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可謂是「坎城樂視日」。正值樂視影業參與出品的《盜墓筆記》召開盛大發布會之時,一股樂視旋風席捲坎城。全球電影產業權威媒體《好萊塢報導者》(THR)刊登記者Patrick Brzeski獨家專訪樂視控股副董事長及樂視影業CEO張昭,對他及樂視影業給予了高度評價。報導稱,樂視影業無論在中美合拍還是電影產業的網際網路化方面,都站在中國電影產業的前沿,並指出,他所倡導的中美G2戰略代表了中美電影產業合作的未來方向。
電影產業的網際網路時代已經來臨,而樂視影業正走在行業尖端
「驅動電影市場的的方法不是單純地靠提升觀影體驗去吸引新觀眾,而應該是為更多的用戶和觀眾提供更多的價值。」張昭在此次訪談中對於數位化的電影市場提出了他的解讀。而THR則認為樂視目前的一雲七屏、一定三導的數位化的營銷方式和全球電影生態的布局,是走在了中國電影行業的最前端。這種全新的分眾發行和營銷手段都旨在打破固有的舊的中國電影發行體系,破界成為重塑中國電影行業的領先模式。
作為中國前三民營電影公司之一的樂視影業,剛剛作為重要的內容環而併入樂視網,從樂視生態的一個分身轉變成為注入樂視生態的一劑強心針,使融合了多頻多終端業務,涵蓋網際網路、電視、手機、汽車(LeSEE汽車更被THR譽為「中國版特斯拉」)、VR等各個行業的樂視生態體系發揮更強大的邏輯運算與生態化反功能。
5月初,張昭邀請THR的記者來到他的北京辦公室,接受了THR關於中美合作模式及策略的訪問,並透露了為什麼《長城》這樣的能夠對全球觀眾胃口的電影作品能夠成為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的「試金石」——「 中美兩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兩個電影市場,好萊塢又是最重要的世界電影產業的中心,強強聯合一定會讓我們共同受益,《長城》就是一個完美的開始,於我而言,也是圓夢。」
同時,張昭再次提到了中美合作的G2(Great 2)策略,也就是兩個市場的戰略牽手,樂視影業強大的整合市場能力的目標可見一斑。「樂視網和樂視影業合併,使得我們擁有更多的線上數字影院的終端來呈現內容,一雲七屏等數位化的營銷及生態閉環在世界上都是特殊的建立在「網際網路生態+」時代的生態模式。」
對於未來的影院模式,張昭大膽地預測影院的功能將改變,「人們走進電影院不僅是為了欣賞電影,更是為了社交。在樂視的生態中,人們無論在任何一個終端都可以獲取內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我們提升了影院的社交體驗。」
中西方觀眾胃口不再「眾口難調」, 樂視影業將會代表先進內容參與到電影全球化分工
今天的好萊塢,幾乎人人都在談合拍片,張昭認為這的確是「大勢所趨」。
採訪中,THR提到了最具挑戰性的中美合拍片的市場戰略布局,如何將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最豐富的內容資源與好萊塢這一全球電影製作中心進行對接,也是THR對於樂視的全球內容生產的生態布局中最飽受讚譽的部分。
「人們都問來問我,除了大卡司,誰是這部電影中故事的主導?——實際上,這部電影的主演只有一個,它就是中國最偉大的建築『長城』,它是這部電影一切的根基。」張昭提到如何化解中西方兩個文化地域之間的隔閡的方法就是樂視成功的優質內容開採能力,「所以我們遇到的困難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就是故事——如何把故事講好,使中西文化兩個市場的觀眾都感覺合胃口,這是最大的挑戰,但這也是全球化進程的必然結果,其中挑戰與機遇並存。」
對於如何滿足東西方觀眾的需求,獲得票房是最受THR關注的問題,「這個局面將要從樂視影業這裡開始改變,以後我們會做更多的全球合拍作品,會和更多的製片公司合作,還有可能是中國、美國、印度三地的合作,因為一直以來樂視生態被證明有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撐這些作品,使得我們也有足夠的信心用它來打開另一片天地。」
樂視影業這次的中美合作模式無疑打開了世界對中國優質工業級電影走出國門的關注,THR評論認為「非常看好中國公司的投資能力,人們甚至開始回憶起80年代時索尼收購哥倫比亞的例子,認為終有一天好萊塢六大也會被中國公司收購。「但是他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中國公司對於好萊塢的目標不僅僅是「買買買」,樂視生態和好萊塢影視產業甚至可以生態化反、共同學習進化,將給市場帶來更大的回報。合作及共贏才是中美合拍片的真正意義,你帶來你的產品,我給你最好的製作,市場和發行渠道自然就會帶來新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