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說的就是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人以文章齊名,扭轉齊梁綺靡文風,開創盛唐恢宏氣象,於當時文壇,功勳卓著。
王勃作為四傑之首,其詩文俱佳,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存有《王子安集》。「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就是出自他的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已成千古名句,廣為傳頌。而王勃最為人所津津樂道,千百年來傳為佳話的,就是他在滕王閣中即席所賦的《滕王閣序》。
在這篇後無來者的駢文末尾,王勃寫到「臨別贈懷,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在《滕王閣序》中這樣記載了當時寫這首詩的情況。這首詩附於《滕王閣序》之後,「四韻俱成」指的就是這首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歌開篇寫景,直接點題。一個「臨」字,寫出了滕王閣的居高之勢。第二句由眼前之盛宴遙想到當年滕王「佩玉鳴鸞」舉行奢華盛宴的情景。一個「罷」字,讓人悲從中來,充滿了盛衰無常的惆悵。三、四句,詩人運用誇張和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滕王閣曾經的豪華繁盛,如今的冷落寂寞。第五句,詩人筆鋒一轉,由空間轉入到時間。「悠悠」二字指明了時間之漫長。第六句就很自然地發出了星移鬥轉,世事變幻的慨嘆。最後兩句,詩人提出疑問,以景作答,以「今何在」與「空自流」相呼應,似答非答,引人深思。更進一步生發出人生盛衰無常,而宇宙永恆的感慨。
全詩以凝練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文的內容。無論是在詩詞內涵上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都屬上上之作。與《滕王閣序》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只是由於序文的影響太大,掩蓋了這首詩的藝術價值。以至於很多讀者,只知道《滕王閣序》而不知曉《滕王閣》詩。
所以,以王勃「四傑」之首的才情,和這首詩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價值,此詩單獨放在唐詩裡面比較的話,應當也算得上是上乘佳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