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大喊「誰敢殺我」,其實上一句沒人敢說,正是這句要了他的命

2021-03-05 那些你不知道的歷史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說法,魏延剛剛拜入劉備陣營裡時,諸葛亮本來是不想用他的,理由是魏延「腦後有反骨」,諸葛亮認為他以後必定會作亂謀反。劉備卻覺得,魏延實力很強,有才能,應該得到重用。

諸葛亮雖然暫時答應了,但他始終對魏延不放心。後來,魏延跟著劉備和諸葛亮,為蜀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鎮守漢中長達十年。劉備死後,諸葛亮出兵北伐魏國,一直把魏延帶在身邊。

直到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生了重病,快要死了,他猜到自己死後,魏延「必定謀反」,於是秘密把馬岱喊來,吩咐他在魏延喊叫的時候,出其不意地殺了他。至於諸葛亮為什麼知道魏延會喊叫呢?因為他給了楊儀一個錦囊,命他誘導魏延大喊「誰敢殺我」,配合馬岱。

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無所畏懼,仗著手握重兵,燒毀棧道,阻止蜀軍回程。楊儀和馬岱依照諸葛亮生前定下的計策,斬了魏延。對魏延的預料和安排,再一次體現了諸葛亮的神通廣大。

但是,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誇大了諸葛亮的「神通」。歷史上魏延確實曾經燒毀棧道,阻止楊儀那幫子人回成都,但不見得是為了謀反。原因很簡單,魏延這個人,實力強悍,打仗立功很簡單,但是人際關係經營得非常差。

他仗著自己有功勞,比較高傲,眾人也都捧著他,唯一一個看不起他,和他對著幹的,就是長史楊儀了。兩個人勢同水火,彼此仇視。魏延的確是有真本事的,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曾經獻計,自請帶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再和諸葛亮潼關匯合。

但是諸葛亮很謹慎,不想玩這種帶風險的操作,就沒有批准。魏延因此一直不太高興。所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前,對與自己意見不合的魏延不太放心,就吩咐自己死後,費禕等人先撤退,讓魏延斷後,他要是不回去,你們先撤。

這明顯就是把魏延排除在外了,魏延想繼續北伐,楊儀等人卻不答應,直接丟下他先走了,魏延這才大怒,抄小道趕在他們前頭燒毀棧道,阻止他們回去。楊儀和魏延都認為是對方謀反,但是楊儀技高一籌。

他說,丞相生前就知道你會謀反,讓我防備,如今丞相剛死,你就這樣,是不把丞相放在眼裡啊!你要是敢在陣前喊三聲「誰敢殺我」,我就敬你是條漢子,向你投降。魏延聽了,哈哈大笑,說,諸葛亮在的時候,我的確怕他幾分,如今他都死了,我還怕什麼?

說了這句之後,魏延才喊了「誰敢殺我」,然後被馬岱偷襲殺死。要說上一句才是坐實魏延謀反的證據,沒人敢說,說了就代表在丞相死後起異心啊!楊儀和魏延的表現都有謀反嫌疑,但是魏延根本鬥不過楊儀的心計。一代名將魏延,就這麼被自己效力的集團給殺了。

相關焦點

  • 魏延臨死前:為何要大叫三聲「誰敢殺我!」而不是一聲?
    來說說魏延的故事,魏延當年,關羽攻打長沙郡時,第一時間殺了長沙太守韓玄,將城池獻於劉備,當時身為劉備軍師的諸葛亮就建議就地將魏延處死!只是劉備求情,魏延才得以倖免於難!江湖上面有一句話叫做「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這話用在魏延身上也同樣適用,公元234年,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魏延很快也被「馬岱」斬殺,並且臨死之前大喊了三聲「誰敢殺我!」為何魏延要大喊三聲「誰敢殺我」,而不是一聲呢?
  • 誰敢殺我?《攻城掠地》玩家盤點三國最經典遺言
    這不,他們竟然開始盤點三國裡面最經典的遺言了。比如糜夫人在長坂坡說的那句最可敬的遺言:「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周瑜臨死前說那句最不甘心的遺言:「既生瑜,何生亮!」、以及曹操臨死前最狡詐的遺言:「設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對於熟讀三國的你來說,究竟誰的遺言讓你最感動、最記憶猶新呢?
  • 殺死魏延的馬岱,到底是什麼人?
    三國演義裡,說諸葛亮死後,魏延謀反。楊儀沒辦法,只能打開丞相留下的錦囊,裡面說讓魏延在陣前大喊三聲誰敢殺我,自有殺他之人出現。 楊儀如計而行,對魏延說你大聲說三遍誰敢殺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裡,得意洋洋大叫了三聲,身後一人忽然撥馬衝了上來,厲聲喝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把他斬於馬下。此人正是馬岱。
  • 馬岱如何能斬殺得了魏延?
    三國演義裡,說諸葛亮死後,魏延謀反。楊儀沒辦法,只能打開丞相留下的錦囊,裡面說讓魏延在陣前大喊三聲誰敢殺我,自有殺他之人出現。楊儀如計而行,對魏延說你大聲說三遍誰敢殺我,我就投降。魏延不明就裡,得意洋洋大叫了三聲,身後一人忽然撥馬衝了上來,厲聲喝道:「我敢殺你」,手起刀落,把他斬於馬下。此人正是馬岱。
  • 魏延被馬岱斬殺,臨死前喊出一句狂話,如今成年輕人的口頭禪
    魏延當即舉起酒杯對包括張飛的在內的將領說:「如果曹操率全國大軍襲來,我魏延拼死也要擋下他們;如果曹操派一支軍隊攻來,我魏延替大王把它吃了。」劉備聽後連連叫好。因為和史官不和所以他被後來的史書醜化,加上《三國演義》的影響,現在他說的那句遺言「誰敢殺我」,成了很多大反派喜歡說的臺詞,魏延是反派這一設定已經深入人心。
  • 馬岱武功比魏延低很多,為什麼最後能殺了魏延?
    陳壽的《三國志》,沒有給馬岱立傳,這讓馬岱的事跡少有問世,倒是小說《三國演義》裡有馬岱的很多描述,但那是小說,不是正史,僅作為參考。三國志《馬超傳》中記載,馬超臨死向劉備上疏,說他家兩百多口都被曹操殺了,只有一個從弟馬岱,希望劉備能關照關照;超死後,馬岱因為戰功,被封為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曾率眾伐魏,為牛金擊退。
  • 魏延的反骨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寫關羽帶兵攻打長沙,與黃忠大戰,長沙太守韓玄懷疑黃忠裡通外應,於是要斬黃忠,幸而魏延挺身解救,殺死韓玄,獻了長沙。不料諸葛亮說魏延「腦後有反骨」,認定他「久後必反」,下令將他斬首。虧得劉備阻止,才倖免一死。魏延有膽有識,有勇有謀,屢立戰功,深受劉備賞識。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漢中這個地方當時何等重要,應派誰去鎮守?
  • 諸葛亮要殺死魏延是因為他腦後有反骨嗎?
    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後魏延不受控制,堅持要留兵據守,不還成都,甚至和楊儀發生了軍事衝突,繼而有投靠魏國的打算,魏延收聚殘軍,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當魏延與姜維對陣時,姜維依照諸葛亮錦囊的指示,激怒魏延喊話,魏延狂傲,大喊一聲:誰敢殺我?聲音未落,身後馬岱手起刀落,將魏延斬於馬下。
  • 死後仍被罵了千年,只因孔明一句腦後反骨,魏延真的太冤了
    三國時期是中國古代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這幅畫卷當中,誕生過很多令人欽佩的人物,不過說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要數臥龍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飛迴旋。這一句句詩詞,無一不是在形容諸葛亮的傑出智慧。
  • 殺魏延是不是諸葛亮的意思?翻翻史書,原來我們都被演義騙了
    因此他才會在劉備接見魏延的時候,喝令左右斬殺魏延,並且杜撰了一個魏延有反骨的說法(即使真有反骨這種說法,長在脖子後面不摸摸誰能知道),諸葛亮這麼做的本意並不是真要殺魏延,而是起個敲打的作用。用言語警告魏延的同時,也是警告其他有異心的人: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
  •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麼死的?
    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大喊「誰敢殺我」,連喊三聲,這時候馬岱在身後大聲應道:「我敢殺你」,隨之手起刀落斬殺魏延。「誰敢殺我」,趁其不備斬殺魏延頭顱,方才奏效。這樣的精彩段落其實三國演義及其民間傳說有很多,大多是根據歷史添油加醋的一種謠傳,根本不可信!那麼真實的歷史中魏延是怎麼死的呢?魏延又是怎樣一個人呢?我們需要從書中尋找答案。
  • 魏延之死是被冤枉的,其實,他壓根就沒想過造反
    其實,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關,看人先相面,面善者自然心地善良。後來,楊儀踩著魏延的腦顱,很是得意的說了一句話:「看你還敢再作惡不?」這句話似乎和當年諸葛亮對魏延的評價,形成了一個呼應,坐實了魏延「反賊」的形象,讓大家覺得魏延就應該被斬。那麼,歷史上的魏延真是這樣嗎?再看看陳壽筆下的魏延。
  • 歷史上的馬岱是什麼人?為何能殺了名將魏延?
    說這就要從當初跟隨其兄長馬超投奔劉備說起,當時劉備準備攻打在成都,於是馬超得知後帶領著馬岱及劉備給他的一些兵力去攻打成都,成都城裡的人聽說馬超前來攻城,都人心惶惶,最後不戰而降。劉備進駐成都後任馬超為平西將軍,後來劉備稱帝後,馬超被封為左將軍,為蜀漢的四大帥之一,即使關羽也不能奈他如何。
  • 你怎麼敢 殺 我 的 馬?!
    也許有的觀眾看了《敢 殺 我 的 馬?!》之後覺得它們與伊莉莎白鼠的作品並無實質上的差別,但是,只要觀眾們看過《讓子彈飛》,就會發現,至少《敢殺 我 的 馬?!》講的故事是和《讓子彈飛》的劇情相吻合的。而除了對《讓子彈飛》劇情的吻合,它本身也有一些超越了《讓子彈飛》的東西。
  • 魏延之死
    魏延之死《三國演義》說魏延腦後有反骨,諸葛亮一見面就要殺掉這個功臣。從開始就埋下伏筆,為後來計殺魏延提供了理由。最後魏延中計,大叫:「誰敢殺我?」被馬岱一刀斬了。很精彩,但不真實。     歷史上的魏延並沒有造反,即便是小說中的魏延也沒有造反。    赤壁之戰後,劉備疏遠了諸葛亮,取西川的時候,帶的是龐統、魏延。
  • 能一箭射中關羽的龐德,卻為何怕魏延到猥瑣不敢迎戰?
    但是高柔曾勸諫曹操,大兵向西,韓遂、馬超等必會懷疑是襲擊自己,到時候就會互相煽動起來,不如先平定關中,平定了關中,漢中就已是囊中之物,但是曹操沒聽。名義上受曹操控制的關中各將果然互相煽動起立,集結了十數部軍起兵反抗,還有漢胡混雜的軍隊,屯兵潼關。網絡圖片為什麼會選擇潼關呢?潼關在今陝西潼關縣北,現稱老潼關。
  • 《魏延之死》先導篇
    在《演義》中,諸葛亮死後,魏延認為大軍仍能再戰而不同意撤軍。當發現楊儀接管全軍撤退並且撂下自己不管時,魏延連同馬岱率部隊趕到楊儀大軍前面,燒毀楊儀路上的棧道。在這個過程中,魏延和楊儀連續上表朝廷稱對方謀反。當成都收到消息後,朝臣一致支持楊儀而認定魏延謀反。魏延軍與楊儀軍碰面時,楊儀打開諸葛亮留下的錦囊,讓魏延連喊三聲「誰敢殺我」。魏延此刻自認天下無敵,便驕恣地大喊。
  • 諸葛亮為何非要魏延死?並非他真的有反骨,而是不該有這一個想法
    可他沒能成功,在關鍵的時刻被殺,魏延也就徹底被坐實了謀反的罪名,這件事爭論一直都很大,包括諸葛亮到底有沒有安排人要殺他,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這個命令其實有些沒頭沒尾的,諸葛亮這麼嚴謹的人,居然會有這樣的命令,我認為這個命令很有可能是偽造的,魏延作為軍隊的先鋒,大軍撤退的時候讓他斷後很正常,只是諸葛亮也不可能預先判斷到魏延必然會不服從將令,那麼魏延到底有沒有謀反呢?這也不太可能的。
  • 魏延有反骨,諸葛亮為什麼不殺他?諸葛亮:沒他,我打不贏這位猛將
    當時,費禕出訪東吳,孫權為他擺下了歡迎宴會。酒過三巡,孫權突然發了個「酒瘋」,他直言不諱地對費禕說:「貴國的魏延和楊儀都是小人,諸葛丞相一死,必然成為禍害!」孫權的話讓費禕目瞪口呆。好在副使董恢化解了尷尬,他說:「陛下說的不錯,但如今曹魏勢大,不得不任用這兩個小人,總不能因為江上風波大,就把船槳丟掉吧!」
  • 魏延的腦後真有反骨嗎?他有謀反嗎?學者:我們都冤枉他了!
    魏延是蜀漢軍隊中第二號人物,僅次於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率軍在最前線與司馬懿對峙,如果要謀反,直接投降司馬懿即可,又怎麼可能最後兵敗被殺?當然,按照《三國演義》的觀點,魏延是打算自立為王,先取漢中,再攻入成都平原。這也不合情理,魏延地位很高,手下的兵卻不多,僅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