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中的「敕令」和「急急如律令」是指什麼意思?很少人知道

2021-01-09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道教經文、符咒,乃至令牌上或者法師行儀中,經常出現「敕令」的字樣。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chì lìng,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詞典上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敕令」一詞用於道教文書時,借鑑了這一層含義。不過,道教「敕令」發出的主體,不再是民間的帝王,而是尊奉的道教最高三位尊神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分別是玉清聖境元始天尊、上清真境靈寶天尊(玉宸大道君)、太清仙境道德天尊,有這兩層含義,一是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下達的法旨聖諭,作名詞用;二是符籙法篆書寫的命令,作動詞用。

舉例示範

(1).誡令;命令。《漢書·韋玄成傳》:「初,玄成兄弘為太常丞,職奉宗廟,典諸陵邑,煩劇多罪過。父 賢以弘當為嗣,故敕令自免。」 顏師古註:「恐其有罪見黜,妨為繼嗣,故令以病去官也。」《後漢書·王龔傳》:「今旦聞下太尉王公勅令自實;未審其事深淺何如?」一本作「勑令」。《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 袞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德忝寵,大命將盡。吾既好儉,而聖朝著終誥之制,為天下法。吾氣絕之日,自殯及葬,務奉詔書。』」

(2).皇帝的詔令。詔書。《宋史·哲宗紀二》:「 章惇等進《新修敕令式》,惇讀於帝前,其間有元豐所無而用元祐敕令修立者,帝曰:『 元祐亦有可取乎?』」

有「敕令」字樣的令牌

「敕令」常出現在經文、符咒,令牌和法師內秘中,結合法師的行儀之功,以天尊之神力招神遣將,祛壓邪祟,可謂「神威赫赫」的特定之詞。不過,世人不可隨便稱念這一詞,以免冒犯仙真之過。

「急急如律令」是指什麼意思?

在很多古裝玄幻影視劇中,如果碰到有道長行法的橋段,在法事關鍵時,扮演道長的演員們通常都會有句臺詞——急急如律令,然後頃刻間,雷鳴電閃,神靈顯威。

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現實中,道長們進行科儀法事活動時,也時常會說一句「急急如律令」,那這句咒語到底什麼意思呢?

咒語的形式,較客氣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裡--急急如律令」等咒語。

法師或道士在為人進行各類的祭改補運法術;在這些法術之中,有一類型的法術就叫做「呼名法術」。

道教符咒經常以急急如律令一語結尾。這有兩種解釋。漢代公文常用「如律令」字樣,表示同法律一樣須迅速執行。符咒仿效,也是令鬼神迅速執行的意思。另一種解釋說「律令」是鬼神名,能行走如飛。「急急如律令」表示要如「律令」一樣迅速。《土風錄》云:「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

一種說法是:周朝時候一個人名字叫律令,據說他跑得極快,所以死後做了雷公的部屬。「急急如律令」,表示要如「律令」一樣迅速。《土風錄》曰:「令,音伶,律令,雷部神名,善走,用之欲其速。」《三教搜神大全》曰:「雷部有神名曰健兒,善走,與雷相疾速。」《搜神記》曰:「律令,周穆王時人,善走,死為雷部小鬼。」

另外一種更被普遍接受的說法則是這樣講的:因為漢代道教興盛,而漢代的詔書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語,意思就是下屬要嚴格按照法令執行,在語氣上有違律必究的意味。

祖天師張道陵曾官拜巴郡江州令,便將官府公文寫法移至道教靖治,用以召神劾鬼,所以在道教經文、道書中經常可以看到「急急如律令」、「一如律令」等語句,最常見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還在後面加上「攝」、「敕」、「疾」等字眼,用來表示急急按照咒語之行,不得有誤,但大體上的意義都是號令鬼神疾速承辦某事。

典故

東晉葛洪就強調人在登山涉水之時,必須帶著各類精怪的厭勝圖芨,並且熟知天下鬼之名字。則當這些精靈鬼怪出現時,人們只要能認出這時出現的精靈鬼怪,那些鬼怪就會退卻,在此時的「呼名法術」就是與旅人的安全相關。例如《山海經》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因為在《山海經》裡,除了記載各處的地理特徵之外,同時也記載了許多類型精靈鬼怪的名字、形狀,後世的人就依照這類的材料來分辨精靈鬼怪。除了原先與旅人求平安的功能之外,在道教的發展之中,就將「呼名法術」吸收,應用在一些祭改的儀式之中。具體表現「呼名法術」的道經,以《洞淵神咒經》最具典型,這部經典的目的就是要克制各類兇鬼,因此記載了克制兇鬼的方法,通常是藉著一連串的咒語來克制這些兇鬼。

咒語

道教施法儀式中,常有咒語、掐訣、步罡等,它們和書符一起成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畫符念咒、掐訣步罡來施行法術,以增強人們戰勝邪惡的信心。這些法術本身具有使人類在無法控制的異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

咒語是一種被認為對鬼神或自然物有感應或禁令的神秘語言:咒語常和以人體真氣「禁制」鬼神、外物的氣禁術結合在一起,稱為禁咒。有時和符一起出現,稱做符咒。道士在施行咒術時又往往藉助某些中介物,如咒水、咒棗等,這些施過咒術的水、棗也有咒術的效力。

道士中對咒術的效力有極高的肯定《太上正一咒鬼經》說:「吾含天地?,咒毒殺鬼方,咒金金自銷,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滅,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縛,咒鬼鬼自殺,咒禱禱自斷,咒癰癰自決,咒毒毒自散,咒詛詛自滅。」道士認為有法力強大的尊神,不斷把秘藏在天上的咒語傳授下來,念動咒語即有幾萬乃至幾百萬的天兵天將應召來服役。因此,咒語在道法中越出越多,應用範圍越來越廣。

咒語在道教中運用廣泛:道法凡結壇有淨壇咒、鎮壇咒;登壇先有衛靈咒;畫符有書符咒;步罡有步罡咒;誦經先念開經玄蘊咒;至於召將咒則和道書記載的天將神吏一樣多;殺鬼制魔、捉妖,也都有相應的咒。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咒就沒有道教的法術。

同時,咒語已滲透到道士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融化進他們的人格中去。道士淨手、吃飯、沐浴、理髮等都要誦咒。不僅正一派擅於誦咒,全真道授戒也有相應的咒語。

咒語起源於原始宗教的先民對語言魔力的崇拜,後來成為巫術的核心部件。道教繼承了巫術的咒術並加以發展,從總體上來說道教咒語有自己的特點。

道教咒語常常用「如律令」、「急急如律令」、「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是因為道教興於漢代,漢代詔書和檄文中多有「如律令」一語。「如律令」意指按法令執行,在語氣上有違律必究的意味。這種申述法律、政令權威的官方套語,先是被民間巫師所吸收。東漢巫師舉行「墓門解除」(即在殯葬中對墓厭鎮,使人鬼分途,鬼不殃及生人)的解除文,末尾即以「如律令」結束。解除文的簡單句式是:「百解去,如律令!」此類咒被道教所吸收,同時也產生某些變格,主要是嵌入神名。最常見的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有的還在其後加「攝」、「敕」、「疾」等字,以表示急急按咒執行不得有誤。這裡可以舉幾個例子。

在召集神兵收妖破邪有開旗咒:「五雷猛將,火車將軍,騰天倒地,驅雷奔雲,隊仗千萬,統領神兵,開旗急召,不得稽停。急急如律令!」這一咒先是稱引雷部神將,兼說其神武,同時也是說明他們職司所在,接著說明開旗(展開召將令旗)召喚他們來到,且令其不許拖延時刻,立即降臨。最後以「急急如律令」收尾。

道教咒語的這種結構首先表明它是託於神授、從而也是有神效的。稱太上老君、稱神霄玉清真王,稱天師,都是直接說出尊神的名號,來召役神將、鎮壓妖邪。對於比較低級、專供法師役使的神靈,則是直呼其名,以示自己有控制他們的能力。因此道教咒語的施行,與其整個神仙譜系是緊密相聯的,其中表現了他們的信仰,也反映了他們實踐信仰的方式。不過稱引神名,並不是道咒特有的現象,甚至不是咒語特有的現象。基督教徒在祈禱之後總要說「奉耶蘇基督的名」。

那是對神強烈的信賴敬仰的表現。所以道咒中的稱引神名,表明的是許多宗教中共通的對神靈的信仰、依賴,只不過各自的神有不同的面貌罷了。其更能表達道咒本身特色的還是下一方面:它表明咒語是對祈使對象的命令,而「如律令」,既是催促,又是強調其命令必須執行,不執行,則依律懲罰。咒語的內容都直言不諱地講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強的功利性,這是道教咒語具備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一般說來,中國的民眾對待宗教的態度,以祈求解決眼前的困難為主導,求得平安便算有福。象西方社會和印度人那種對神靈的虔誠皈依,是有相當差距的。

大悲咒的特點,在叫人先皈依,倘皈依了,一念它,觀音就能幫助解決各種魔難,直至接引他上西方極樂世界,念咒的本身就是皈依。道咒則是直接驅策鬼神,讓它們走開或者完成凡人無法完成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實的目的是前提,對神的敬仰,乃以當下直接的利益為中心。道教咒語的這一特點規定了每一咒的應用範圍相對較窄,所以道咒各有針對性,數量極多。

念咒與氣禁:念咒時常常要求與體內的運氣、在意念中存想相關的神靈形象(存想)統一起來。認為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內氣作用於對象,使之受到控制,或發生相應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禁咒,又稱氣禁,簡稱為禁。氣禁的方法在中國古代道術中就已經使用。晉代葛洪《抱樸子內篇.至理》說:「吳越地方有稱為禁咒法的,很有顯著的效驗,(那原因)是法師氣充沛。」

(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從近幾年來考古發現看,氣禁流行的地區不限於吳越地區。楚、蜀等地區都有類似的方術。據葛洪的記載,禁咒的應用範圍廣泛,有入大疫不受傳染、驅逐邪魅,禁虎豹蛇蜂、為人治病,乃至于禁水倒流等。氣禁術被道教所吸收,成為道法的一部分,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階籙中專有一種《禁氣籙》,可見已經是整個法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道士在念咒時與內氣的發放相伴隨,念咒兼有以氣作用於對象(通常稱為布氣,又稱內氣外運),因此對於道士平時的鍊氣,提出了一定要求。

需要牢記的是,作為一句咒語,「急急如律令」不可隨意說出,必須是受過法籙、道戒、有相應法職的道教法師才能夠憑咒向鬼神發號施令,而我們普通信士如果在持誦經典時遇到此咒,跳過不讀即可。

相關焦點

  • 道教符咒中的「敕令」和「律令」是什麼意思?
    符咒中的咒語起源於古代巫師祭神時的祝詞。《尚書·無逸》說:「厥口詛祝」,疏云:「祝音咒,詛咒為告神明令加殃咎也。」道教就是在原始的鬼神崇拜基礎上發展而來,因此也吸收了古時的巫祝文化,最初的咒語是一種對神明感應的神秘語言,施咒者希望通過語言來告訴神明,讓他們懲罰作惡之人。道教的符籙一般是由符頭、符身、符膽和符腳等部分構成。
  • 符咒中的「敕令」是何意?完事為什麼要念「急急如律令」?
    藝術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中,道長們做完法事,也常常說一句:急急如律令。那麼這句咒語還有符咒上的字,到底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在字典裡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布的命令、法令或立法。後來敕令被寫進道教文書時,則借鑑了這一說法,不同於字典裡解釋的主體,在道教裡,敕令不再由帝王發布,而是道教尊奉的三清天尊。
  • 道教裡的急急如律令,是什麼意思?
    有一點需要先跟大家澄清的,比如我們聽到的」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這句話的翻譯,不是,「太上老君,你快按我的意思去辦!」這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太上老君乃是道教公認的教祖。沒有哪個道教弟子是可以驅使太上老君為自己辦事的。正確的翻譯應該是:「請和太上老君一般迅速的,為我辦理此事」。
  • 「急急如律令」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各大玄幻影視劇中,道士們在跟妖魔鬼怪鬥法的時候,都會念的一句,「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道教是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的宗教,它最早起源於漢朝。而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開天創世與救贖教化的太上道祖。
  • 道教符語常說,「急急如律令」,到底是什麼意思?暗藏什麼玄機?
    在很多的古裝劇中,經常有降妖除魔的場景,古人對於鬼神存在是深信不疑的,在遇到他們無法解釋的事情時,就會認為是鬼神出沒,這時經常會用到一句咒語:急急如律令。在現代人的認知中,總以為這句話是一個咒語,一般都是法師驅魔降妖的時候說的話,那麼這句話的出處到底在哪裡?這5字是什麼意思?
  • 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英文完整版咒語 急急如律令什麼意思
    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英文完整版咒語 急急如律令什麼意思  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哪吒》官宣將陸續在北美和澳洲上映,但是在電影中有很多富有中國文化的語句,這就難倒翻譯了,不知道其中的文字要怎麼翻譯才算是正確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介紹,一起去看看吧!  急急如律令英文翻譯  fastfast biu biu。
  • 《哪吒》裡的「急急如律令」,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The Yi lifeMuseum of YITANG一堂國學天地人和《哪吒》大賣破40億,也讓我們再次認識道教。尤其是「急急如律令」這句咒語,出徵海外市場卻遇到翻譯難題,操碎了眾多網友的心。個人覺得,其實這類咒語翻譯還是借鑑「功夫」、「風水」、「唵嘛呢唄咪哄」的音譯翻譯比較好,就用原汁原味的:jí jí rú lǜ lìng關於「急急如律令」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比較流行:第一種說法:漢代公文用語,後來東漢張天師創立五鬥米道用於符咒的末尾,一些巫師也採用政府行文,強調權威性。
  • 急急如律令用 English 怎麼翻譯?
    接下來,《哪吒》官宣將陸續在北美和澳洲上映。電影裡各種梗如何更好被國外觀眾理解?「申公公」「我命由我不由天」「急急如律令」等。我們先來探討急急如律令應該如何翻譯。急急如律令咒語的形式,較客氣的有"今已知汝名,汝急速去,急急如律令"以及"吾知汝名,急去千裡,急急如律令"等咒語。法師或道士在為人進行各類的祭改補運法術;在這些法術之中,有一類型的法術就叫做"呼名法術"。道教符咒經常以急急如律令一語結尾。此外,還有兩種解釋。漢代公文常用"如律令"字樣,表示同法律一樣須迅速執行。
  • 咒語「急急如律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專家:並非迷信
    相信朋友們在影視作品中都見到過「斬妖除魔」的畫面,導演們之所以拍這種戲,都是有原因的,因為在古代,人們一直相信鬼神之說,當他們遇到一些無法解釋的事情時,總是會將神、鬼、幽靈聯繫到一起。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古代的科學技術不夠發達,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都不夠了解。
  • 「急急如律令」英文怎麼說?
    「急急如律令」英文怎麼說? 相信大家對古裝劇裡道士做法的橋段一定不陌生: 手持寶劍的道士念咒燒符之後,突然將劍往天空一指,叫聲「急急如律令」,頃刻間雷鳴電閃、天地變色。 「急急如律令」是道教咒語,起源於漢代,原本是官方用來申述法律、政令權威之語,用白話文解釋就是「請速速遵照執行,不得有誤,違者必究」。 後來被道教吸收,並加入了神仙名號,用於符咒的末尾。
  • 「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丨達人分享
    今年暑期最火爆的電影當屬《哪吒·魔童降世》了,目前票房已突破40億,位居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三位,創造了一個奇蹟!
  • 「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伏地魔笑了:我說過!
    相信大家對古裝劇裡道士做法的橋段一定不陌生:手持寶劍的道士念咒燒符之後,突然將劍往天空一指,叫聲「急急如律令」,頃刻間雷鳴電閃、天地變色。我查詢了有關資料,「急急如律令」是道教咒語,起源於漢代,原本是官方用來申述法律、政令權威之語,用白話文解釋就是「請速速遵照執行,不得有誤,違者必究」。後來被道教吸收,並加入了神仙名號,用於符咒的末尾。
  • 經文、符咒中的「敕令」是何意,為何不能隨意念誦?
    道教經文、符咒,乃至令牌上或者法師行儀中,經常出現「敕令」的字樣。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符咒中的「敕令」敕令:chì lìng,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
  • 但「急急如律令」的英文翻譯,卻讓網友們吵瘋了
    「急急如律令」咋翻譯?第一大翻譯難題,就是油膩大叔太乙真人的那句,「急急如律令」。這句話可是中國道家文化裡的一則符咒咒語,咋翻譯老外才能理解這意思呢?你們看啊,這個fast fast遵從了原文中的「急急」二字,做到了翻譯三原則「信達雅」裡的「信」;後面的那個「biubiu」就更出彩了,這是用象聲詞表現法術的厲害之處,做到了「信達雅」裡的「達」。
  • 但「急急如律令」的英文翻譯,卻讓網友們吵瘋了
    「急急如律令」咋翻譯?第一大翻譯難題,就是油膩大叔太乙真人的那句,「急急如律令」。這句話可是中國道家文化裡的一則符咒咒語,咋翻譯老外才能理解這意思呢?你們看啊,這個fast fast遵從了原文中的「急急」二字,做到了翻譯三原則「信達雅」裡的「信」;後面的那個「biubiu」就更出彩了,這是用象聲詞表現法術的厲害之處,做到了「信達雅」裡的「達」。
  • 道士常念的「急急如律令」等咒語,到底從何而來,是啥意思?
    很多人都喜歡驚險刺激的電影,特別是喜歡鬼片,鬼片當中不少都是以道士驅鬼為主題的。相信很多人對道士口中的口訣非常好奇,甚至夜黑風高走在馬路上的時候心中默念過。這些口訣聽起來似乎特別神秘,它們究竟從何而來呢?
  • 急,哪吒要出國,「急急如律令」怎麼翻譯?
    再有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在打開乾坤圈時有一句「急急如律令」那這句話要怎麼翻譯呢?急急如律令是道教詞語,漢代公文常用的結尾語詞,意謂情勢緊急,應如同依照法律命令一般火速辦理。後多為道教念咒驅使鬼神時所用的末語。
  • 有趣的傳統文化:學幾條古人常念的「符咒」試試靈不靈
    符咒,指道教的一種法術,常常是繪製一種特殊的圖案或者念誦一些咒語來溝通鬼神以達到祛鬼治病的目的。例如我們在某些神怪影視劇中常常聽到的「急急如律令」就是某些咒語的結束語。符咒究竟是文化,還是迷信,在此不作討論,只就趣談一下一些粗淺的了解。
  • 茅山符咒大全
    ,耳不得聞,聞吾咒者,頭破腦裂,碎如微塵,急急如律令。收邪法符咒:抬頭望青天,師父在眼前,一收青衣和尚,二收赤衣端公黃衣道人,四收百藝二師,若是邪師人左手挽衝右手脫節,右手挽衝,左手脫節,口中念咒,口吐鮮血,叫他邪法師三步一滾,五步一跌,左眼流淚,右眼流血,三魂喪命,七魂決命,押入萬丈井中,火速受死,謹請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 急急如律令,茅山術中的經典口訣
    道教茅山一派,關於驅邪,止煞,鎮宅的數術有很多,在此簡單介紹幾個:驅邪煞咒:  敕敕洋洋,日出東方,吾賜靈符,普掃不祥,口吐山脈之火,符飛門攝之光,提怪遍天逢歷世,破瘟用歲吃金剛,降伏妖魔死者,化為吉祥,太上老君吾吉吉如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