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書》拉丁文書名為《新書》(Liber Novus)。約創作於1914年到1930年間,記錄了作者個人的夢境、靈魔與精神追尋歷程。榮格生前拒絕出版,直到其去世後近五十年,此書方得見天日。
1913年,榮格與弗洛伊德決裂,開始發展自己的理論體系,一度備受幻覺折磨而瀕於崩潰。榮格身陷中年危機,重新審視生活,從內心探索最深處的自我。他將一些夢和幻象記錄下來,整理成《黑書》,同時著手幻象內容的寫作,形成新書,並將這本書起名為Liber Novus(新書)。由於《新書》封皮是紅色,與《黑書》對應,它也被稱為《紅書》。正是這時候榮格的藝術天賦開始迸發!形成私密之作《紅書》。《紅書》是榮格日後寫作的主要靈感,由此生發出一整套的分析心理學理論。此書的出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理解榮格著作的窗口。
榮格曾於1957年談到這本書:「我跟你談到過那段歲月,追尋內心圖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最重要的時光。其他一切皆發源於此。這本書就始於那時,在那之後的枝枝節節幾乎無關緊要。我的一生都在闡釋那些意象,它們從潛意識中迸發,像一條深不可測的河流,在我的內心泛濫,幾乎要毀滅我。這些已超出我的一生所能承載。後來只是一些外在的現象、科學的闡述與生活的融合,而包孕一切的神奇開端就在那時候。」
中文版卷一、卷二根據德文版翻譯,審視與附錄根據英文版整理翻譯。
《紅書》位列「世界十大神秘天書」之一,由榮格手繪插圖,詳盡記錄夢境、靈魔與精神的追尋歷程,像是一本隱秘而絕美的日記。但他生前一直將《紅書》手稿束之高閣,
甚至在他1961年去世之後的近半個世紀裡,他的後代仍拒絕出版。直到2009年9月前,全世界僅有其家人和學生共20多人看過書稿。學者索努·沙姆達薩尼耗時兩年努力交涉,才說服掌管榮格著作出版權的烏爾裡希·赫爾尼(榮格的外孫)同意出版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