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大溪地,美到被人稱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2021-01-11 蘇丹卿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曾提到這麼一個地方「大溪地「,它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海島,西方遊客稱那裡是「最接近天堂的人」。之所以對這個地方印象深刻,不僅是因為我去了那個令書中畫家魂牽夢繞的陌生群島,更是結束旅程大概兩年之後,從書中再次看到它的影子的時候,回憶的畫面頓時變得強烈。

早在公元1520年左右,太平洋群島就成為歐洲人的冒險目標,最早發現大溪地的是一個英國人,但第一個對此進行冒險旅行的卻是一個法國探險家。

大溪地究竟是什麼地方?在中國人的眼裡,它是「大溪地」,不僅有居住著許多歐洲人,也有會說廣東話的華人。在這登陸大溪地的第一天,沿著碼頭走向街市的時候,就碰見了一個在這裡居住了大半輩子的廣東老太太。

這是一個環境非常優美的島嶼,旅遊業相當發達,其經濟水平也很高。對於我之前的所有去過的任何一個南太平洋島嶼都要富裕得過,城市建設也很現代化,原始和土著的風氣至少不是一眼就能發現。當地居民稱他們是「上帝的人」,大概是地方環境太美了,但如今這裡顯然已成為法國人的後花園。

當年的法國探險家在回到歐洲的文明世界後,對所有人都是這般描述大溪地的:是」高尚的野蠻人」和」維納斯般女人」一起居住的人間天堂。此,大溪地這個陌生的地方在歐洲變得有名起來,1758年,大溪地島成為法國的海外領地。雖然港臺地區將這裡翻譯成「大溪地」,但從《月亮與六便士》中看到「大溪地」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就知道這裡便是那個天堂。

秀美的熱帶風光、環繞四周的七彩海水,在環遊南太平洋旅行的第一天開始,就有人告訴我整個行程裡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大溪地,那是真正的潛水天堂,每天都是陽光燦爛,海水乾淨得令人驚嘆,整個島嶼從空中俯瞰就像是一條巨大的鯨魚的尾巴。美麗的大溪地少女宛如一顆黑珍珠般明亮,令人產生無盡嚮往。

究竟大溪地有多美?對當時的我來說,我更多期待是整個南太平洋的旅行。但後來抵達帕皮提海域的時候,海水的色彩就變得不一樣了,抵達大溪地之後,這裡是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在經歷原始,土著,破舊,落後的眾多窮國島嶼之後,大溪地的繁華儼然是一個徹底的現代化文明城市。

雖然島上的居民一半以上還是玻里尼西亞人,但歐洲人的佔領使得這裡的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十分迅速,但值得一提的是,華人雖然只佔領總人口的10%,但大溪地總經濟中卻有85%以上來自當地華人華僑,因此衣食無憂的人們常常無所事事地望著大海遠處凝思,靜待日落天亮。

但這裡的風光卻是吸引著無數旅遊愛好者,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許多熱帶花卉生長在這裡,島上的空氣中瀰漫著香氣,這裡不僅是潛水聖地,更是遠足徒步的天堂:綠林密布,山嶺雄偉,有瀑布、溪澗以及湖泊,這一點尤其深受歐洲遊客歡迎。

但對於一個文學愛好者而言,不論有沒有看過《月亮與六便士》,更高的博物館都值得去看一看。巧合的是,在我當年遊覽完更高博物館之後,並不知道他與《月亮與六便士》之間的聯繫,直到我看完了這本書,回想起自己在大溪地旅遊的時候,便覺得書中的人物和這個更高很相似,我產生某種懷疑,但不敢確認,因為巧合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但在我第二次翻開《月亮與六便士》的時候,突然就堅定了立場:更高就是斯特裡克蘭德的原型,更高創作的史詩級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在書中就被深刻描寫過。但我在第一次看得時候竟然忽略了這麼重要的存在。

但種種跡象表現,也算不算是某種巧合呢?不論是它是大溪地還是大溪地,這個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確實從被文明世界發現以後,就吸引著無數藝術家和學者前往。

後來不少電影電視劇的拍攝,更似的這裡名聲大噪。1935年,美國影片《邦蒂號船長的反抗者》(又譯《叛艦喋血記》)向全世界展示了大溪地島的美妙新天地後,大批遊客狂潮似地湧向大溪地島,從此,大溪地島成為了冒險和消遣的代名詞,它被譽是南太平洋的一顆明珠。

不僅是歐洲遊客湧進這裡,近幾年就連中國遊客也不斷前來,這給大溪地島的經濟發展又帶來了新的一輪增長。

相關焦點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因此,儘管提前收尾已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毛姆卻試圖以接近神秘主義的臨終場景敘述,將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可能存在的曖昧地帶,將現實中的高更與虛構的斯特裡克蘭德,徹底隔絕開來。  斯特裡克蘭德雖然被設定為倫敦人,但早年經歷與高更如出一轍。惟一不同在於,他在前往南太平洋之前,先在巴黎住了數年,後又在馬賽待過一陣。《月亮與六便士》以無名的年輕作家「我」的視角書寫,「我」與斯特裡克蘭德初次見面時是23歲。現實中的毛姆23歲時,高更已經在大溪地島完成他最具原始主義風格的畫作了,兩位大師之間應該並無交集。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月亮,真正能摸到的人萬中無一,六便士雖然俗不可耐,但生存尚保證不了的時候,何談描摹月亮?當生活黯淡無光,月亮還遠在天邊時,為什麼不能借著這微末的「月光」彎腰撿六便士呢?《白雪公主》中,既有可愛正義的小矮人,也有冷酷惡毒的皇后;《美人魚》的雙腳是從巫婆手裡換來的藥變成的;《睡美人》裡的公主是被女巫卡拉波斯詛咒而沉睡……童話尚且在現實的基礎上編織,無法避免醜陋的共存,生活又怎麼可能只有高尚的月亮,沒有俗氣的六便士呢?無論月亮有多美好,無法生存的人連談論它都是奢侈,六便士卻保證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續,何以一文不值?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紙短情長丨言之有詩第 379 期「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需要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毛姆似乎是用反面教材給了我們關於愛情的答案,好的愛情,從互相吸引中萌芽,在相互獨立中持久。兩個截然相反的醫生的故事在大溪地島上,一個酒吧老闆娘講述了很多斯特克裡蘭德在島上的事,老闆娘說,「這裡有很多像斯特克裡蘭德那樣的人,他們跟著貨船停靠在島上,就再也沒有回去。」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沒有夢想的人是失去靈魂的,當一個人,願意為自己的夢想放棄自己原來安逸的生活,那他一定很勇敢。《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故事以著名畫家高更的經歷為素材,描述了20世紀初,原本在倫敦從事股票經紀的「金領」思特裡克蘭德,突然在年屆不惑時拋妻棄子,放棄了優裕美滿的生活,流浪他鄉,開始從事繪畫創作;從倫敦,到巴黎,再到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主人公背棄了所有世俗的倫理和觀念
  • 滿地都是六便士,你卻抬頭看到了月光
    關於靈魂的說法:一個人失去了原先的靈魂,剩下的軀體被新來的一個靈魂所佔據,人的靈魂很玄妙,它的軀體裡面會發生我們所不知道的變化。這是英國作家毛姆在他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中提到的。書中是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毛姆的作品總給人一種在臆想世界與現實中穿梭的感覺。既能有響應當下顱內高潮的現實畫作又有讓那個世界亦幻亦真的能力。
  • 《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光
    這時候不禁不讓人唏噓,自己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月亮和六便士》,講的就是一個關於夢想和生活之間,如何抉擇的故事。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他們是另有所指。
  • 《月亮與六便士》豆瓣讀書好評榜第一的書籍,到底講述了什麼?
    人生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逐星辰的人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家庭富足,生活美滿,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現實中,他大概率會就此過上一生。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就有這樣一個人物,但他沒有選擇地上的「六便士」,而是去追尋了那天上的「月亮」。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月亮和六便士
    作為公認的寫人性最純熟的作家之一,毛姆最主要的三本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刀鋒》《月亮和六便士》,都足以位列20世紀的經典行列。尤其是《月亮和六便士》,幾乎是一代文藝青年的聖經!話不多說,進入正題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四十歲之前,是一位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有著穩定的職業和美滿的家庭。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留下一張紙條之後,就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去巴黎追求夢想。
  • 比丟掉六便士更難的,是一直望著月亮
    他以前的一個採訪中說過,自己是瞞著所有人,偷偷的辭職,然後到處打聽哪裡有表演培訓班的。甚至他不知道去哪問,自己打114查詢的。不覺得很可笑嗎?我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我覺得他是從茫茫的混沌當中,看到一點點的光,然後走了過來,走到了我們的面前。我感覺出了一點兒《月亮與六便士》的意思。月亮與六便士裡面,斯特裡克蘭德也是這樣啊。
  • 瘋狂追夢人:以存在主義視角解讀《月亮與六便士》
    「故事聖手」《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毛姆是世紀之交傑出的社會觀察家和深邃犀利的人性觀察家,幾乎每一位讀者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這也讓毛姆成為20世紀最受人歡迎的小說家之一,被譽為「故事聖手」。
  • 《月亮與六便士》:要想改變一成不變的生活,破局從追夢開始
    啟發我尋找夢想的是我最近讀的一部經典名著《月亮與六便士》,這是一部關於一個小資階級的英國人,拋妻棄子,離開家鄉,去追求遠大夢想的故事。《月亮與六便士》寫的是英國人斯特裡克蘭德為了夢想拋妻棄子,隻身遠赴大溪地島。在海島上他創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偉大的作品。下面我就從追求追夢、專注和如何抉擇三個方面來說一說有關夢想的那些事。01追夢——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斯特裡克蘭德先生是一個證券經紀人,他和太太生育了一兒一女,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
  •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故事: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愛情?
    《月亮與六便士》也是這樣一部作品,流傳廣,解讀多,是英國作家毛姆的盛名之作。表面看,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離經叛道追求自我的故事,故事原型是生前落魄死後哀榮的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書名月亮和六便士的意象說的就是天壤之別,正是對應星圖上的對分相。對分相意味著兩個行星的位置處於一百八十度,是一組互相衝突的能量,表現形式往往會只顧一端,因此協調與平衡是這個相位必須學習的功課。
  • 《月亮和六便士》:在迷惘中試圖理解
    《月亮和六便士》雖然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有著經久不衰的現實價值,這也是它暢銷至今的原因。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它的寓意是: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象徵著我們的生活。
  • 豆瓣9.0《月亮與六便士》:理想的追求,是精神和意志的高度支撐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月亮與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簡單來講,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且家庭幸福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一度埋藏在心頭的畫畫的理想突然迸發,於是他冷不丁地拋妻棄子,放棄了別人眼中羨慕的職業、捨棄了幸福美滿的家庭和優渥的生活條件,一個人前往巴黎再到馬賽,最後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他用手中的畫筆,將最後的生命價值毫無遺漏地體現在了他的畫中。後來,他的畫作成為世界瑰寶,其價值連城,意義非凡!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月亮與六便士》書中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真的是一個很脫俗的人,他是作者筆下的偉人。人到中年,放棄了安穩舒適的生活,拋棄了處事八面玲瓏的妻子、一雙可愛的兒女,遠離故土,悽苦漂泊在異鄉。細想後不寒而慄,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我們不過就是活在現實和理想的夾縫中,像螻蟻一樣苟且著。思特裡克蘭德,或許就是發現自己活成了他最不想活成的樣子,於是放棄一切,追求他最想活成的樣子。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原諒與背叛,失衡的天平稱不出愛的分量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