:遊戲足夠耐玩,畫面足夠耐看。但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 他是中國譯製片教父,沒有他就沒有上海譯製片廠的輝煌時代
    上海老底子中國知名配音演員有邱嶽峰、童自榮、曹雷、劉廣寧、畢克等人,除了已經去世的邱嶽峰和畢克,不管是曹雷、劉廣寧還是童自榮以及上譯廠元老蘇秀,他們都持有同一個觀點,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當年的輝煌不光是某一個或某幾個配音演員帶來的,這所有的一切榮譽最大的功臣就是老廠長—
  • 陰暗的錄像廳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輝煌!
    香港電影與錄像廳有種奇妙的共通依存關係。雖然錄像廳放港片算盜版,可今天絕大多數港片粉,都是由錄像廳培養出來的。錄像廳最火的時候,也是香港電影最火的時候,等錄像廳敗下陣來,香港電影也結束了最後一個盛世年華。
  • 嘉禾的不朽三十年,也是香港電影的輝煌三十年
    熟悉的是這個由四塊金磚堆砌而成的片頭LOGO,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個名字跟香港電影最輝煌的三十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01嘉禾抹不去的邵氏影子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新聞系的鄒文懷來到香港,做了一段記者工作後,於1957年加入邵氏兄弟擔任宣傳經理,由於在任職期間的優異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