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年1月9日
摘要:
國內烘焙行業類似日本60-80年代量價齊升的成長期。彼時日本山崎麵包通過「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完成了日本本土的全國化擴張。其後在國內行業飽和後通過「中央工廠+門店」的模式提升消費體驗同時拓展海外市場,保持持續增長。成熟期後通過併購和新品類拓展優化產品結果提升毛利率。國內短保烘焙龍頭桃李麵包同樣正在通過「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在全國範圍內擴張,未來有望復刻日本山崎麵包的成功之路。
正文:
外資進入打開市場,本土化企業崛起主導市場。與其他休閒零食品類類似,國內烘焙零食行業發展之初也存在外資品牌憑藉品牌和資本優勢的強勢進入:1995年,比利時Artal集團在上海投資建廠,生產銷售曼可頓品牌麵包;1997年,韓國烘焙零食龍頭好麗友首次在中國設立工廠進行生產銷售;2003年,新加坡烘焙品牌麵包新語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2004年,日本烘焙龍頭山崎麵包設立上海分公司;2007年,國際烘焙零食龍頭賓堡在北京設立子公司,開始中國區域布局。外資品牌的進入快速打開了中國市場對於烘焙產品的需求,同時國內的品牌廠商快速崛起,並且藉助本土化的優勢,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據Euromonitor 數據,2018年曼可頓、好麗友、麵包新語、山崎麵包、賓堡在中國地區烘焙食品營業收入分別約為8億、20億、12億、1.2億、5億。而本土品牌桃李麵包、達利食品2018年烘焙食品的收入已分別達到48億、62.5億元,市場份額遠超外資品牌。國內品牌廠商的崛起主要優勢在於對於國人消費需求理解更為深刻(初期消費者更加看重性價比)以及深度的本地化生產、運輸、配送和銷售網絡。
1.2、 現在:量增價升雙輪驅動,成為休閒零食第一大品類
價升而言:自2008年以來烘焙行業平均價格指數漲幅超過CPI漲幅,其中在2014-2018年間,麵包零售噸價從2014年的1.27萬元/噸增長至2018年的1.6萬元/噸,同比增長率逐年提升。未來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同時烘焙食品品牌集中度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日益顯著,價格也仍然會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休閒零食萬億市場,烘焙品類已成第一大品類。據Frost & Sullivan的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休閒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為10297億元,2012-2018年的CAGR為12.26%。在已經萬億級的休閒零食行業中,烘焙食品行業憑藉其行業門檻較低、契合飲食結構西化潮流、產品口感普適性較強等特點迅速發展,已經躍升為休閒零食第一大品類。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8年烘焙市場零售規模為2384億元,在休閒零食品類中佔比超過20%,是休閒零食的第一大品類。未來隨著年輕消費者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西式飲食文化的普及推廣,將繼續推升國內烘焙市場的規模。
對標海外烘焙食品行業,國內行業和龍頭均存在較大的上升空間。從人均消費量的角度來看: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2017年國內人均烘焙食品消費量為6.9kg,飲食習慣相近的中國香港和日本地區分別為16.3kg和22.5kg,以烘焙產品為主食的英國、美國則分別為48.5kg與40.2kg,世界平均的烘焙人均消費量亦達到了18.7kg。國內較日本、香港和世界平均水平都有翻倍以上的提升空間,較英國和美國則分別還有5-7倍的成長空間。同時從行業龍頭來看,我國烘焙行業長保的龍頭達利食品和短保的龍頭桃李麵包,其烘焙產品的收入規模均不及百億。而海外的龍頭山崎麵包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656億元,賓堡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1055億元,國內龍頭企業同樣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
2.1、 健康化、代餐化需求助力中短保烘焙快速成長
健康化:新鮮、無(少)人工添加劑的中短保烘焙食品正契合消費升級背景下消費者日益提升的健康性需求。烘焙食品按保質期的長短可分為短保(3-15天)、中保(1-2個月)和長保(4-6個月)三大類。國內烘焙行業發展之初,由於缺乏較為成熟的渠道體系,廠商多以經銷模式為主,此時擁有較長保質期的產品對渠道端物流配送時間、鋪貨時間等硬性條件的要求較低。因此以「達利園」、「好麗友」、「盼盼法式小麵包」等品牌為代表的長保烘焙食品風靡一時。然而長保烘焙食品為保證其較長的保質期,會在產品中加入防腐劑、保鮮劑等食品添加劑,犧牲掉了一部分的產品新鮮度和健康度。據億滋國際和HarrisPoll聯合發布的全球零食消費趨勢報告數據統計,國內已有近四分之三的消費者購買時將關注零食的健康化程度,其中產品的新鮮度、食材的天然性以及是否有助腸道健康分別列居消費者關注度的前三位。中短保烘焙食品口感新鮮且無(少)添加劑的特點正符合「健康化」趨勢下消費者的需求,並且隨著便利店以及大型商超等現代化零售渠道的建立,短中保烘焙產品能夠得以在全國範圍內擴張和滲透。目前國內長保烘焙的龍頭在長保產品增長陷入瓶頸之後也開始全力推廣自己的短保品牌「美焙辰」,驅動公司烘焙業務重回增長軌道。
代餐化:隨著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千禧一代」逐漸成為市場的核心購買力,以短中保烘焙食品代替傳統早餐的現象亦日趨顯著。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逐步加快,工作場所和上班途中逐漸成為食用早餐的重要場所,這一現象拉動了消費者對外食早餐的需求。同時,深受西式餐飲文化影響的「千禧一代」逐步成為主要消費群體,麵包、吐司等便攜的烘焙食品逐步從傳統早餐中脫穎而出。根據英敏特2019年6月發布的《早餐中國》數據統計,多數西式早餐滲透率已超過50%,逐步向傳統早餐的滲透率靠攏,其中麵包/吐司產品滲透率已經達到62%。在「代餐化」趨勢下消費者將更加注重食品的新鮮程度,疊加各類零售渠道和快遞物流的快速發展,短中保烘焙行業持續受益。從國內主要龍頭廠商的市場份額變化可以看到,近年來以桃李、港榮為代表的中短保烘焙廠商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而以長保烘焙廠商達利、好麗友、徐福記等市場佔有率在持續的下滑。
短保烘焙「中央工廠+批發」模式更優,渠道高周轉是王道,核心在於線下渠道布局和供應鏈保障能力。短保烘焙產品一般存在連鎖麵包坊和「中央工廠+批發」兩種模式。連鎖麵包坊消費體驗更佳,但由於門店租金和人工成本的持續上漲,同時國內面包單價和消費頻次相對較低,坪效和ROE相對較低,對加盟商吸引力不足,更多通過品牌直營店的模式擴張。目前國內面包等烘焙產品仍舊處於量增為主的發展階段,性價比是消費者更加關注的因素,更加注重品質和體驗的品牌直營門店模式在快速擴張之後也已面臨經營壓力。以克莉絲汀和BreadTalk為例,克莉絲汀早在2012年收入達到巔峰的13.91億元後就開始持續下滑,2018年收入僅6.65億元,不到巔峰時期的一半。BreadTalk烘焙產品收入同樣在2015年達到頂峰的3.08億美元之後持續下滑,2018年收入為2.82億美元。
伴隨著收入下滑的同時是門店經營壓力增大,虧損甚至關店,克莉絲汀門店數量已經由2013年底巔峰的1052家減少了到2018年底的586家,BreadTalk近年來也開始關閉部分經營不善的門店,2018年底麵包坊數量為863家,較2017年底減少了8家。另一方面,以桃李麵包為代表的更注重產品性價比的「中央工廠+批發」模式則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持續搶佔麵包坊的市場份額。短保烘焙產品「中央工廠+批發」模式下對供應鏈的要求極高。短保產品保質期在15天以內,在這一段時間內要實現從中央工廠生產到配送至各站點,然後以各站點為中心輻射運送到當地的便利店和KA門店,便利店和KA門店快速上架銷售,消費者到店購買消費,同時門店將銷售情況和訂單反饋到中央工廠這一全過程。並且為了保證產品的新鮮度以及早餐的消費需求,一般從中央工廠生產到門店上架需要在幾小時內完成,而且一般需要在早餐之前完成渠道的送貨和產品上架。短中保產品的生產成本與長保產品差異不大,主要的差異在於快速周轉的物流成本以及產品的報損成本。高的周轉率說明產品動銷快,品牌力和復購率的提升,報損費用的下降則會大幅提升盈利能力。高的渠道周轉率需要高質量的供應鏈能力來保障,以實現既不缺貨又不過期,保障銷售的同時提升淨利率。
經過多年的經營調整,短保龍頭桃李麵包的退貨率實現了7%左右的較低水平,持續低於行業平均的12%-15%,進而使得公司過期報損的費用大幅降低,在實現高周轉的同時保證利潤率。短保產品對線下門店終端的要求高,且線下渠道布局完善後才能形成較好的品牌集聚效應,加快動銷。因此,實現渠道高周轉的核心在於完善的線下渠道布局和供應鏈的保障能力,可以看到短保龍頭桃李麵包的存貨周轉率是長保龍頭達利食品的近三倍。短保龍頭桃李麵包通過靈活的訂單管理模式、高效的物流運輸體系、因地制宜的貨款結算方式以及嚴苛的庫存管理制度所形成強大的供應鏈管控能力,已經成為公司在短保領域的重要護城河。
消費升級趨勢下,烘焙食品品牌集中化趨勢顯著。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消費需求呈現出層次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從過去的吃飽,到現在的吃得安全、吃出健康、吃出品位等。目前國內烘焙行業發展處於「量價齊升」的穩健增長期,由於烘焙食品製作門檻較低,下沉市場中仍以無品牌的私人小店為主。近年來,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品牌化的烘焙廠商獲得快速發展,規模以上企業收入不斷攀升,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據Euromonitor數據統計,我國烘焙行業的CR5從2010年的8.13%快速提升至了2018年的11.1%。其中由於長保烘焙品牌好麗友在2017年出現了顯著的下滑導致CR5在2017年出現了小幅下滑,但不改長期品牌化集中的趨勢。對標海外市場來看,與我國飲食結構相近且烘焙同樣以零食屬性為主的日本CR5已達42.8%,即使是以烘焙為主食的美國、墨西哥、德國和英國,其烘焙行業CR5也分別高達16.7%、20.6%、27%、34.1%。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未來我國烘焙行業品牌化集中趨勢明確,行業集中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日本與我國同屬東亞地區,飲食結構相似,且烘焙食品同屬舶來品,經歷了由海外引入逐步成為本土市場主流休閒食品的發展歷程,而今日本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市場。自上世紀80年代後,日本兩人以上家庭年均麵包食品消費量即開始保持相對穩定,本土市場需求飽和,行業步入成熟期。目前,日本人均烘焙消費量達到22.5kg,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同時,歷經近80年的發展,行業內亦孕育出如山崎麵包等年入萬億日元的龍頭公司。因此,日本烘焙行業的發展歷史及龍頭公司山崎麵包的成長曆程對國內烘焙食品龍頭公司未來發展具有非常好的借鑑意義。
我們認為,當下中國烘焙食品行業發展現狀及零售環境和日本60-80年代類似:零售環境看均處於便利店渠道快速發展期,宏觀經濟環境均處於經濟和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長期,行業同樣都處於量價齊升的成長期。
一方面,當前行業的核心驅動力近似日本60-80年代,均為量價推動增長的行業成長期。在二戰後美國的援助下,受西方文化影響,日本麵包食品迅速普及。1965年日本麵包產量為864千噸,時至1980年產量增長至1189千噸。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數據,1965年日本白麵包的價格僅為98.3日元/千克,1980年價格增長至324日元/千克,增長幅度達到229.6%。而我國2018年麵包產量的增速為5.4%,麵包行業規模的增速為14.5%,均與日本70年代麵包產量增速和行業規模增速相近。
3.2.1、 從「中央工廠+批發」到「中央工廠+門店」,映射日本烘焙業消費升級之路
日本烘焙龍頭山崎麵包70餘載的發展歷程,公司實現了從「中央工廠+批發」到「中央工廠+門店」的發展模式升級,也映射出了日本烘焙行業的消費升級之路。1948年6月,創始人飯島十郎在日本成立山崎麵包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萬日元。時至2018年,山崎麵包營業收入已超過1.06萬億日元,佔日本烘焙食品行業市場份額23.5%,成為了行業絕對的龍頭,第二名的石島烘焙市場份額僅7.3%。
我們可以將山崎麵包公司70多年的發展歷史分為成長期、出海拓疆期、成熟期三個階段:
(1) 發展期(1948-1977):行業量價齊升,「中央工廠+批發」模式下完成全國布局
1980年以前,日本烘焙食品行業量價齊升,山崎麵包以「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利用25年時間逐步完成了由關東局部到全國的布局。這一時期,日本在二戰後美國的援助下,宏觀經濟迅速恢復,麵包等烘焙食品的西式飲食開始亦快速普及,同時伴之而來的是商用土地價格年均近20%的高速增長。在此背景下,山崎麵包選擇以較低土地成本的「中央工廠+批發」模式介入市場。1951年,第一家山崎麵包中央工廠開始運營並進入東京市場;1955年,第二家工廠開始運營,並同時引進現代化設備提升產能,主要聚焦於短保的切片麵包生產;1966年,基本完成關東地區布局,建有7家工廠;1976年,基本完成全國性布局,建有16家中央工廠。至此,山崎麵包憑藉其批發模式下的高性價比產品,在日本烘焙食品行業量價齊升的發展初期,迅速搶佔市場份額,奠定了日後烘焙龍頭的基礎。
80年代伊始,日本烘焙食品行業需求飽和,價格增長空間有限。山崎麵包將發展模式拓展至「中央工廠+門店/便利店」模式,延伸下遊銷售渠道提升消費體驗,同時開始部署海外新興市場,尋找新的增長極。時至1980年代,日本城鎮化水平已躍升至76.2%,便利店渠道初具規模。同時,日本本土烘焙行業市場規模的增長已步入瓶頸期,麵包總產量持續在120萬噸左右徘徊,1982-1988年增速持續在1%以下。在此背景下,1977年山崎麵包子公司Sun Royal開始在本土市場嘗試直營門店的烘焙業務,提升客戶體驗以尋求更高的客單價。1981年,在香港銅鑼灣三越百貨開設第一家專營門店,標誌著其經營戰略正式從「中央工廠+批發」模式向「中央工廠+門店」模式升級,也同時吹響了山崎麵包海外市場布局的號角。在此後的30多年間山崎麵包店依次進入臺灣、法國、美國、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地區、印尼、越南市場。1982年,山崎麵包為優化零售渠道結構、進一步深耕本土市場,合併了Daily Division和Sun Every兩家子公司,開始在國內布局名為「Sun Shop Yamazaki」的山崎麵包便利店。目前公司有10%左右的收入是直接通過自有門店銷售實現。
發展成熟期,公司渠道鋪設完善,傳統烘焙產品緩慢增長,併購和新品類拓展成為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新品類拓展和產品結構優化推動毛利率提升。山崎麵包共下設有麵包、日式點心、西式點心、烹飪米飯麵食共四大部門,覆蓋於烘焙行業的各個細分子類。其中,麵包部門每年有1000多種新產品誕生,精準定位各類客戶,推促其營收貢獻穩定至60%左右;烹飪米飯麵食部門是基於連鎖門店商業模式的發展而成立,為麵包便利店提供從製造到分銷和銷售的恆溫控制的高質量米飯和麵食產品。近10多年來,麵包、日式和西式點心等舊品類營收增速持續疲軟,收入增長主要來源於併購和新品類在已有渠道的放量。2000年後公司相繼併購了金澤德國麵包公司、新加坡FOUR LEAVES烘焙公司、日本東鳩休閒零食公司、日本不二家休閒零食公司、日糧麵包公司、日本Daitoku Foods麵條和調味品公司、Sweet Garden糖果公司和美國Bakewise烘焙公司。不僅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繼續拓展主業,同時拓展了麵條以及糖果、薯片、泡芙、曲奇餅、冰淇淋和巧克力等休閒零食的品種。同時可以看到,2009年以來貢獻公司收入增量的主要來源為烹飪米飯和麵食以及其他品類。同時通過新品類在已有渠道的快速放量以及產品結構的持續優化,公司毛利率在2000-2010年持續提升,2010年之後穩定在36%左右。
借鑑山崎麵包發展路徑,我們認為在行業成長期通過「中央工廠+批發」模式來實現全國化擴張是更優的選擇。「中央工廠+門店」模式是通過提升產品和消費環境的體驗來追求高客單價及高坪效。此類門店往往設立於人口密集區域,伴之而來的亦是高昂的店面租金、裝橫費用以及人工費用,較高的成本也就意味著需要有較高的產品價格來支撐。在烘焙行業仍舊處於量價齊升的成長階段,消費頻次和客單價還不足以支撐較高的坪效產出時,持續增長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就限制了「中央工廠+門店」模式的快速擴張。
以山崎麵包發展路徑為例,從1955年到1972年間,日本商業用地價格上漲超過17倍,初創時期的山崎麵包亦無法承擔此類成本壓力。直到日本烘焙市場發展至80年代的成熟期,山崎麵包才將模式擴展至「中央工廠+門店」以持續深耕本土市場提升客單價。而在「中央工廠+批發」模式下廠商承受渠道成本較低,產品具有更高的性價比。該模式下生產商在各地設立工廠集中生產,質量可控的情況下能在一定的輻射半徑內形成產品的規模經濟優勢。同時以批發的形式在KA客戶、便利店、縣鄉商店及小賣店鋪貨,可以快速實現渠道的深度覆蓋。山崎麵包在初創時期正逢日本烘焙食品行業量價齊升的行業紅利期,採取「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迅速完成了由關東地區到全國範圍內的布局。目前國內的短保龍頭桃李麵包同樣正在以「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生產基地的布局,目前已經建立了17個全國化的生產基地,拓展了超過23萬個的銷售終端,正在逐步完成全國化的生產和銷售網絡布局。
4.1、 鹽津鋪子:全產業鏈布局,小品類向大品類擴張開啟新成長
小品類向大品類拓展,中保烘焙已成新的增長極。藉助短中保烘焙消費升級的趨勢,以及中保烘焙產品和散裝稱重渠道的匹配性,2017年公司利用自身在散裝稱重渠道的優勢差異化的推出了中保烘焙產品,開始由小品類向大品類拓展。由小品類向大品類拓展之後,公司全產業鏈布局的作用進一步顯現。僅用了2年的時間,公司烘焙的收入在2019H1即達到了1.35億,快速成長為了公司新的第一大品類。新大品類的開拓不僅打開了公司新產品增長的天花板,同時也幫助了公司的銷售渠道由華中和華南的區域市場向全國化擴張。
三年戰略規划進入落地收穫期,驅動公司進入加速發展期。目前公司的三大戰略新品烘焙、果乾、辣條均已推出,三大戰略新品的潛在收入規模即超35億元,烘焙類新品的放量驅動了公司收入在2018年開始加速向上。目前烘焙公司已有產能8-10億元,後續仍有10億元的產能儲備,果乾和辣條相關的產能也已經投產。伴隨著烘焙類新品的進一步放量以及果乾、辣條的逐步培育推廣,同時疊加公司營銷渠道向全國的逐步擴張,三年戰略規劃落地將驅動公司進入新一輪的加速發展期。
國內短保烘焙龍頭,強供應鏈管控能力鑄就護城河。公司是國內的短保烘焙龍頭,二十年來在「中央工廠+批發」模式下,以高性價比的產品推動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在生產管理方面,公司採取「以銷定產」的方式,組織兩班人員生產,白天根據預估訂單量進行生產,下午下班前統計客戶提交次日需求的訂單後,在夜間進行補單,以避免短保產品庫存積壓,進而保證其新鮮程度和周轉速度。在物流運輸方面,公司將物流體系分為兩級,一級物流針對於大型KA、中心城市分銷站及各外埠市場的經銷商,二級物流是從中心城市分銷站將產品配送到周邊的中小型商超、便利店等,確保在各地城鎮建設差異較大的外埠市場中完成快速配送。在貨款結算方面,直營模式下採取帳期結算的方式;經銷模式下,公司原則上堅持「匯款即發貨」,但同時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允許少數客戶賒銷。而對於規模更小的個體商店或社區便利店等則採取現金結算的方式,確保公司保持良好的資金使用效率。在庫存管理方面,當天生產出的產品如果出現大量滯銷的情況,公司第二天會立即調整生產計劃,減少對存在大量滯銷客戶的送貨量。經過多年的經營調整,公司退貨率保持在7%左右的較低水平,持續低於行業平均的12%-15%,進而使得公司的過期報損的費用大幅降低,在實現高周轉的同時大幅提升利潤率。桃李麵包通過靈活的訂單管理模式、高效的物流運輸體系、因地制宜的貨款結算方式以及嚴苛的庫存管理制度形成強大的供應鏈,成為公司在短保領域的重要護城河。
對標山崎麵包,國內短保龍頭桃李麵包有望復刻山崎成功之路。目前國內零售環境近似於日本60-80年代,便利店等現代渠道逐步形成規模,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社會購買力及烘焙食品需求量增速強勁。同時當前桃李麵包所處的行業發展狀況與彼時日本麵包行業發展階段類似,均為「量價齊升」的成長期,消費者烘焙食品消費注重性價比。在此背景下,桃李麵包選擇了和山崎麵包一樣的「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進行全國化的擴張。目前,公司已在全國17個區域建立了生產基地,以直營和經銷相結合的模式拓展了23萬多個零售終端,初步建立起了全國化的生產和銷售網絡。同時,在麵包的細分品類上,聚焦於少而精,不追求品種多,追求單品生產銷售規模,以降低公司的單位生產成本,追求高性價比的產品。山崎麵包以關東地區為起點利用25年完成了全國化布局,而目前桃李麵包也已完成東北、華北地區的市場建設,正在向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區不斷拓展,走在與山崎一樣的全國化擴張之路上。桃李麵包已經建立起了全國化的生產和銷售網絡以及本地化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作為短保烘焙龍頭的優勢已經顯現,將充分享受我國烘焙行業自身的成長以及烘焙食品由長保向短中保的消費升級。中國烘焙市場的潛在規模遠超日本,日本烘焙市場孕育的龍頭山崎麵包收入超過700億元,作為國內短保烘焙龍頭的桃李麵包未來收入提升的空間巨大。
多品牌、多品類戰略締造國內休閒零食巨頭。公司於1989年在福建成立,開始生產餅乾產品,1992年推出了首款「達利」品牌的餅乾產品,1997年,「達利」品牌食品被列為中國公認名牌產品。2002年公司繼續推出「達利園」品牌的糕點類產品,並獲得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價為「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2003-2004年公司相繼推出「可比克」品牌的薯片產品和「好吃點」品牌的餅乾產品,並且將銷售渠道拓展到了全國。2007年公司推出「和其正」品牌的涼茶產品正式進軍飲料市場,2013年再次推出「樂虎」品牌的功能性飲料,在全國16個省市建立了子公司。2014年公司推出了「藍帝堡」品牌的高端曲奇產品,2017年推出了「豆本豆」品牌的高端豆奶產品。可以看到,公司持續的爆款產品打造能力驅動了公司長期持續的增長,並且每個新打造的品類和品牌在相關領域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其中「達利園」是長保烘焙領域的龍頭品牌,「可比克」位居國內薯片品牌排名前五,「好吃點」是國內餅乾領域的知名品牌,「和其正」在涼茶領域排名僅在「王老吉」和「加多寶」之後,「樂虎」在功能性飲料中更是僅位於「紅牛」之後,「豆本豆」、「藍帝堡」也都建立起了市場的知名度。目前公司已經建立起了全國化的深度分銷網絡,針對有市場潛力的快速成長品類,公司已經形成了快速產品研發、品牌宣傳、渠道鋪貨打造爆品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了休閒食品領域多品類、多品牌的集團型公司。
發力短保烘焙領域,渠道優勢下未來可期。國內短保麵包市場未來成長潛力巨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數百億元。而目前市場格局集中度較低,參與者多為區域性和地方性的廠家。在這種背景下,達利食品於2018年11月推出短保烘焙品牌「美焙辰」,通過強大的渠道網絡迅速打開市場,在數月內便開拓終端3萬多個。同時,採用先進的物流模式,力爭產品在6小時內即可從工廠抵達終端貨架。目前美焙辰仍處於不斷拓展市場的初期,退貨率、日配比率等營運指標逐漸趨於良性,未來通過持續的品牌建設及市場拓展,或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