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發展,還是要尊嚴?1965年韓國與日本建交時的掙扎

2021-03-05 戰爭藝術


樸正熙

1964年12月9日,樸正熙訪問西德,他此行是來化緣的。

正式會談時,樸正熙打出了悲情牌,他花了一個多小時,不停地講述韓國的悲慘命運,包括日治時期的日本人的殘暴,民族分割撕裂的傷痛,以及韓國民眾生活的艱辛困苦等等,他還以自己為例,講述了小時候總餓肚子的坎坷生活。

賣慘,是為了讓西德產生同情,對韓國提供經濟援助。

西德總理埃哈特很淡定地抽著雪茄,說了一句讓樸正熙很震驚的話:和日本握手吧。

樸正熙怒了:什麼?我說借點錢,怎麼說起日本來了?

埃哈特以法德關係為例,向樸正熙解釋:法國和德國是世仇,歷史上兩國打了42場戰爭,但現在兩國和好了。

德軍佔領巴黎

樸正熙反駁道:德國和法國是打仗,韓國和日本是被打,我們不一樣。更何況到現在為止日本都還沒有道過歉,怎麼能和這種國家握手?

埃哈特告訴樸正熙,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應該看未來,而不是總執著於過去和現在。一切都過去了,德國支持韓國和日本握手發展經濟。

樸正熙若有所思——要仇人的援助,還是要公道和道歉?這是一個問題。

01

但凡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一國領導人都不會去求別人,尤其是求原先的敵國,丟自己的面子事小,有辱國格事大。在日本拒不向韓國道歉和賠償的情況下,舔著臉去日本要援助,這事怎麼想都膈應。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韓國想要發展,要彎道超車,要成為發達國家,離不開日本的幫助,樸正熙必須在韓國的生存發展與臉面尊嚴之間做出抉擇,或者尋找一個平衡點。

樸正熙政變(《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1948年韓國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依靠美國的援助在支撐。從1945年到1960年,韓國從美國和聯合國累計獲得了29.4億美元的援助,其財政預算的30%~40%,有時甚至一半以上,是靠美國支援的。

從1957年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發展放緩,美元地位進入削弱和動搖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調整了在亞洲的安全戰略,不再對盟友大包大攬,減少了對盟友的援助。

此時,日本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恢復了戰爭創傷,經濟再度崛起。

眼看日本越來越壯實了,美國希望日本站出來承擔更多責任,代替它援助亞洲盟國。作為盟主,美國多次充當中間人,撮合日本與韓國和解,但都無果而終。

1961年樸正熙當政時,韓國經濟凋敝,民眾困苦,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樸正熙直言,他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樸正熙(《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美國的援助不斷減少,韓國的經濟日益惡化,經濟問題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國家動蕩不安,大韓民國被戲稱為「大患憫國」。

另一方面,與韓國相比,當時朝鮮發展得更好,民眾生活水平也比韓國高,這對韓國政府造成很大壓力。畢竟,民眾都是用腳投票的,哪邊生活好,民心就會倒向哪邊。

外部壓力加內部危機,都迫使樸正熙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想方設法把韓國經濟搞上去。

1961年8月22日,樸正熙政府發布了《經濟開發五年計劃試行案》,準備啟動一五計劃。

一五計劃的預算資金是24.7億美元,在沒有殖民積累,也不能從農民身上打主意的情況下,如何籌措這筆巨額資金,確實是一個大難題。

樸正熙政府的計劃是:從美國的援助中獲得14億美元,吸引2.3億多美元的美國民間資本,從西德搞6700多萬美元,從義大利搞4900多萬美元,從美國國際開發署搞1400多萬美元,剩下的再想別的辦法搞,走一步算一步。

60年代漢城附近的農村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為爭取美國的資金,1961年11月14日樸正熙訪問美國,然而美國政府對此很冷淡,美國民間資本對韓國市場也不看好,化緣的成果很有限。

與此同時,韓國從西歐引進資金也遇到了困難,給錢少還屁話多,提一大堆條件,讓人很不爽。

美國和西歐是韓國最大的依靠,而現實告訴樸正熙,所謂的依靠並不可靠。

由於此時韓國還沒有打開外交局面,除了美國和西歐國家,它沒有別的盟友或者朋友。

只能找日本了。

60年代日本街頭

02

為調整兩個東亞盟友之間的關係,在美國的撮合下,1952年到1958年韓國與日本先後舉行了4次會談,由於雙方分歧太大,談判都以破裂告終。

分歧主要有兩點:對日索賠權和漁業問題。

對日索賠權,又稱賠償請求權——日本侵略、殖民韓國幾十年,不應該賠償嗎?還有那些被掠奪走的國寶、古董、文物、金銀等,不應該返還嗎?

日本對此不置可否,反而聲稱自己也有請求權——日本每年都在半島投入巨資,修建了大量鐵路、港口、工廠,截止戰敗,日本在半島有706.5億日元的財產,折合下來約56.83億美元,這個錢怎麼算?公有財產日本可以放棄,但私人財產必須返還。

我是受害者,你還倒打一耙?一點認罪態度和談判誠意都沒有,還談個球?

日治時期的朝鮮總督府

漁業問題,實際上是領海主權問題。1952年李承晚政府宣布對朝鮮半島周圍及大陸架199海裡內的資源、礦物、水產物擁有主權,這條線被稱為「李承晚線」。

「李承晚線」把一部分公海佔為己有,還把存在爭議的獨島劃了進去,日本強烈不滿,援引國際法抗議,但李承晚不為所動,對進入「李承晚線」捕魚的日本漁船,來一艘抓一艘,還被把被捕的日本人集中關了起來,異常強硬。

韓國告訴日本:不解決請求權問題,就不放人。而日本堅持,不解決漁業問題,不放人,就不談請求權問題。

以上是明面上的分歧,事實上,當時的韓國和日本彼此之間沒有需要,和不和談無所謂,誰都可以不鳥誰。

日本在美國的保護下,專心恢復經濟,還有廣大的東南亞市場做依託,不需要韓國。

韓國有美國輸血和保護,對日本無所求,而且李承晚是堅決的反日派,在日治時期曾飽受日本的圍剿追殺,骨子裡仇恨和恐懼日本,不願和日本打交道,他之所以同意和日本會談,那是看在美國的面子上應付一下。

李承晚

進入60年代,形勢變了。韓國需要日本,日本也需要韓國。

日本需要韓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緣戰略,二是經濟利益。

地緣戰略很好理解,如果說日本是東亞防波堤,那韓國就是東亞的橋頭堡,不論是防波堤還是橋頭堡,都是針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如果韓國混亂衰弱,很容易被朝鮮滲透統一,到時候日本不得不直面共產主義的威脅。

「為韓國的穩定提供經濟合作,這對日本來說是最廉價的安全保障手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支持韓國就是保護日本,這也是唇亡齒寒的另一種詮釋。

6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崛起,國內工資大幅度上漲,勞動力緊缺,製造業成本上升,產能和資本相對過剩,日本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以及能吸納過剩產能和資本的市場,而韓國正是日本理想的目標。

相比東南亞,韓國離日本更近,彼此文化隔閡更小;更重要的是,當時東南亞各國70%~80%的人都是文盲,而韓國文盲率只有7.8%,相比較而言,韓國的勞動力素質更高,更能吃苦。

共同的利益,拉近了兩顆心的距離。不過相比較而言,韓國的底牌更小,對日本依賴更大,所以其姿態更低。

60年代日本電視機製造廠

03

樸正熙當政後,很快啟動了韓日第6次會談(張勉時期韓日舉行了第五次會談,後因樸正熙政變而中斷)。

在接見外國記者時,樸正熙說道:讓日本人對過去謝罪,並以更大的誠意參加會談,這在當今是行不通的。我認為最聰明的做法是不計前嫌實現邦交正常化。

1961年7月,韓國使團向日本首相池田勇人遞交了樸正熙的親筆信,要求再談。池田勇人很期待,美國也很高興,從旁積極協助。

11月11日,樸正熙訪問美國時途經東京,與池田勇人舉行了會談。

為了搞好氣氛,在歡迎晚宴上,池田勇人特意請來了一個特殊人物——南雲親一郎。

日治時期,樸正熙改名高木正雄,在日軍中服役,他曾就讀於滿洲軍官學校,當時的校長就是南雲親一郎,樸正熙對這個人很尊敬,宴會上還專門給老頭鞠躬敬酒,感謝校長培養。

樸正熙與岸信介

次日,岸信介也以午宴接待了樸正熙。岸信介是當年的」滿洲五人幫「之一,戰後被列為甲級戰犯,但很快出山,後做過日本首相,在日本政壇樹大根深。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是岸信介的外孫。

南雲、岸信介、樸正熙這些人當年都有在滿洲做過事,有深厚的所謂「滿洲情節」,久別重逢,就像戰友聚會一樣,彼此很來感。

關係處到位了,談判就像抹了潤滑液,敞亮通透。樸正熙發表了很親日的言論:各位前輩,請幫助我們。日本比韓國先進一大塊,我把日本看作兄長,所以,請以兄長的心情培養我們。

樸正熙還對池田勇人亮了底牌:如果日本在請求權上拿出誠意,韓國可以不向日本提出巨額財產請求,甚至可以不要政治賠償。

樸正熙沒有提道歉和反省,對賠償也輕描淡寫,這是極大的讓步。

池田很高興,表示日本將盡最大努力幫助韓國。

樸正熙離開日本後,池田興奮地聲稱:與樸正熙的會談取得了99%的勝利。

池田還是高興的太早了,因為剩下的那1%直到一年後,雙方才能達成共識。

池田勇人

1962年11月12日,金鐘泌與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秘密會談後,搞出了一個《大平·金備忘錄》,備忘錄提都沒提請求權,內容簡單粗暴,就是要錢:日本無償援助韓國3億美元,有償援助2億美元,然後再提供1億美元以上的其他資金。

韓國的請求權,其實就是向日本討一個說法,為過去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顯然,樸正熙為了儘快拿到錢,放棄了請求權,這也是日本之所以爽快給錢的原因——日本對韓國36年代殖民統治的責任可以一筆勾銷了。

在漁業問題上,日本以技術合作、資金合作、增加購買韓國水產品的數量為條件,換取了韓國放棄」李承晚線「。至於獨島問題,雙方同意擱置。

樸正熙對日本的讓步,激起了韓國民眾的極大憤慨,紛紛罵樸正熙政府是賣國政府。

樸正熙早就說過:鑑於緊迫的財政形勢,為了促使韓日會談成功,兩國政治家即使受到國民的批評,也要相互合作共同推進韓日會談。

抗議的人群

軍隊鎮壓抗議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想被民意裹挾,也不願向民眾妥協。

樸正熙的強勢,引爆了大規模的持續性抗議活動和反政府活動,韓國局勢再度動蕩不安。

日本方面,政府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籌備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加之池田勇人因病隱退,會談再次中斷。

04

1964年8月,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為了集中力量打越戰,美國再次敦促韓國和日本談判——兩國的自保能力越強,就能讓美國抽出更多力量。

日本方面,東京奧運會已順利舉辦,經濟出現了波動,迫切希望解決與韓國的問題,拿下韓國市場,而樸正熙也正在為五年計劃的資金、技術等問題發愁,於是談判再次啟動——1965年1月,第七次韓日會談復會。

這一次會談的節奏快多了。2月17日,日本外相椎名悅三郎訪問韓國,在機場發表講話,第一次就歷史問題向韓國表達了歉意。3天後,椎名悅三郎與韓國外務長官李東元草籤了《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這個條約案基本是按照《大平·金備忘錄》的框架搞出來的。

1965年6月22日,以《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為代表的一系列文件正式籤字,標誌著歷經7次正式會談、1500多次分會會談和非正式會談、長達14年的韓日會談落下帷幕。

1964年東京奧運會

這場馬拉松式的會談,在國際關係史上很罕見,這也直接說明了韓國和日本關係的複雜。

文章開頭所描述的樸正熙對韓日和好提議的激烈反應,實際上是一種政治作秀,因樸正熙早就下定決心要和日本搞好關係,所謂日本欺負韓國云云,是說給別人聽的。

韓日關係正常化,讓韓國獲得了8億美元的資金,包括3億美元(1080億日元)的無償援助,2億美元(720億日元)的20年低息貸款,3億美元的民間信用貸款。

8億美元只是開頭,後續的借款一直沒斷,從1965年到1981年,韓國從日本共獲得了245.19億美元的貸款。

除此之外,日本民間資本也大量湧入韓國,為韓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大量資金。據統計,截止1970年底,日本在韓國投資了143個項目,總價值5500多萬美元,從1962年到1991年,日本資本佔韓國接受外國投資總額的40%以上。

伴隨日資而來的,還有日本的先進設備和技術。

這一切,對韓國經濟的起飛起了不可或缺的催化作用。

抗議的人群

為了拿錢搞發展,韓國做出了巨大妥協,8億美元一筆勾消了日本的所有歷史問題,連民間索賠也被買斷,而且日本的道歉聲明不疼不癢,更別提反省認罪了,這就像強姦之後給點了錢,然後不再追究強姦罪——拿這種」嫖資「,簡直是對韓國民族感情的最大侮辱。

日韓邦交正常化是在樸正熙的強力推動下完成的,它沒有民意基礎,國會表決的時候反對黨紛紛離席,媒體瘋狂抨擊,反對者甚至稱樸正熙為」李完用第二「,稱《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是第二個《乙巳條約》。

李完用是韓國頭號賣國賊,1910年日韓合併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乙巳條約》是1905年韓國淪為日本保護國的條約。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韓國人認為《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對日本讓步太多,主張將其廢除,重新和日本籤訂新條約。

因抗議而被逮捕的學生,右三為李明博

但這都沒有動搖樸正熙。樸正熙就是這麼一個人,為了改變韓國貧窮落後的面貌,他可以不擇手段。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樸正熙就一句話:「我從不怕別人向我的墳墓吐口水。」

【參考資料】

《總統樸正熙傳》、《樸正熙與韓日邦交正常化》、《日韓邦交正常化研究》、《韓國經濟起飛的日本因素》、《韓日關係與東亞一體化研究》

6月是個很美麗的月份,偶爾有坎坷,偶爾也會失落,偶爾有一點枯竭。認真的發聲,給大家用我的話來客觀的講故事,是我的本心。看著大家的互動,不斷地催促我進步,感覺有人和我在共鳴,真好。謝謝你們的陪伴。一起讀書學習思考,真好。下半年就要開始了,一直在一起吧~

相關焦點

  • 日本為何要搶在美國之前與中國建交?
    然而,戰後的日本在美國的壓力下,1952年4月,吉田茂政府同臺灣當局締結了所謂的「和平條約」,宣布建立所謂的「外交關係」,公然對新中國進行挑釁,為中日邦交正常化設置了嚴重障礙。    在此情況下,中日關係不得不從民間入手,「民間先行,以民促官」,大力開展民間外交,以「漸進積累」方式為兩國關係正常化創造條件。此後,中日兩國的民間貿易和文化交流不斷發展起來。
  • 為什麼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只向韓國道歉?
    臺灣當局則表示,日本政府應當將臺灣原慰安婦與韓國原慰安婦同等對待並採取同樣的應對措施,要求日方儘快與臺方協商。日本目前的初步回應是,了解臺當局訴求,願意考慮臺灣慰安婦的賠償問題。  針對上述事態的發展,一些中國民眾產生了疑問,為什麼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只是向韓國道歉,而不向中國道歉?
  • 沉迷模仿日本的國家,說日語升太陽旗,卻拒絕和中國建交!
    沉迷模仿日本的國家,說日語升太陽旗,卻拒絕和中國建交!地球上目前總共有200多個國家地區,而每個國家不僅領土面積大小不同,氣候環境等其他也是一樣,但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要尋求和平發展,那麼這樣做就是要和周邊國家進行建交。
  • 一上映就登頂的票房冠軍,再心疼也要罵
    2018年,朝韓兩國將決定籤署和平協議,朝鮮把核武器交給美國,相應的,美國將結束制裁,與朝鮮正式建交。半島和平即將實現。當然不可能那麼順利。半島和平的前夜,韓國總統韓慶載(鄭雨盛 飾)意外識破了一場針對韓國的陰謀。中國政府與日本極右派勾結,讓日本在日韓爭議領土獨島(竹島)搞事情。製造摩擦、衝突、乃至戰爭。
  • 1965年的007佔士邦戰車要復活了
    1965年出產的DB5以全手工製造,容積3995cc,極速148哩,定價4175英鎊,當年絕對是超跑價格。後來於電影《鐵金剛大戰金手指》中由辛康納利駕駛,從此大放異彩成為007 的長期拍檔,時至今日不少古董車迷都將它列為頭號收藏目標。
  • 齋藤康一:歲月中國1965
    本書選取了日本攝影家齋藤康一於1965年到中國北京、上海、杭州、武漢、長沙、湖南韶山、延安、南昌、廣東等地所拍攝的照片,匯集成冊。近期兩家「老照片」的一次通力合作,是推出了日本攝影師齋藤康一攝影作品精選《歲月中國1965》,這本攝影圖冊用老照片的「證明力」再一次讓人達到了震驚。
  • 中智建交先民間後官方
    1970年,智利社會黨人阿連德當選總統後,成為南美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中智關係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從民間到官方、從不了解到友好合作逐步加強的過程,採用了先設立半官方的商務代表處到正式建交的模式。國內向商代處提出了「長期立足,穩步前進,積極爭取進一步打開局面」的方針,要求「通過貿易和友好活動,鞏固這一據點,為進一步發展中智關係、開展拉丁美洲工作做好準備」。1965年,時任外交部美澳司副司長的林平同志作為商代處代表,率副代表,及翻譯等人赴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正式設立商務代表處。這是一個特殊類型的外交據點。
  • 砸日本車、斷指,2500萬韓國人上街抵制日貨,但這次怕又要失敗
    最早在公元4世紀,日本就攻打過朝鮮半島。不過,大部分中國人知道比較早的一次是1592年(明朝萬曆皇帝時)。當時,日本基本統一,豐臣秀吉組成遠徵大軍,在釜山、慶州一線登陸。當時的李氏王朝不堪一擊,最後在明朝的支援下,經過7年才把日本趕了回去。
  • 在中國,韓國明星比日本明星要火熱
    ③前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現右翼,中日關係進入冰點,中國也封殺了部分日本流行文化,90年代開始韓國推動發展流行文化,文化輸出支柱產業是韓國主流,韓流人才是標配,韓國的全方位宣傳,擴大在全世界的影響,韓國將流行文化傳變全球。政府大力扶持韓流文化,除製造業之外又一個樹立國家形象那就是韓流文化,發展迅猛廣泛,影響到世界全球。
  • 媒體:美方這麼做 就是要動搖中美建交的基礎
    但沒兩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答媒體詢問時,就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強調美國過去40年來遵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就同時提及所謂的「與臺灣關係法」和對臺「六項保證」。美國務院發言人的表態,明確有別於蓬佩奧個人受訪時的言論。事實上,美方一直有玩弄「一中」原則之嫌,此時再打「擦邊球」十分值得警惕。因此,在今天(16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趙立堅對此進行了強硬的駁斥。
  • 不丹,是唯一一個沒有與我國建交的鄰國,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不丹,雖是鄰國但至今未與我國建交,這是因為國際矛盾造成的 引言:中國是一個友好而包容的大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所創下的輝煌文明也輻射到了很多小國,尤其是距我國比較近的韓國、日本等,日本使者在盛世唐朝學習的文化習俗,很多依舊沿用到至今。
  • 等了109年的韓國,這次終於和日本撕破臉了
    二戰結束時,日本宣布退出朝鮮殖民地。1948年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在朝鮮半島南部進行總統選舉的決議,成立大韓民國。 從1946一直到1978年期間,韓國共收到近60億美元的經濟贈款和貸款,多數由美國提供。
  • 美方這麼做,就是要動搖中美建交的基礎丨北京觀察
    但沒兩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答媒體詢問時,就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強調美國過去40年來遵循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就同時提及所謂的「與臺灣關係法」和對臺「六項保證」。美國務院發言人的表態,明確有別於蓬佩奧個人受訪時的言論。事實上,美方一直有玩弄「一中」原則之嫌,此時再打「擦邊球」十分值得警惕。因此,在今天(16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趙立堅對此進行了強硬的駁斥。
  • 南京大屠殺中有韓國士兵?為什麼韓國士兵對老百姓那麼兇殘?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日韓兩國近代以來的恩怨說起。無論是對於今天的韓國還是朝鮮來說,其近代史上的「日韓合併事件」絕對可以說是奇恥大辱。雖然當時的韓國王室被併入了日本皇族,韓國人被迫改姓,日本人對韓國人也採取了強制同化措施,但是即使如此,日本人對韓國人仍然不放心要隨時提防他們造反,畢竟日本人在朝鮮半島採取的是殘酷的統治方式,對韓國人十分壓迫,也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日本軍隊中是極少有韓國人的。
  • 建交55年,日韓舊案新「仇」不斷,解鈴還須繫鈴人?
    中新網6月22日電(張奧林 劉淙)1965年6月22日,日韓兩國籤署《日韓基本條約》,實現了韓國1910年淪為日本殖民地以來,兩國邦交的正常化。不過,目前因貿易爭端,關係陷入「冰點」的日韓雙方,似乎並沒有心情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半世紀以來,強徵勞工問題、慰安婦問題、島嶼爭議等一系列歷史問題留下的「心結」,更是讓這兩個國家的關係,跌宕起伏。
  • 意識形態混亂恐將撕裂韓國
    在我看來,這種變化,出現的主要根源,在於韓國一方,而韓國一方的變化,又是因為其錯亂的意識形態造成的。這造成了韓國立國根基的不穩,進而造成了韓國對外政策的這種動蕩。韓國的立國基本矛盾 上層反日 下層親日眾所周知,朝鮮在1910年就被日本武力吞併了。在被日本吞併之後,只有少數人一直堅持在外流亡反日。
  • 揭秘樂天集團:韓國小夥入贅日本創立,優衣庫助推小兒子爭權比宮鬥劇還精彩
    1965年韓日建交,兩國關係正常化。兩年後,辛格浩開始回韓國投資發展。他複製了在日本的成功模式,在韓國建立了樂天制果生產口香糖,短時間內在韓國名聲大噪,開始接觸韓國政界。1973年11月13日下午,已經是樂天制果株式會社社長的辛格浩正坐在大韓航空從東京出發前往金浦機場飛機上,他旁邊坐著駐日韓國大使李厚洛。兩人一下飛機就直奔青瓦臺,樸正熙總統正在等候他們。
  • 美議員為什麼喊出要跟臺灣「建交」?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範凌志】20日,來自加州的共和黨籍美國眾議員羅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在國會提出議案,呼籲美國「開始與臺灣恢復外交關係的程序」,要求摒棄美國歷屆政府執行了幾十年的一個中國政策,改為採用「一中一臺」政策,承認臺灣為「主權獨立的國家」。羅拉巴克的言論引起了臺灣媒體的極大關注,也讓一些親綠網民興奮不已。羅拉巴克是何許人也?
  • 連載:韓國樂天的日本老闆娘
    本期故事主角:重光初子1重光初子出生於日本,是樂天創始人辛格浩的第二任老婆。辛格浩的第一任老婆姓盧。雖然今天的樂天集團,已經是韓國五大集團之一,但這位原配盧氏嫁過來的時候,辛格浩還沒有發跡。辛格浩出生於韓國鄉村,家中有五男五女共十個孩子。今天的女生一聽這麼多兄弟姐妹,估計一想到婚後的姑嫂妯娌關係,都會嚇得知難而退了。
  • 韓國首例尊嚴死引爭議 專家稱在中國缺法律依據
    2009年6月23日,醫院正式為處於植物人狀態的患者摘除人工呼吸機,實施韓國國內首例「尊嚴死」。  專題文字:記者 溫俊華  新聞由頭  在被摘除人工呼吸機201天後,韓國歷史上首位尋求「尊嚴死」的老婦人1月10日在醫院去世。在韓國,相對「安樂死」而言,「尊嚴死」一詞使用更普遍,其含義指放棄治療、任由患者自然死亡的「消極安樂死」。那麼,在死亡問題上,「尊嚴」應該如何理解,醫學倫理是否容忍「尊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