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張維為:我眼中的鄧小平——從來沒見過這麼精彩的人

2021-02-07 新華網思客

撰文/張維為

  「好萊塢最近拍了一個電影《Her》,故事發生在洛杉磯,但背景是上海浦東陸家嘴,別人問導演Spike Jonze說為什麼美國的故事放到上海去拍,他說上海代表世界城市的未來。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遺憾的是我們一些國人還是自信不起來。」

  鄧小平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四點。一是眼光,他是一個超長思維的戰略家。我給他做翻譯時,他已經80多歲了,但他談的都是今後10年、20年、30年那些自己可能看不到的事情,這是一個全身心致力於使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領導人。像中國這麼一個超大型的國家,把一些長期的戰略性問題確定下來,比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等大的戰略性思維,其他事情就會比較好辦。二是思路,他是一個一直在思考問題的人,他每次聽完外交部領導的匯報之後都會思考片刻,一句話不說,一個人坐在沙發上,點上一支煙,眼睛看著遠方,這個思考者的形象一直定格在我的腦海裡。在南巡講話時,他說,究竟是市場多一點還是計劃多一點,這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主要區別,這些都是手段。他的思路一下子就把很多問題點清楚了。三是清醒,他頭腦非常清醒,強調任何新東西都要先試一試、看一看。《鄧小平》這個連續劇中有一點是準確的,在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鄧小平都反覆說這句話「要結合中國的實際」,這是鄧小平的風格。最後一點是大氣,鄧小平非常大氣,畢竟是指揮過千軍萬馬的,講話非常大氣。有一次我給他做翻譯,講到打仗,當時外賓問他,你們和越南打自衛反擊戰,你們沒有擔心蘇聯介入嗎?當時的蘇聯是個超級大國,軍事比中國強大很多。鄧小平是這樣回答的:蘇聯是個超級大國,但是一個小小的阿富汗都打不下來,怎麼敢打中國呢?這也是一種底線思維,做決定的時候,把事情推倒最壞的結局,然後看能不能應對,能應對他就出牌了。


  這裡還可以提及一下他的南巡講話。蘇聯解體是1991年12月25號,他開始南巡是1992年1月28號,也就是蘇聯解體後的20來天,鄧小平當時就蘇聯和東歐的情況講了很多話。他認為蘇聯和東歐將會大亂,他說西方不要高興太早,他說世界正在出現大轉折,這是我們的機會。國內很多人在懷疑紅旗還能打多久,畢竟整個蘇聯陣營都垮臺了,但鄧小平看到的是機會來了。真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他認為現在是可以證明我們能比資本主義幹得更好的時候了。南巡講話表明他看到了機遇,但他認為許多人還沒看出來,所以他有話要說。回頭看,中國這麼大規模的開放真是一步險棋,大概只有中國這樣的國家能這樣做,一般國家做不了。一個小國家的GDP往往還不如一個西方跨國公司的資產多,怎麼跟跨國公司談條件?但他覺得可以,我們可以全面開放,但不能失去自我。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在回憶錄中曾記載,他對鄧小平派遣留學生的做法很驚訝,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嗎?他問鄧小平,你們準備派多少留學生?鄧小平反問,你們能接收多少?中國沒有限制。據說鄧小平在內部也說過,十分之一的人回來就是勝利,現在的留學生約有三分之二回來了,而且留學生選擇回國已開始成為主流,背後是中國的迅速崛起及其提供的大量機遇。


  1994年12月9日,也就是20年前,我寫過一篇關於鄧小平的文章,標題是《鄧小平的思想極有可能繼續主導未來的中國》。我今天早上把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一個字不用改,站得住腳。


  中國是帶著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荀子、孫子等偉大先哲的深邃思想而崛起的,中國是經歷了上千萬人流血犧牲後真正獲得了民族獨立而崛起的,中國是在與世界全面互動並借鑑了其他文明無數長處之後而崛起的。這種國家的崛起不僅在物質財富上,而且在制度安排上,在文化理念上一定是超越西方和西方模式的,並一定會深刻地影響世界未來的格局和秩序。


  近年來,網絡大V們虛構了一個無比美好的西方世界,特別是無比美好的美國,但我在西方生活了20多年,對美國和西方的真實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其實,家家都有難念的經,美國的老百姓究竟有多少淨資產?沒有多少。上海多數的計程車司機比50%的美國人都要富。美國家庭的中位淨資產在金融危機後一直在下降,根據美聯儲統計,2010年是77300美金,折成人民幣就是47萬左右。美國是個債務經濟,政府欠債,百姓欠債,你把債務全部去掉之後,家庭淨資產並不多,美聯儲的報告每年都發的,大家可以在網上查。


  中國西南財經大學也做了一個報告,完全採用與美聯儲一樣的方式,調查了29個省的居民。2010年中國城鎮居民的中位淨資產40.5萬,農村要低不少,平均家庭淨資產為32萬,我在中美比較中沒有引用農村家庭淨資產數據,因為中國農村的土地現在還沒有定價,如果農村土地確權後,土地的價值恐怕是不得了的。我們農村現在正在進行土地確權,也就是說五年之後再來比較也許更靠譜,但中國城鎮的家庭是可以和美國進行比較的,畢竟中國城鎮人口已經是美國人口的兩倍。雙方的中位家庭淨資產差別已經不大,就是一萬美金的差別,而且是整個中國的情況,把上海和西藏都拉平了。如果用版塊來看的話,我們發達版塊人口和美國差不多,3億人左右,中國發達板塊的中位家庭淨資產,我估計已經超過了47萬元,47萬元在上海應該屬於弱勢群體甚至貧困戶了。不管今天中國存在多少問題,但從國際標準看,多數家庭已經富裕起來了,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們對此先要肯定,再來自信地解決存在的問題。


  我還可以講一個柏林機場的故事,我們現在談腐敗問題,黨中央反腐力度很大,大部分百姓感到高興,但也有一些人,說原來我們的官員都這麼腐敗啊,所以我要講一下柏林機場的故事。我們建設長江三峽這麼大的工程,違規資金是多少,西電東送這麼大的工程,違規資金是多少,我看了中央審計署的報導,分別是34億和64億元,兩個加在一起是100億元,折成歐元是12億。我覺得這些違規資金的問題應該嚴肅追究,該懲罰的一定要懲罰,該坐牢的一定要坐牢。德國是西方相對來說最成功的經濟體,一般認為腐敗是比較低的,但德國人現在都在議論柏林新機場建設的醜聞。這個機場從2006年開始建,當時的預算是12億歐元,現在我看到最保守的估計已經是42億歐元。按中國標準來看的話,大部分大概都屬於違規資金。一個柏林新機場,規模還沒有浦東機場大,拖到今天還沒有建完,違規資金已經是天文數字了,實際上,德國基礎設施大項目還有很多醜聞。我老說國際比較最有說服力,我不是說我們的模式好到天上去了,我們的模式有自己的問題,但在國際比較中,中國模式相對勝出。當然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也應該做得更好,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信心。順便說一句,德國的中位家庭淨資產比美國家庭還要低一點,也低於中國的發達板塊、低於上海。


  鄧小平1994年最後一次到上海視察,他到了新錦江飯店43層的旋轉餐廳看上海城市的夜景。1990年浦東開發,鄧小平要求「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鄧小平此時看到的上海夜景,已經相當美麗,他頗有感觸地說「上海變了」。我三月份去柏林開會,晚上看BBC的節目「自由2014」,裡面有一個退役的加拿大太空人,拿著一張他冷戰時期從太空拍的柏林夜景的照片。他說,你們看,明亮的部分是西柏林,黯淡的部分東柏林。他說這是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一個是富裕的民主國家,一個是落後的專制國家。可是我們一到柏林,就發現柏林的機場太簡陋了,不如中國任何一個中國省會機場。柏林的街道,空空蕩蕩,沒有活力;柏林的夜景只能說是路燈還亮著,與上海璀璨的夜景差別太大了,如果拿上海今天的夜景和柏林的夜景來比較,如果還是按照那個加拿大退役太空人的邏輯,那麼中國就是富裕的民主國家,德國就是落後的專制國家。總而言之,西方「民主還是專制」的話語已經遠遠落後於我們這個時代了,如果一定要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兩大類,那只有良政和劣政兩類。


  好萊塢最近拍了一個電影《Her》,故事發生在洛杉磯,但背景是上海浦東陸家嘴,別人問導演Spike Jonze說為什麼美國的故事放到上海去拍,他說上海代表世界城市的未來。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遺憾的是我們一些國人還是自信不起來,該自信了,否則是要被歷史大潮淘汰的。我們對西方一定要平視,平視才能看清對方,才不會被忽悠。上海超越、中國超越,我想這就是對鄧小平的最好緬懷。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


關於作者

張維為: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


關於思客

思客(sike.news.cn),引領和服務於深閱讀,是新華網著力打造的優質內容自媒體暢享平臺。以「匯聚思想、傳遞觀點」為宗旨,生產和傳播有內涵、 有態度、有品質的原創內容,力求在浮躁的時代傾聽思想,在碎片化的當下沉澱深度,使讀者重獲慢閱讀好思考的享受,使作者「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sike@news.cn

服務熱線:010-88050629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貼身翻譯談鄧小平:從未見過這麼精彩的人
    中新網8月21日電 8月15日,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科院中國學所所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維為教授在上海社聯大樓群言廳舉辦了主題為「鄧小平時代與中國大轉折——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的講座。80年代中期,張維為教授曾擔任鄧小平等領導人的英文翻譯。
  • 張維為談「中國震撼」 曾做過鄧小平英文翻譯
    在採訪中,張維為說中國的GDP就是一個困境,和天氣預報以及房價的困境是一模一樣的。這個說法很特別,他恰當的比喻能把你從生澀的政治經濟名詞中拉到百姓生活裡。他一直在強調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在他眼中,那是中國震撼。  張維為,復旦大學外文系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博士,曾為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
  • 張維為與何新,誰是真正的國家高端智囊
    高端智囊從來都不是在聚光燈下的,張維為實際上是一個高級解說員,學術能力一般,離高級智囊差得太遠了。如果你了解何新,就知道一個高級智囊到底是什麼水平了。對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思想史熟悉的人,不能不知道何新這個人。1987年國內青年研究中心通過對若干大城市高校文科大學生的社會調查,何新被評為對當代青年最有影響的八大學者之一。1998年12月號的《新周刊》認為何新是影響中國大政方針的先鋒學者。
  • 張維為:中國崛起要解決挨罵問題 別被西方忽悠
    1977年,「文革」後的第一屆高考,成了張維為人生的轉折點。他幸運地考取復旦大學外語系,畢業後又攻讀了兩年翻譯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隨後進入外交部擔任英文翻譯,開始了與中國「最高層」的接觸。1985年8月28日,張維為第一次給鄧小平當翻譯。鄧小平作為政治家那種罕見的大視野,給張維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鄧小平著名的「貓論」源自哪裡?
    鄧小平的「貓論」,揭示了一個時代的迫切需求,更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思維之門。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貓論」源於四川農村的一句俗語——「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一句民間俗語能夠與一個時代聯結,體現出鄧小平對社會形勢的敏銳洞察,也展現了四川方言簡練、平實,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魅力。一句俗語與一個時代「貓論」溯源與訛傳  「貓論」溯源,要回溯到上世紀60年代。
  • 【思客】張頤武:鄧小平的追念與中國的道路
    我們這幾代中國人都是在「鄧小平時代」成長起來的,追念鄧小平,其實也是了解自己的歷史,為未來增添信心和力量。  重新回到當年,思考鄧小平對於中國的貢獻是他歷史的眼光和對於全球格局高度清晰的把握,是他對國家發展和富強的追求的堅定性和在具體策略及步驟上的靈活性的完美統一。他對於未來的想像力和實現這種想像的執行力都讓人嘆為觀止。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0集:接軌與不接軌
    「在精神領域,似乎也有很多人主張要『與國際接軌』,我則認為我們需要多問幾個為什麼。」 「面對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封鎖時,我們要如何實現有效地接軌呢?」 11月16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0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鄭若麟先生一起對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與世界接軌」這個概念進行解讀。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 鄧小平眼中的二十一世紀
    鄧小平的一生,幾乎貫穿整個20世紀。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20世紀的中國,影響了20世紀的世界。他沒有能與我們一起走入21世紀,但卻對21世紀做了很多思考、預見和構想。 「聰者聽於無聲,明者見於無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距21世紀還有20多年,鄧小平就提出了到20世紀末世界將是什麼面貌、中國將是什麼面貌的問題。
  • 傅高義:寫完《鄧小平時代》10年後,我更覺得改開偉大
    從事中國研究的傅高義曾這麼解釋自己的中文名字的雙重含"義":"我有兩個'義',一個是英文的(傅高義英文本名為Ezra F.Vogel),Vogel翻譯是'傅高','義'是Ezra,開始字母是'E',也有'英文'的意思;而在中文裡,我覺得一個老師(應該)很重視'義',是義氣的那個'義'。 我認為('義')是一個很好的目標。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寥寥無幾。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60期:捍衛和平的力量
    鄧小平用的全是軍事術語,「『凡是幫派頭頭有一個調開一個,再出來一個再調開,一天調一個,一年調三百六十五個』,要解決戰鬥。」萬裡還稱,「我去徐州的時候,有了小平同志的尚方寶劍,一到那兒就把搞派系的頭頭統統抓了起來。沒幾天所有火車都通了。」1990年1月21號,86歲的鄧小平到上海過春節,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向他匯報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思路。
  • 從來沒見過這麼醜的國產劇
    貧窮果然限制了我的想像。辦公桌當課桌就算了,畢竟我也是經歷過《公主小妹》的人。高清依然渣畫質的《公主小妹》劇照但是,這巴寶莉style的風衣和教室後面那個大魚缸就過分了吧。你這讓我們出身義務教育,把校服當抹布使的普通老百姓,臉往哪兒擱?就是這麼造作的服化道擺在那兒。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83集:而立浦東正風帆
    12月7日,在東方衛視《這就是中國》第81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浦東新區管委會首任主任趙啟正先生一起回顧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歷程,也分析了未來浦東該如何發展。以下為觀察者網根據節目內容整理的文字稿。 張維為: 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浦東。浦東30年的巨變可謂令人嘆為觀止。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46期:中國抗疫的世界意義
    西方媒體這一輪鼓譟再次印證了我們節目中經常提及的一個觀點,也就是在西方還有一些偏執狂,在他們眼中,中國怎麼做都是錯的;控制疫情是「違反人權」,疫情失控是「治理失敗」。所以我們的結論很簡單,不要理睬他們,就像魯迅先生當年所說,鄙視這樣的人,「連眼珠子也不轉過去」,我們自己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 路醫生,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喜歡推薦膨體的醫生
    昨天有網友評論說:從來沒見過這麼喜歡推薦膨體的醫生。可能,還有很多粉絲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路醫生,只做膨體吧?其他的都不做,如矽膠、肋軟骨、耳軟骨……因為他只做膨體,所以就只推薦膨體,說其他材料都不好……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1、首先,很感謝這位網友!雖然他(她)還不是我的粉絲,但卻願意關注、評論,說出自己內心中的真實想法,這就是對我的支持。大家暢所欲言把心中的疑問攤開來,這樣才能理得更清楚!2、為什麼網友們看到我很多時間都在推薦膨體?
  • 「學思平治」張維為:而立浦東正風帆
    張維為:而立浦東正風帆學思平治★★★★★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浦東。浦東30年的巨變可謂令人嘆為觀止。1990年1月21日,鄧小平到上海過春節,朱鎔基向他匯報浦東開發的思路。鄧小平說,浦東開發晚了,但還來得及,上海市委、市政府應該趕快給中央報。朱鎔基回答道,開發建設的報告還不理想,不敢報。鄧小平說,不用怕,報嘛。鄧小平在上海過完春節準備回北京時,朱鎔基前來送行。鄧小平再次鼓勵他和上海的領導,說放開膽子大膽幹。
  • 綠綠綠綠綠綠綠|思客數理話
    您在註冊前須仔細閱讀並同意以下思客協議才能繼續註冊: 一、關於思客服務條款的說明 (一)服務條款的接受思客的所有權和運營權歸新華網所有。思客將依照本協議及其隨時發布的相關規則或說明提供網絡服務。
  • 張維為:「歷史終結論」的終結
    我說今天的中國還在自己崛起的初級階段,更精彩的故事還在後面。第七個問題是如何評價毛澤東主席。福山對毛主席頗有微詞,我說你一定要了解,為什麼中國絕大多數老百姓至今對毛主席仍然非常尊重,一定是毛主席做對了很多事情。
  • 金燦榮、張維為、陳平,專滅美國威風的專家
    、陳平三大護國法師,專門弘揚正能量的揚我國威滅美國威風的網紅學者批美專家。張維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國家高級智囊,大手筆一揮,《中國震撼》《中國觸動》《中國超越》。張維為太牛了,宣稱「中國一個街道,就可以震撼整個美利堅合眾國」。張維為是超級自信,橫掃三山五嶽,腳踏美利堅合眾國。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54集:萬裡長徵到星辰大海
    索爾茲伯裡請她回憶長徵中的鄧小平,劉英說長徵的時候沒啥東西吃,大家就不時搞一些叫「精神會餐」,就大家一起來侃自己的家鄉菜。她說,我是湖南人,小平是四川人,小平比我們這些人強一點,因為他除了能侃他家鄉的川菜,還能侃法國大菜,其實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候一貧如洗,根本沒錢下館子,但他畢竟在法國待了六年,對法國大菜的知識,我想是可以應對當時那個場面的。
  • 張維為你太敢聊了
    每年數以億計的國人走出國門,中國對高質量的對外交流和民間外交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麼迫切。《這就是中國》恰恰能迅速有力地回應這些需求,每個人看了就能用。甚至,每一次的團隊作戰,不是「等、靠、要」,而是力求捕捉戰機,主動出擊,哪裡有困難就往哪裡衝,既打「短平快」的戰鬥,也布局改變話語範式的長線戰爭。 《這就是中國》不僅開創了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也開創了電視節目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