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野洞河鎮:茶苗免費發放!萬畝油茶基地逐漸鋪開

2020-12-20 天眼新聞

正在測量油茶種植間距

2020年初始,野洞河鎮擬定萬畝油茶規劃,為確保油茶基地的打造順利進行,緊抓種植好時節,在野洞河鎮組織相關人員赴天柱進行油茶技術學習的同時,也同步將油茶苗分批次發放到各村,時至今日,黃平縣野洞河鎮規劃的萬畝油茶基地已初顯雛形,村民們正忙著種下領來的茶苗。

野洞河鎮茶山村給群眾發放油茶苗

油茶領取忙 青山共開顏  「大家不要急,一個一個來領,注意間隔,先前統計到的都有啊。」4月7日起,野洞河鎮政府協助將油茶茶苗陸續送至各村,這天正送到新華村,村支書周國益組織村民有序領取油茶苗種。  茶苗綠意盎然,群眾喜笑顏開,領到茶苗的村民們紛紛表示自家土地都整頓好了,就等著茶苗了。「支書說我們可以種植油茶,現在好容易等到了,大家都盼著呢。」  「油茶本身也是綠化樹種,野洞河鎮山高坡陡,特別是新華茶山片多是滑坡地段,種油茶有助於水土保持。」新華村攻堅隊長曾玲說道。  油茶作為綠色經濟作物,既能夠為農戶們帶來經濟效益,也能夠為當地村寨穩固綠色成效。

野洞河鎮茶山村支書正在給群眾解說種植時注意事項

油茶烤菸兩不落 移栽移種時節忙  恰逢春日好時節,萬丈村烤菸育苗到了移栽的關鍵時刻。正當村民忙碌著烤菸農活的時候,原先預定的茶苗也跟著到了。兩樣活計都排上議程,一時間忙碌得不得了。  「為著烤菸移栽和油茶種植都不落下,我們做好了時間安排,根據每家每戶的具體情況協調好,確保烤菸和油茶都能順利種下。」萬丈村網格員馬崇英說道。  村民張德寬正埋頭在地裡做活,聞言道:「幸虧還有村裡面指導我們點,不然第一次拿到這新東西,烤菸那邊又催得趕,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給群眾發放油茶苗

而同是油茶種植戶的解德明拿到油茶後,轉頭樂呵呵的發了條朋友圈。「惠民政策種油茶,晚年養老就靠它。」濃濃喜悅之情躍然而現。  縱目望去,油茶帶著烤菸鋪開地裡一片綠,是春日生機,也是秋季豐收。

群眾正在種植油茶苗

土專家真專家齊上陣  「之前還不知道這個可以榨油,今天也算是當了一回『土專家』。」剛剛給村民們培訓完的茶山村支書馮燕平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感慨的說道。  茶山村正熱火朝天地開展油茶種植,為了確保油茶的順利種下,村幹們紛紛把培訓中學到的知識用村民們容易理解的方式傳達到位。「我們種這個油茶,要間隔到三米,碼不準的我們就拿根杆杆比著種。」

正清點油茶苗

村幹們經過培訓後化身「土專家」給村民們先行進行種植要點培訓,而縣裡林業部門的「真專家」也不落其後,他們在各種植片區組織開展了到點到位的培訓後,再次返回村裡進行技術指導,對農戶種植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答疑,高效準確地給予農戶們技術上的支撐。  油茶種植正熱熱鬧鬧的開展進行中,由發苗到種植,實時關注,答疑解惑,野洞河鎮油茶基地正逐漸鋪開雛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楊錦燾

通訊員 曾玉靈

編輯 王遲

編審 楊韜

相關焦點

  • 「四力四全蹲點」油茶滿枝頭 幸福在心頭|黎平35萬畝油茶惠及16萬人
    初冬時節,天氣雖然寒冷,黔東南州黎平縣高屯街道絞便村油茶樹種植基地裡,不少農戶卻在忙著給油茶樹剪枝,一派熱火朝天。忙著給油茶樹剪枝的村民黃德權介紹,他家有10多畝油茶林,「每畝油茶林產油量在30公斤左右,每畝產值達3000多元,種植油茶讓我實現了脫貧致富。」  這是黎平油茶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
  • 花開滿山盡染「雪」油茶鋪就「致富路」
    同時,村內5000多畝山林拋荒、2000多畝良田無人耕種……如何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胡光海看在眼裡,憂在心裡。2019年,在外打拼多年的鄉賢周家道、鄭惟平與胡光海聊起衢州常山等地油茶產業情況。胡光海了解到,油茶生長要陽光充足,保障水分,恰好杉坑村有大片山林符合條件,若是發展油茶,前景可期。
  • 冊亨弼佑:念好「山字經」,油茶一樹生「三金」
    冊亨縣弼佑鎮副鎮長(掛職)苟運建向記者介紹介紹,弼佑鎮是一個油茶種植大鎮,該鎮種植油茶歷史悠久,境內上百年歷史的油茶樹成林成片,當前油茶種植面積達11.8萬畝,佔全鎮林地面積的65.66%。油茶是個好產業。近年來,弼佑鎮念好「山字經」,發展「綠色經濟」,千方百計讓油茶產業實現增值增效,擴寬群眾脫貧增收致富途徑。
  • 油茶花開 滿山盡染「雪」
    近年來,衡山縣依託丘陵山地獨特自然資源優勢,把油茶產業作為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油茶種植,2020年已完成油茶新造10500畝,油茶扶貧新造林1917.3畝。下階段,衡山縣還將開展好油茶低產林改造、油茶小作坊升級改造等工作,為助力衡陽打造「中國油茶第一強市」努力奮鬥。
  • 江西萬安:油茶花開 香飄山野
    迎風盛放的油茶花央廣網萬安11月6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陳其龍 鄭隆明)眼下,正是油茶花盛開的時節,在江西萬安鄉村山野,漫山遍野的油茶花迎風綻放,香飄四溢,如銀雪飄飛,裝扮出一幅美麗的鄉村風景,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賞花遊玩。
  • 1009.劉 斌 遂川紅土地油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2009年創建遂川紅土地油茶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至今任遂川縣政協常委,連續4年榮獲「優秀政協委員」稱號。多年來堅持生態事業,建設7800多畝油茶基地,改造公益林2400餘畝,種植闊葉林3200餘畝,樹木蓄積累量達7萬立方米。
  • 安徽舒城縣東森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奏響油茶扶貧新樂章
    舒城縣東森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全縣一家民營企業,主要從事油茶、茶葉、林果、花卉種苗種植、加工、銷售及其農業科技研發。該公司油茶基地位於幹汊河鎮東南部,覆蓋正安、春塘、復元、朝陽四村,擁有油茶示範基地面積3400畝、林果花卉種苗培育基地230畝。
  • 海南油茶產業調查(上):「搖錢樹」險被砍光
    但長期以來,海南大部分老油茶樹不開花、不結果,以至於「搖錢樹」變成了廢物,很多農民無奈之下開始揮刀砍掉老油茶樹,剩下的老樹也基本被廢棄。直到近幾年,一棵棵曾經被閒置的老油茶樹喜獲「新生」。那麼,老油茶樹如何煥發生機?油茶產業又如何轉型升級,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最近幾個月,記者深入澄邁、瓊海、儋州等地調查採訪,來看看。
  • 江西安福:喜摘「霜降籽」 油茶產業為脫貧攻堅「加油」
    央廣網安福10月19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劉麗強 馮愛珠 劉敏)10月18日,天下著濛濛細雨,而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楓田鎮雙園村的高產油茶基地,卻是一番熱鬧場面,數十名農民披戴雨具正在採摘油茶籽。人們排成一排,從山腳順坡而上,將一顆顆飽滿結實茶籽從樹上「清掃」乾淨,然後裝車運走。
  • 四川傑心生物科技集團啟航助力油茶產業集群發展
    首屆四川油茶產業發展(樂山)峰會探索發展路逕行業專家在峰會上交流國內油茶產業發展模式,探討樂山市農民種植山油茶發展林業與可持續脫貧增收致富發展路徑選擇,共話樂山市油茶種植髮展。犍為、沐川、五通橋和沙灣等區縣種植油茶對農林全產業鏈發展的意義和推廣價值。
  • 土博鎮:改種6000畝生態經濟林木
    本報柳州訊 柳州市柳江區土博鎮今年全面禁種桉樹,退桉林地改種滑皮金桔、沃柑和其他生態經濟林木共6000畝。特別是油茶等特色生態產業,正成為土博人心中的「新寵」。土博鎮黨委政府引導村民換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更好的樹種,立刻得到響應。
  • 沈郎油茶:一粒油茶傳承2300年東方橄欖油的歷史
    2009年國務院的《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提到,2020年我國油茶種植總規模可望達到7000萬畝,茶油產量可達到250萬噸。傳承2300年歷史,沈郎油茶掛牌新三板(沈郎油茶董事長胡鳳翔掛牌儀式發言)目前我國的油茶產區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以福建、湖南、江西、廣西、貴州等地區為代表的高山及丘陵地帶;6月28日,中國有機山油茶領軍品牌——沈郎油茶正式掛牌新三板,開始了資本擴張和業務發展的新篇章
  • 五市縣區打造油茶收摘邊界聯防同盟軍
    會議由副縣長(縣科技專家服務團團長)梁軍生主持,副縣長蔣明明致辭,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鄭昭宇宣讀2020年油茶收摘邊界聯防公約討論稿。五市縣區經過充分磋商,籤訂了「2020年油茶收摘邊界聯防公約」,成立了由各市縣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油茶收摘邊界聯防協調領導小組,達成了統一開摘時間、統一處罰措施、統一組織領導、統一巡邏聯防的「四統一」共識。
  • 「我的脫貧故事」十年堅守 油茶飄香丨天柱縣白市鎮三間橋村創業...
    我叫楊平,是天柱縣白市鎮三間橋村村民,通過我長達10年的堅持,現在建有油茶基地300餘畝,年產油茶果20餘萬斤;建有油茶苗圃7畝,培育有油茶苗300多萬株;建有養雞圈舍3個,年出欄油茶雞3000餘羽。村民在基地裡務工2007年底回家過春節,看著年邁的父母,想到自己在外打工居無定,還事事要父母為自己擔心,便萌生了在家創業留在父母身邊慢慢擔起家庭負擔的想法。當時沒有資金和技術我就著手起點低、見效快的「短平快」產業,通過市場調查和朋友推薦,決定在家養鴨子。就從親戚朋友那裡借錢,選購了1500隻鴨苗,開始了我的養鴨人生。
  • 道縣:注重示範引領推進冬季造林 已完成新造林整地1萬畝
    紅網時刻永州1月2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熊昌勇 李乾華)1月1日,道縣白芒鋪鎮小甲村造林大戶蔣孟春正帶領一群民工,在自己承包的600餘畝山地上挖穴整地,計劃冬造油茶,據在場指導的林業部門技術員介紹,入冬以來,道縣立足早規劃、早部署、早落實,縣鄉兩級領導示範引領,全力推進冬季造林。
  • 林業種植產業破困發展 林草機械企業龍頭集聚 90多萬畝林業資源...
    近年來,永康市以「一畝山萬元錢」為突破口,開闢林農增收、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已累計推廣「一畝山萬元錢」十大創新模式2萬多畝,實現總產值2.3億元,增收8000萬元。堅守但不守舊。不滿足於過去的種植方式,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部門大力實施規模化發展計劃,以「基地+農戶」的方式,將國家地理標誌永康方山柿產業的種植面積擴大至7000餘畝,產量達7000餘噸。
  • 常寧平安村:「一個果」「一棵樹」,昔日荒山油茶飄香
    記者周瑞華▲俯瞰油茶小鎮平安村(錢輝 攝)「一畝茶山百斤油,家家戶戶不用愁。」憑藉一抹茶油香,常寧市不僅打通了油茶產業鏈條,還掀起了發展文旅經濟的熱潮。平安村就是突出的典型,該村以「油茶」為依託,結合傳統文化特色,高標準打造出「平安油茶特色小鎮」,形成了油茶小鎮油茶花谷跑馬場梅埠垂釣一日遊旅遊線路,成了遊客喜愛的「打卡地」。
  • 全國35名博士等油茶專家齊聚瓊海,萬泉河牌受贊異軍突起
    圖為在油茶高產示範基地,海南大學教授向與會者介紹高產栽培基地情況。  本次研討會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全省各市縣油茶產業龍頭企業負責人與茶油種植戶在35名與會教授、研究員、工程師、農技師等教授、博導和專家的帶領下,一起深入位於瓊海市陽江鎮和嘉積鎮溫泉村委會,實地考察由瓊海市人民政府與海南大學合作的市校油茶項目「油茶高產栽培技術試驗基地」和「油茶種苗標準化繁殖技術試驗基地」,了解海南油茶產業化發展的前景。
  • 莓茶、油茶、獼猴桃多點開花,科技特派員助力永順脫貧
    作為高級農藝師,潘峰是獼猴桃病害防治專家,負責服務全縣各大獼猴桃生產基地。今年以來,面對疫情下的生產困難,他採取分戶上門、線上指導等方式,搶抓農時,及時跟進獼猴桃疫病防治,確保果農穩定保產。由科技副縣長、省派科技特派員彭俊彩領銜的科技團隊,指導永順縣建成萬畝獼猴桃生態示範園4個、冷藏庫105餘座,並成立獼猴桃研究所,引進新品種15個。累計舉辦防治潰瘍病、科學施肥等獼猴桃實用技術培訓3800多次,培訓農民25.6萬人(次),帶動獼猴桃產業提質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