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不同受眾傳遞不同信息
出訪之前,鄧小平針對不同國家所要傳遞的信息早就做到了心中有數。
對於尼泊爾、緬甸、朝鮮等周邊國家而言,講故事的重點在於解釋中國尊重別國獨立自主和絕不稱霸的信念。鄧小平在尼泊爾指出:「霸權主義者在南亞的激烈爭奪,使這一地區長期不得安寧,嚴重威脅著這一地區國家的獨立和安全,遭到南亞人民的譴責和反對。中國政府和人民深切同情並堅決支持這種正義的立場。」「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毛主席制定的革命外交路線和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做超級大國。我們將繼續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和人民的團結,加強同一切受帝國主義侵略、顛覆、幹涉、控制和欺負的國家的團結,結成廣泛的國際統一戰線,反對霸權主義。」
對於美國和日本,除了要尋求它們對中國外交的支持外,還要向它們尋求實現現代化的經驗和幫助。因此,講故事的重點就在於中國推進和平的決心和中國未來發展穩定的預期,以及願意成為一個負責任合作國家的態度。
1979年1月31日,鄧小平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卡特籤訂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和文化協定鄧小平在白宮同卡特進行會談時指出:「我們的看法是,整個世界局勢是不安寧的。如果要創造一個有利於和平、安全、穩定的世界,就應該認真對待國際局勢。就中國來說,我們不希望打仗。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這就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和平環境。」
■ 尊重當地文化
在訪問新加坡時,李光耀事先簡單了解了鄧小平的習慣,專門為他準備好痰盂和菸灰缸。但是鄧小平事先也了解了李光耀的習慣和過敏症,與他在一起會談時既不抽菸也不吐痰。
當李光耀解釋為何新加坡會在印尼之後同中國建交時,鄧小平表示完全理解,並一語雙關風趣地說:「我能忍耐,如同在這裡我尊重主人的意願,會談中忍著沒有抽一支煙。」
1978年11月,鄧小平出訪新加坡,李光耀來到機場迎接
鄧小平對新加坡的訪問贏得了李光耀極大的信任和好感,隨後,中新在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展開了深度合作。
在泰國,鄧小平參加了王儲哇集拉隆功親王剃度儀式,這在非常崇信佛教的泰國廣大公眾中引起了強烈而良好的反響,泰國人民從電視實況轉播中看到這一情景都甚為感動。當地媒體評論到,「鄧小平對泰全國頭等大事的理解與重視,使他抓住了泰人民的心,成為最重要的歷史性來訪者」。
■ 引發情感共鳴
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在民間流傳著很多為兩國人民所熟知的故事。鄧小平訪日期間借用歷史上徐福奉秦始皇之命東渡日本尋求長生不老藥的故事,道出了此次出訪主題。他說,日本早有蓬萊國之稱,聽說有長生不老藥。這次訪問的目的是:第一交換批准書;第二對日本的老朋友表示感謝;第三尋找長生不老藥。鄧小平的話音一落,現場就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笑聲。
接著,鄧小平又補充說,或許沒有長生不老藥。但是我想把日本發展科學技術的先進經驗作為禮物帶回去。鄧小平的話一下子就拉近了中日兩國的距離。
各國人民在政治制度、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差異巨大,但在情感抒發和表達上卻有超越國界和民族的相通之處。新中國成立以後,中美之間交往很少,美國人對於中共領導人往往留下刻板的印象。但當鄧小平在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熱情擁抱並俯身親吻了唱歌的孩子,在場的不少美國觀眾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那一刻,他們看到的是一位和他們有著一樣真情實感的鄰家爺爺。一直強烈反對同中國建交的參議員拉克澤爾特在看了這場演出後說:「我們被他們打敗了——誰也沒法投票反對孩子們唱中國歌曲。鄧和他的夫人看來真的愛人民;他確實令在場的觀眾和電視觀眾傾倒。」
在美國休斯敦馬術競技場表演開始前,兩名騎白馬的婦女把鄧小平請到觀眾面前,向他贈送了一頂嶄新的、邊沿翹起的白色牛仔帽,他當即高興地戴上了。美國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傅高義後來回憶說:「美國普通民眾看到這樣的鄧小平,當時就覺得,這個人雖然是個共產黨,但好像也是跟我們一樣的人,他會笑,也許我們可以和他接觸和他談判。」
1979年2月2日,鄧小平在休斯敦觀看馬術表演時揮動牛仔帽向觀眾致意■ 善於運用媒體
鄧小平在對外訪問中,不僅以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向世界講述中國,還通過當地知名媒體記者來傳播他的觀點。鄧小平訪日期間出席了在東京日比穀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在出訪時第一次參加西式記者招待會。
在面對400多名世界各國記者時,鄧小平從容、巧妙地回答了記者們提出的各種問題。在回答有關四個現代化問題的時候,鄧小平指出,中國已經制定目標,在20世紀末時,現代化建設有所突破。為了實現現代化,中國需要正確的政治環境和政策。鄧小平通過各國記者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希望穩定發展的願望和決心。
鄧小平訪日期間接受媒體採訪
鄧小平還善於利用當地知名媒體記者的影響力,他接受美國廣播電視界評論員採訪時表達出發展中美友好關係的願望:「我這次訪問美國肩負著三項使命:第一是向美國人民傳達中國人民的友誼;第二是了解美國人民,了解你們的生活,了解你們建設的經驗,學習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東西;第三是同貴國的領導人就發展兩國關係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問題廣泛地交換意見。」
在休斯敦訪問期間,他還同美國西南地區的報紙、雜誌主編和發行人共進早餐。席間,他充滿自信地預言了中美合作的光明前景:「中美貿易不是幾百萬美元,而是幾十億美元,甚至是幾百億美元的事。」
作者:王豔
審校:娜拉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微店查看詳情