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快過年了,賈府上下忙著迎接皇帝的賞賜,準備過年接送禮物的名單。
這個時候,小廝拿著稟帖和帳目進來匯報,說:黑山村的烏莊頭來了。
賈珍倒背著手,向賈蓉手內的紅稟帖看,上面寫著:
門下莊頭烏進孝叩請爺、奶奶萬福金安,並公子小姐金安。新春大喜大福、榮貴平安,加官進祿,萬事如意。
這是賈府在農村鄉下的莊頭來送收成來了,烏進孝帶來的產品是:
「大鹿三十隻,獐子五十隻,狍子五十隻,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家風羊二十個,鱘鰉魚二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隻,風雞、鴨、鵝二百隻,野雞,兔子各二百對,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蟶乾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對蝦五十對,幹蝦二百斤,銀霜炭上等選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萬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乾菜一車,外賣粱谷,牲口各項之銀共折銀二千五百兩... ...。
烏進孝在《紅樓夢》裡只出現這一次,曹雪芹用他送來的農產品的豐厚,來展示賈府過年的奢華,對劉姥姥進大觀園所見所感,又加以佐證。
《紅樓夢》裡的人物太多,莊頭烏進孝是一個最不起眼兒的人物,所以沒有人考證這個人和承德有關係。
烏進孝,按照曹雪芹給《紅樓夢》裡人物取名的特點,肯定是「無盡孝」的諧音,這個名字和承德有沒有關係不說,和承德產生關係的是他的身份——長城以外的莊頭。
寬城上院保存完好的晚清莊頭住房
2.
2020年6月13日,受朋友之約,我們來到了寬城峪耳崖上院村,驚奇的發現這裡還完好的保存著一座晚清時期的民居。村裡的退伍軍人張福華遍訪村中老人,寫了一部《上院演義》,據他講,這座建築是原來的三進大院中間的一座,前排建築早就無存,後面的建築過去是村裡的小學,後來拆建為現在的村部,左右的廂房也早就都沒有了。
光緒年間,經皇帝批准,八旗子弟袁萬青跑馬佔圈,為莊頭。
這裡緊鄰慈禧的胭脂礦——峪耳崖金礦,沒有幾年,袁莊頭就繁華了起來,原有的莊園顯得有些小,就來到這裡新建了院落,起名上院。
歷經三四代,這個袁家最後一個人是盲人,在以後就無後了,興也勃焉、衰也忽焉,跌宕竟不過百年。
... ...
這個袁莊頭在正史上沒有記載,所以張福華所記的演義都是來自坊間,因為跑馬圈地是乾隆以前的事情。
其真實情景如何,只有這精美的磚雕和厚厚的石條知道了。
在寬城,還有很多這種跑馬佔地的傳說,在離峪耳崖上院不遠的板城椴樹溝,還有一個計家大院,也是莊頭。
而事實上,包括烏進孝這樣的莊頭,是沒有資格跑馬佔地的,跑馬佔地的是莊主。
榮國府在長城以外有莊園,烏進孝是負責莊園管理的莊頭而已。
3.
清軍打跑了李自成,定都北京,對有功人員進行賞賜,首先進行了一次土地改革。
皇帝把圈來的土地的絕大部分分歸給皇室和賞賜給宗室皇族、勳戚、功臣、八旗官兵等。
順治皇帝對戶部官員說:
今我朝定都燕京,期於久遠,凡近京州縣官無主荒田及明朝皇帝親屬、駙馬、公、侯、伯、太監等,凡歿於寇亂者,無主田地甚多。田主或有或無,其田地爾部概行清査。若本主尚存、或本主已過世而子弟尚存者,量口給予。其餘田地盡分給東來諸王、勳臣、兵丁人等。」
《清代全史》記載圈地:
順治四年以前,皇室和八旗貴族有過三次大規模的圈地,主要在順天、保定、河間、遵化、永平、易州等四府二州的民田,後來又增加了天津、宣化二府。
事實上,直到康熙二十四年下達永停圈地詔後才基本結束。
《紅樓夢》裡的榮國府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應該屬於開國功臣,屬於能夠得到賞賜莊園的那一撥人。按照烏進孝進京的路程看,賈府的莊園在關外,也就是長城以外。
長城以外,是清朝的發祥地,順治元年,關外旗人幾乎全部跟隨皇帝西徵入關,致使遼河流域長時間內「沃野千裡,有土無人」。北京周圍的土地被跑馬圈地了,部分農民不願意「投充旗下為役使之用」,逃跑到長城以北的蒙古察哈爾、喀喇沁兩部控制的熱河區域,開荒種地,以圖生存。
喜峰口附近現狀
4.
康熙八年,康熙皇帝下令停止圈地,將口外閒地開禁。
他說:今張家口、喜峰口、殺虎口、獨石口、山海關外,各有曠土。如宗室、官員、及甲兵,有願意將壯丁地畝退出,取口外閒地耕種者,該都統、副都統給文資送,按丁撥給。
戶部遵諭,於康熙九年提出:古北口外空閒之地,分撥八旗。古北口外,撥給鑲黃旗、正黃旗;羅文峪外,撥給正白旗;冷口外,撥給鑲白旗、正藍旗;張家口外,撥給鑲紅旗、鑲藍旗;(《八旗通志·土田志》)
當年,從京畿各州縣,遷138處大糧莊來熱河。
雍正元年,允許漢民入蒙地開墾,叫「借地養民」。到雍正十一年,古北口、喜峰口外已經有莊頭125名,園頭六名,共一百三十一名。
5.
承德當年到底有多少莊頭,這個數字不好統計,因為地域的劃分一直在變,比如《寬城縣誌》記載:清朝的時候寬城屬於直隸省,現在的大石柱子、偏崖子、湯道河、李家窩鋪、葦子溝、大字溝、板城、亮甲臺、崖門子、峪耳崖、山家灣子、東黃花川、東大地、鏵尖、碾子峪、桲羅臺、孟子嶺、獨石溝、黃崖子等都屬於永平府遷安縣地,其他地方才屬於承德府平泉縣。
康熙十八年,遷安境分長城口內口外兩部分,歷史上對口外的邊境不詳。
到乾隆二十二年時遷安縣的口外邊界有了詳細的記載:
北出冷口至絆馬河為界,北出董家口並喜峰口到冰窖口為界,東北出桃林口到茨兒山與撫寧縣為界,西北出潘家口到門子哨為界,西出龍井關與遵化州相連,此轄區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未變。
所以,寬城的計家大院、還有前面所說的上院,這些莊頭都沒在那一百三十一個裡面。
清朝沒有把長城作為府縣的邊界線,也可以作為康熙皇帝等人不把長城當回事的證據之一。
以長城為界,是偽滿洲國的事情了。
現在人們都說寬城是從青龍分過來的,都是後來的事。
管轄寬城大部分的永平府在盧龍,海邊,所以,烏進孝送到賈府裡的農產品裡有對蝦等海產品,一點都不奇怪了,至於御田胭脂米二石,更是和承德有關了。
康熙五十三年,康熙皇帝把避暑山莊御瓜圃裡的一石稻種,發給曹雪芹的父親江寧織造曹頫和蘇州織造李煦,讓他們在江南試種雙季稻。
不但賈府有御田胭脂米,曹雪芹他們家也會有。
脂硯齋在為《紅樓夢》批註時還專門就胭脂稻做說明:「在園雜字曾有此說。」
脂硯齋說的在園雜字是《在園雜誌》,清初劉廷璣的散文集,他對熱河生產胭脂米有記載:
「浙閩總督範公時崇隨駕熱河,每賜御用食饌內有朱紅色大米飯一種。傳旨云:此本無種,其先特產上苑,只一兩根苗穗迥異他禾,乃登剖之,粒如丹砂,遂收其種種於御園。今茲廣獲,其米一歲兩熟,祗供御膳。」
這也應該佐證烏進孝是承德區域的莊頭。
曹雪芹寫紅樓夢,不會沒有承德因素,因為不但康熙皇帝給他父親過承德的稻種,他的好朋友富察敦誠、敦敏都在盧龍工作過。
敦誠在喜峰口時給曹雪芹寫過信:
寄懷曹雪芹(霑)
感時思君不見君,薊門落日松亭樽(時餘在喜峰口)。
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
殘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
6.
像烏進孝這樣的莊頭在承德有很多,這些莊園對承德歷史的開發意義重大,但承德各縣對莊頭的研究和記載不一樣,有的縣誌幾乎沒有記載。
《平泉縣誌》對於平泉莊頭的記載比較詳細,當時平泉縣旗地分:皇莊、王莊和官員莊頭、兵丁份地。莊園的執掌者,俗稱「當家的」,宅院稱「莊頭院」或「當家院」。莊頭為世襲制,由內務府任命。其伯仲兄弟,成年後撥給一定數量的土地,另建莊院,稱「親丁戶」,通稱「分院」或「小莊頭」。
當時平泉縣境大小莊頭共有47處。其中屬交皇糧的41處,交納銀兩的1處,交納脂粉銀的1處。其它還有少府、獵手等名目的莊頭。在莊頭中,地位高、名望大的有:金、郭、胡、姚、計、樸、林、張等。俗有七郭、八姚、九胡、十三計之說。
寬城板城椴樹溝還留存一處計家大院,傳說是計莊頭。
按照平泉縣誌的記載,承德範圍內的「計」姓都是一家人。
計姓莊頭,祖籍山西榆次,屬外八旗。明末,其先人在戰爭中隨旗入鑲黃旗籍,定居平泉已十二代。出口始祖名計有亮,曾先在承德縣頭溝建莊,生有五子,其長子計學孔繼承莊園主位,在計學孔所生的三子中,長子計國酞東遷,在七溝建莊;二子計國勳南移豐潤建莊。計國酞四子除三子計光瑛繼承七溝莊園外,長子計光躍在下板城建莊,二子到七溝榆樹林建莊,四子計三綱到老婆山川(下店)建莊。各支繁行日盛,今縣內言十「計」者,皆出一族。
本文參閱:
《寬城縣誌》
《平泉縣誌》
《承德民族開發史》
《曹雪芹的最後十年》等
感謝關注自媒體老羊鏟史,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號、新浪微博同名。
華燕檢測感謝您關注 老羊鏟史
驗車到華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開發區東西營(雞冠山地質博物館對面)
諮詢電話:19803346789
看《大明風華》:萬裡長城,為什麼擋不住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兵?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錯的,為什麼連乾隆皇帝都願意將錯就錯呢?
康熙皇帝為什麼不修復灤平的古北口、金山嶺和寬城的喜峰口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