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2021-01-10 中國青年報

新華社杭州11月19日電 題:「唱」出來的幸福生活——一首村歌與一座古村的鄉村振興故事

新華社記者袁震宇、魏董華

「不管我們走得多麼遠,故鄉永遠在我們心間。」歌聲悠揚地越過馬頭牆,飄蕩在一座江南古村的青石板路、阡陌街巷中。歌者是78歲的浙江省西南山區大陳村村民汪衍勤。10年前,因為一首歌,一座村,他回到故鄉,在村圖書館裡教村民唱村歌,也見證了古村的蝶變。

11月17日晚,大陳村村民聚在村圖書室一同唱歌。大陳村每周在圖書室組織三次歌唱活動,歌曲以自編的村歌為主。新華社發(江漢 攝)

這是11月18日拍攝的大陳村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江漢 攝)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的大陳村擁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走在青石小路、青磚黛瓦的古村落中,依然能感受到濃濃的鄉愁文化。

在汪衍勤的記憶中,10多年前的大陳村還是一個汙水橫流、垃圾成堆的「後進村」,一個因土地徵遷問題村民不斷鬧訪的「上訪村」。

大陳村的變化要從一首歌說起。

11月17日,大陳村村民汪須倉(左)、汪巖宣義務打掃村內的石板路。從2005年起,大陳村號召村民「美村必先潔家」,義務打掃也逐漸成為大家的一種習慣。新華社發(江漢 攝)

2005年,退役軍人汪衍君被推選為村黨總支書記。剛來村裡,他看到村民屋前屋後養雞養豬,臭氣燻天。村民紛紛外出打工,古村日漸凋零。他意識到,治村必須先治心。

「何不來一首村歌,全村人人唱,唱出凝聚力來。」汪衍君想到,在部隊裡,大家經常唱歌提振精氣神。於是,他從族譜中尋找靈感,根據汪氏歷史傳說,他與人合作創作了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和《大陳,一個充滿書香的地方》。

「輕輕的在風中翻轉,香香的在碗中盤旋,美美的和著我們歡笑,那芳香誘人的大陳面。」村歌開始在古村裡傳唱。

村歌也漸漸成為汪衍君的治村「法寶」:開會有人遲到,罰唱村歌;誰家裡有了喜事,村幹部帶頭唱村歌祝福……

這是11月18日拍攝的沐浴在晨光中的大陳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江漢 攝)

彼時,還在外鄉的汪衍勤聽說村裡流行唱村歌了,自己卻不會,急了,開始自學。2010年,汪衍勤回鄉在村圖書館擔任管理員,利用業餘時間,他開始教村裡老人唱村歌。

日日吟,天天唱,大陳村也因村歌成名,一路高歌,唱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還被製作成國禮贈送給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外國元首。

「村民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和榮譽感,人心聚了,精氣神起來了,鄉村的治理工作就容易推動了。」汪衍君說。他開始「繪製」鄉村振興的藍圖,從一把笤帚開始,村莊乾淨了,村民心齊了,大陳村同過去判若兩村。

村歌唱得紅紅火火,但如何致富?村民有疑惑,大陳村給出了答案——把村歌文化變成美麗經濟,能富腦袋也富口袋。

11月17日,大陳村村民在大陳村便民服務中心諮詢社保相關信息。新華社發(江漢 攝)

汪衍君說,老百姓開開心心把大陳村的鄉村音樂唱出去,遊客來體驗村歌文化,把大陳故事變成一臺音樂劇,變成一件件旅遊商品,藉助村歌催熱鄉村旅遊。

年輕人也慢慢開始回鄉創業。19歲就外出務工的汪江慶是村裡的低保戶,在外漂泊10多年,靠打零工養活一家人,收入也不穩定。看到村裡旅遊發展得越來越好,3年前,他回到村裡開了一間小吃鋪賣油炸粿,一年能賣10多萬元,還能照顧年邁的父母。

11月17日,大陳村村民汪曉玲在自家經營的土特產店內整理新鮮出爐的地瓜幹供遊客挑選。新華社發(江漢 攝)

1989年出生的周麗玲在外地旅行社工作了7年後,於2015年回鄉擔任大陳村的講解員。「現在大陳村平均每天接待1200多名遊客,他們聽完村歌后,就會到美食街遊玩。」周麗玲說,現在村裡還創作了音樂劇《大陳見面》,用一臺戲把遊客留下來,為村民增收。

藉助村歌文化的疊加效應,大陳村鄉村休閒旅遊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村裡接待遊客30餘萬人次,帶動周邊旅遊產業創收1000多萬元。

在大陳村的陳列館內,一張「全家福」引起了記者的興趣。1300多名村民齊聚「村歌廣場」,定格幸福時光。

「一個村是不是和諧?是不是有向心力?一張全家福就能體現。」汪衍君說,從2014年開始,大陳村堅持每年大年初一拍一張「全家福」,從最初的幾百人到現在1300多人,很多大陳的年輕人每年都會趕回來拍這張合影。

合影的背後,是一片鄉情鄉愁,記錄著大陳村民小康路上的幸福生活。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在江山,聽村歌裡的「鄉村振興交響曲」
    在部隊就是文藝骨幹的汪衍君想到以前教戰士通過唱歌提振士氣,突然有了靈感:何不創作一首村歌,讓全村人一起唱?一來可以通過唱村歌凝聚民心,二來可以鼓舞創新、創業的士氣。朱錫群當即邀請她做新譜村歌《碗窯美》的主唱。再後來,祝雲英把《碗窯美》從江山唱到了衢州,又從衢州唱到了杭州,唱到了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如果不是村歌,我還只是一個圍著鍋臺、孩子、老公轉的家庭婦女,哪有機會站上大舞臺。」說起自己的「舞臺生涯」,祝雲英幸福滿滿,「每唱一次《碗窯美》,我就多了一份對家鄉的熱愛、對幸福生活的自豪。我期待有一天能讓全世界聽到江山村歌。」
  • 古村重生,古生村啟示我們只要路子找到,你的村子也能鄉村振興!
    雲南大理古生村的鄉村振興告訴我們,只要路子找對,可以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古生村,看她如何選對路子,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古生村的概況1 古生村在哪?古生,寓意「放生」,一個2000多年的古村。
  • 三水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2021年元旦假期,三水區鄉村振興中部片區聯合黨委將以「產城高地·共譜新章」為主題舉辦元旦嘉年華活動,全面展現中部片區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成果。聯合舉辦秋色狂歡月、元旦嘉年華;立足定位活化古村落,盤活優勢資源;共同制定出臺中部片區鄉村振興扶持辦法,優化資源配置……近年來,樂平鎮、雲東海街道、蘆苞鎮成立中部片區聯合黨委,以黨建為引領強化聯動、深化協同,加強交通互聯、產業互融、文化共享,形成「1+1+1>3」的工作推力,奏響三水區鄉村振興中部示範片區協奏曲。
  • 《我的幸福我當家》湖北鹹寧取景 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中新網·湖北《我的幸福我當家》湖北鹹寧取景 講述鄉村振興故事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7日 10:09 來源:中新網湖北今日熱點:韓正: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湖北鄉村教師職稱評定實行定向評審定向使用
  • 打造文化IP,賦能鄉村振興!梅州梅縣區深挖鄉村文化底蘊,讓美麗鄉村...
    初秋,梅縣區大地上悄然展開一幅「田園幽美、人文醇美、經濟富美、生活和美、村莊秀美」的美麗畫卷。 梅縣區遍布眾多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美麗鄉村。近年來,梅縣區找準鄉村特色資源優勢,發掘鄉村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鄉村文化IP,為美麗鄉村建設注入文化內涵。
  • 九江上西:在鄉村振興中儲存幸福
    魚塘重獲生機,鄉村煥發活力。不少外出創業的村民,尤其是年青一代陸續返村,奏響創業交響曲。 ■幸福之源鄉村振興帶來幸福生活 近年來,上西村經濟發展了,把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建設納入重要議事議程,將「送文化」和「種文化」有機結合,建設農村文化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村心公園等文化活動場所,打造「十分鐘便民文化圈」,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 「鄉村振興 小康同行」 東營市村歌大賽將在黃河影劇院舉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段學虎 崔立慧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唱響百姓幸福生活,由東營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舉辦的「鄉村振興 小康同行」東營市村歌大賽將於11月20日在市黃河影劇院拉開帷幕。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全市上下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以「鄉村振興 小康同行」為主題的村歌大賽,將充分展現鄉村振興豐碩成果。前期以各縣區為單位組織村歌作品選拔,經推薦,將有26首村歌作品參加全市比賽。敬請關注!
  • 【回眸「十三五」 海北這五年】奏響鄉村振興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海北州以農牧民生活富裕為根本,以鄉村治理有效為基礎,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興旺為重點,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農牧業產業的基礎上,把培育產業發展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切入點,著力擴大「一村一品」覆蓋面,促進農牧民在家門口就業,推動農牧民致富增收,為鄉村振興示範引路。
  • 永州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
    產業勃發 生態優美 樂業安居永州唱響鄉村振興「新農歌」華聲在線12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毅 嚴萬達 通訊員 周玉生 唐一平)進入12月今年9月以來,永州市組織系統安排萬餘黨員幹部,對全市3301個村(社區)開展全覆蓋調研,列清單、補短板、出對策,實現問題靜態清零,在全省率先探索接續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問題。永州把脫貧摘帽當成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統籌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促進村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 綠色打底 幸福敲門
    彩色的道路兩側,黃澄澄的「愛媛」橘子掛滿枝頭,掩映著一座座小洋房,自駕其中,仿若在畫裡穿行。「行在鄉村 遊在路上」交通運輸部脫貧攻堅自駕主題宣傳活動,四川第一站亦在這裡舉行。   路通人暢,果園飄香。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 興國:幸福「小積分」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11月6日,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村民鄧海秀說,她拿著剛剛領到手的「文明幸福卡」,特別開心。村民鄧海秀領到文明幸福卡開心不已。  為充分發揮群眾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動員和激勵全縣幹部群眾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匯聚鄉村全面振興合力,興國在全縣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行文明幸福卡家庭積分制,實施對象為全縣各行政村(社區)所有村(居)民家庭。村民拿著用文明幸福卡兌換的消費券購物。
  • 零陵四達亭村:解鎖鄉村振興的「幸福密碼」
    紅網時刻8月21日訊(通訊員 胡國際)近年來,零陵區接履橋街道四達亭村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文化內涵豐富、產業特色鮮明、鄉村旅遊活躍,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鄉村「新衣穿起來」「腰杆挺起來」「顏值靚起來」,有效煥發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 美食+鄉創 看「風味蘆苞」的鄉村振興經
    實際上,腊味美食節只是蘆苞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的總綱下,蘆苞以腊味美食節為契機,通過黨建引領、產業助推、文化賦能的路徑,走出一條鄉村振興路上的「蘆苞樣板」。蘆苞鎮委副書記、鎮長黎錦標表示,蘆苞已經連續三年舉行腊味美食節,充分展示了蘆苞鄉村振興的成果。今年以來,蘆苞以黨建引領統籌推進「五大振興」、以「三片一帶」建設為重點、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特色,積極推動三水區鄉村振興中部千年村落片區發展,在推動蘆苞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助力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
  • 影視作品掀起「鄉村振興」熱
    傳媒內參導讀: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更需要持續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繼扶貧題材影視作品掀起螢屏熱潮後,一大批鄉村振興題材影視作品也相繼官宣。作為一部鄉村振興題材影視作品,《在河之洲》講述了在湖南大湘西地區,一個貧困落後的小山村為了改變命運,在扶貧幹部的帶領下苦尋振興之路,最終走向幸福生活的故事。2月6日,鄉村振興勵志題材電視劇《咱村有支部》在重慶市北碚區開機。該劇講述了鄉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振興家鄉,走向小康的故事。
  • 徵集|古村之友拍攝百部深圳客家圍屋紀錄片行動
    多位深圳關內生活的朋友當得知深圳還有300多座客家圍屋時,那種驚詫的表情,就像北京三環內的精英們,不懂五環外居然有那麼多人用拼多多。文化就是這樣在社會精英追求越來越上流生活的過程中,被殘忍地遺忘了。所以我從來不相信先富能幫得起後富,不是他們沒良心,是他們沒時間,也沒心情。
  • 一把手訪談丨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鄉村振興示範先行...
    近年來,依託鄉村振興戰略和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建設,城郊街逐步成為從化區「一核兩翼三帶」核心區域,並融入廣州大都市「半小時經濟生活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日前,在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時,從化區城郊街黨工委書記鍾梅芳表示,「我們要找準自身定位,緊緊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助力從化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
  • 【鄉村振興】牛駝鎮郭翟村村美人美民富幸福來
    【鄉村振興】牛駝鎮郭翟村村美人美民富幸福來 2020-12-26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白縣:黨建引領奏響鄉村振興「白雲之歌」
    ,高規格、高標準推進咀頭鎮白雲村美麗鄉村建設,努力在探索實踐中勾畫「新鄉土風景」,共同譜寫鄉村振興的「白雲之歌」。高位謀劃繪就鄉村振興圖「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做好脫貧攻堅『後半篇文章』,實現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機銜接,需要在全縣打造一批示範村,形成點上開花、面上出彩的良好效應!」自太白縣2019年脫貧攻堅整縣摘帽後,縣委書記田來鎖就開始了對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示範點工作的思考謀劃。
  • 廈門千年古村,是怎樣由「空殼村」變成「美麗鄉村」的?
    「保住村子」,就是為了這樣一個樸素的願望,一幫留守的年輕人和幾個心懷熱忱的臺灣同胞,在一座瀕臨拆遷的千年古村,開啟了一次復興家園的新探索,也為閩臺融合發展提供了鄉村樣本。▲4月26日,位於廈門漳州交界處的青礁村航拍全景。
  • 廣東三水試點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佛山市三水區委宣傳部 供圖中新網佛山12月21日電 題:廣東三水試點鄉村振興綜合改革 重塑嶺南鄉村韻味作者 程景偉 黃猛高 朱靜儀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近年來佛山三水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