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日國慶大閱兵之後各方陣陸續前進,當參加國慶遊行的大學生通過天安門時,隊伍中突然展開了「小平您好」的橫幅,這一表達億萬人民心聲的標語,永遠被歷史定格。 人民日報記者王東攝
四川廣安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內的《雙貓圖》。這幅《雙貓圖》是著名畫家陳蓮濤繪贈給鄧小平的,曾長期掛在鄧小平的辦公室內。
「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鄧小平的「貓論」,揭示了一個時代的迫切需求,更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思維之門。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貓論」源於四川農村的一句俗語——「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一句民間俗語能夠與一個時代聯結,體現出鄧小平對社會形勢的敏銳洞察,也展現了四川方言簡練、平實,又不失幽默的語言魅力。
「貓論」溯源,要回溯到上世紀60年代。1962年,一些農村地區為了應對饑荒和自然災害,自發產生了包產到戶、責任田等各種各樣的生產形式。
這些變化,在黨內引起較大爭論。1962年7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包產到戶」問題。鄧小平認為,哪種生產形式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採取哪種形式。他引用劉伯承經常說起的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只是一次內部會議的講話,「貓論」並沒有傳播開來。
當年7月7日,鄧小平接見出席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全體同志時,再次借用這句俚語來表述他對恢復農業生產和包產到戶的看法。這次講話,後來被收入《鄧小平文選》。
這是「貓論」第一次公之於眾,後來被訛傳為:「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
「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本是四川農村的一句俗語。天府之國,田多糧多,鼠多貓亦多。農人養貓,為的是滅鼠護糧。所以,黃貓也罷,黑貓也罷,只要能捉住老鼠,就是好貓。「貓論」就是在這種共識的基礎上,應運而生並逐漸流傳起來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貓論」成為了中國將社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的一個理論標誌。上世紀80年代初,薄一波曾問鄧小平,對「黑貓白貓」這個說法現在怎麼看?鄧小平回答:「第一,我現在不收回;第二,我是針對當時的情況說的。」
1985年,鄧小平再度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不管白貓黑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被摘登在《時代》周刊上。「貓論」的影響擴大到世界。
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出生於四川廣安協興鄉牌坊村,直到1920年前往法國留學,他在四川生活了16年,語言風格深受四川方言的影響。鄧小平的語言藝術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簡練、幽默、平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著名的「貓論」就是一次集中體現。
簡練,是鄧小平語言的突出特點。晚年時,孩子們曾經問他長徵是怎麼過來的,他的回答只有三個字:「跟著走。」問起他在太行山時期都做了些什麼事,他的回答是兩個字:「吃苦。」談起他和劉伯承率領的第二野戰軍的歷史,他的評價也是兩個字:「合格。」
鄧小平語言的另一個特點是幽默。鄧小平一生既波瀾壯闊,又歷經磨難,他坦率地承認自己是「實事求是派」、「樂觀主義者」。他說:「沒有別的,就是樂觀主義……如果天天發愁,日子怎麼過?」樂觀主義使鄧小平養成了幽默的性格和語言風格。
1957年1月12日,清華園裡,萬餘師生冒著凜冽的寒風等待著鄧小平來作報告。鄧小平用緩慢而清晰的語調開始了他的報告:「過去,我們部隊有的戰士不愛聽報告,屁股坐不住,講怪話:『不怕飛機加大炮,就怕政委作報告。』今天,我這個政委來給你們作報告,你們怕不怕呀?」鄧小平這番詼諧幽默的話語,一下子拉近了他與聽眾的距離,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鄧小平提出開啟社會變革的理論,其中許多都出自民間俗語,語言平實卻充滿睿智,因為它們源於人民和實踐,深刻反映了人民的切實需求。除了開頭提到的「貓論」,我們熟知的還有「發展才是硬道理」、「摸著石頭過河」、「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等等。
說話愛用俗語、諺語,還帶有濃重的四川話口音,這就給傾聽者帶來了難題。外交部英文專家、曾任外交部翻譯室主任的施燕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回憶過她因聽不懂鄧小平說話而遭遇的尷尬。
施燕華曾做過鄧小平的隨身翻譯,覺得他的四川話還是比較好懂的,不過鄧小平比較喜歡用一些民間的諺語,給翻譯帶來不小的挑戰。「比如有次說到美國的中東政策,鄧小平認為是『驢駒子推磨』。我聽了幾次都不懂,後來旁邊有一個陪同的司長告訴我說是『小驢子推磨』,我才明白,原來是說中東政策原地打轉的意思。」施燕華回憶。
即便是鄧小平的「四川普通話」已讓施燕華覺得非常好懂了,也不免有存在聽力盲點的時候:在四川話裡,四、十不分,因此在鄧小平講到這兩個數字時,施燕華一般用猜。「如果我覺得是四,就說著『四』,同時伸出四個指頭,如果不對,他(鄧小平)就會說『不對,是十』。」
翻譯家張維為也有過類似的尷尬。鄧小平一次會見外賓時說到「失誤」這個詞。由於發音類似「十五」,整個句子的意思連不上,張維為一時愣了。坐在一旁的時任外交部長吳學謙是張維為的上海老鄉,忙用上海口音的普通話告訴他是「失誤」,這才讓他反應過來。
參考文獻:
《鄧小平同志「黑貓白貓論」背後的故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戰略家鄧小平》:新華出版社,李洪峰著
《平實睿智的語言》:2004年《四川日報》
《外交部翻譯眼中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就像預言家》,《看天下》2011年第8期作者薛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