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回憶:長津湖戰役比長徵還難!主席為凍死的戰士脫帽默哀

2020-12-24 百年人物誌

「酒將軍」宋時輪

宋時輪是湖南醴陵人,和左權是老鄉,這兩人也都是黃埔的學生,不過左權是黃埔一期的,宋時輪是黃埔五期的。

宋時輪性格暴烈,屬下常被他罵得狗血淋頭,懷疑他到底是不是黃埔生,上級也常常要讓他三分。戰爭年代,宋時輪常頂著一個光頭,一發怒頭上的青筋就會暴起,讓人看了頗為膽怵。他的部下也學他剃光頭,所以他的第九兵團向來有「光頭團」之稱。

宋時輪還喜歡喝酒,每每和部下在一起豪飲,似有千杯不醉的架勢,所以他的兵團又有「酒兵團」之稱。

有人擔心喝酒影響打仗,畢竟指揮可需要一顆清醒的大腦,宋時輪卻為自己辯護:「李白喝了酒照樣寫詩,武松喝了酒照樣打虎,老宋喝了酒照樣打勝仗……

宋時輪將軍晚年回憶,自己第一次喝酒是在孩童時代,當時他跟著姐姐回婆家,在那裡喝了兩口米酒,感覺香甜可口,便豪飲了一大碗。

天黑後他獨自回家,暈暈乎乎就進了一個山洞睡著了,醒來時他發現有四隻虎崽在圍著他,一隻還在舔他的嘴,將軍一躍而起,拔腿就跑。

排炮不動必是十縱

宋時輪在長徵時就是軍長,抗戰期間是120師358旅的團長,解放戰爭期間他是山東野戰軍的參謀長,華東野戰軍10縱司令員,後來又擔任9兵團的司令員

他的部隊,向來以擅長防禦戰著稱。48年6月的豫東戰役中,宋時輪率領10縱負責防守邱清泉兵團的進攻,雙方大戰7天7夜,邱兵團一步也未能前進,還損失了5000人。

淮海戰役中,宋時輪指揮部隊在徐東負責阻敵,硬是在坦克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擋住了邱兵團和李兵團的猛烈進攻,整整十天巋然不動。當時國軍中有一句話:排炮不動,必是十縱。說的就是十縱的不動如山。

濟南戰役中,宋時輪和聶鳳智分別擔任西線和東線攻城的指揮,宋時輪在西線猛烈進攻,打得吳化文率軍投降,之後又迅速攻入敵人陣地,佔領了各大商埠,為解放濟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可見老宋不止擅長防守,攻堅也有一手。

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是宋時輪將軍一生最難忘的戰役之一,用他的話說:長津湖戰役比長徵還艱難。

在此戰中,宋時輪率第九兵團(6.7萬人)將美國第十軍(3萬人)包圍在長津湖地區,隨後雙方展開了長達17天的殘酷戰鬥。

戰鬥是從11月27日開始的,當時氣候極端寒冷,由於我軍後勤能力不足,九兵團32.1%的戰士都被凍傷,有的阻擊陣地甚至出現了全員凍死的情況。

我們應該記住這個番號:27軍80師242團5連。

此戰中,他們按計劃進入指定地點伏擊美軍第7師31團,戰鬥打響後,他們無一人站起,也無一人射擊,直到打掃戰場時,戰友們才發現,該連士兵除了一個掉隊的和通訊員,全部都凍死在了陣地上。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還保持著戰鬥的姿態……

戰役結束後,宋時輪把這個悲壯的故事上報給了彭總,彭總又報給了中央,主席看到電報後脫帽靜立了好久,回電說:9兵團此次在東線作戰,在極困難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由於氣候寒冷、給養缺乏及戰鬥激烈,減員達4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

從整體上看,此戰迫使美國的王牌部隊大退卻,並收復了大量的地區,還創紀錄地一次全殲了美軍的一個團——該團旗至今還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但是宋時輪迴憶起此戰時,想到的從來不是這些榮耀,而是那寒徹骨髓的天寒地凍,和那倒在戰場上的4萬名優秀的戰士。

1952年9月,宋時輪帶著九兵團回國,車子走到鴨綠江邊時,宋時輪下了車,他對著長津湖的方向看了很久,之後脫了帽子,彎腰深深鞠了一躬。等他抬起身子,警衛員發現他早已是淚流滿面……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中悲壯一幕:125名志願軍戰士凍成冰雕,美軍脫帽致敬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都說抗美援朝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因為當時的中國還宛如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對外影響力不過,話語權不高;對內,國家仍然處於戰後恢復狀態,百廢待興,準確來說當時的中國繼續休養生息的時間。可當時朝鮮半島槍聲不斷,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參與其中後,對中國也是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 長津湖之戰,一場凍死4000多人的戰役,贏得究竟有多艱難
    當然該則故事只是截取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部戰線,也就是長津湖之戰。該戰發生在朝鮮的長津湖,在7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50年,我志願軍第九兵團三個軍,與美軍陸戰1師和步兵7師為主力的第10軍在長津湖這個地方,展開了一場殊死對決。
  • 《冰血長津湖》:志願軍戰士用血肉之軀鑄就的豐碑
    看了《冰血長津湖》這部電視紀錄片,被志願軍戰士勇敢無畏的精神所折服!在那冰雪的戰場,志願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英雄讚歌!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一場決定性戰鬥,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東線部分。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期間,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指揮的6.5萬多國部隊,被宋時輪上將指揮的大約10萬人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包圍。
  • 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全連100多人凍死在陣地上,並保持著作戰狀態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我華東野戰軍最精銳的九兵團下轄的20、26、27軍15萬人早已隱藏在長津湖畔皚皚白雪下布好了口袋。早在半個月前,正在福建厲兵秣馬,準備收復臺灣的九兵團被緊急調往朝鮮戰場,我國東北軍分區的後勤部門已經在瀋陽的休整部為九兵團做好換裝的厚棉衣。
  • 閻紅彥:沒有參加長徵,授銜時已無軍職,為何主席執意授他上將?
    閻紅彥聽人說,參軍可以吃飽飯,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還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閆紅軍參軍。雖說是軍閥,但是領頭人物確是我黨的地下黨員。他就是利用這次招兵的機會,為我黨尋找人才。而在眾多參軍的人當中,閻紅彥就成了最顯眼的那一個。在參軍一年後,閻紅彥秘密加入共產黨。1934年的時候,閻紅彥接到任命,讓他前往莫斯科參加會議。
  • 記錄片裡的《長津湖戰役》比上甘嶺更慘烈
    我們很少看到韓戰的真實歷史影像資料,而2016年上映的《美國經歷:長津湖戰役》則提供了大量這樣的視頻畫面。這部記錄片對於這場戰役的敘述也比較客觀,但畢竟是美國人拍的記錄片,美國在前線有大量的戰地記者,所以影片中大量是美方的視角和鏡頭。整部影片採用了老兵回憶與原始聲像資料結合的敘事結構。
  • 抗美援朝戰史上最酷烈的長津湖戰役:中美兩支王牌部隊在嚴寒中廝殺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周圍崇山林立、林木繁盛。1950年冬,中美兩支王牌部隊在此展開了激烈廝殺,其慘烈程度史上罕見,被稱為「中美兩國都不願提及的血戰」。親歷過那場戰役的遲浩田將軍曾說過:「長津湖戰役已經過去60多年了,卻至今讓我刻骨銘心。」
  • 解放軍老兵回憶:我所經歷的長津湖戰役
    為加強力量,我所在的30軍88師編到26軍,我擔任263團2營教導員。1950年10月29日朱德總司令作了戰前動員。1950年11月7日緊急從輯安,臨安,梅河口渡過鴨綠江入朝。由於緊急,這批來不及更換冬裝的南方部隊穿著薄棉衣,便踏出國門,奔向分割、包圍美軍王牌陸戰一師的戰場。這場以王牌對王牌的角逐,即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展開。
  • 抗美援朝上的「冰雕連」,3個連隊寧凍死也不撤退,美軍脫帽致敬
    身著夏衣在嚴寒中堅守值得一提的是,在1950年11月的長津湖戰役中,我國志願軍都穿著夏季單薄的衣物,而那時朝鮮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四十攝氏度。這對我國志願軍來說是一種極其殘酷的考驗。於是他們派遣一名參謀前來打探情況,誰知這一打探才發現,六連的士兵竟然被活活凍死了。其他兩個連隊的情況也是如此,這讓大家感到十分痛心。更讓人心酸的是,在臨死前,大家依舊維持著隨時戰鬥的姿勢。有人拿著槍,有人高舉著手榴彈。這場戰爭還未正面衝鋒,我軍便被風雪與寒流奪走了三個連隊。
  • 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開國將軍王直的筆記中,記載了70年前冰天雪地的朝鮮戰場……
    14062凍傷傷員30732戰鬥死亡7304總減員52098(凍傷死亡不清)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地區作戰,是在冰天雪地中展開的。△志願軍部隊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剛入朝,志願軍後勤運輸線還沒有建立起來,就地取糧一時不能實現。
  • 《長津湖》來了!立國之戰中的立威之戰,用一部好電影致敬
    然則,這些心態輕鬆的美國大兵即將遇到一群拿槍的中國人,他們不是洗衣工,而是優秀的戰士,強悍的對手。▲宋時輪將軍,即將擊碎美軍的傲慢這群中國人,正是第二次戰役東線戰場的主力,開國上將宋時輪指揮的第9兵團,下轄第20、26和27三個軍,共15萬人。
  • ​《長津湖》來了!立國之戰中的立威之戰,用一部好電影致敬
    ,開國上將宋時輪指揮的第9兵團,下轄第20、26和27三個軍,共15萬人。為了迷惑敵人,志願軍第42軍主力奉命於11月7日放棄長津湖以南,新華社發布的新聞稿還故意大大縮小了戰果,以引誘麥克阿瑟。同時,志願軍正在以日行30公裡的速度隱蔽集結。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歷史不會被遺忘,除了正在熱拍的《金剛川》之外,《冰雪長津湖》更是備受關注,皆因這場戰役比上甘嶺戰役還要慘烈,在零下30多度的環境中血戰,無數將士被活活凍死,但是他們憑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建制團的範例。
  • 零下30度血戰,比上甘嶺慘烈的長津湖戰役將拍電影,張涵予主演
    這場戰役此前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成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該紀錄片並未在大銀幕播放,因此,此次將長津湖戰役拍成電影搬上大銀幕也屬於首次。目前關於電影的介紹資料還不多,但已確定主演為張涵予,李冰冰黃景瑜也會參與,導演是劉偉強。
  • ​《長津湖》來了!立國之戰中的立威之戰,用一部好電影向最可愛的人致敬!
    朝鮮1950年的冬天,又是一個50年不遇的超低溫,長津湖一帶,零下40度!長津湖戰役,正是在這樣一種嚴酷的環境下打響了。 其實,在長津湖戰役之前,中美軍隊已經交過手了。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秘密入朝參戰,10月25日發動了第一次戰役。摸不著頭腦的「聯合國軍」被打得暈頭轉向,傷亡達15000人以上。
  • 他52歲任副國級,42歲晉升開國上將,曾任軍委副秘書長,享年76歲
    曾任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政委,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廣東省委第一書記,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的韋國清,42歲晉升開國上將,52歲任副國級,享年76歲。
  • 第九兵團奉命入朝參戰,頂著嚴寒,拿下長津湖戰役
    熟悉歷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長津湖戰役,在這場戰役中,給我們志願軍造成最大傷害的是不是美軍,而是當地惡劣的天氣。結果當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員看到第九兵團戰士們之後,大吃一驚,戰士們穿的還是南方的單薄衣服,於是直接就告訴宋時輪這樣上戰場,還沒打就會被當地的嚴寒天氣給凍死了,但是事情已經來不及了,於是只能從讓後勤部門將5萬套厚軍裝仍到火車上面,將能夠禦寒的東西儘可能地扔給第九兵團的志願軍們。
  • 是物資匱乏還是運輸受阻,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為何出現「冰雕連」
    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戰士們身上還穿著華東地區棉衣,入朝行軍第一天就有800人凍傷,戰役結束後,出現了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凍傷減員現象,第9兵團凍傷3萬餘人,凍死4000餘人,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 開國上將無子女,工作勞累猝死在辦公室,妻子把財產全部交公
    他是開國上將之中唯一工作勞累猝死的將軍,他的名字鮮為人知,甚至還沒有他妻子的名氣大,因為他的妻子是唯一的開國女少將,這對將軍夫妻就是甘泗淇和李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甘泗淇將軍。在革命力量逐漸得到壯大之後,1931年5月,紅軍獨立1師成立,甘泗淇被任命為政委,當時他才27歲,稱得上是年少有為,由於表現出色,1933年下半年,他又被調往紅6軍團擔任政治部主任。
  • 冰血長津湖:悲壯「冰雕連」,寒冷比子彈還可怕
    張校瑛向記者講述著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戰役的歷史。 緊急入朝 戰士大多是南方人 「第9兵團的戰士大多來自南方,對於北方的天氣不是很了解。」張校瑛介紹說,有一些戰士腳和鞋子都凍一起了,就直接上火烤,這一烤就更壞了,所以在傷亡戰士中凍傷比例較大。 她舉例說,抗美援朝紀念館曾經參加一個全國演講大賽,講的就是「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朱彥夫」的故事,他的故事就發生在第二次戰役的東線,而長津湖戰役則貫穿了整個東線戰場。「他在作戰時受傷了,然後昏迷,凍在了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