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努力就能脫貧嗎?推薦幾部刷新你對貧窮和底層認知的紀錄片

2020-09-29 滄州市魔筷直播基地

這四部紀錄片運用的手法真實而平淡,用影像告訴你,這不是魔幻現實 這 就是現實 。或許,這幾部紀錄片中猛然發現,這,不就是我嗎?


《日本窮忙族》


這個紀錄片聚焦在「窮忙族」身上。所謂窮忙族是指雖然有工作,但生活水平卻處於生活保護水平線以下的人們。生活在保護水準以下的家庭,約佔日本家庭總數的十分之一。據認為有400萬戶或者更多。應該如何看待窮忙族問題,採取怎樣的對策。

這不記錄片說是窮忙族即使努力工作,也無法擺脫窮困生活的嚴酷現實。



人生七年






本部紀錄片是導演麥可·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拍攝的紀錄片系列的第一部。麥可·艾普特在1964年為英國BBC電視臺拍攝了紀錄片《7 Up》,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此後每隔七年,艾普特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人生的輪迴從這十四個七歲的孩子真實生活開始,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寫滿對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歲看老」,在這童言無忌的問與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Up Series誕生於1964年,之後每七年拍攝一次,選取了14位主人公。導演Michael Apted自己出生於1941年,當這部紀錄片在64年首拍時,他還只是個助手,而後來則成為核心導演。七年、又七年,一部部拍下來,他自己也在電影電視圈中不斷積累著豐富的經驗。作為英國左翼思想的知識分子代表,他從英國到美國,從電視到電影,不斷探索表達著自己對政治、對倫理、對人生命運的思考。他不但成為知名導演(曾導《007:黑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而且在03年被選為美國導演工會的主席。

就在這一部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導演也發現自己從開拍時試圖映照英國階級社會狀況的政治動機,演變成一個命運的沉思者(一個「存在主義者」)。而激發這部影片靈感的耶穌會格言"Give me a child until he is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類似中國格言中的「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最新一集是2012年上映的人生七年8 56 Up (2012),現在是 人生七年9 63 up (2019)

窮富翁大作戰





《窮富翁大作戰系列》(英語:Rich Mate Poor Mate Series)由香港電臺公共事務組製作,是一個探討香港結構性貧窮及貧富懸殊問題的真人實境秀節目。由多位來自較富裕家庭、擁有高學歷或成功經驗的香港人,在節目中體驗香港基層人士的日常生活。參加者將與基層人士 同住多日,或嘗試露宿街頭,並親身參與低收入或厭惡性工作如倒垃圾等,以體驗基層人士生活。過程中參加者手上只會有很少的現金。

目前一共拍攝了三部,2009、2011、2013年,節目組特意找了一些中上層人士,對於他們來說,在努力、眼界和技能都存在的情況下,一旦面臨露宿街頭、幹低收入的工作,進入低層之後,也不比別人強到哪去,也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三和人才市場》









中國深圳郊外的龍華新區,有一處大型職業介紹所「三和人才市場」。

周圍小巷內,殘破建築物林立,廉價網吧、旅館、雜貨店等百餘家店鋪鱗次櫛比。眾多年輕人或在網吧內瞌睡,或露宿街頭。

這部記錄片也是NHK拍,B站應該能找到資源,強烈推薦觀看。

這裡面一共提到四部記錄片,其中 NHK 的三部分,優酷上能找到。人生七年和 窮富翁大作戰系列 第一輯 在騰訊視頻上能找到,或者在 B站也能搜到資源。

特別是後三部,沒看過的,一定要找時間去看一下,真正能改變你對貧窮的認知。


相關焦點

  • 靠努力就能脫貧嗎?推薦幾部刷新你對貧窮和底層認知的紀錄片
    這四部紀錄片運用的手法真實而平淡,用影像告訴你,這不是魔幻現實 這 就是現實 。或許,這幾部紀錄片中猛然發現,這,不就是我嗎? 這不記錄片說是窮忙族即使努力工作,也無法擺脫窮困生活的嚴酷現實。
  • 香港紀錄片折射社會底層命運,貧窮與宿命能否被逾越?
    紀錄片《子非魚》的橫空出世,為它年輕的創作者捧回了若干座獎盃,看過紀錄片以後,人們唏噓著、感慨著,因為這是極其少見的以孩童視角觀察貧窮的影片。一群小學三年級的香港底層孩子出現在片中,描繪著他們的故事與生活,透過孩子的眼睛,能看到遠非個人所能控制的社會圖景。可所有人都秉持的那份希望——「教育改變命運」,又真如口號中那般輕易嗎?
  • 紀錄片推薦║《為什麼貧窮?》之《出路》
    近期好像沒有什麼有趣的電影,新上映的幾部,也並不喜歡於是找來幾部不錯的紀錄片相比較大熱的央視文物和BBC非物遺產,我更偏向於小眾到關心公民與社會的話題
  • 推薦紀錄片《為什麼貧窮》
    《出路》,最後是《窮人的銀行家》,和孩子們深入探討和分析,什麼是貧窮,什麼是富有?是什麼造成了貧窮?公平和公正,如何是「授之以漁」,我們能做什麼?這兩天在看紀錄片《為什麼貧窮》,真的很棒,覆蓋的面特別廣,從遠古時代,早期文明,到中世紀殖民時代,再到工業革命,南印度饑荒,1930年的南非,中國的大躍進,非洲加納的援助……本來是比較沉重的主題,但是他用動畫表現,穿越為主人公的形式,所以還挺有趣的。
  • 這部紀錄片告訴你,貧窮被遺傳,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這三個原因
    這種錯誤的認知其實已經限制了孩子其他的發展空間,所以很難走出貧窮。 訴苦式教育:讓孩子背負壓力內疚 在《父親》這部紀錄片裡面,韓培印也經常向兒子訴苦,告訴兒子自己為了讓他得到更好的教育付出了很多,韓培印也確實是砸鍋賣鐵讓兒子成為一個大學生。
  • 紀錄片|《為什麼貧窮》
    因為城市和農村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農村的孩子如果想走出農村,擺在他們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為什麼貧窮》是由8個紀錄片組成的談論貧窮的系列紀錄片,2012年11月起在70多家電視臺全球播出 (中國臺灣PTS和香港RTHK均加入播出,大陸至今還未在電視臺播放),觀看人數達5億人。
  • 蘋果手機不送充電頭爭議大:你有怎樣的思維,決定你有怎樣的命運
    現在網際網路信息這麼發達,想要改掉「窮人思維」,不是只要上上網就能搜到文章、電子書、課程了嗎? 還真不是。 有一句話是「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的錢。」
  • 在香港,窮人不是靠努力就能翻身的
    G2000 在節目中億萬富豪田北辰將體驗底層百姓的生活,做清潔工,每天只有幾十元零用錢。節目開頭,田北辰樂觀地說:「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淘汰了很多弱者。只要你有鬥志,弱者亦可以變強者。」倒垃圾、掃街對於他來說並不容易,所有工具和垃圾全要全靠勞力運送,原本要在八點半之前清理完十幾個垃圾桶,但是過了大半個鐘頭,他才清理完了兩個。
  • 貧窮,並不是你無法想像的絕望
    有人說,如果你生活社會在底層,就算每天忙到吐血,依舊翻不了身。也有人說,總有人無論多努力也跳不出貧窮圈,這就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脫貧對於一個人來說,依然有路可循:起始于格局,決定於選擇,關鍵在努力。1.脫貧,起始于格局《窮爸爸富爸爸》裡,有個故事。
  • 紀錄片:為什麼貧窮?
    今日推薦 紀錄片:為什麼貧窮?
  • 看這部走心又極致的動物諜戰片刷新你對大自然的認知
    冰河解凍,萬物復甦彩蝶紛飛,狗熊撒歡,春暖花開……還記得《動物世界》中的這段臺詞嗎?
  • 豆瓣9.1,這部BBC紀錄片會刷新孩子對世界和美的認知
    ,其實只是整個世界的一小部分嗎?今天,朵朵想給大家推薦一部豆瓣評分9.1的BBC的「老片子」,雖然首播是在7年前,但是裡面的技術可一點都不老~高速攝影、紫外&紅外攝影、顯微攝影……這些頂尖科技將刷新你對世界的認知!
  • 什麼是貧窮陷阱,我們該如何靠自己擺脫?
    但真的是這樣嗎?在早期,倫敦曾做過相關實驗,結果證明,大部分窮人更願意努力賺錢,但仍然無法擺脫貧困。正如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巴希.巴納吉和艾絲特.杜芙若認為的,貧困就像個陷阱,掉入其中的人往往很難擺脫出來。
  • 韓國電影:高分紀錄片直擊內心,你看過幾部
    韓國電影質量高的很多,其中不乏高分紀錄片!今天為大家介紹5部韓國高分記錄片,直擊內心。不知道你看過幾部呢!這部影片是「眼淚」的第三集,其他兩部分別是《亞馬孫的眼淚》和《北極的眼淚》,整部影片想我們展示了我們想不到的非洲,我們不知道的非洲故事與角落。喜歡觀看紀錄片的朋友可以三部連看,全方位的了解創作團隊的靈魂所在,本片是在2011年MBC上播出的,也是震撼心靈的紀錄片。四《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豆瓣評分9.1。
  • 寒假充電站 | 這幾部高分紀錄片帶你打開一扇奇妙世界之門
    正值寒假,小編為各位大家推薦幾部中國人文歷史紀錄片,在保證專業性的同時,又不乏故事性和趣味性,甚至還有不少大膽又充滿創意的嘗試,一起去看看吧↓↓2018年,這部國產紀錄片問世以來,好評如潮,每一集只有短短的5分鐘,這在傳統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中簡直是不可思議。
  • 美國底層單親媽媽的回憶錄:是乘風破浪還是爛在泥沼裡?
    《女傭的故事》是一位美國底層單親媽媽的回憶錄,作者史蒂芬妮·蘭德近兩年在美國文學界聲名鵲起。在某些方面,她很像《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甚至更慘。她是單親媽媽、清潔工、社會救助對象,她自小就想成為作家。在逃離家暴的男友時,身無分文的她只能和九個月大的女兒躲進收容所,並利用各種不同名目的社會福利津貼勉強度日。
  • 後悔,這幾部超9分國產紀錄片現在才推薦
    五一假期,我小外甥來我家玩,和叮噹兩個神獸剛見面膩歪的不行,相處兩三天後就開始鬧鬧哄哄有衝突了。作為帶娃老司機,想讓孩子們安靜下來的方法也很多,看動畫看紀錄片就是一種。小侄子正處於對中國歷史感興趣的階段。我去豆瓣扒了下這類型的紀錄片,找了幾部評分很高、講中國歷史和文化的。
  • 貓叔2015年度十佳電視紀錄片
  • BBC紀錄片《出路:為什麼貧窮?》關於中國教育
    享譽國際的紀錄片導演們,以「為什麼貧窮」為共同題目,拍攝了每集一小時共八集的紀錄片,讓世界共同思考貧窮問題,探討全球10億赤貧人口的過去與未來,尤其是探討中國讀書致貧的第八集 值得關注。拍攝意義組織這個系列的是非盈利組織Steps International,總部設在丹麥,該組織的目的是委託拍攝並製作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紀錄片,《為什麼貧窮》是最新的一部。Steps International希望用影片刺激大眾討論貧窮問題,計劃共同發起人還有英國廣播公司(BBC)和丹麥廣播公司(DR),這兩家電視臺也是本計劃的主要合作夥伴和推動者。
  • 5部紀錄片,構建你對時尚行業的認知
    這篇給大家推薦幾部精選的時尚紀錄片,當中一些紀錄片有關設計師的成名之路,有些揭露時尚幕後工作者的心血還有行業背後種種的話題。這一部紀錄片是由Diana的孫媳婦Lisa Immordino Vreeland籌策的,透過一些Diana的訪談片段,時尚工作者的受訪和豐富的媒材將這位魔鬼時尚教主的一生完整的重塑並展現出來。整部紀錄片會讓你對這位時尚編輯的背景和職業有更深入的認知。Diana的言語犀利,總是大膽自信,她稱自己不只是個時尚編輯更是獨一無二的時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