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的電影,連個「美國鬼子」都不敢說嗎

2020-11-05 生活眼球

昨晚去看了電影《金剛川》,然後回家特意又看了1964年拍的電影《英雄兒女》。

對比了一下,覺得挺神奇。

《金剛川》描寫的是1953年7月的事情,志願軍軍容整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跟《八佰》裡的國軍某些形象有一拼。

可惜,同樣跟《八佰》一樣,連個哨兵都沒有。

小編不禁想,是不是編劇對哨兵有啥誤解?

就算按我同事說的,《八佰》裡的情節是事實。

那餃子想說,國軍被日本鬼子打那樣一點都不冤。

就算部隊補充八百回兵源,也不能連哨兵都不布置,讓鬼子多次大規模潛入吧?

這樣的部隊不打敗仗都沒天理了。

抗日時期,老百姓為對付日本侵略者,每個村的山坡上都有一顆消息樹,最先看到日本鬼子的哨兵就把樹放倒,其他看到的村民就可以及時準備應對。消息樹其實就是一種傳遞信息的工具。由於樹比較高,容易看清,而且比起煙火不容易被敵人發現,,也不需浪費時間點火。情況穩定後可以把樹重新立起,反覆使用。在人民戰爭中曾被廣泛應用。

抗日戰爭時期,咱們的遊擊隊甚至各村莊都知道遠程放哨,甚至不惜做個消息樹,鬼子一來就推倒樹幹報警,群眾好迅速轉移。

咋到了正規軍那裡,還不如土八路和老農民?

再往前幾百幾千年,還有烽火傳訊呢?

咋到了現代還越活越迴旋?

這次《金剛川》也是這樣,戰爭都打了好幾年了,軍隊都在那準備過橋,都讓人家一天炸好幾回了,還不知道布置哨兵?

現場軍官是不是腦袋有蟲子?

包括來了飛機要隱蔽,那個班長非得轉過來肚皮朝上,這是啥操作?

因為在樹林裡飛機看不見?那就幹站著得了唄?

再說高射炮那點事,這裡表現的就是一個師就幾門炮,然後修理的借人的,反正就剩下兩門了,咱不知道當時軍隊啥配置。


但是,看《英雄兒女》裡邊,一開始就是卡車拉著高射炮一走一咕咚,掩護部隊前進,一點沒有缺炮少彈的感覺。

包括後來轉運傷員回國的火車上,至少還看到一門高射炮作為防空火力,怎麼到了1953年的《金剛川》咋就那麼缺呢?

哪位能給指教一下是劇情需要,還是事實如此?

再回到標題,電影中只要提到美軍基本就是「美國人」,而不是當時軍隊的基本用詞「美國鬼子」,好像連「美國兵」都沒用過。

也許是文明拍電影?

小編又翻看了《英雄兒女》,裡邊提到美軍時也只是有幾次用到了「美國鬼子」的說法,那時候,咱們跟老美關係可不咋滴,但是電影也沒有一味謾罵,只是在適當語境中符合當時的通用說法。

那麼,小編不禁想問,在一部抗美援朝的電影中,尤其是老特恨不得掐死咱們的時候,臺詞裡連個「美國鬼子」都不敢說,這說明了什麼?

而且,回看《英雄兒女》中王主任對王芳說的那句話,小編覺得很有高度。

王主任說,你寫歌唱歌是為了什麼,為的是讓大家陪著你掉幾點眼淚嗎?

宣傳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宣傳的方向到底是什麼?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真的把美國人打到,連電影都不敢拍?事實並非如此
    提到抗美援朝戰爭,有這樣一個說法,這場戰爭,在美國人的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於是在戰爭之後美國的電影創作中,有二戰、內戰、越戰的題材,就是沒有關於抗美援朝戰爭的題材,這個說法是真實的嗎
  • 中國抗美援朝一戰把美國人打到連電影都不敢拍,這是真的嗎?
    無論是荷爾蒙爆棚的戰鬥場面,還是引人入勝的戰術運用,都讓人沉迷其中無可自拔。大家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就曾挑起過多場戰役。無論是越南戰爭,還是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都有其相應題材的影視作品。對此,有人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美國很少拍攝與韓戰有關的電影呢?難道真如網友所言,中國抗美援朝一戰把美國人打到連電影都不敢拍了嗎?
  • 美國連拍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都不敢?我們需要了解真相!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一場境外作戰,其實主要還是因為一開始只是在朝鮮半島上發生了一場內戰,然而卻因為美國的橫插一槓,生生變成了多國混戰。中國剛開始的時候嚴厲警告過美國,不要跨過我國的鴨綠江,但是可能因為美國始終都覺得中國的實力不夠,即便真的跨了過去中國也不敢出兵,基於這種想法,美國完全沒有理會中國的警告,一直肆意妄為。面對美國的惡劣行為,加上擔心朝鮮被拿下之後我國唇亡齒寒,中國毅然決然地發動了抗美援朝戰爭。
  • 抗美援朝戰爭,美國真的被打到連電影都不敢拍?事實不是如此
    然而二戰結束後的那段時期,並非如此,當時的美國在二戰期間嘗到了戰爭的甜頭,其他國家無法對其形成核威脅,而當時的美國又肆無忌憚地介入韓戰,中國對此十分清楚,一旦美國將朝鮮半島納入自己的管制範圍內,我國東北邊境便會成為美國進行擴張的又一開口,於是中國便組建志願軍援助北朝鮮軍隊。
  • 抗美援朝戰爭,中國把美國打到相關電影都不敢拍?事實是怎樣?
    不少朋友都十分熱愛美國大片,震撼的特效、跌宕起伏的劇情總是能夠給自己帶來絕佳的視聽效果。但是,很多朋友可能都有一個發現,那就是美國似乎並不是很願意以曾經與中國之間進行的戰爭為題材拍攝影視作品,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甚至傳出了類似「抗美援朝戰爭把美國人打出了陰影,他們覺得恥辱才不拍電影」的說法,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我們要知道的事,拍電影其實也是要看收益的 ,如果這個題材觀眾不是很感興趣,那麼自己拍出來很有可能會虧本,吃力不討好,自然而然也就不願意拍了。
  • 抗美援朝,真的將美國人打得電影不敢拍,書上不敢寫,不願紀念?
    【千古浪】抗美援朝一戰是中國軍隊的驕傲,讓全世界認清了中國軍隊的真正實力。對於美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無疑是美國軍隊的「滑鐵盧」,是美國軍隊歷史上的不光彩事件。
  • 韓戰時,中國志願軍把美國打得連連電影都不敢拍,是這樣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周邊都面臨著巨大的國防壓力,尤其是在朝鮮半島上,美軍及其盟友磨刀霍霍,已經將戰火燃燒到中國邊境,還聲稱將會用核武器攻擊中國
  • 也來說說《金剛川》和抗美援朝
    《金剛川》看完,用李成儒的三如話來說真的是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我自己再加一個言之無物。對電影有多期待就真的有多失望。不吐不快 首先我非常期待這部電影,抗美援朝相關電影電視非常少,看多了太多手撕鬼子,非常想看看抗美援朝大電影,結果除了最後段有點爆發和前段鄧超的一點江西話搞笑,實在沒啥東西,有點借鑑《敦刻爾克》的意思,但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大概說的就是這個,莫名其妙的鏡頭重複,敘事連貫性不強,生怕觀眾看不明白,加上大段文字來說明,觀眾來看的是電影,不是PPT,很奇怪,而且還配上英文,怕國外觀眾看不懂還是準備去國外上映
  • 最冷的槍:抗美援朝狙擊之神,32天,436發子彈擊斃214名美國兵
    》即將上映之際,10月7日,網上傳出消息:又一部抗美援朝電影、張藝謀執導的新片《最冷的槍》在廣電總局備案立項,影片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槍法過人,成功擊敗美軍的故事。說實話,近十年來,「國師」張藝謀的電影是越發難看了,既沒有正能量,又沒有開創性的影片。而抗美援朝絕對是正能量。我是燕雙鷹,我賭你的槍裡沒有子彈《最冷的槍》講述的是一名抗美援朝狙擊手的故事,他原型名為張桃芳,是中國神級狙擊手,當年在甘嶺以436發子彈,32天內擊斃了214名美國兵,被譽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世界十大狙擊手都有誰?
  • 電影《金剛川》借勢抗美援朝紀念日,拍成抗韓援朝割韭菜
    離這個莊嚴肅穆的日子不遠了,還有不到10天。已經炒得火騰的相關題材電影《金剛川》在那天上映。一看介紹,《金剛川》,抗美援朝電影。由管虎、郭帆、路陽執導,主要演員吳京 、 張譯、鄧超 、杜江等。電影以工兵連長張振智為原型,以中韓軍隊較量之金城反擊戰為背景。「金剛川」是個地名,1951年11月,韓6師在這裡擊敗了志願軍68軍,佔領了金剛川以南地區,所以1953年收復失地,頗有一雪前恥的味道。
  • 抗美援朝上的「冰雕連」,3個連隊寧凍死也不撤退,美軍脫帽致敬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這樣一個連隊,他們被稱為「冰雕連」。而這個寧願凍死也堅決不撤退的冰雕連,受到了敵軍的致敬。他們堅韌不拔的抗戰態度,打動了所有人,包括美軍。根據資料顯示,當時第九兵團的某部六連與其他兩個連隊接受了堅守死鷹嶺的任務,為了完美地完成任務,連隊的士兵在天寒地凍中待了一個晚上,甚至都不敢生火取暖,怕引起美軍的注意。當時的戰況對我國有些不利,而埋伏美軍則是我國能夠想到最好的打擊敵軍的方法了。所以連隊身上背負的使命十分沉重。
  • 或許《金剛川》有些瑕疵,但志願軍的故事,連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有一種電影,從來不害怕劇透,那就是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這類電影的結局,只要了解歷史都知道,而且在改編上也不用過度加入個人藝術風格,只要不大刀闊斧即可。《金剛川》就是這樣的電影,只是兩個月趕工後的成品,有些瑕疵,但是志願軍的故事卻值得萬古流芳。
  • 抗美援朝電影今不如昔
    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怎麼能缺席?所謂「慢工出細活」,「趕工出粗活」,趕工出不了精品。《金剛川》缺乏劇本打磨,情節嚴重拖沓,場景重複太多,段落邏輯存疑,過於浪漫主義……問題一蘿筐。一個工兵連,兩個炮位,一個通訊班,三架飛機,一晚上的事情,換三個角度來說,沒有太多懸念,未免太囉嗦太單薄了。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中國軍人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佬什麼叫...
    「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沒有人是金剛之軀,一位位志願軍用生命築起了人橋,築起了我們的祖國,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電影 《金剛川》。 歷史上的韓戰空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僅有不到三百架飛機,飛行員平均飛行時間不超過15小時,毫無空戰經驗,美軍擁有15個空軍聯隊作戰飛機,一千二百多架,大部分飛行員都參加過二戰,飛行時間更是在一千小時以上,經驗豐富,可謂是世界頭號空中強敵。
  • 抗美援朝70周年《金剛川》拍的卻是打韓軍,導演這麼怕美國人?
    我同時也給這部電影0分!因為作為一部抗美援朝電影,它可以10分;但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這部電影只能0分!拍一個打韓國軍隊,是體現不出來的。韓軍雖然在戰爭中也有亮點,但絕大多數情況都是被志願軍無情碾壓。用一支整天被志願軍暴揍的軍隊來體現志願軍的「勇氣和犧牲」,合適?
  • 《鬼子來了》這部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
    《鬼子來了》:我們自私,我們善良,我們是人民!這部電影討論的人已經夠多了,討論得太多的電影,已經用不著作什麼簡介。它雖然沒有公映,但絕大多數影迷都已經看過。也就是說,電影審查局被網絡和盜版架空了。這真是個可悲的事實。
  • 抗美援朝老電影請不到美國演員?多種辦法來扮演
    抗美援朝老電影拍攝時間早,那時候幾乎請不到美國演員,但是並非沒有辦法。
  • 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這個電影,只能得0分
    因為作為一部抗美援朝電影,它可以10分;但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這部電影只能0分!能打出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能體現先輩的英勇無畏?更不要說還是弱雞韓軍中不入流的第3師團了。導演要拍個打第6師團,我倒不吐槽了,因為這支部隊非常強。可第3師團算什麼東西,在志願軍面前就是垃圾。所以,我就非常想不通了,這麼重要的紀念,拍個電影打韓國軍隊幹什麼?難道志願軍打不過美軍,所以只能拍打韓軍的?
  • 今天,向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致敬!
    他作為雷達團的一員,基本都是在夜裡作戰,曾在一次戰役中參與炸毀美國一架大飛機,榮立三等功,1953年回國,後到中鐵山橋工作。>在談到抗美援朝期間在戰火中搶修鴨綠江大橋時,91歲的鄭國君嗓音沙啞地說:「美國鬼子很猖狂,集中90多架飛機輪番轟炸,大橋的朝鮮一段徹底炸沒了,成了斷橋。
  • 現代軍隊穿越到古代,鬼子的三八大蓋連燒火棍都算不上
    越來越多的穿越劇使觀眾眼花繚亂,甚至有部分吃瓜群眾信以為真而遭詐騙,本期就給大家講講小編印象最深的三部穿越電影!首先是美國拍的一部穿越電影名叫《碧血長天》,影片大致講述了一艘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突然遭遇不明風暴,而為卷進時空漩渦,被送回了1941年12月7日,正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日子,面對這樣的國讎家恨,航空母艦的艦長卻選擇袖手旁觀,理由也非常充分,我們不能改變歷史,這會引起時間悖論,到時候能不能回去都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