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正熙
1964年12月9日,樸正熙訪問西德,他此行是來化緣的。
正式會談時,樸正熙打出了悲情牌,他花了一個多小時,不停地講述韓國的悲慘命運,包括日治時期的日本人的殘暴,民族分割撕裂的傷痛,以及韓國民眾生活的艱辛困苦等等,他還以自己為例,講述了小時候總餓肚子的坎坷生活。
賣慘,是為了讓西德產生同情,對韓國提供經濟援助。
西德總理埃哈特很淡定地抽著雪茄,說了一句讓樸正熙很震驚的話:和日本握手吧。
樸正熙怒了:什麼?我說借點錢,怎麼說起日本來了?
埃哈特以法德關係為例,向樸正熙解釋:法國和德國是世仇,歷史上兩國打了42場戰爭,但現在兩國和好了。
德軍佔領巴黎
樸正熙反駁道:德國和法國是打仗,韓國和日本是被打,我們不一樣。更何況到現在為止日本都還沒有道過歉,怎麼能和這種國家握手?
埃哈特告訴樸正熙,一個優秀的領導人應該看未來,而不是總執著於過去和現在。一切都過去了,德國支持韓國和日本握手發展經濟。
樸正熙若有所思——要仇人的援助,還是要公道和道歉?這是一個問題。
01
但凡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一國領導人都不會去求別人,尤其是求原先的敵國,丟自己的面子事小,有辱國格事大。在日本拒不向韓國道歉和賠償的情況下,舔著臉去日本要援助,這事怎麼想都膈應。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韓國想要發展,要彎道超車,要成為發達國家,離不開日本的幫助,樸正熙必須在韓國的生存發展與臉面尊嚴之間做出抉擇,或者尋找一個平衡點。
樸正熙政變(《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1948年韓國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依靠美國的援助在支撐。從1945年到1960年,韓國從美國和聯合國累計獲得了29.4億美元的援助,其財政預算的30%~40%,有時甚至一半以上,是靠美國支援的。
從1957年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發展放緩,美元地位進入削弱和動搖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調整了在亞洲的安全戰略,不再對盟友大包大攬,減少了對盟友的援助。
此時,日本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恢復了戰爭創傷,經濟再度崛起。
眼看日本越來越壯實了,美國希望日本站出來承擔更多責任,代替它援助亞洲盟國。作為盟主,美國多次充當中間人,撮合日本與韓國和解,但都無果而終。
1961年樸正熙當政時,韓國經濟凋敝,民眾困苦,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樸正熙直言,他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樸正熙(《南山的部長們》劇照)
美國的援助不斷減少,韓國的經濟日益惡化,經濟問題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國家動蕩不安,大韓民國被戲稱為「大患憫國」。
另一方面,與韓國相比,當時朝鮮發展得更好,民眾生活水平也比韓國高,這對韓國政府造成很大壓力。畢竟,民眾都是用腳投票的,哪邊生活好,民心就會倒向哪邊。
外部壓力加內部危機,都迫使樸正熙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想方設法把韓國經濟搞上去。
1961年8月22日,樸正熙政府發布了《經濟開發五年計劃試行案》,準備啟動一五計劃。
一五計劃的預算資金是24.7億美元,在沒有殖民積累,也不能從農民身上打主意的情況下,如何籌措這筆巨額資金,確實是一個大難題。
樸正熙政府的計劃是:從美國的援助中獲得14億美元,吸引2.3億多美元的美國民間資本,從西德搞6700多萬美元,從義大利搞4900多萬美元,從美國國際開發署搞1400多萬美元,剩下的再想別的辦法搞,走一步算一步。
60年代漢城附近的農村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為爭取美國的資金,1961年11月14日樸正熙訪問美國,然而美國政府對此很冷淡,美國民間資本對韓國市場也不看好,化緣的成果很有限。
與此同時,韓國從西歐引進資金也遇到了困難,給錢少還屁話多,提一大堆條件,讓人很不爽。
美國和西歐是韓國最大的依靠,而現實告訴樸正熙,所謂的依靠並不可靠。
由於此時韓國還沒有打開外交局面,除了美國和西歐國家,它沒有別的盟友或者朋友。
只能找日本了。
60年代日本街頭
02
為調整兩個東亞盟友之間的關係,在美國的撮合下,1952年到1958年韓國與日本先後舉行了4次會談,由於雙方分歧太大,談判都以破裂告終。
分歧主要有兩點:對日索賠權和漁業問題。
對日索賠權,又稱賠償請求權——日本侵略、殖民韓國幾十年,不應該賠償嗎?還有那些被掠奪走的國寶、古董、文物、金銀等,不應該返還嗎?
日本對此不置可否,反而聲稱自己也有請求權——日本每年都在半島投入巨資,修建了大量鐵路、港口、工廠,截止戰敗,日本在半島有706.5億日元的財產,折合下來約56.83億美元,這個錢怎麼算?公有財產日本可以放棄,但私人財產必須返還。
我是受害者,你還倒打一耙?一點認罪態度和談判誠意都沒有,還談個球?
日治時期的朝鮮總督府
漁業問題,實際上是領海主權問題。1952年李承晚政府宣布對朝鮮半島周圍及大陸架199海裡內的資源、礦物、水產物擁有主權,這條線被稱為「李承晚線」。
「李承晚線」把一部分公海佔為己有,還把存在爭議的獨島劃了進去,日本強烈不滿,援引國際法抗議,但李承晚不為所動,對進入「李承晚線」捕魚的日本漁船,來一艘抓一艘,還被把被捕的日本人集中關了起來,異常強硬。
韓國告訴日本:不解決請求權問題,就不放人。而日本堅持,不解決漁業問題,不放人,就不談請求權問題。
以上是明面上的分歧,事實上,當時的韓國和日本彼此之間沒有需要,和不和談無所謂,誰都可以不鳥誰。
日本在美國的保護下,專心恢復經濟,還有廣大的東南亞市場做依託,不需要韓國。
韓國有美國輸血和保護,對日本無所求,而且李承晚是堅決的反日派,在日治時期曾飽受日本的圍剿追殺,骨子裡仇恨和恐懼日本,不願和日本打交道,他之所以同意和日本會談,那是看在美國的面子上應付一下。
李承晚
進入60年代,形勢變了。韓國需要日本,日本也需要韓國。
日本需要韓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緣戰略,二是經濟利益。
地緣戰略很好理解,如果說日本是東亞防波堤,那韓國就是東亞的橋頭堡,不論是防波堤還是橋頭堡,都是針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如果韓國混亂衰弱,很容易被朝鮮滲透統一,到時候日本不得不直面共產主義的威脅。
「為韓國的穩定提供經濟合作,這對日本來說是最廉價的安全保障手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支持韓國就是保護日本,這也是唇亡齒寒的另一種詮釋。
60年代,日本經濟已經崛起,國內工資大幅度上漲,勞動力緊缺,製造業成本上升,產能和資本相對過剩,日本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以及能吸納過剩產能和資本的市場,而韓國正是日本理想的目標。
相比東南亞,韓國離日本更近,彼此文化隔閡更小;更重要的是,當時東南亞各國70%~80%的人都是文盲,而韓國文盲率只有7.8%,相比較而言,韓國的勞動力素質更高,更能吃苦。
共同的利益,拉近了兩顆心的距離。不過相比較而言,韓國的底牌更小,對日本依賴更大,所以其姿態更低。
60年代日本電視機製造廠
03
樸正熙當政後,很快啟動了韓日第6次會談(張勉時期韓日舉行了第五次會談,後因樸正熙政變而中斷)。
在接見外國記者時,樸正熙說道:讓日本人對過去謝罪,並以更大的誠意參加會談,這在當今是行不通的。我認為最聰明的做法是不計前嫌實現邦交正常化。
1961年7月,韓國使團向日本首相池田勇人遞交了樸正熙的親筆信,要求再談。池田勇人很期待,美國也很高興,從旁積極協助。
11月11日,樸正熙訪問美國時途經東京,與池田勇人舉行了會談。
為了搞好氣氛,在歡迎晚宴上,池田勇人特意請來了一個特殊人物——南雲親一郎。
日治時期,樸正熙改名高木正雄,在日軍中服役,他曾就讀於滿洲軍官學校,當時的校長就是南雲親一郎,樸正熙對這個人很尊敬,宴會上還專門給老頭鞠躬敬酒,感謝校長培養。
樸正熙與岸信介
次日,岸信介也以午宴接待了樸正熙。岸信介是當年的」滿洲五人幫「之一,戰後被列為甲級戰犯,但很快出山,後做過日本首相,在日本政壇樹大根深。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是岸信介的外孫。
南雲、岸信介、樸正熙這些人當年都有在滿洲做過事,有深厚的所謂「滿洲情節」,久別重逢,就像戰友聚會一樣,彼此很來感。
關係處到位了,談判就像抹了潤滑液,敞亮通透。樸正熙發表了很親日的言論:各位前輩,請幫助我們。日本比韓國先進一大塊,我把日本看作兄長,所以,請以兄長的心情培養我們。
樸正熙還對池田勇人亮了底牌:如果日本在請求權上拿出誠意,韓國可以不向日本提出巨額財產請求,甚至可以不要政治賠償。
樸正熙沒有提道歉和反省,對賠償也輕描淡寫,這是極大的讓步。
池田很高興,表示日本將盡最大努力幫助韓國。
樸正熙離開日本後,池田興奮地聲稱:與樸正熙的會談取得了99%的勝利。
池田還是高興的太早了,因為剩下的那1%直到一年後,雙方才能達成共識。
池田勇人
1962年11月12日,金鐘泌與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秘密會談後,搞出了一個《大平·金備忘錄》,備忘錄提都沒提請求權,內容簡單粗暴,就是要錢:日本無償援助韓國3億美元,有償援助2億美元,然後再提供1億美元以上的其他資金。
韓國的請求權,其實就是向日本討一個說法,為過去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顯然,樸正熙為了儘快拿到錢,放棄了請求權,這也是日本之所以爽快給錢的原因——日本對韓國36年代殖民統治的責任可以一筆勾銷了。
在漁業問題上,日本以技術合作、資金合作、增加購買韓國水產品的數量為條件,換取了韓國放棄」李承晚線「。至於獨島問題,雙方同意擱置。
樸正熙對日本的讓步,激起了韓國民眾的極大憤慨,紛紛罵樸正熙政府是賣國政府。
樸正熙早就說過:鑑於緊迫的財政形勢,為了促使韓日會談成功,兩國政治家即使受到國民的批評,也要相互合作共同推進韓日會談。
抗議的人群
軍隊鎮壓抗議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想被民意裹挾,也不願向民眾妥協。
樸正熙的強勢,引爆了大規模的持續性抗議活動和反政府活動,韓國局勢再度動蕩不安。
日本方面,政府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籌備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加之池田勇人因病隱退,會談再次中斷。
04
1964年8月,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為了集中力量打越戰,美國再次敦促韓國和日本談判——兩國的自保能力越強,就能讓美國抽出更多力量。
日本方面,東京奧運會已順利舉辦,經濟出現了波動,迫切希望解決與韓國的問題,拿下韓國市場,而樸正熙也正在為五年計劃的資金、技術等問題發愁,於是談判再次啟動——1965年1月,第七次韓日會談復會。
這一次會談的節奏快多了。2月17日,日本外相椎名悅三郎訪問韓國,在機場發表講話,第一次就歷史問題向韓國表達了歉意。3天後,椎名悅三郎與韓國外務長官李東元草籤了《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這個條約案基本是按照《大平·金備忘錄》的框架搞出來的。
1965年6月22日,以《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為代表的一系列文件正式籤字,標誌著歷經7次正式會談、1500多次分會會談和非正式會談、長達14年的韓日會談落下帷幕。
1964年東京奧運會
這場馬拉松式的會談,在國際關係史上很罕見,這也直接說明了韓國和日本關係的複雜。
文章開頭所描述的樸正熙對韓日和好提議的激烈反應,實際上是一種政治作秀,因樸正熙早就下定決心要和日本搞好關係,所謂日本欺負韓國云云,是說給別人聽的。
韓日關係正常化,讓韓國獲得了8億美元的資金,包括3億美元(1080億日元)的無償援助,2億美元(720億日元)的20年低息貸款,3億美元的民間信用貸款。
8億美元只是開頭,後續的借款一直沒斷,從1965年到1981年,韓國從日本共獲得了245.19億美元的貸款。
除此之外,日本民間資本也大量湧入韓國,為韓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大量資金。據統計,截止1970年底,日本在韓國投資了143個項目,總價值5500多萬美元,從1962年到1991年,日本資本佔韓國接受外國投資總額的40%以上。
伴隨日資而來的,還有日本的先進設備和技術。
這一切,對韓國經濟的起飛起了不可或缺的催化作用。
抗議的人群
為了拿錢搞發展,韓國做出了巨大妥協,8億美元一筆勾消了日本的所有歷史問題,連民間索賠也被買斷,而且日本的道歉聲明不疼不癢,更別提反省認罪了,這就像強姦之後給點了錢,然後不再追究強姦罪——拿這種」嫖資「,簡直是對韓國民族感情的最大侮辱。
日韓邦交正常化是在樸正熙的強力推動下完成的,它沒有民意基礎,國會表決的時候反對黨紛紛離席,媒體瘋狂抨擊,反對者甚至稱樸正熙為」李完用第二「,稱《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是第二個《乙巳條約》。
李完用是韓國頭號賣國賊,1910年日韓合併就是在他手上完成的,《乙巳條約》是1905年韓國淪為日本保護國的條約。
直到現在,還有不少韓國人認為《日韓基本關係條約案》對日本讓步太多,主張將其廢除,重新和日本籤訂新條約。
因抗議而被逮捕的學生,右三為李明博
但這都沒有動搖樸正熙。樸正熙就是這麼一個人,為了改變韓國貧窮落後的面貌,他可以不擇手段。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樸正熙就一句話:「我從不怕別人向我的墳墓吐口水。」
【參考資料】
《總統樸正熙傳》、《樸正熙與韓日邦交正常化》、《日韓邦交正常化研究》、《韓國經濟起飛的日本因素》、《韓日關係與東亞一體化研究》
6月是個很美麗的月份,偶爾有坎坷,偶爾也會失落,偶爾有一點枯竭。認真的發聲,給大家用我的話來客觀的講故事,是我的本心。看著大家的互動,不斷地催促我進步,感覺有人和我在共鳴,真好。謝謝你們的陪伴。一起讀書學習思考,真好。下半年就要開始了,一直在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